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很奇怪,桥在泉州,怎么那里会有一个洛阳桥。这座洛阳桥在中国桥梁史上与赵州桥齐名,有“南洛阳,北赵州”之称,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赞说:“洛阳桥是福建桥梁的状元。洛阳桥乃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蔡襄担任泉州郡守时主持建造的,因建在泉州洛阳江上,故名。

泉州为何会有洛阳桥?

提到洛阳桥,似乎泉州的那座更为有名。根据史料记载,这座洛阳桥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现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洛阳桥在中国桥梁史上与赵州桥齐名,有“南洛阳,北赵州”之称,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赞说:“洛阳桥是福建桥梁的状元。”北宋初年,当时的泉州知府蔡襄主持修建了这座洛阳桥。

如今,桥南街尾尚留有“蔡忠惠公祠”,以纪念其不朽的功绩。建桥工程从北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四月开始,到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十二月完成,共用时6年8个月。桥梁初建时长三百六十丈,宽一丈五尺,有桥墩46座。后经过岁月、战火、洪水等洗礼,破败不堪。现在我们看到的泉州洛阳桥是1993年国家拨巨款重新修葺的,桥长834米,宽7米,残存原桥墩31座。

明代诗人黄凤翔曾写诗称赞洛阳桥:“虹垂天际石,云抱水中峰。急雨潮声壮,微晖树色浓。”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时修建洛阳桥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洛阳桥位于江海汇合处,水情复杂。要在此地修建一座大桥,难度极大,尤其是建造桥墩,更是困难重重。为解决这个难题,当时的造桥工匠采用了一种新型建桥方法:他们先在江底沿着桥梁的中线铺设大量大石块,筑起一条二十多米宽,约二里长的水下长堤,再在上面建造桥墩。

这种施工方法被称为“筏形基础”,直到十九世纪,欧洲人才开始采用。为把水底那些堆积在一起的石块凝聚成一体,使之不被大水冲塌,造桥工匠们又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 海底有一种软体动物,名叫牡蛎。它有两个壳,一个壳附在岩礁上或另一个牡蛎上,互相交结在一起,另一个壳覆盖着自己的软体。牡蛎繁殖能力很强,而且无孔不入,一旦跟石头粘成一片,用铁铲也不容易铲掉。

工匠们就利用牡蛎的这个特性,在桥基上“种”起牡蛎。没过几年,牡蛎就把零散的石块连成了一个整体,又把冲散的石头也粘合在了一起。洛阳桥桥基历时900余年而不垮不散,牡蛎功劳不小。这也是桥梁建造史上的一大创造。那么,福建省泉州市和河南省洛阳市相距甚远,为何泉州也有座洛阳桥呢?这里面有多种说法,莫衷一是。一种说法是,东晋末年发生“永嘉之乱”,中原动荡,大批中原士族汉人南渡入闽避乱,部分洛阳籍士人辗转到此,沿江尤其在洛阳江万安渡口周围安居。

这些人因怀念中原、怀念故土洛阳,故将此江、此地以洛阳为名。还有种说法是,唐朝时,因社会动荡,大量中原人南迁,这些人到了泉州一带,看到此地山川地势很像洛阳,就给这里起了个名字叫洛阳,即现在的洛阳镇,流经这里的大江叫洛阳江,这座大桥叫洛阳桥……至于洛阳的洛阳桥,它位于洛河上,是连接洛河南北城区的重要桥梁。

泉州洛阳桥和洛阳有什么关系?

还真别说,洛阳桥确实和河南的洛阳有点关系,只是这种关系有点远,甚至有点牵强,但还是这么流传着。洛阳桥乃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蔡襄担任泉州郡守时主持建造的,因建在泉州洛阳江上,故名。洛阳桥因建造技艺高,有开先河之功,所以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桥,并被茅以升称为“福建古代桥梁的状元”。如此看,洛阳桥实在太出名,以致于风头盖过它所在的洛阳江,桥的洛阳之名应该追溯至江的得名。

传说,唐宣宗在当皇帝之前,曾云游至此,大概是有感而发,看到眼前的景象,突然感叹到“此江大类吾洛阳”,于是洛阳江之名便出现了。唐宣宗在闽南云游的典故也不算空穴来风,在整个厦漳泉都有流传,不管真假,至少闽南地区与洛阳是存在很大的关系的。闽南语,也称河洛话,闽南人也称河洛人,他们祖辈流传着闽南人祖先便是来自河南洛阳一带,因此也常对河南产生些许臆想和纪念的东西。

洛阳不是河南的吗?那为什么福建泉州的跨海大桥命名洛阳桥?

很多人都很奇怪,桥在泉州,怎么那里会有一个洛阳桥。其实这是因为当年的北人南迁,一群中原人发现泉州的这个地方,不管山形水势,都非常像自己的故都洛阳,所以他们就给这里起了个名字叫洛阳,和北方的那个洛阳一模一样,就是现在的洛阳镇,流经这里的大河就被称为洛阳江,这座连接江海的大桥就被称为洛阳桥,也是中国历史上一座最伟大的石桥。

这么巨大的建筑工程,牵动了千千万万过往行人的感情,对倡导修桥的郡守蔡襄无不产生敬仰之情,历代人们竟相歌颂、赞美。一些建桥时的佳话、事迹,逐渐被加工为优美而神奇的神话传说,在民间广泛流传。洛阳桥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郊的洛阳江上,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它是当时广东、福建进京城的必经之路。洛阳桥应该在河南洛阳,此桥为何取名洛阳桥呢?小编查阅了相关史料,了解到,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带居住的是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时不时有战争爆发,因此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士举家南迁,迁到了泉州及闽南一带,这群中原人士多数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带的人,他们来到了泉州,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像古都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此桥也因此而命名。


文章TAG:李楼洛阳桥在哪里  你常经过的洛阳桥  李楼  洛阳  洛阳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