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桥头街的“桥”在哪里

桥头街是迎泽区五一路与柳巷之间的一条小街巷。虽然这条小巷子叫桥头街,但去过这里的人会发现,这里并没有桥。那么这条小街巷的名字有什么来历吗?宋太宗赵光义攻打晋阳城时受到了北汉军民顽强抵抗,为此赵光义的军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晋阳城被攻破后,赵光义汲取五代晋阳三称帝的教训,惧怕晋阳再出“真龙天子”,放火烧城,使这座千年古城化为白地。

之后,赵光义又水淹晋阳城废墟。考虑到太原地理位置的重要,公元982年(宋太平兴国七年),赵光义派潘美在唐明镇的基础上,扩大范围,修筑城墙,兴建太原城。建好的新城有四个门,分别为东面的朝曦门;南面的开远门;西面的金肃门;北面的怀德门。今桥头街中段与海子边交汇的地段,即宋太原城的“朝曦门”外护城河桥的故址,桥头街也因此得名。

太原市内跨汾河的大桥有几座?

现在太原市内跨汾河的大桥已经很多座了,按照修建的年份简单排个序,不足的欢迎各位朋友补充。1迎泽大桥(距今已有76年历史),2胜利桥,3南内环桥,4漪汾桥,5长风桥,6祥云桥,7柴村桥,8北中环桥,9南中环桥,10跻汾桥,11摄乐桥,12通达桥,13迎宾桥,14十号线桥,15‘汾河之冠’(未正式命名),16老军营南内环汾河隧道(南内环桥通车后,这里几乎没有什么通行量了)了,以上是市内通行的主要桥梁,可以供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通行,还有一些特殊功能的桥梁,横跨汾河两岸,17双塔街管线桥,18新兰路漫水河桥,18柴西公路汾河桥,19太古岚铁路桥,20高速北环汾河桥,21高速南环跨汾河桥……目前了解到的就是这些,不足部分请朋友们补充。

太原豫让桥在哪?有什么典故吗?

太原有一座豫让桥,那是原名,现在叫赤桥,在太原市西南24公里的赤桥村。桥是用砂石砌成的,桥上有勾栏围护,桥下长年有水流淌,或大或小。早期时赤桥村叫韩村、刘村,又叫石桥村。桥名和村名的变化都源于一段历史。豫让,晋国人,深受智伯器重和宠幸。春秋时期,智伯、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四卿相抗衡,力量最强的是智伯。

智伯联合韩、魏两家攻打赵家,围困晋阳城(今太原市古城营村)。没想到,城墙又高又厚,久攻不下,智伯便掘渠南引发源于难老泉的晋水,北引汾河水淹晋阳城。眼看洪水即将漫过城墙时,智伯的军营反被淹了。原来,水临城下的危急时刻,赵襄子派人偷偷跑到城外,成功策反了韩魏两家,决堤放水冲垮了智伯军营。史载,晋水从赤桥村流过,浇灌田地、洗草作纸,润泽方圆数百里,被称为智伯渠。

渠宽约4米,深约3米,用方石砌成,在村中央分成两股,一股经赤桥向北泻下,一股转弯欢腾东去。赤桥,原本不叫赤桥。赵魏韩联合打败智伯。赵襄子特别恨智伯,就在风峪沟杀死了他,但是智伯的重臣豫让幸免于难,逃到了山里。他想起智伯对他的好,心里特别难过。士为知己者死,豫让发誓要为智伯报仇,便多次行刺赵襄子,但均被赵军抓住。

赵襄子了解到情况后,被豫让的忠勇所感动,好几次都放了他。可豫让铁了心杀他。为了刺杀成功,豫让不惜用黑漆改变容貌,吞火炭烧坏嗓子,使自己变成一个“既疯又哑”的乞丐,直到连自己的妻子和邻居都认不出后,便跑到赵襄子经常路过的赤桥下等待机会。那天,赵襄子离宫到卧虎山的囿地狩猎,走到桥上,战马受惊,手下人又捉住了豫让。

赵襄子问他:“你是何人?为何要刺杀我?”豫让沙哑地说:“我是豫让,我一定要为智伯报仇。”赵襄子叹口气流着泪说:“你为给主人报仇,吞炭,毁容,你是真正的志勇之士啊,你将流芳百世!我成全你。”说罢脱下衣服,让豫让刺袍三剑。豫让在赵襄子的衣服上连刺三剑后,刎颈自杀。一时间,渠水泛红,桥面尽赤。当地百姓感其忠胆义肝之志,便将石桥改名为赤桥,石桥村也改名为赤桥村,赤桥旁的一株古槐被叫成豫让槐,豫让的塑像也被供奉在了古槐后面的观音庙里。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太原市  实拍  汾河  大桥  实拍太原市内那些跨汾河大桥  太原市有哪些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