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在三国时期的作用有多大?

南阳在三国时期的作用有多大

三国时期的南阳郡主要范围是今南阳市一带,下辖宛城(今南阳市卧龙区、宛城区)、淯阳(今南阳市卧龙区英庄镇一带)、西鄂(今石桥镇西一带)、雉阳(南召县一带)、安众(今卧龙区青华镇杨官寺一带)、新野(今新野县)、棘阳(今新野县高庙一带)、朝阳(今新野县王庄乡一带)、穰(今邓州市东南一带)、涅阳(今邓州市北、镇平南一带)、冠军(今邓州市张村乡一带)、博望(今方城县博望镇一带)、堵阳(今方城县一带)、平氏(今桐柏境内)、复阳(今桐柏吴城一带)郦(今内乡赵店一带)、博山(今淅川县丹江口水库区)、析(今西峡县城东一带)、丹水(今淅川荆紫关一带)、湖阳(今唐河湖阳一带)等县。

今天的河南南阳卧龙岗,是当年诸葛亮躬耕之地,也就是“三顾茅庐”故事发生地。刘备依附刘表时就在南阳新野一带北拒曹操,在南阳请来诸葛亮,是顺理成章的事。再者曹操先前征南阳时差点丧命。诸葛亮在南阳卧龙岗躬耕,既能观览天下大势,也能随机而动,因为作为一个谋士,未必一定要选择刘备,他有多种选择,当时的刘表昏匮,刘备尚无基本。

另外后世的岳飞过南阳,也专门拜谒了武侯祠以及诸葛庐,并手书前后出师表。南阳卧龙岗上古树古迹甚多,纪念诸葛亮的楹联也非常多,这些也都是佐证。南阳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早在四五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就在这里生息繁衍,战国时期已是全国著名的冶铁中心。西汉时"商遍天下,冠富海内"。东汉为光武帝刘秀发迹之地,故有"南都""帝乡"之称。

南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培养和造就出春秋时期谋略家、"商圣"范蠡,东汉时期科学巨匠张衡,泽被后世的医圣张仲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等举世瞩目的历史人物。南阳有3000年的建城史,为楚汉文化的发源地。夏朝初,禹把南阳邓州作为都城。商朝、周朝时,现南阳境内有申、邓、谢等诸侯国。春秋时楚设宛邑,楚国属地,全国冶铁中心,屈原扣马谏王地,秦楚丹阳之战发生地。

秦设南阳郡治宛城,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名相百里溪等历史名人,为南阳的文化留下了灿烂的一笔。三国时期的南阳指的是南阳郡,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市绝大部分和现湖北襄樊的一部分。南阳被评选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三国文化遗址众多的缘故。

什么离襄阳20里远的隆中被南阳管理?

南阳在三国时期的作用有多大

谢邀!从题目来看,说的应该是为了确定,诸葛亮是在哪里躬耕吧。如今襄阳和南阳都在争诸葛亮。这个无可非议,都是为了自身的旅游。诸葛亮是山东人,这个是确定的!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核心所在:邓城。邓城在三国时期属于南阳郡,而隆中正好属于邓城管辖。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邓城吧!现在邓城遗址还在!邓城遗址在襄阳樊城区西北六公里处!问题很清楚了,当时隆中属于邓城,而邓城属于南阳郡。

你对2019年襄阳邓城遗址公园建设有什么期待?

南阳在三国时期的作用有多大

谢谢邀请,本来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也是照顾一下网友的心情,我来说说。邓城公园规划很早,但建设开工却一波三折,到现在还未开工。 2005年规划邓城公园 2005年11月发掘了邓城遗址周边墓葬,2005年12月襄阳市就公布了城区公园的详细规划,其中包括邓城公园、紫贞公园、水淹七军公园等诸多公园。这也是襄阳人第一听说邓城遗址要建设一个公园,当时规划面积是100公倾,这个面积相当大,这也是襄阳公布出来面积最大的公园,备受关注,但迟迟没有任何动向,多数市民以为该公园不会再建了。

2012年出现邓城公园项目 2012年襄阳高新区突然公布邓城遗址公园项目,项目投资10亿元,项目占地500亩(约33.33公顷),建设年限2014~2020。此次公布的面积比之前小了不少,但总算是有进展了,襄阳市民兴奋不已,邓城公园终于要开建了。 2013年森林城市规划再提邓城公园 2013年襄阳市公布了创建森林城市三年(2013~2015)计划,计划中提及要建设邓城森林公园。

此时邓城公园呼之欲出,各种公园建设消息都出来,市民也非常关注,想看看全市最大的公园到底是什么样的。 2015年批复文件提及邓城公园 终于等到2014年,邓城公园却迟迟没有开工,很多人开始意识到大公园不好建,首先是一大笔的费用,然后怎么规划好公园,怎么让公园利用率高,怎么让公园建的舒服,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2015年襄阳市人民政府批复文件中再次提及邓城公园,这次没有说什么时候开始建设,而是规定了公园的面积为100公顷(1500亩),虽然没有开始建设,已经表明了政府建设公园的决心。 2016年为建邓城遗址公园做准备 2016年襄阳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工作会中透露,推动“一城两文化”建设物化升级,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建设邓城遗址公园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前期准备。

也就是2016年开始,建设邓城公园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是开始务实真干,这也再次看见了建设邓城公园的希望。 2017年邓城遗址公园纳入城建计划 终于在2017年襄阳高新区公布的城建计划中有了“邓城遗址公园”项目,这表明邓城公园越来越近,但遗憾的是一直到2017年底,邓城遗址公园没有任何动静。不过早在2017年9月有媒体报道邓城遗址公园或将在2018年开建,看到这个消息,基本意味着该项目已在2017年搁浅了。

2018年邓城公园建设更明确 2018年襄阳市公布了海绵城市规划(2018~2030),其中虽然没有提及邓城遗址公园,但从图上看可知,邓城遗址公园将是襄阳市目前最大的公园紫贞公园的八倍。2018年邓城遗址公园依旧没有建设的消息,这让人倍感失望。 2019年建设的可能性不大,但值得期待 根据襄阳市公布的城市公园建设规划中有樊宛公园、水淹七军公园等诸多公园绿地,但没看见邓城公园的字迹。

《蜀记》隆中在哪里?和诸葛亮躬耕地有什么关系?

古隆中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距襄阳城西约20里西山环拱之中三区县交界处隆中风景名胜区内。古隆中已有1800年历史。因诸葛亮“躬耕陇亩”、刘备“三顾茅庐”,引发《隆中对策》,被世人称为智者摇篮,三分天下的策源地。隆中总面积209平方公里,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诸葛亮青年时代(17-27岁)和其叔父躬耕隐居之地,诸葛亮在此地抱膝高吟躬耕陇亩隐居长达10年之久。

襄阳新五中西边与卧龙大道之间的空地是做什么用途的?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襄阳五中坐南朝北,北依靠邓城大道,东门开在汉江北路上。那么襄阳新五中西边与卧龙大道之间的空地,如果属于五中的土地资产,似乎作为校舍扩建的可能性更大。襄阳五中是全国重点知名高级中学,长期保持区域性头号高中的声誉。由于学校太过出名,扩建校舍,增设班室也是可行的。在适当的资源上,建设中学生业余爱好研究场所也好,培育学生的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实力。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正门上有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你知道是什么来历吗?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有一名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这是时任南阳知府湖北宜昌人顾嘉衡所题。虽然顾嘉衡因为身份特殊不想辩“襄阳南阳”,但这里还是要辩一辩的。首先,开宗明义提出观点:躬耕之争的根源在于古今行政区划的变化,导致后世的“南阳县”“南阳府”“南阳市”的区划远小于诸葛亮时代的“南阳”!诸葛亮躬耕之地最早的记载当然是《出师表》中的“躬耕于南阳”一句,但这个“南阳”不是今天的南阳市,而是东汉的南阳郡,其范围大致包括今天的平顶山市、南阳市、驻马店市、信阳市、随州市 、十堰市的部分地域和今襄阳市的枣阳、襄州、樊城、隆中、谷城、老河口,甚至还包括今陕西商洛市东的武阙关。

而且东汉的南阳属于楚文化的荆州不属于中原文化的豫州。正是由于后世“南阳”的行政区划较东汉大幅缩小,导致躬耕地不再属于后世南阳行政区划范围内,而“躬耕于南阳”一句又太有名,才会有后人错误把“后世南阳”等同于“诸葛亮时代的南阳”。就这样逐步形成所谓躬耕之争。其实,在元代以前诸葛亮躬耕地还是很清楚的!元代以前所有史书都记载诸葛亮躬耕地是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南阳郡邓县隆中!◎诸葛亮死后约70年,东晋《蜀记》记载:“(西)晋永兴中镇南将军刘弘至隆中,观亮故宅,立碣表闾,命太傅掾犍为李兴为文……”此碑南宋时还保存在襄阳。

南宋王象之编撰的《舆地碑记目》记载: “襄阳府碑记,诸葛武侯故宅碣,晋李兴撰。”从此以后隆中做为诸葛亮躬耕地的具体地点,成为了1700年来史书的共同记载,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任何争议,当然也就没有“诸葛亮躬耕地问题”。正史《裴注•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呤。注《汉晋春秋》云:“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这是最早关于诸葛亮躬耕地具体地点的记载,也是唯一计入正史的记载。正史《晋书•习凿齿传》记载:“(习)凿齿既罢郡,归与秘书曰:吾以去五月三日来达襄阳,触目悲感略无欢情痛恻之事故,非书言之所能具也。每定省家舅从北门入,西望隆中,想卧龙之吟。东眺白沙,思凤雏之声。北临樊墟,存邓老之高。南眷城邑,怀羊公之风。

纵目檀溪,念崔徐之友。肆睇鱼梁,追二德之远。未尝不徘徊移日惆怅。”隆中做为躬耕地明确记入正史,而且是正史中唯一关于躬耕地的记录!可见当时隆中作为躬耕地是毫无争议的,当然也就不存在“诸葛亮躬耕地问题”。不仅是正史,中国历代编撰的地理志也有许多关于隆中为躬耕地、为刘备三顾地的记载。中国历代地理志不但记录了中国古代的山川地理,还包括了与之有关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古迹。

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编撰的综合性地理名著《水经注》记载:“沔水又东径隆中,经历孔明旧宅北。亮语刘禅云: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即此宅也。车骑沛国刘季和之镇襄阳也,与犍为人李安共观此宅,命安作宅铭,云: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鞞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后六十余年,永平之五年,习凿齿又为其宅铭。

(沔水)又东径襄阳县北。”南北朝南梁鲍至编撰的区域性地理志《南雍州记》记载:“隆中诸葛亮故宅有旧井一,今涸无水。盛弘之记云宅西有三间屋,基迹极高,云是孔明避水台。先有人姓董居之,灭门后,无复敢有住者。齐建武中,有人修井,得一石枕,髙一尺二寸,长九寸,献晋安王。习凿齿又为宅铭。今宅院见在。唐代元和年间宰相李吉甫编撰的全国性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图志》(卷21《山南道》)记载:“万山,一名汉皋山,在(襄阳)县西十一里。

与南阳郡邓县分界处,古谚曰:‘襄阳无西’,言其界促近…… 诸葛亮宅在(襄阳)县西北二十里。”北宋地理学家乐史编撰的全国性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山南东道四•襄州》)记载:“又曰襄阳西北十余里,名为隆中,有诸葛孔明宅……诸葛亮宅,按蜀志云,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即此宅也。今有井,深四丈,广尺五寸,迄今垒砌如初”。

以上从北魏到北宋历代地理志都无一例外的记载襄阳西二十里的南阳隆中是诸葛亮躬耕地,是刘备三顾地!而且没有任何一部地理志提到还有其它躬耕地的传说。 比如《水经注》对宛城周边的地理和人文历史有详细介绍。“淯水……又南迳宛城东,其地故申伯之国,楚文王灭申以为县也。秦昭襄王使白起为将,伐楚取郢,即以此地为南阳郡,改县曰宛……大城西南隅,即古宛城也……其东城内有旧殿基,周二百步,高八尺,陛阶皆砌以青石。

大城西北隅有殿基,周一百步,高五尺,盖更始所起也。城西三里,有古台,高三丈馀,文帝黄初中南巡行所筑也。淯水又屈而迳其县南,故《南都赋》所言淯水荡其胸者也。 …… 淯水又南,梅溪水注之。水出县北紫山,南迳百奚故宅…… 淯水之南,又有南就聚,《郡国志》所谓南阳宛县有南就聚者也。郭仲产言:宛城南三十里,有一城,甚卑小,相承名三公城,汉时邓禹等归乡饯离处也。

盛弘之著《荆州记》以为三公置。余案淯水左右,旧有二澨所谓南澨、北澨者,水侧之汶。聚在淯阳之东北,考古推地则近矣。城侧有范蠡祠,蠡,宛人,祠即故宅也。……城东有大将军何进故宅。城西有孔嵩旧居。”从宛城开始,郦道元从北向南介绍了宛城周围的古宛城、古台、梅溪水、百奚故宅、三公城、范蠡祠、何进故宅、孔嵩旧居等古迹,唯独没有提在淯水西不远处的梅溪水边有个所谓“卧龙岗“,没提有所谓“诸葛亮躬耕地”,没提有所谓“魏晋开始祭祀诸葛亮”的祭祀地!要知道当时南阳地区就在北魏控制之下,而郦道元本人曾担任过鲁郡太守和东荆州刺史,这两个地方都曾属于东汉南阳郡。

可以说郦道元要了解南阳地区的人物古迹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郦道元为什么只字未提卧龙岗周边有关于诸葛亮的遗迹呢?为什么反而说汉江南岸当时属于南朝控制下的隆中是刘备三顾地呢?原因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历史上卧龙岗周边原本就不存在关于诸葛亮的遗迹!可见诸葛亮躬耕于襄阳西二十里的南阳隆中本来就是历史事实。可见当时根本就不存在“诸葛亮躬耕地问题”!真正分歧的来源是元代蒙古人编撰的全国性地理总志《大元一统志》。

在该志中,蒙古人一方面继承了历代地理志关于隆中的表述,另外也记载了隆中有与刘备三顾有关的遗迹。◎“隆中,汉晋春秋云:诸葛亮家南阳,在襄阳西二十里,号曰隆中……葛井,在襄阳路,荆州记:诸葛亮宅有井……三顾门,在襄阳路,诸葛亮云: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自此门出故也。”同时也创造性首次提出有一个叫卧龙岗的躬耕地。

◎《大元一统志》卷三河南江北行省《古迹》中载: “卧龙冈,在南阳县界内。诸葛孔明躬耕之地。又荆州记云:南阳县西七里有独乐山,诸葛孔明尝登此山作梁甫呤......”这一点不但与正史《裴注三国志》相矛盾,而且还为了证明这个卧龙岗还加入了一条篡改的关于“独乐山”的史料。来看看在元代之前的史料是如何记载的吧!◎唐代欧阳询《艺文类聚》记载:“邓城西七里有作乐山,诸葛亮常登此山为梁甫吟。

”◎宋王象之撰《舆地纪胜》记载“独乐山,盛弘之荆州记云邓城西七里有独乐山,诸葛亮常登此山作梁父吟。”◎宋代郭知达注《九家集注杜诗》记载:“盛弘之荆州记邓城西七里有独乐山,诸葛亮常登此山作梁父吟。”◎宋王洙注《分门集注杜工部诗》记载“盛弘之荆州记邓城西七里有独乐山,诸葛亮常登此山作梁甫吟。”以上比元代早的史料都证明《荆州记》中关于“独乐山”的记载是“邓城西七里”,不是“南阳县西七里”。

而且除了这个《大元一统志》外,没有任何史料再说独乐山在“南阳县西七里”。而邓城遗址就在今襄阳樊城。可见所谓的躬耕地争议正是元代通过篡改史料形成的结果!此后明清地理志也继承元代将两者并立。《大明一统志》的记载◎襄阳府《山川》条记载:“隆中山,在府城西北二十五里,下有隆中书院,汉诸葛亮尝隐于此……隆中书院,在隆中山。

蜀汉诸葛亮尝寓此,后人因建庙祀亮,元改为书院……诸葛亮宅,在府城西二十二里隆中山下,蜀汉诸葛亮所居。宅西有避暑台。因昭烈三顾亮于草庐,有三顾门……葛井,在(襄阳)府城西。荆州记诸葛亮宅有井”◎南阳府《山川》条中称:"卧龙岗在府西七里。起自嵩山之南,绵亘数百里,至此截然而往,回旋如巢,然草庐在其中。世人喻孔明为卧龙,因号其岗云。

其下平如掌,即孔明躬耕处……诸葛井在卧龙冈上诸葛草庐前青石为床有汲绠渠百十道数不能真……诸葛亮,本琅琊人,汉末避乱,寓居南阳之西岗,躬耕陇亩。”《大清一统志》的记载◎襄阳府《古迹》条记载:“诸葛亮宅,在襄阳县西隆中山东。水经注:沔水历孔明旧宅北。亮语刘禅曰: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即此宅也……隆中山,在襄阳县西二十里。

诸葛亮家于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县志:山畔为草庐山,半为抱膝石,隆起如墩可坐十数人,下为躬耕田……诸葛井,在襄阳县西二十里隆中山东。《南雍州记》:隆中诸葛亮旧宅有旧井一,齐建武中有人修井得一石枕,高一尺二寸长九寸,献晋安王。县志:隆中山畔孔明隐处有眢井,名六角井……诸葛武侯庙,在襄阳县西隆中山,即武侯故宅,本朝雍正八年修。

”◎南阳府《古迹》条记载:“诸葛草庐,在南阳县西南七里卧龙冈……诸葛书院在南阳县西卧龙冈,元至大二年勅建……卧龙冈在南阳县西南七里,起自嵩山之南绵王数百里至此截然而止回旋盘绕,相传诸葛草庐在焉……忠武祠在府西南卧龙冈,即诸葛亮故庐,旧为祠以奉之春秋祭祀……诸葛井在南阳县西南卧龙冈。”从元明清三代全国性地理志对比可以发现,隆中的历史记载是一贯的,即为诸葛亮家、刘备三顾地。

而元代因篡改史料才出现的卧龙岗,在元明清三代的表述却不一致,如《大元一统志》没提卧龙岗有诸葛草庐、《大清一统志》没提卧龙岗是躬耕地,而元明清三代地理志都没提卧龙岗与刘备三顾有关。这与隆中1700年连续不断的完整历史记载比较起来明显缺乏说服力!综上分析的可知,“诸葛亮躬耕地问题”的出现及其复杂化是元代蒙古人编撰《大元一统志》时通过篡改史料编造“卧龙岗是躬耕地”而产生的。


文章TAG:邓城遗址在哪里  最早的古城遗址  邓城遗址  遗址  在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