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发源地在哪里?

秦朝的发源地在哪里

那肯定在天水。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关中平原圈西侧,从地理位置来看应该是关中平原圈的重要城市,天水史上曾名上邽,秦州,传说中伏羲和女娲的诞生地,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羲皇故里”之称。这里是大禹治水后最早出现“秦人”的地方,更是秦文化的发祥地。西周时期,秦襄公因保卫周王朝有功,被封为诸侯国,封岐山以西之地为“秦”国,而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前,秦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名称,此时的秦国面积是岐山西侧以天水为中心的往外辐射的面积划分。

与现代的陕北高原,关中八百里秦川,陕南山地组成的“三秦”比起来,最早的“三秦”包括了八百里秦川以西的陇东,天水一代的秦始国。即便在当今,天水也有一种浓厚的秦文化气息,从秦州到秦安,秦文化在这里有种归属感的安逸;起于天水,盛于长安的秦腔在这里留有古老的余韵。确切的说:秦朝的发源地在天水。(图片来自网络)。

秦国灭亡秦国大军在哪里?

秦国灭亡秦国大军在哪里

秦国有百万“虎狼之师”,这支部队训练有素,武器精良,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那么,在秦国灭亡时,百万虎狼之师——这支骁勇善战的部队都去了那儿呢?一、章邯的近卫军由于秦二世的横征暴敛,民不聊生,随着大泽乡的陈胜、吴广起义的暴发,各地纷纷暴发了农民起义。短短数月,起义军的锋芒便逼近了长安城。

这时,皇城外仅有章邯率领的5万近卫军,这5万人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但也无法抵挡呼啸而来的几十万义军。情急之下,胡亥征用了20万囚犯,许诺免去他们刑罚,享受和正式士兵一样的待遇和奖励。于是,一支由章邯为将,5万近卫军、20万囚犯和地方部队混编的杂牌军——新近卫军,就玩笑般地诞生了。出乎意料的是,这支杂牌军如一群出笼的恶狼,起义军很快被击退,杂牌军成了真正的虎狼之师。

那20万囚犯呢?自参加作战以来,更是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果然是一帮子不要命的狠角色。之后,新近卫军与王离的边防军会合,杀死了项羽的叔叔项梁,几乎打败了黄河沿岸所有的义军队伍。然而,巨鹿一战,章邯投降,近卫军20万人厄运难逃,全被项羽一个不留地处死了。二、蒙恬的边防军自秦统一六国以来,对北方匈奴一直无暇顾及。

胡亥登基后,怨声载道,匈奴经过这些年的休养生息,认为时机已到,加紧了对大秦的骚扰和侵犯。大秦在北方就没有驻军吗?当然有。就是驻扎在长城沿线、蒙恬率领的30万边防军,也是大秦的精锐部队。那么,大秦帝都危急,这支精锐怎么不回援呢?据记载:《史记·蒙恬列传》“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戌狄 ,收河南。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原来,胡亥在宦官赵高的支持下,逼死皇长子扶苏,杀掉兄弟姐妹二十余人,篡改遗昭,自已坐上了皇位。扶苏仁厚,在朝野上下威望极高。扶苏又和蒙恬共事多年,交情甚厚。胡亥继位,蒙恬十分气愤,赵高又献计,害死了蒙恬。蒙恬死后,副将王离掌握了边防军的指挥权。出于对胡亥的憎恶及对蒙恬、扶苏的爱戴,30万边防军迟迟不肯出动。

但是,王命难违,王离还是带着边防军回援了。不久便与章邯近卫军会师,击退了起义军的多次进攻。可惜的是,边防军和近卫军这对难兄难弟,在巨鹿之战中兵败如山倒,王离被俘,兵士死的死,逃的逃,没死没逃的就举手投降了。自此,近卫军和边防军灰飞烟灭,化作大秦一声长长的叹息。三、赵陀的南征军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令50万大军征服南方百越各部。

秦军分5路南下,在越城岭遭到南越人的顽强抵抗。经过9年的浴血奋战,南越是拿下了,但南征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仅仅剩下10万人。当南征军得知皇城危急时,由于痛恨秦二世的残暴无道,主将赵陀遂令严守各个关口,禁止任何人回国救援。不久,赵陀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直到汉高祖时才归顺汉朝。请看:《史记·南越列传》“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

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结语:秦朝建得快灭得快,究其原因有:秦王朝的残暴不仁,老百姓无法忍受的徭役和税捐,农民起义等等。

古罗马为什么被称为“大秦”?

秦朝的发源地在哪里

古罗马被叫做“大秦”是汉以后的称呼,原来叫“骊轩”叫“骊靬”《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国,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有人说是因为波斯语发音的原因,汉朝与古罗马中间隔着说波斯语帕提亚帝国,此国不仅凶悍,把罗马军团打的丢盔卸甲,而且从地理位置上讲,还占据了丝绸之路的商道核心,西边跟罗马人做生意,东边又可以跟同时代的大汉王朝通商。

中国之所以知道那边有个叫大秦(罗马),主要就是因为跟波斯人认识的。而罗马帝国为领土以西的地方,用波斯语则称为Dasnia。而Dasnia翻译称为汉语,则是“大秦”。是音译的话有点说不过去,因为言语会发生很多不同的汉字名字出来,史书上的记录就不会一样的。如耶稣的音译就各不同还干脆译“椰鼠”的。个人认为之所以叫大秦,可能跟中国古人的一种习惯有很大关系。

在周和周代以前就把古希腊叫做“大夏”当时的希腊做海上生意已经很厉害了,早就和古中国有了接触,希腊曾发现过来自华夏的出土文物,有饰品也有钱等等前秦的时候中国也并非是和外界没有接触,而且当时的希腊地盘也很大,包括埃及的女王也是希腊种。后朝就用前朝的名称来称呼一个模模糊糊很远又很强大的国家,其实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习惯还有就是你曾经也跟我是一家人的亲切感。

称呼古罗马为大秦也是因为这种原因,还还加上春秋五霸里面的“秦”是最西边的。在汉朝史书称古罗马为骊轩,到了汉朝才叫“大秦”所以应该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古罗马钱币上的图像“秦”字看起来似乎是很相似但是这种说法可能是,只能当其中一种说法吧!个人认为还是和习惯有关。汉朝和古罗马的接触。中国历史中记载的汉使者甘英,去寻找古罗马(大秦)来到过帕提亚帝国,但是却被帕提亚人忽悠回了老家。

而古罗马人慕名访问大汉,也是被帕提亚人忽悠回了。西域都护班超,遣掾甘英往通大秦。抵条支,临海欲渡。安息西界船人,告以海水广大,往来须赍三岁粮,英疑惮而止。大秦屡欲遣使于汉,为安息遮遏不得通。《后汉书·西域传》)但东汉时期(公元73年),班超经过艰苦努力再次前往西域,并将这条线路首次延伸到了欧洲罗马帝国。

公元166年,古罗马大秦王安敦派使者来洛阳,朝见汉桓帝,标志着中西方文化交往的开始,东西方两大帝国外交关系正式建立,这条路线首次正式打通并延伸到了欧洲。但是这条线相对来说是很远的,两边都被神秘化了。《后汉书》里面还有个专门为大秦写了一篇,把大秦说的天花乱转,富裕的简直是神仙一般的地方,连西王母都扯上了。

古罗人称中国人为“赛里斯”而古罗马描写大汉也是和他们长成一样,还特有钱的主,丝绸铁器好的不行不行的但我认为所谓的“大秦”“骊轩”不见得就是指古罗马。因为安息人的做妖,所以从汉来就没有直接使团到过罗马,对于所谓的罗马也只是道听途说。北魏也有记录《魏略》:“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魏略》又记载了大秦国的地理位置“大秦国一号犁靬,在安息、条支西大海之西,从安息界安谷城乘船,直截海西,遇风利二月到,风迟或一岁,无风或三岁。

大秦帝国疆域的最西边是现在的哪里?

大秦《琅琊石刻》中记录到: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此石刻大体将秦朝的疆域进行了概括,大秦帝国东部边疆到达了大海,南部则到达了今天的两广,西部边疆到达了今天的宁夏,北部边疆到达了今天的外蒙古。大秦帝国建立了广袤的领土,这些领土在周朝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范围的扩张,可以说除了东部外,其它三个方向大秦都进行了拓边。

秦国本来就是掘起于西陲的一个国家,因此对于西部领土的扩张秦国历代都在进行。秦人立国之初就在关中大地与西戎交锋,因为西戎占据了关中大地,将戎人赶到陇西草原,收复关中大地,才意味着秦人真正立国。秦穆公时代,秦人东出遭到中原大国晋国的顽强阻击,淆之战中秦军全军覆没,最终秦人也仅仅取得晋国的河西之地,秦人东部边疆只到达黄河西岸。

东进受阻后,秦穆公举兵西进,史称“穆公西霸戎狄,灭国十二,拓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这时秦人西进最远到达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也就是秦人最初的封地秦邑。陇西河谷位于今天的甘肃省东部,是渭河上游的一片河谷之地,是当时农牧文明的分界线。取得陇西河谷后,秦人并没有进一步西进,进入今天的青海、新疆等地,而是全力东出,因为当时最富饶的地区是东部的华北平原,而不是西部的沙漠。

秦惠王时期,大将司马错领军向西南方向进攻,取得巴蜀之地;秦昭襄王晚期,秦国举全国之力修建都江堰,造就了成都的天府之国美誉。重庆就是秦国统一前最西南部的边疆了。秦朝统一后,大将蒙恬率军北击匈奴,却匈奴七百余里,士不敢弯弓抱怨,民不敢南下牧马。击退匈奴后,秦朝取得黄河河套之地,置县44个,分属九原郡与北地郡。

除了秦始皇的墓秦代其他国君的墓都在哪里?

秦国灭亡秦国大军在哪里

众所周知,作为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始皇帝嬴政的陵墓位于陕西省西安临潼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那么,在秦始皇之前,秦国三十五代国君的墓又在哪里呢?根据现代考古,除了秦始皇陵以外,秦国历代君王的陵墓主要分布在五个陵区,即西垂陵园、平阳墓区、雍城陵区、咸阳陵区和秦东陵。1、嬴非子:未知。作为秦国的始封君,嬴非子早在周孝王时被封于秦地,周厉王二十一年(858年),嬴非子去世。

至于嬴非子死后葬于何处,目前尚不可知。目前甘肃天水麦积山风景区的牧马滩,相传曾是嬴非子为周王室牧马的地方。2、秦侯:未知。作为秦国历史上的第二位君主,史料关于他的记载极少,只知道其为嬴非子之子,其子为公伯,甚至连本名也不得而知。秦侯于周厉王三十一年(前848年)前后去世,但不知死后葬于何处。3、秦公伯:未知。

秦国第三任君主,史书很少关于他的记载,只知道其为嬴非子之孙、秦侯之子,其子为秦仲。秦公伯在位大约仅有三年,于周厉王周厉王三十四年(前845年)前后去世,同样不知道死后葬于何处。4、秦仲:未知。秦国第四位君主,于周宣王四年(前824年)获封大夫,奉命率兵进攻西戎,最终于周宣王六年(前822年)战死于与西戎的战争中。

死后不知葬于何处,疑似位于甘肃陇南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西垂陵园)。5、秦庄公嬴其:未知。秦仲战死之后,秦庄公兄弟五人继续奉周宣王之命讨伐西戎,因击败西戎有功,秦庄公获封西陲大夫,并将犬丘赐予秦庄公。秦庄公最终于周幽王四年(前778年)死于与西戎的战争中,同样死后不知葬于何处,疑似位于甘肃陇南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西垂陵园)。

6、秦襄公嬴秦开:甘肃陇南礼县。秦国正式位列诸侯的第一任国君。秦襄公早年通过联姻缓和与西戎关系,同时又加强了周王室的关系,当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周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又派兵护送,因而被周平王封为诸侯,并将岐山以西土地赐予秦国。秦襄公十二年(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讨伐西戎的途中去世,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其死后葬于西垂。

目前关于秦国西垂陵园埋葬者的身份仍有争议,但目前主流的说法是,此地葬的是襄公嬴秦开。7、秦文公:陕西宝鸡。名不详,在位期间秦国扩地至岐以西,设史官以纪事、制定罪诛三族的刑法,并营造了汧渭之会,秦国自此开始从游牧转向农业。按照《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文公于周桓王四年(前716年)去世,葬于西山(今陕西宝鸡北陵原),但《史记·秦始皇本纪》却记载其死后葬于西垂。

8、秦宪公嬴立:陕西宝鸡。秦宪公时期,秦国攻灭荡社,消灭西戎荡氏,击败芮国,并迁都平阳。秦宪公十二年(前704年),秦宪公去世,终年二十一岁。根据《史记·秦本纪》和《史记索隐》记载,秦宪公死后葬于西山大麓(今陕西宝鸡北陵原),但《史记·秦始皇本纪》却记载其死后葬于“衙”(今陕西渭南白水东北)。9、秦出子嬴曼:陕西宝鸡。

秦宪公去世后,大庶长弗忌、威垒和三父废掉太子秦武公(秦宪公长子),改立五岁的秦出子为国君。周桓王二十二年(698年),大庶长三父等人又将秦出子杀死,,复立旧太子秦武公。根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出子被杀后葬于西山(今陕西宝鸡北陵原),而《史记·秦始皇本纪》同样记载其死后葬于“衙”。10、秦武公:陕西宝鸡陈仓。

秦武公在位期间,诛杀三父等平定内乱,集大权于王室,并先后征服、吞并了绵诸、邺戎、冀戎、义渠戎、狄和貘等戎族,初设县制管理攻占之地。通过一系列的扩张,秦国势力达到关中渭水流域。秦武公于周僖王四年(前678年)去世,死后葬于雍邑平阳(今陕西宝鸡陈仓阳平镇),首开活人殉葬制度之风,陪葬之人多达六十六人,目前平阳城遗址发现的秦公墓,据推测大概率是秦武公的。

11、秦德公嬴嘉:陕西宝鸡陈仓。秦武公去世后,秦德公被群臣拥立即位,在位期间迁都雍城。秦德公在位虽只有两年,但秦国的各项制度却在其与兄长秦武公手中大体有了雏形,国力也开始迅猛发展。秦德公二年(前676年),秦德公去世,死后同样葬于平阳,不过秦德公的墓现在尚未发现。12、秦宣公嬴恬:陕西宝鸡陈仓。秦德公在位期间韬光养晦,后因晋国崛起,两国矛盾加剧,秦宣公四年(前672年)秦国向晋国宣战,并击败晋军。

秦宣公十二年(公元前664年),秦宣公去世,死后也葬在了平阳墓区。13、秦成公嬴载:陕西宝鸡陈仓。秦德公去世后,将国君之位传给了二弟嬴载,即秦成公。秦成公在位四年,史料今记载梁、芮两国国君于秦成公元年(前663年)曾前往朝见,再无其他事件。秦成公四年(前660年),秦成公去世。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平阳墓区先后埋葬有武公、德公、宣公和成公四任国君,但目前只发现一座墓葬,据推测是武公的,而其余三位的墓葬尚未发现。

14、秦穆公嬴任好:陕西宝鸡凤翔县。在位期间击败晋国,俘虏晋惠公,灭梁国、芮国、滑国等,但因被晋国堵住东出之路,最终选择继续向西发展,先后灭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国家12个(另说20个),后又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遂称霸西戎。秦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安葬于雍城(今陕西宝鸡凤翔秦公陵区)。

15、秦康公嬴罃:陕西宝鸡麟游县。秦康公在位期间,秦国与晋国之间因地缘关系,矛盾再度爆发,由于秦国与晋国多次发生战争,秦国开始逐渐从西戎霸主走向衰落。秦康公十二年(公元前609年),秦康公去世,《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其葬于“竘社”(今陕西宝鸡麟游县西)。16、秦共公嬴稻:陕西宝鸡麟游县。《史记索隐》记载名貑,《左传》名稻,前后在位四年(《史记》误作五年),期间秦国与晋国仍有交战。

秦共公四年(公元前605年),秦共公去世,《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其死后葬于“康公南”。17、秦桓公嬴荣:陕西宝鸡凤翔县。秦桓公在位期间,曾与翟族、楚国合谋进攻晋国,但却被楚共王所拒。秦桓公二十五年(前579年),晋国联合齐、鲁、宋、卫、郑、曹、邾、滕等诸侯国进攻秦国,秦军战败。秦桓公二十七年(前577年),秦桓公去世,《史记·秦始皇》记载其死后葬于“雍义里丘北”。

18、秦景公嬴石:陕西宝鸡凤翔县。在位早期,秦国与晋国仍然时常交战,秦景公先后两次击败晋国。秦景公十八年(前559年),晋国为报仇,联合鲁国、齐国、宋国、卫国、郑国、曹国、莒国、邾国、滕国、薛国、杞国等进攻秦国,双方难分胜负。晋悼公去世后,两国和谈结盟。《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其死后葬于“丘里南”,而其墓在1976年被发现,实际位于陕西宝鸡凤翔县南指挥村,秦景公的秦公一号大墓,乃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且公然采用了天子葬仪。

19、秦哀公嬴籍:陕西宝鸡凤翔县。《秦记》称秦毕公,《史记索隐》称秦璟公。在位早期各诸侯国相对和平,后“柏举之战”爆发,吴军在伍子胥和孙武的率领下,大败楚军,攻陷楚都。后楚国大夫申包胥向秦国求援,秦哀公为其赋《无衣》,发兵救楚,击败吴军,帮助楚昭王复国。秦哀公三十六年(前501年),秦哀公去世,《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其葬于“车里北”。

20、秦前惠公嬴宁:陕西宝鸡凤翔县。嬴宁为秦哀公之孙,因其父在即位之前便已经病故,故秦哀公去世后,由嬴宁即位。嬴宁在位十年,秦国稳定发展,并未发生什么大事件,也未发生大规模战争。秦前惠公十年(前492年),嬴宁去世,《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其葬于“车里”(今陕西宝鸡凤翔南指挥乡)。21、秦悼公嬴盘:陕西宝鸡凤翔县。

秦悼公在位期间,在雍城筑城。秦悼公十五年(前477年),秦悼公去世,按照《史记·秦本纪》的记载,秦悼公葬于秦景公墓以西,同样位于陕西宝鸡凤翔南指挥乡。22、秦厉共公嬴刺:陕西宝鸡凤翔县。《史记·秦本纪》作秦刺共公,《史记正义》作秦利共公。在位期间派兵在黄河边修筑护城河,攻灭西戎大荔、绵诸、义渠等。秦厉共公三十四年(前443年),嬴刺去世,《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其葬于“入里”(陕西宝鸡凤翔南指挥乡)。

23、秦躁公嬴欣:陕西宝鸡凤翔县。又称秦趮公,秦躁公十三年(前430年),义渠向秦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直至渭水蒿域,被秦军击退。秦躁公十四年(前429年),秦躁公去世,《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其葬于“悼公南”。24、秦怀公嬴封:陕西宝鸡凤翔县。秦躁公去世后,庶长将其从晋国迎回,在位期间国政被旧贵族所操纵,秦怀公无实权,无政绩。

秦怀公四年(前425年),秦庶长鼌联合其它贵族逼秦怀公自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怀公去世之后葬于“栎圉氏”(今陕西宝鸡凤翔南指挥乡栎圉)。25、秦灵公嬴肃:陕西宝鸡凤翔县。又称秦肃灵公,在位期间与魏国交战,因不敌而派兵修补繁庞、在籍姑筑城,阻止魏军西进。秦灵公在位十年,于秦灵公十年(前415年)去世,《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死后葬于“悼公西”。

26、秦简公嬴悼子:陕西宝鸡凤翔县。又称“悼子”,为了谋求强国,秦简公在政治、经济上有一定改革,他允许官吏、百姓带剑,打破了只有贵族才能带剑的特权;实行按土地亩数征收租税的政策,则是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表明秦国开始向封建制度转化。与此同时,面对强邻魏国进攻,为保证国内改革,秦简公组织军民在东境修筑长城。

秦简公十五年(前400年),秦简公去世,《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其葬于“僖公西”(即秦景公墓西)。27、秦后惠公嬴仁:陕西宝鸡凤翔县。在位期间,“四代乱政”进入尾声,本想收回河西之地的他,却于“阴晋之战”中惨败于魏国,但却从蜀国手中夺去了南郑。秦后惠公十三年(前387年),嬴仁去世,《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其葬于“陵圉”(今陕西宝鸡凤翔南指挥乡)。

28、秦出公嬴昌:陕西宝鸡凤翔县。又称秦少主,《世本》作秦少主,《吕氏春秋》作秦小主,史上又名秦出子。秦出公即位时方两岁,由母亲主持朝政,重用宦官和外戚,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秦出公二年(前385年),左庶长菌改发动政变,杀秦出子及其母。《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其死后葬于“雍”(今陕西宝鸡凤翔南指挥乡)。

29、秦献公嬴师隰:陕西西安阎良区。《世本》作秦元献公,《越绝书》作秦元王,《史记索隐》记载名师隰,《吕氏春秋》记载其名连。在位期间大举改革,例如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推广县制、鼓励奖励百姓生子等等,可以说为后来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秦献公二十三年(前362年)前后,秦献公去世,《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其葬于“嚣圉”(今陕西西安阎良区武屯街道)。

30、秦孝公嬴渠梁:陕西西安阎良区。《越绝书》作平王,《史记索隐》记载名曲梁。在位期间,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安邑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秦孝公二十四年(前338年),秦孝公嬴渠梁去世,《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其葬于“弟圉”(今陕西西安阎良区武屯街道)。

31、秦惠文王嬴驷:今陕西咸阳渭城区。十九岁即位,以宗室多怨,族灭商鞅,不废其法。周显王四十四年(前325年),自称秦王,成为秦国第一位君王。当政期间,文有张仪连横六国,武有公孙衍、司马错,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其葬于“公陵”(今咸阳市渭城区周陵街道)。

32、秦武王嬴荡:今陕西咸阳渭城区。在位期间,设置丞相,驱逐张仪,结盟魏国,连越制楚,攻拔宜阳,设置三川,平定蜀乱,同时修改封疆,更修田律,疏通河道,筑堤修桥。秦武王四年(前307年),秦武王嬴荡入洛阳,将周赧王逐出王宫,后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气绝而亡,时年23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其葬于“永陵”(今咸阳市渭城区周陵街道)。

33、秦昭襄王嬴稷:陕西西安临潼区。在位期间,重用白起为将,连败三晋、攻破楚都、大败齐国,攻取魏国河东郡和南阳郡,楚国的黔中郡和郢都,发动长平之战,大败赵军,攻陷西周公国,俘虏周赧王和西周君,迁九鼎于咸阳,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统治。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昭襄王去世,《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其葬于“芷阳”(今陕西西安临潼区韩峪秦东陵)。

34、秦孝文王嬴柱:陕西省西安临潼区。秦昭襄王嬴稷去世后,太子嬴柱即位, 秦孝文王元年(公元前250年)十月,秦孝文王服丧期满,正式即位,三日后为其父秦昭襄王除丧期间去世,葬于寿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35、秦庄襄王嬴异人:陕西西安临潼区。本名异人,后改名子楚。早年在赵国邯郸为质,后在吕不韦帮助下成为秦国国君。

在位期间,令丞相吕不韦率军攻灭东周国,铲除了周朝的残余王室,后继续蚕食三晋,又攻占大片土地。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丙午病逝,享年三十五岁,葬于芷阳(今陕西西安临潼韩峪乡)。以上便是秦国历代君王的陵墓所在,由于秦人“平地起坟、不封不树”的埋葬制度,使得很多秦国君王陵墓至今也仅有一个范围,而无法准确探知。

最近在看大秦帝国,古代大秦帝国都是指的中国那几个地方?

您好,大秦帝国系列讲述了从秦献公开始,历经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等几代秦王的努力下使秦国日渐昌盛的故事。为后世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打下坚实基础。在这几代人当中也不乏我们熟知的将相,例如商鞅、张仪、苏秦、蔺相如、庞涓、白起廉颇等等。下面为您解答在此期间秦国疆域的变化,和与之对应的属于我们现代中国的什么区域。

大家可与我国现代地图对比查看。1、秦献公-嬴师隰时期(秦始皇六世祖)秦献公全盛时期疆域,大致为:甘肃东部、陕西中部及西南部。2、秦孝公-嬴渠梁时期(秦始皇五世祖)秦孝公灭西北豲、翟之戎,并伐魏,疆域扩大。全盛时期疆域大致为:甘肃中部及东部,陕西中部及西南部。3、秦惠文王-嬴驷时期(秦始皇四世祖)秦惠文王再次伐魏攻赵,灭西北乌氏,灭巴蜀,攻义渠,疆域扩大。

全盛时期疆域大致为(顺时针顺序):陕西几乎全境、湖北西北部、重庆西部及西北部、四川东部、甘肃中部及东部,宁夏南部。4、秦昭襄王-嬴则时期(秦始皇曾祖)秦昭襄王灭义渠,同时数次攻取楚、韩、魏、赵四国,所向披靡,夺得大片土地,并且攻打东周,800年周朝彻底灭亡,周赧王姬延不久病终。全盛时期疆域,大致为(顺时针顺序):陕西几乎全境、山西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中西部、湖南西部、重庆全境、贵州东部、四川东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


文章TAG:大秦在哪里  腾讯大秦网陕西频道  大秦  在哪  在哪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