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艰险,同样的困苦,沿途佛寺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雪山上的孤鹰目视他们离去,大漠里的骆驼迎着他们到来,绝壁上的老猿长声告别,深渊里的游鱼惊恐浅藏,只有一轮大日,始终追随着他们前行的脚步,还有口中吟出的佛唱。12僧失足坠下了悬崖,8人途中饿死坐化,25人去,只有昙无竭5人回,还有一本《观世音受记经》,抚慰着出行未果的众僧。

三、唐玄奘唐玄奘通常被认定为《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唐玄奘13岁出家,游历各地,拜访名师学习。博学而生惑,唐玄奘发现禅师解说佛家学说各有不同,所引用经典也有出入,导致义理含混,分歧极大,难以融合贯通,不知是翻译还是原文有失造成的谬误,于是决定出海西行求取真经,还原佛经原典。唐玄奘从长安出发,出敦煌,经新疆,辗转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然后进入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学习。

游记中详细提到了灵鹫峰(姞栗陀罗矩吒山),位于王舍城东北,“接北山之阳,孤摽特起,既栖鹫鸟,又类高台,空翠相映,浓淡分色,如来御世垂五十年,多居此山广说妙法”,这此山顶众多鹫鸟栖息因而得名灵鹫峰,也是如来释经讲法之处。法显当初到达天竺时,王舍城还未修建那烂陀寺;玄奘来时,那烂陀寺已经成了佛教中心,寺内“宝彩、宝海、宝洋”三座藏经楼,共存藏书900万卷。

玄奘得偿心愿,就此静心修行5年,研习经文,参悟禅理,并被那烂陀寺僧人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那么唐僧去西天取经到底是灵鹫峰还是那烂陀寺呢?答案:那烂陀寺。那烂陀寺那烂陀寺,在《大唐西域记》中称为那烂陁僧伽蓝,名字有两个出处,一是根据南庵没罗林池里之龙那烂陁而命名,二是如来曾为此处国王时乐善好施而得号“那烂陀”,唐译那烂陀为“施无厌”。

五百商人以十亿金钱买下本庵没罗园礼佛,如来在此说法三月,部分商人也因此得证正果,此地便成为了圣地之一。如来涅槃后,摩揭陀国王铄迦罗阿迭多为展现佛迹、弘扬佛法而修建了佛寺,其子摩揭陀国王继位后向南扩建,随后多任国君呾他揭多毱多王、婆罗阿迭多、伐阇罗、中印度王、先后分别向四面扩建,最终形成了宏伟壮观的那烂陀寺。

根据同样到达天竺取经的高僧义净所著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烂陀寺不是寺庙简单地堆积,而是宛若一座方城,“寺高三层,高三到四丈,用砖建造,每层高一丈多。横梁用木板搭造,用砖平铺为房顶。每座寺的四边各有9间僧房,房呈四方形,宽约一丈多。僧房前方安有高门,开有窗洞,但不得安帘幕,以便互相瞻望,不容片刻隐私。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西游记  去过  86版《西游记》  西游记去过哪些地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