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清高的苏大才子手下做文秘工作,没两三脚猫功夫能混日子么,绝对不是不学无术的市井小混混,苏轼离京外任才介绍给另一位“唐宋八大家”曾巩,这也反映了苏轼对高俅的看重,可惜人家职位没空缺,后又介绍给了那个小说里的驸马小王都太尉。接下来的事就和小说里的一样了,高俅靠“球技”得到还是端王的徽宗赏识而飞黄腾达。

也有不同说法,明代罗山《林下闲笔》认为那种说法是民间传闻不足史信,他考证高氏有三兄弟,高伸,高杰,都是通过科举入仕的,也算一家之言吧。但凡读过《水浒传》的都对高俅,蔡京,童贯之流把持朝政,狼狈为奸,祸国殃民,最后毒杀梁山好汉的行为恨之入骨。可靖康之际,朝野上下,普通百姓公认迷惑徽宗,搞乱国家的人民公敌所谓“六贼”有蔡京,王黻,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其中并没有高俅,第一次看见这名单,在下也读了两遍再数了一次,没错六个,就没高俅的份。

根据现有的资料,难以找出高俅大奸大恶,掌管禁军不力,军队战斗力松驰确是他过失,对苏轼也念故主之情,苏才子仕途坎坷,乌台诗案后搞得他落魄不堪,而每逢苏氏子弟入京,高俅多少都会照顾些,这一点不忘穷亲戚还是较好的。但六贼当道惑乱朝纲,哪怕他不同流合污,眼开眼闭,明哲保身,作为国家高级领导也难辞其咎。宣和七年(1125)十月,宋徽宗在金兵入侵吓破胆之时,慌忙传位于钦宗,借口去毫州烧香逃离开封至泗州,高俅与童贯率两万胜捷军去护驾,护卫宋徽宗渡淮河至扬州,高俅以生病为由留泗州后返回开封最后生病死了。

水浒传中,太尉高俅、枢密使童贯、太师蔡京,三人的官职哪个更大?

宋朝官制比较复杂,且进行了多次改革,许多官职变化巨大,《水浒传》中也出现了Bug,就北宋时期而言,太尉、枢密使、太师的官职究竟哪个更大?书中和历史上有一定的出入,官级排序不太一样。太尉太尉原本是个很高大上的官职,不管是以前作为最高军事长官,还是后来成为对元老级功臣的加封荣誉,基本上都是位列三公,位极人臣,但到了北宋情况就不一样了。

政和二年九月,宋徽宗下诏废除了旧“三公”,改以“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为新“三公”,并称:“太尉,秦主兵之任,皆非三公,并宜罢之。”至此,“太尉”原来的尊贵地位不复存在,作为官位也撤销了,而是将太尉改为冠武阶,也就是说“太尉”这个称呼并没有消失,只要是够一定级别的武官,都可以被叫做太尉。故而北宋时期太尉泛滥,《水浒传》中就至少有6人被称为太尉。

高俅的具体职务,在书中并没有详细说明,只是笼统地写道做了殿帅府太尉,被人称为“高殿帅”或“高太尉”,按照北宋的官制和他的地位来推断,高俅的职务准确来讲,应该是殿前司都指挥使,品秩为正二品。枢密使宋朝设有枢密院和中书门下,号为“二府”,分掌军令与政令。枢密院为最高军事领导机构,掌握军权及军令,枢密院的最高长官就是枢密使,品秩为从一品,地位略低于宰相。

而平时统帅兵马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有三个即“三衙”: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各司的主要长官为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分别称为殿司三帅、马军三帅、步军三帅。从《水浒传》中描写一些细节来看,高俅正是殿前都指挥司的最高长官。这样的机构设置,将兵权分解成了发兵权和管兵权,起到了相互制衡的作用,而且枢密院的地位在“三衙”之上,消解了武将拥兵自重的可能

童贯作为枢密院的最高长官,不仅权倾一时,在职务上也算是高俅的上司。然而,《水浒传》中却将这一上下级关系弄混了。在第七十六回,枢密使童贯奉旨剿扫梁山,出发前高(高俅)、杨(太监杨戬)二太尉设筵饯行,在叮嘱了一番之后,书中童贯有这样两句话:“重蒙教诲,刻骨铭心,不敢有忘。”“下官到彼,见机而作,自有法度。

”这里的童贯毕恭毕敬,语言谦卑,完全是一副下属的姿态,显然与历史事实不符,也许是因为高俅与皇帝关系过于密切,施耐庵有意这样写也不得而知。太师太师这一官职,历史上一般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太子的老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另一个是高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权。但是在宋徽宗时期,太师这个官职的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宋徽宗废除旧“三公”之后,“太师”成为新三公之一,蔡京以实权太师担任北宋的宰相,品秩为正一品,总领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之事,号称“公相”,协助皇帝处理所有的朝政事务,成为当时最有实权的头号大臣,“太师”不再是以前的空衔职务了,终于辉煌了一把,迎来了历史上唯一一次的权力巅峰。结论综上所述,太尉、枢密使、太师这三个官职,在《水浒传》中,太师蔡京的官职最大,其次是太尉高俅,枢密使童贯官职最小,而在北宋时期的真正历史上,太师官职最大,其次为枢密使,太尉官职最小。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振业  名邸  118  简约  小学  振业名邸属哪个小学  天津振业名邸118平现代简约设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