1,英国房价创历史新高引起英国房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居民购房热情高涨,背后银行到底占了多大的角色? 00:00 / 02:50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英国房价创历史新高引起英国房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2,英国伦敦的房价有多高

根据区位不一样,伦敦一般是西贵,东边最便宜。北边和南边要看位置。北岸稍高于南岸。简单一点来看,下边这张图是2014年的伦敦平均房价,各区域都有标出,可以明显看得到贵的区域和便宜的区域。6年过去,现在的价格,按照2014年的价格乘以一个1.4,就是目前的平均房价。2014伦敦各区平均房价至于这个平均,基本上是一居室的价格。伦敦的价格是西高,东低,南北看距离。所以一般如果你要买在市中心,二区以内,基本上一居室是在60万镑以上,二房是在80万镑以上。靠东便宜靠西贵。如果是二区以外,五区以内一居室最低可以买到35万-40万镑的,二居室在55万镑以上。靠东便宜靠西贵。基本上,伦敦买房贷款的首付最低是3成,一般能4-5成首付,贷款5-6成。能贷多少要根据你买的房产价值、选择的银行产品、你的买房目的(出租还是自住)、你的存款和收入资质来确定。一般贷款金额为年收入的4-5倍,但可以通过broker走包装。保守来讲,预算至少是房款的一半,才考虑下手。贷款利率来看,最低是1.69%的年化,一般是3%-3.5%的年化,基本可以选择贷款期间只还利息,年限到了再归还本金。英国蓝莎置业

英国伦敦的房价有多高

3,英国房价贵不贵

房地产衍生脱离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高房价是腐败的摇篮,是社会形态扭曲的催化剂,或许,房地产开发及其高房价会使一个国家财政税收染上“鸦片”毒,欲罢不能,使人们心态陷于失衡之中而谈不上社会的真正发展。房价主要看位置,北京2环的房价和 6环的房价必定不一样。 1. 首先呢市中心地段:市中心地段,尤其是Westminster和Kengsington & Chelsea,由于超高的房屋单价,如果不是家族留下的房子,其实英国的白领工薪阶层很难住到这个区域,所以此区居民们的身份和地位都是显而易见的。其实除了自己非常有钱的住户外,中心区还聚居了大量公司外派员工(Expat),因为公司提供房租,他们也是中心地段的主要居民。当然,在伦敦,无论多么金贵的地段,都建有政府的廉租房,因此低收入者也是此区的另一部分居民。成熟发达中心地段的最大优点是各种设施非常完善:商场超市饭馆,大量的博物馆音乐厅,公园图书馆教堂等一应俱全,生活便利快捷。同时人口密度大,游人如织造成居住环境相对嘈杂。购房小Tip:便利的交通,完善的社区有利于出租;但房价升值空间具有局限性(可能不如那些正在开发/建设中的地区升值空间大)根据我们的最新报告统计了伦敦最贵的几条著名的街道,其中最贵的是伦敦骑士桥(Knightsbridge)的一条路,以1,56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4亿)的平均房价当选伦敦最贵街区,这一价格已经达到了伦敦平均房价的33倍多。那除了骑士桥,还有哪些地区受富豪青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 金融区伦敦的金融中心CBD,主要有两处:老金融城(Bank):交通四通八达,周边高楼林立,聚集数以百计的银行及金融机构,被看做是华尔街的翻版。新金融区(Canary Wharf):老金融城往东不远,高楼林立,Barclays、Citibank等各大银行皆落户于此。这个区域规划较新,设计更现代化,因此叫新金融城,与“老金融城”遥遥相望。1. 置业购房小Tip:在金融机构集中地区,以银行办公写字楼为主,生活居住功能为辅。但与这些金领白领工作地点相隔几站地的地方,经常是他们辐射居住区,金融行业的某些“单身贵族”是这些区域的主要居民。因此,作为投资,这些区域的出租需求大,房租回报率高。根据英国搜房网站Zoopla的资料,以2019年10月的数据为准,可以看见三区房价的近几年的走势:三地各种房型自2015年以后总体价值都是成总体上升趋势的,说明在三地买房回报其实是有保证的,因为三地房价总体上呈上升态势,说明房产是持续增值的。2. 金丝雀码头和伦敦金融城的房价增长较为平稳,而皇家码头的房价短期内变动较大,在2019年以后出现大幅下跌,投资具有时期不确定性,风险较高。3. 对于房价平均水平来说,想投资西堤市没有准备80万英镑基本没房能买,更别提是要新房,房价总体远高于金丝雀码头和皇家码头。尤其西堤市的发展趋于饱和,一房难求确实并非夸饰。也因此,在房价均值这一点,就有很多人把房产投资目光转往另外两个金融城。4. 就金丝雀码头和皇家码头来说,房价就更接地气了,同样都是公寓,金丝雀码头均价53万起,皇家码头均价33万左右。吸引更多人的兴趣。3. 河景房泰晤士河(River Thames)是英国著名的母亲河,泰晤士河自西向东,从伦敦市区穿过,给整个城市带来更多的活力和精彩。河的南北两岸,荟集英伦众多风光名胜。因此能在泰晤士河边寻求一套美景房,居住惬意不说,出租容易,同时具备极大的升值潜力。4. 学区房哪里的家长都关注教育,学区房是永远的投资主题。"学区"毫无疑问就是生活配套齐全的区域内涵盖成绩排名靠前的中小学以及大学。在伦敦,虽然私立学校上学不受学区限制,但家长们还是倾向于就近入学,方便接送,特别是对小学生家长来说这点十分重要;绝大多数公立学校,更是着重学区(catchment),就近录取香港房价高昂,自然有需求方面的原因。经济繁荣、百业兴旺,人民收入水平高,这些都构成香港房价坚实的基础。全世界经济发达的城市,房价通常都非常高,尤其那些稀缺的地段,更是寸土寸金。香港高房价,有它合理的那一部分。不过,香港高房价很大程度是人为的。它是错误政策的结果,是本来可以避免的悲剧。这个政策就是香港的土地制度。港英时代开始,由于土地属于女王和政府所有,香港人民用地都要通过“拍卖”获得,地价就不断推高。香港是总体税率很低的经济体,房产也没有房产税(只有少量类似物业税的差饱和)。政府要花钱怎么办呢?很大部分,是要通过拍卖土地获取收入。一直以来,港英政府都是通过控制土地供给,实现财政收入最大化。很多人以为,香港人多地狭,土地短缺,政府控制用地很正常——事实上香港并不缺地。香港有面积一千多平方公里,真正用于开发的土地,只有两成多一些,用于居民住房的用地,就更少了。这些土地,大部分还是填海而来。香港还有大量郊野公园,湿地、林地、农业用地,这些土地因为政府管制,无法用于建房。有些人会说,香港其实没有多少剩馀土地——所谓未开发土地,都是一些荒山野岭,不是斜坡就是滩涂,并不适合盖房子。这种说法还是中了管制主义的毒。所谓“不适宜开发的土地”,只是政府以各种理由牢牢攥在手里,才会呈现出一派荒凉景象。如果放地开发,开发商连大海都能填平,那些滩涂、坡地,怎么会没有改造的能力呢?香港也要保留农村田地,荒郊野岭,土地怎么能都用来盖宅呢?这是很多环保团体的说法。他们忽略了市民的住房福利,一味地鼓吹自然环境的价值,这是市民利益受到绑架的典型例子,很值得人们反思,而不是效仿。从地图上看,目前新界还有大片未开发土地。只要放出一些土地,就会极大地增加住房供应,这才是根本的利民之道。香港的人均住房面积只有16平米,这个数据不仅低于北上深,也低于发达国家的大都市水平。这个数字反映到香港社会的现实,是全民受害。有钱人买一百多平米的房子,已然算是豪宅;大量中产阶级家庭,只能住五六十米的小房。将近一半人口,连鸽笼也买不起,只能租住公屋。这样的住房水平,无论怎么说,都是称不上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可悲的是,由于香港房价居高不下,买得起房的中产阶级,事实上已结成利益团体。增加供地,有利于香港整体的住房改善,短期内看来,房价下跌却会使一些背负巨债的人破产。他们拼死反对政府增加供地,以便于维持房价高企——这些人已然成利益集团,不断地抗议政府改善民生的举措。政府减供地,撑房价,有房阶级才睡得着。这个博弈在香港最近十几年表现得很明显。从1995年到2002年,香港一共增加了7000多公倾土地。以2003年为转折,由于金融危机余波肆虐,全港的新增用地降低至零。此后十年,香港新增供地的总额,减至1000多公倾。虽然短期内有起有落,长期来看,只要香港土地政策不改变,开发用地不增加供给,香港房价上涨的基底仍然非常坚实。国外的房子比我们便宜。因为国外的房子是消费品,持有成本和交易成本太高,几乎没有增值潜力,跑不赢通货膨胀。我个人觉得,国内房子的价格高于国外房子,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因为国内的房子和国外的房子,本质上是不同的产品。我个人认为,我们房价高,是因为我们的房子,具有以下几个特殊性。1.我们是有14亿人口的大国,大量人口涌入和聚集各个城市。2.在全球其他国家买房,除了支付房价外,还得每年交房产税。3.我们的房子不仅仅是钢筋水泥,还附加有各种配套和权益价值,比如学区,户政服务,养老待遇等。4.西方国家的房子已经没有增值潜力,因为它们已经完成城市化和工业化,进入老年化社会。我们的房子增值潜力大,因为我们还处于城镇化高峰期。总之,国内房价高是事实,是有特殊原因的,国内外房子本质上就是不同品种,不能简单类比。
房地产衍生脱离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高房价是腐败的摇篮,是社会形态扭曲的催化剂,或许,房地产开发及其高房价会使一个国家财政税收染上“鸦片”毒,欲罢不能,使人们心态陷于失衡之中而谈不上社会的真正发展。
房地产衍生脱离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高房价是腐败的摇篮,是社会形态扭曲的催化剂,或许,房地产开发及其高房价会使一个国家财政税收染上“鸦片”毒,欲罢不能,使人们心态陷于失衡之中而谈不上社会的真正发展。房价主要看位置,北京2环的房价和 6环的房价必定不一样。 1. 首先呢市中心地段:市中心地段,尤其是Westminster和Kengsington & Chelsea,由于超高的房屋单价,如果不是家族留下的房子,其实英国的白领工薪阶层很难住到这个区域,所以此区居民们的身份和地位都是显而易见的。其实除了自己非常有钱的住户外,中心区还聚居了大量公司外派员工(Expat),因为公司提供房租,他们也是中心地段的主要居民。当然,在伦敦,无论多么金贵的地段,都建有政府的廉租房,因此低收入者也是此区的另一部分居民。成熟发达中心地段的最大优点是各种设施非常完善:商场超市饭馆,大量的博物馆音乐厅,公园图书馆教堂等一应俱全,生活便利快捷。同时人口密度大,游人如织造成居住环境相对嘈杂。购房小Tip:便利的交通,完善的社区有利于出租;但房价升值空间具有局限性(可能不如那些正在开发/建设中的地区升值空间大)根据我们的最新报告统计了伦敦最贵的几条著名的街道,其中最贵的是伦敦骑士桥(Knightsbridge)的一条路,以1,56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4亿)的平均房价当选伦敦最贵街区,这一价格已经达到了伦敦平均房价的33倍多。那除了骑士桥,还有哪些地区受富豪青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 金融区伦敦的金融中心CBD,主要有两处:老金融城(Bank):交通四通八达,周边高楼林立,聚集数以百计的银行及金融机构,被看做是华尔街的翻版。新金融区(Canary Wharf):老金融城往东不远,高楼林立,Barclays、Citibank等各大银行皆落户于此。这个区域规划较新,设计更现代化,因此叫新金融城,与“老金融城”遥遥相望。1. 置业购房小Tip:在金融机构集中地区,以银行办公写字楼为主,生活居住功能为辅。但与这些金领白领工作地点相隔几站地的地方,经常是他们辐射居住区,金融行业的某些“单身贵族”是这些区域的主要居民。因此,作为投资,这些区域的出租需求大,房租回报率高。根据英国搜房网站Zoopla的资料,以2019年10月的数据为准,可以看见三区房价的近几年的走势:三地各种房型自2015年以后总体价值都是成总体上升趋势的,说明在三地买房回报其实是有保证的,因为三地房价总体上呈上升态势,说明房产是持续增值的。2. 金丝雀码头和伦敦金融城的房价增长较为平稳,而皇家码头的房价短期内变动较大,在2019年以后出现大幅下跌,投资具有时期不确定性,风险较高。3. 对于房价平均水平来说,想投资西堤市没有准备80万英镑基本没房能买,更别提是要新房,房价总体远高于金丝雀码头和皇家码头。尤其西堤市的发展趋于饱和,一房难求确实并非夸饰。也因此,在房价均值这一点,就有很多人把房产投资目光转往另外两个金融城。4. 就金丝雀码头和皇家码头来说,房价就更接地气了,同样都是公寓,金丝雀码头均价53万起,皇家码头均价33万左右。吸引更多人的兴趣。3. 河景房泰晤士河(River Thames)是英国著名的母亲河,泰晤士河自西向东,从伦敦市区穿过,给整个城市带来更多的活力和精彩。河的南北两岸,荟集英伦众多风光名胜。因此能在泰晤士河边寻求一套美景房,居住惬意不说,出租容易,同时具备极大的升值潜力。4. 学区房哪里的家长都关注教育,学区房是永远的投资主题。"学区"毫无疑问就是生活配套齐全的区域内涵盖成绩排名靠前的中小学以及大学。在伦敦,虽然私立学校上学不受学区限制,但家长们还是倾向于就近入学,方便接送,特别是对小学生家长来说这点十分重要;绝大多数公立学校,更是着重学区(catchment),就近录取
房地产衍生脱离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高房价是腐败的摇篮,是社会形态扭曲的催化剂,或许,房地产开发及其高房价会使一个国家财政税收染上“鸦片”毒,欲罢不能,使人们心态陷于失衡之中而谈不上社会的真正发展。房价主要看位置,北京2环的房价和 6环的房价必定不一样。 1. 首先呢市中心地段:市中心地段,尤其是Westminster和Kengsington & Chelsea,由于超高的房屋单价,如果不是家族留下的房子,其实英国的白领工薪阶层很难住到这个区域,所以此区居民们的身份和地位都是显而易见的。其实除了自己非常有钱的住户外,中心区还聚居了大量公司外派员工(Expat),因为公司提供房租,他们也是中心地段的主要居民。当然,在伦敦,无论多么金贵的地段,都建有政府的廉租房,因此低收入者也是此区的另一部分居民。成熟发达中心地段的最大优点是各种设施非常完善:商场超市饭馆,大量的博物馆音乐厅,公园图书馆教堂等一应俱全,生活便利快捷。同时人口密度大,游人如织造成居住环境相对嘈杂。购房小Tip:便利的交通,完善的社区有利于出租;但房价升值空间具有局限性(可能不如那些正在开发/建设中的地区升值空间大)根据我们的最新报告统计了伦敦最贵的几条著名的街道,其中最贵的是伦敦骑士桥(Knightsbridge)的一条路,以1,56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4亿)的平均房价当选伦敦最贵街区,这一价格已经达到了伦敦平均房价的33倍多。那除了骑士桥,还有哪些地区受富豪青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 金融区伦敦的金融中心CBD,主要有两处:老金融城(Bank):交通四通八达,周边高楼林立,聚集数以百计的银行及金融机构,被看做是华尔街的翻版。新金融区(Canary Wharf):老金融城往东不远,高楼林立,Barclays、Citibank等各大银行皆落户于此。这个区域规划较新,设计更现代化,因此叫新金融城,与“老金融城”遥遥相望。1. 置业购房小Tip:在金融机构集中地区,以银行办公写字楼为主,生活居住功能为辅。但与这些金领白领工作地点相隔几站地的地方,经常是他们辐射居住区,金融行业的某些“单身贵族”是这些区域的主要居民。因此,作为投资,这些区域的出租需求大,房租回报率高。根据英国搜房网站Zoopla的资料,以2019年10月的数据为准,可以看见三区房价的近几年的走势:三地各种房型自2015年以后总体价值都是成总体上升趋势的,说明在三地买房回报其实是有保证的,因为三地房价总体上呈上升态势,说明房产是持续增值的。2. 金丝雀码头和伦敦金融城的房价增长较为平稳,而皇家码头的房价短期内变动较大,在2019年以后出现大幅下跌,投资具有时期不确定性,风险较高。3. 对于房价平均水平来说,想投资西堤市没有准备80万英镑基本没房能买,更别提是要新房,房价总体远高于金丝雀码头和皇家码头。尤其西堤市的发展趋于饱和,一房难求确实并非夸饰。也因此,在房价均值这一点,就有很多人把房产投资目光转往另外两个金融城。4. 就金丝雀码头和皇家码头来说,房价就更接地气了,同样都是公寓,金丝雀码头均价53万起,皇家码头均价33万左右。吸引更多人的兴趣。3. 河景房泰晤士河(River Thames)是英国著名的母亲河,泰晤士河自西向东,从伦敦市区穿过,给整个城市带来更多的活力和精彩。河的南北两岸,荟集英伦众多风光名胜。因此能在泰晤士河边寻求一套美景房,居住惬意不说,出租容易,同时具备极大的升值潜力。4. 学区房哪里的家长都关注教育,学区房是永远的投资主题。"学区"毫无疑问就是生活配套齐全的区域内涵盖成绩排名靠前的中小学以及大学。在伦敦,虽然私立学校上学不受学区限制,但家长们还是倾向于就近入学,方便接送,特别是对小学生家长来说这点十分重要;绝大多数公立学校,更是着重学区(catchment),就近录取香港房价高昂,自然有需求方面的原因。经济繁荣、百业兴旺,人民收入水平高,这些都构成香港房价坚实的基础。全世界经济发达的城市,房价通常都非常高,尤其那些稀缺的地段,更是寸土寸金。香港高房价,有它合理的那一部分。不过,香港高房价很大程度是人为的。它是错误政策的结果,是本来可以避免的悲剧。这个政策就是香港的土地制度。港英时代开始,由于土地属于女王和政府所有,香港人民用地都要通过“拍卖”获得,地价就不断推高。香港是总体税率很低的经济体,房产也没有房产税(只有少量类似物业税的差饱和)。政府要花钱怎么办呢?很大部分,是要通过拍卖土地获取收入。一直以来,港英政府都是通过控制土地供给,实现财政收入最大化。很多人以为,香港人多地狭,土地短缺,政府控制用地很正常——事实上香港并不缺地。香港有面积一千多平方公里,真正用于开发的土地,只有两成多一些,用于居民住房的用地,就更少了。这些土地,大部分还是填海而来。香港还有大量郊野公园,湿地、林地、农业用地,这些土地因为政府管制,无法用于建房。有些人会说,香港其实没有多少剩馀土地——所谓未开发土地,都是一些荒山野岭,不是斜坡就是滩涂,并不适合盖房子。这种说法还是中了管制主义的毒。所谓“不适宜开发的土地”,只是政府以各种理由牢牢攥在手里,才会呈现出一派荒凉景象。如果放地开发,开发商连大海都能填平,那些滩涂、坡地,怎么会没有改造的能力呢?香港也要保留农村田地,荒郊野岭,土地怎么能都用来盖宅呢?这是很多环保团体的说法。他们忽略了市民的住房福利,一味地鼓吹自然环境的价值,这是市民利益受到绑架的典型例子,很值得人们反思,而不是效仿。从地图上看,目前新界还有大片未开发土地。只要放出一些土地,就会极大地增加住房供应,这才是根本的利民之道。香港的人均住房面积只有16平米,这个数据不仅低于北上深,也低于发达国家的大都市水平。这个数字反映到香港社会的现实,是全民受害。有钱人买一百多平米的房子,已然算是豪宅;大量中产阶级家庭,只能住五六十米的小房。将近一半人口,连鸽笼也买不起,只能租住公屋。这样的住房水平,无论怎么说,都是称不上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可悲的是,由于香港房价居高不下,买得起房的中产阶级,事实上已结成利益团体。增加供地,有利于香港整体的住房改善,短期内看来,房价下跌却会使一些背负巨债的人破产。他们拼死反对政府增加供地,以便于维持房价高企——这些人已然成利益集团,不断地抗议政府改善民生的举措。政府减供地,撑房价,有房阶级才睡得着。这个博弈在香港最近十几年表现得很明显。从1995年到2002年,香港一共增加了7000多公倾土地。以2003年为转折,由于金融危机余波肆虐,全港的新增用地降低至零。此后十年,香港新增供地的总额,减至1000多公倾。虽然短期内有起有落,长期来看,只要香港土地政策不改变,开发用地不增加供给,香港房价上涨的基底仍然非常坚实。
房地产衍生脱离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高房价是腐败的摇篮,是社会形态扭曲的催化剂,或许,房地产开发及其高房价会使一个国家财政税收染上“鸦片”毒,欲罢不能,使人们心态陷于失衡之中而谈不上社会的真正发展。房价主要看位置,北京2环的房价和 6环的房价必定不一样。 1. 首先呢市中心地段:市中心地段,尤其是Westminster和Kengsington & Chelsea,由于超高的房屋单价,如果不是家族留下的房子,其实英国的白领工薪阶层很难住到这个区域,所以此区居民们的身份和地位都是显而易见的。其实除了自己非常有钱的住户外,中心区还聚居了大量公司外派员工(Expat),因为公司提供房租,他们也是中心地段的主要居民。当然,在伦敦,无论多么金贵的地段,都建有政府的廉租房,因此低收入者也是此区的另一部分居民。成熟发达中心地段的最大优点是各种设施非常完善:商场超市饭馆,大量的博物馆音乐厅,公园图书馆教堂等一应俱全,生活便利快捷。同时人口密度大,游人如织造成居住环境相对嘈杂。购房小Tip:便利的交通,完善的社区有利于出租;但房价升值空间具有局限性(可能不如那些正在开发/建设中的地区升值空间大)根据我们的最新报告统计了伦敦最贵的几条著名的街道,其中最贵的是伦敦骑士桥(Knightsbridge)的一条路,以1,56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4亿)的平均房价当选伦敦最贵街区,这一价格已经达到了伦敦平均房价的33倍多。那除了骑士桥,还有哪些地区受富豪青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 金融区伦敦的金融中心CBD,主要有两处:老金融城(Bank):交通四通八达,周边高楼林立,聚集数以百计的银行及金融机构,被看做是华尔街的翻版。新金融区(Canary Wharf):老金融城往东不远,高楼林立,Barclays、Citibank等各大银行皆落户于此。这个区域规划较新,设计更现代化,因此叫新金融城,与“老金融城”遥遥相望。1. 置业购房小Tip:在金融机构集中地区,以银行办公写字楼为主,生活居住功能为辅。但与这些金领白领工作地点相隔几站地的地方,经常是他们辐射居住区,金融行业的某些“单身贵族”是这些区域的主要居民。因此,作为投资,这些区域的出租需求大,房租回报率高。根据英国搜房网站Zoopla的资料,以2019年10月的数据为准,可以看见三区房价的近几年的走势:三地各种房型自2015年以后总体价值都是成总体上升趋势的,说明在三地买房回报其实是有保证的,因为三地房价总体上呈上升态势,说明房产是持续增值的。2. 金丝雀码头和伦敦金融城的房价增长较为平稳,而皇家码头的房价短期内变动较大,在2019年以后出现大幅下跌,投资具有时期不确定性,风险较高。3. 对于房价平均水平来说,想投资西堤市没有准备80万英镑基本没房能买,更别提是要新房,房价总体远高于金丝雀码头和皇家码头。尤其西堤市的发展趋于饱和,一房难求确实并非夸饰。也因此,在房价均值这一点,就有很多人把房产投资目光转往另外两个金融城。4. 就金丝雀码头和皇家码头来说,房价就更接地气了,同样都是公寓,金丝雀码头均价53万起,皇家码头均价33万左右。吸引更多人的兴趣。3. 河景房泰晤士河(River Thames)是英国著名的母亲河,泰晤士河自西向东,从伦敦市区穿过,给整个城市带来更多的活力和精彩。河的南北两岸,荟集英伦众多风光名胜。因此能在泰晤士河边寻求一套美景房,居住惬意不说,出租容易,同时具备极大的升值潜力。4. 学区房哪里的家长都关注教育,学区房是永远的投资主题。"学区"毫无疑问就是生活配套齐全的区域内涵盖成绩排名靠前的中小学以及大学。在伦敦,虽然私立学校上学不受学区限制,但家长们还是倾向于就近入学,方便接送,特别是对小学生家长来说这点十分重要;绝大多数公立学校,更是着重学区(catchment),就近录取香港房价高昂,自然有需求方面的原因。经济繁荣、百业兴旺,人民收入水平高,这些都构成香港房价坚实的基础。全世界经济发达的城市,房价通常都非常高,尤其那些稀缺的地段,更是寸土寸金。香港高房价,有它合理的那一部分。不过,香港高房价很大程度是人为的。它是错误政策的结果,是本来可以避免的悲剧。这个政策就是香港的土地制度。港英时代开始,由于土地属于女王和政府所有,香港人民用地都要通过“拍卖”获得,地价就不断推高。香港是总体税率很低的经济体,房产也没有房产税(只有少量类似物业税的差饱和)。政府要花钱怎么办呢?很大部分,是要通过拍卖土地获取收入。一直以来,港英政府都是通过控制土地供给,实现财政收入最大化。很多人以为,香港人多地狭,土地短缺,政府控制用地很正常——事实上香港并不缺地。香港有面积一千多平方公里,真正用于开发的土地,只有两成多一些,用于居民住房的用地,就更少了。这些土地,大部分还是填海而来。香港还有大量郊野公园,湿地、林地、农业用地,这些土地因为政府管制,无法用于建房。有些人会说,香港其实没有多少剩馀土地——所谓未开发土地,都是一些荒山野岭,不是斜坡就是滩涂,并不适合盖房子。这种说法还是中了管制主义的毒。所谓“不适宜开发的土地”,只是政府以各种理由牢牢攥在手里,才会呈现出一派荒凉景象。如果放地开发,开发商连大海都能填平,那些滩涂、坡地,怎么会没有改造的能力呢?香港也要保留农村田地,荒郊野岭,土地怎么能都用来盖宅呢?这是很多环保团体的说法。他们忽略了市民的住房福利,一味地鼓吹自然环境的价值,这是市民利益受到绑架的典型例子,很值得人们反思,而不是效仿。从地图上看,目前新界还有大片未开发土地。只要放出一些土地,就会极大地增加住房供应,这才是根本的利民之道。香港的人均住房面积只有16平米,这个数据不仅低于北上深,也低于发达国家的大都市水平。这个数字反映到香港社会的现实,是全民受害。有钱人买一百多平米的房子,已然算是豪宅;大量中产阶级家庭,只能住五六十米的小房。将近一半人口,连鸽笼也买不起,只能租住公屋。这样的住房水平,无论怎么说,都是称不上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可悲的是,由于香港房价居高不下,买得起房的中产阶级,事实上已结成利益团体。增加供地,有利于香港整体的住房改善,短期内看来,房价下跌却会使一些背负巨债的人破产。他们拼死反对政府增加供地,以便于维持房价高企——这些人已然成利益集团,不断地抗议政府改善民生的举措。政府减供地,撑房价,有房阶级才睡得着。这个博弈在香港最近十几年表现得很明显。从1995年到2002年,香港一共增加了7000多公倾土地。以2003年为转折,由于金融危机余波肆虐,全港的新增用地降低至零。此后十年,香港新增供地的总额,减至1000多公倾。虽然短期内有起有落,长期来看,只要香港土地政策不改变,开发用地不增加供给,香港房价上涨的基底仍然非常坚实。国外的房子比我们便宜。因为国外的房子是消费品,持有成本和交易成本太高,几乎没有增值潜力,跑不赢通货膨胀。我个人觉得,国内房子的价格高于国外房子,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因为国内的房子和国外的房子,本质上是不同的产品。我个人认为,我们房价高,是因为我们的房子,具有以下几个特殊性。1.我们是有14亿人口的大国,大量人口涌入和聚集各个城市。2.在全球其他国家买房,除了支付房价外,还得每年交房产税。3.我们的房子不仅仅是钢筋水泥,还附加有各种配套和权益价值,比如学区,户政服务,养老待遇等。4.西方国家的房子已经没有增值潜力,因为它们已经完成城市化和工业化,进入老年化社会。我们的房子增值潜力大,因为我们还处于城镇化高峰期。总之,国内房价高是事实,是有特殊原因的,国内外房子本质上就是不同品种,不能简单类比。看了一些回答,感觉都不够全面。有句话说存在即合理,每件事情背后都有复杂的因果,当你对香港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你就会明白香港房价高不是不合理,而是必然如此。第一个原因:历史是根源,贸易原罪!香港在清末只是一个小渔村,后来因为鸦片战争的缘故被割让给英国。英国之所以需要这块“不顶点儿”的地方,就是为了东印度公司掠夺印度、中国甚至整个亚洲的需要,它是作为一个“中转站”而存在,因为它是世界优越的自然良港,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角色,决定了香港必然是一座以“贸易”而存在的城市。大家即使没去过香港也可以想象一下,哪个城市的核心商场不是寸土寸金?不是连带着周边的房价一路高涨?一个以贸易而不是工业生产立足的城市,必然是竞争者和冒险者的乐园,何况过去的香港背后是大英帝国,有中国、印度庞大的市场人口做基础,间接覆盖整个亚洲。充足的贸易条件在保证香港人“坐享其成”的同时,也为之后的一切因果埋下了发酵的条件。第二个原因:英国人的把戏,外来者会如何对待一个迷失的孩子?这个人叫“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n”,当然作为中国人更熟悉他另一个名字“彭定康”,是英国派驻香港的末代港督。但凡经常看新闻的人一定都会熟悉这个人,他虽然象征性的起了一个中文名字,但从他的言行就可看到整个英国对待香港的真正态度。作为现代工业、资本主义和外交的发源地,拾趣的英国人当然知道香港不是自己的地方,也注定长久不了。那么你觉得英国人会怎样对待香港这个迷失在母亲怀抱之外的孩子呢?在英国统治100年的时间里,他可能像我们国家一样制定百年规划,不停的调整产业经济,为全体港人打造一个健康的未来吗?他们当然要选择一种最直接、简便又见效快的剥削方式,以极尽可能的榨取每一分利润,剥削每一分剩余价值。所以在英国人的统治下,香港虽然呈现了表面的繁荣,但产业失衡,寡头垄断,鼓励赌博、跑马、炒楼始终是一个潜在的定时炸弹。更令人不齿的是,英国人不仅要榨干香港的经济利润,还妄图榨干香港的政治潜力,使之成为打压中国,制衡中国的一枚棋子。现在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也无需多说。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国人根本不用为彭定康某些过激言论而愤怒。他是末代港督,无论在中国还是国外,末代人物都不是一个能上台面的光彩角色,他在英国政坛也只能靠时不时挑衅中国来显示自己的存在。第三个原因:楼花的无奈于现实!如果不是房地产的资深人员应该对“楼花”都不熟悉,其实卖楼花就是卖期房,发明者是著名华人企业家霍英东。楼花在香港的出现有其必然的因素,当时在香港一方面是英国人把持土地,一方面是老百姓根本买不起房。在这种情况下,由一个企业家带领老百姓共同“集资建房”,将风险转嫁给银行,让开发商提前赚到钱,让老百姓在没钱一次性买房的情况下提前住进房子,就成为了一个更好的选择。客观来说,楼花模式有其现实和积极地一面,但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养成了香港居民炒楼的习惯,每个人都想击鼓传花,靠炒楼来赚取更大的利润。这其中总要有人赚的盆满钵满,也总要有人寂寞的落泪……在一个没有实体工业,不能惠及大部分人群;没有一个负责任的政府;经济几乎全部依赖时刻波动的金融、贸易,又人口众多地域相对狭小的城市,贫富分化,房价高涨就成为了必然结果。在香港回归之后,不仅代表着香港作为一个游子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也代表着香港经济将纳入祖国的大棋盘中。随着港珠澳大桥、高铁等一系列工程的开通,香港和祖国的经济之间的联系会愈发紧密,将会获得更大的回旋余地。相信香港未来会逐渐在新时期,找到自己在祖国的新角色新定位,获得更健康、良性的发展。专注科幻,专注深度解读,欢迎喜欢科幻的朋友关注:深度科幻!
房地产衍生脱离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高房价是腐败的摇篮,是社会形态扭曲的催化剂,或许,房地产开发及其高房价会使一个国家财政税收染上“鸦片”毒,欲罢不能,使人们心态陷于失衡之中而谈不上社会的真正发展。房价主要看位置,北京2环的房价和 6环的房价必定不一样。 1. 首先呢市中心地段:市中心地段,尤其是Westminster和Kengsington & Chelsea,由于超高的房屋单价,如果不是家族留下的房子,其实英国的白领工薪阶层很难住到这个区域,所以此区居民们的身份和地位都是显而易见的。其实除了自己非常有钱的住户外,中心区还聚居了大量公司外派员工(Expat),因为公司提供房租,他们也是中心地段的主要居民。当然,在伦敦,无论多么金贵的地段,都建有政府的廉租房,因此低收入者也是此区的另一部分居民。成熟发达中心地段的最大优点是各种设施非常完善:商场超市饭馆,大量的博物馆音乐厅,公园图书馆教堂等一应俱全,生活便利快捷。同时人口密度大,游人如织造成居住环境相对嘈杂。购房小Tip:便利的交通,完善的社区有利于出租;但房价升值空间具有局限性(可能不如那些正在开发/建设中的地区升值空间大)根据我们的最新报告统计了伦敦最贵的几条著名的街道,其中最贵的是伦敦骑士桥(Knightsbridge)的一条路,以1,56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4亿)的平均房价当选伦敦最贵街区,这一价格已经达到了伦敦平均房价的33倍多。那除了骑士桥,还有哪些地区受富豪青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 金融区伦敦的金融中心CBD,主要有两处:老金融城(Bank):交通四通八达,周边高楼林立,聚集数以百计的银行及金融机构,被看做是华尔街的翻版。新金融区(Canary Wharf):老金融城往东不远,高楼林立,Barclays、Citibank等各大银行皆落户于此。这个区域规划较新,设计更现代化,因此叫新金融城,与“老金融城”遥遥相望。1. 置业购房小Tip:在金融机构集中地区,以银行办公写字楼为主,生活居住功能为辅。但与这些金领白领工作地点相隔几站地的地方,经常是他们辐射居住区,金融行业的某些“单身贵族”是这些区域的主要居民。因此,作为投资,这些区域的出租需求大,房租回报率高。根据英国搜房网站Zoopla的资料,以2019年10月的数据为准,可以看见三区房价的近几年的走势:三地各种房型自2015年以后总体价值都是成总体上升趋势的,说明在三地买房回报其实是有保证的,因为三地房价总体上呈上升态势,说明房产是持续增值的。2. 金丝雀码头和伦敦金融城的房价增长较为平稳,而皇家码头的房价短期内变动较大,在2019年以后出现大幅下跌,投资具有时期不确定性,风险较高。3. 对于房价平均水平来说,想投资西堤市没有准备80万英镑基本没房能买,更别提是要新房,房价总体远高于金丝雀码头和皇家码头。尤其西堤市的发展趋于饱和,一房难求确实并非夸饰。也因此,在房价均值这一点,就有很多人把房产投资目光转往另外两个金融城。4. 就金丝雀码头和皇家码头来说,房价就更接地气了,同样都是公寓,金丝雀码头均价53万起,皇家码头均价33万左右。吸引更多人的兴趣。3. 河景房泰晤士河(River Thames)是英国著名的母亲河,泰晤士河自西向东,从伦敦市区穿过,给整个城市带来更多的活力和精彩。河的南北两岸,荟集英伦众多风光名胜。因此能在泰晤士河边寻求一套美景房,居住惬意不说,出租容易,同时具备极大的升值潜力。4. 学区房哪里的家长都关注教育,学区房是永远的投资主题。"学区"毫无疑问就是生活配套齐全的区域内涵盖成绩排名靠前的中小学以及大学。在伦敦,虽然私立学校上学不受学区限制,但家长们还是倾向于就近入学,方便接送,特别是对小学生家长来说这点十分重要;绝大多数公立学校,更是着重学区(catchment),就近录取香港房价高昂,自然有需求方面的原因。经济繁荣、百业兴旺,人民收入水平高,这些都构成香港房价坚实的基础。全世界经济发达的城市,房价通常都非常高,尤其那些稀缺的地段,更是寸土寸金。香港高房价,有它合理的那一部分。不过,香港高房价很大程度是人为的。它是错误政策的结果,是本来可以避免的悲剧。这个政策就是香港的土地制度。港英时代开始,由于土地属于女王和政府所有,香港人民用地都要通过“拍卖”获得,地价就不断推高。香港是总体税率很低的经济体,房产也没有房产税(只有少量类似物业税的差饱和)。政府要花钱怎么办呢?很大部分,是要通过拍卖土地获取收入。一直以来,港英政府都是通过控制土地供给,实现财政收入最大化。很多人以为,香港人多地狭,土地短缺,政府控制用地很正常——事实上香港并不缺地。香港有面积一千多平方公里,真正用于开发的土地,只有两成多一些,用于居民住房的用地,就更少了。这些土地,大部分还是填海而来。香港还有大量郊野公园,湿地、林地、农业用地,这些土地因为政府管制,无法用于建房。有些人会说,香港其实没有多少剩馀土地——所谓未开发土地,都是一些荒山野岭,不是斜坡就是滩涂,并不适合盖房子。这种说法还是中了管制主义的毒。所谓“不适宜开发的土地”,只是政府以各种理由牢牢攥在手里,才会呈现出一派荒凉景象。如果放地开发,开发商连大海都能填平,那些滩涂、坡地,怎么会没有改造的能力呢?香港也要保留农村田地,荒郊野岭,土地怎么能都用来盖宅呢?这是很多环保团体的说法。他们忽略了市民的住房福利,一味地鼓吹自然环境的价值,这是市民利益受到绑架的典型例子,很值得人们反思,而不是效仿。从地图上看,目前新界还有大片未开发土地。只要放出一些土地,就会极大地增加住房供应,这才是根本的利民之道。香港的人均住房面积只有16平米,这个数据不仅低于北上深,也低于发达国家的大都市水平。这个数字反映到香港社会的现实,是全民受害。有钱人买一百多平米的房子,已然算是豪宅;大量中产阶级家庭,只能住五六十米的小房。将近一半人口,连鸽笼也买不起,只能租住公屋。这样的住房水平,无论怎么说,都是称不上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可悲的是,由于香港房价居高不下,买得起房的中产阶级,事实上已结成利益团体。增加供地,有利于香港整体的住房改善,短期内看来,房价下跌却会使一些背负巨债的人破产。他们拼死反对政府增加供地,以便于维持房价高企——这些人已然成利益集团,不断地抗议政府改善民生的举措。政府减供地,撑房价,有房阶级才睡得着。这个博弈在香港最近十几年表现得很明显。从1995年到2002年,香港一共增加了7000多公倾土地。以2003年为转折,由于金融危机余波肆虐,全港的新增用地降低至零。此后十年,香港新增供地的总额,减至1000多公倾。虽然短期内有起有落,长期来看,只要香港土地政策不改变,开发用地不增加供给,香港房价上涨的基底仍然非常坚实。国外的房子比我们便宜。因为国外的房子是消费品,持有成本和交易成本太高,几乎没有增值潜力,跑不赢通货膨胀。我个人觉得,国内房子的价格高于国外房子,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因为国内的房子和国外的房子,本质上是不同的产品。我个人认为,我们房价高,是因为我们的房子,具有以下几个特殊性。1.我们是有14亿人口的大国,大量人口涌入和聚集各个城市。2.在全球其他国家买房,除了支付房价外,还得每年交房产税。3.我们的房子不仅仅是钢筋水泥,还附加有各种配套和权益价值,比如学区,户政服务,养老待遇等。4.西方国家的房子已经没有增值潜力,因为它们已经完成城市化和工业化,进入老年化社会。我们的房子增值潜力大,因为我们还处于城镇化高峰期。总之,国内房价高是事实,是有特殊原因的,国内外房子本质上就是不同品种,不能简单类比。看了一些回答,感觉都不够全面。有句话说存在即合理,每件事情背后都有复杂的因果,当你对香港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你就会明白香港房价高不是不合理,而是必然如此。第一个原因:历史是根源,贸易原罪!香港在清末只是一个小渔村,后来因为鸦片战争的缘故被割让给英国。英国之所以需要这块“不顶点儿”的地方,就是为了东印度公司掠夺印度、中国甚至整个亚洲的需要,它是作为一个“中转站”而存在,因为它是世界优越的自然良港,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角色,决定了香港必然是一座以“贸易”而存在的城市。大家即使没去过香港也可以想象一下,哪个城市的核心商场不是寸土寸金?不是连带着周边的房价一路高涨?一个以贸易而不是工业生产立足的城市,必然是竞争者和冒险者的乐园,何况过去的香港背后是大英帝国,有中国、印度庞大的市场人口做基础,间接覆盖整个亚洲。充足的贸易条件在保证香港人“坐享其成”的同时,也为之后的一切因果埋下了发酵的条件。第二个原因:英国人的把戏,外来者会如何对待一个迷失的孩子?这个人叫“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n”,当然作为中国人更熟悉他另一个名字“彭定康”,是英国派驻香港的末代港督。但凡经常看新闻的人一定都会熟悉这个人,他虽然象征性的起了一个中文名字,但从他的言行就可看到整个英国对待香港的真正态度。作为现代工业、资本主义和外交的发源地,拾趣的英国人当然知道香港不是自己的地方,也注定长久不了。那么你觉得英国人会怎样对待香港这个迷失在母亲怀抱之外的孩子呢?在英国统治100年的时间里,他可能像我们国家一样制定百年规划,不停的调整产业经济,为全体港人打造一个健康的未来吗?他们当然要选择一种最直接、简便又见效快的剥削方式,以极尽可能的榨取每一分利润,剥削每一分剩余价值。所以在英国人的统治下,香港虽然呈现了表面的繁荣,但产业失衡,寡头垄断,鼓励赌博、跑马、炒楼始终是一个潜在的定时炸弹。更令人不齿的是,英国人不仅要榨干香港的经济利润,还妄图榨干香港的政治潜力,使之成为打压中国,制衡中国的一枚棋子。现在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也无需多说。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国人根本不用为彭定康某些过激言论而愤怒。他是末代港督,无论在中国还是国外,末代人物都不是一个能上台面的光彩角色,他在英国政坛也只能靠时不时挑衅中国来显示自己的存在。第三个原因:楼花的无奈于现实!如果不是房地产的资深人员应该对“楼花”都不熟悉,其实卖楼花就是卖期房,发明者是著名华人企业家霍英东。楼花在香港的出现有其必然的因素,当时在香港一方面是英国人把持土地,一方面是老百姓根本买不起房。在这种情况下,由一个企业家带领老百姓共同“集资建房”,将风险转嫁给银行,让开发商提前赚到钱,让老百姓在没钱一次性买房的情况下提前住进房子,就成为了一个更好的选择。客观来说,楼花模式有其现实和积极地一面,但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养成了香港居民炒楼的习惯,每个人都想击鼓传花,靠炒楼来赚取更大的利润。这其中总要有人赚的盆满钵满,也总要有人寂寞的落泪……在一个没有实体工业,不能惠及大部分人群;没有一个负责任的政府;经济几乎全部依赖时刻波动的金融、贸易,又人口众多地域相对狭小的城市,贫富分化,房价高涨就成为了必然结果。在香港回归之后,不仅代表着香港作为一个游子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也代表着香港经济将纳入祖国的大棋盘中。随着港珠澳大桥、高铁等一系列工程的开通,香港和祖国的经济之间的联系会愈发紧密,将会获得更大的回旋余地。相信香港未来会逐渐在新时期,找到自己在祖国的新角色新定位,获得更健康、良性的发展。专注科幻,专注深度解读,欢迎喜欢科幻的朋友关注:深度科幻!首先,英国的城市中,伦敦一城独大的情况比较明显,房价也是如此。其次,与中国的一二线城市相比,英国城市的房价不算贵。1、英国第一大城市伦敦,平均单套房总价56.63万英磅,约合人民币498万元。2、英国第二、第三大城市伯明翰、利兹,平均房价差不多,为22.86万、22.74万英磅,约合人民币200万元。中国二线城市厦门、杭州、南京、苏州、合肥、无锡、天津、济南,平价单套房价普遍高于200万元,在465万~202万元之间。

英国房价贵不贵

4,伦敦平均房价达历史高位这是什么现象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房价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信息,在房价上升之后也会因为我们的资金不足而导致我们买不了房子。然而在一些比较繁华的都市,他们的房价也是会创下历史方面的新高。在热点上就有伦敦平均房价达到历史高位这么一件事情,网友们对于这件事情都比较关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系列观点。对于伦敦平均房价达历史高位这一件事情,我认为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大都市肯定是所有人都追求的一个地方,人们都挤破了脑袋想去大城市寻求自己的发展,所以说也会导致大城市的人口非常地多,导致他们的房价非常地高。伦敦作为我们现在繁华的都市之一,它的影响力可以说是非常大的,所以说在这一方面也会有非常多的人想去伦敦寻求发展。在这个地方,房子也就会随之水涨船高。因为房子是人们心灵的归宿,也是人们一天休息的地方,所以说房子对于人们来说非常重要,人们也必须购买一套房产供自己居住。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面对这一些房价高涨的情况应该理智地去看待,如果是在房价比较便宜的时候能出手就尽量去出手,因为房价这个东西涨跌实在是太快了。伦敦作为国家的首都可以说房价创历史高位是非常正常的,我们也应该理性地去看待,在这个情况下也应该避免自己去购买一些高房价的房产,这样的话对于自己的利益也会有着一系列的损害。根据我了解,今年7月英国政府宣布,在2021年3月31日前,将住宅房产印花税起征点从此前的12.5万英镑提升至最高50万英镑。英国财政部估计,90%的房产买家因此而受益。这一措施公布后,英国多个房产网站的浏览量暴涨,房价也随之水涨船高。此外,为了控制疫情,英国政府要求民众居家办公。部分英国人,尤其是伦敦地区的居民,会更倾向于选择自然环境更好的住房,这也进一步推高了房价。有分析认为,当前最关键的问题是英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还能持续多久。所以对于这件事来说,我觉得应该过几年应该就会降了下来。

文章TAG:英国的房价为什么这么高英国  房价  为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