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上海又有中国第一大港口——上海港(外高桥、洋山深水港)。此外,上海虹桥又是集地铁、机场、高铁、汽车等综合枢纽。正因为,上海地理位置恰好是南北人员和商品流动的必经之路,相当重要,所以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促使其不断发达。第四个维度就是现有的经济基础和文化条件。不得不说,目前上海是目前中国GDP最高,经济总量最高,以及人才最为集中的地方,国家的支持,以及几十年来奠定的经济基础,打下的牢固地基,即便是50年后,其他城市要想超越上海,成为第一大城市,也是非常困难。

十年之后,谁将继续盘踞十大城市?

十年之后,谁将继续盘踞十大城市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想试分析一下。首先,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地位基本不会有大变化。1、北京十年之后,北京将更加强大,成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心之一,世界特大城市,世界中心城市之一,中国最大城市之一,随着十年后中国经济全面赶超美国,北京的国际地位会进一步提高,中国第一城市地位基本无争议。2、上海十年之后,上海将更加繁荣,成为世界前几位的经济、金融中心,世界最大港口城市之一,国际地位影响力将比肩纽约、东京、巴黎、伦敦,中国经济龙头,中国最大城市之一,“魔都”上海中国经济第一城地位无法憾动。

3、香港十年后,综合实力、国际地位将被上海全面超越,经济总量被深圳、广州全面超越,甚至会被重庆、天津、苏州等国内二档城市赶超。但瘦死骆驼比马大,香港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短时间这些城市还是难以企及的。 4、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活力无际,十年后,深圳将全面超越广州,并拉开距离,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的中国第三城,世界一线城市,国际金融之城、科技之城。

5、广州中国经济第一大省省会,继续保持南方中心城市地位,成为世界一线城市,南方经济、文化中心,中国最大城市之一。 6、重庆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直辖市,被国人戏称为“重庆省”。其在中西部的战略地位,将使其发展变得无比迅速,十年后,重庆将更加发达,成为次于北上广深的中国第五城,甚至超越广州也有可能。7、天津作为首都旁边的直辖市,北方第一大港,天津的地位非常重要,十年后继续保持很高活力,成为中国一线城市,国际化大都市。

8、杭州作为浙江省省会,阿里巴巴所在地,杭州将成为中国互联网中心城市,中国一线城市。 9至10成都、武汉、南京。为什么把这三座城放一起,因为它们各有千秋,成都、武汉都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省会及中心城市,国家战略发展带动中西部的新引擎,经济发展前景大好。而南京,目前经济总量稍逊一筹,但作为经济强省江苏省省会,历史、文化、教育名城,一但发力,也是不可限量的,所有,十年后鹿死谁手还很难说,预计三城当有两城入围前十吧。

哪些城市未来会因人口流入而出现房价反弹?

从现在的调控政策看,这个题的表述,可能用“哪些城市未来会因人口流入,而让房价更具托底保障”更合适。毕竟,只要房住不炒的调控尺度不放松,反弹的可能性都不是很大。一般分析者,都喜欢用“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来解释城市的房价潜力,但其实,政策至少在现阶段还是扮演着关键角色。至于人口变化对城市房价的影响,也得看城市。

比如,北京、上海这几年在控制人口,尤其是北京常住人口已经连续数年减少,但房价依然很稳。所以,四大一线城市,在可预期的未来,房价整体上当然是最具保值性的。而在二线城市中,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次中心城市,一来人口流入量较大,二来相比上海、广州、深圳,房价还属于相对的“洼地”,所以,“反弹”的可能性自然处于前端。

比如长三角的杭州、南京、苏州、宁波等,珠三角的佛山、东莞等。这里其实有一个规律,那就是看其所在城市群的中小城市的实力以及整体城市群的发展趋势。而由于未来城市群内部中心城市的溢出效应,加之本身房价低,一些三四线城市也可能有很大机会反弹。比如惠州、珠海,比如常州、扬州、镇江等。其他区域,当然主要就是主要二线城市中的中心城市了。

比如,中部的武汉、郑州、长沙,西部的重庆、成都、西安。原因其实差不多。这些城市的房价与东部沿海城市有很大的差距,上升空间是很大的;而中西部人口回流,这些城市必然是主要的受益城市。那么,房价本就低,又有大量人口回流,房价“反弹”的可能性当然就比较大了。当然,这些判断建立在两个大的基础之上。一是,调控会留出一定空间;二是,整体的经济能够企稳。

燕郊未来会怎样?京津冀一体化中,北三县是什么位置?

燕郊,燕京之郊区。燕京,北京也。今天,燕郊属河北,100年内,燕郊还是属河北管辖,这应该不是问题。问题是燕郊人想入非非了。试想,如燕郊划归北京,也就谈不上京津冀一体化了。那么将来燕郊会是什么呢?燕郊自然就成了京津冀一体化的桥头堡,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扩展地。也可能成了廊坊北三县统一的地方名称,即燕郊市,包括三河区、大厂区和香河区等。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雄安  新区  迎来  产业  北京  北京哪些产业迁到雄安  雄安新区迎来大动作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