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广陵郡复改扬州所以,李白一生中的扬州应该就是现在的扬州城,而题文写广陵我想只是避开正文的重复罢了,广陵和扬州在这篇文章中都不是第一次出现,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广陵肯定只有扬州用过吧很多人说古时候的扬州不是现在的扬州,呃,古时候有多古?民国?清朝?明朝?元朝?更有甚至扯华夏九州,咱也没说那个扬州是现在扬州呀!难道从隋朝的江都到唐的广陵,扬州,元明清的扬州府,这一段的扬州城不足以说明扬州的历史?这一段的繁荣不能带在0514的头上?奇了怪了另外,南京自己的介绍里面好像没有写过它领这个这个这个这个时候的扬州名的,所以不管是广陵是扬州,这个文中都是指的现在的扬州城,骑马骑驴子都是上的苏K牌照3210路过回复一下大家说的文人好古:周总,你出门呀。

唐代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镇,在如今的什么地方?

唐代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镇,在如今的什么地方

谢邀!我们首先还是从安西四镇说起。所谓“安西四镇”,顾名思义是为了拱卫安西都护府所设的四个军镇,而最初的安西四镇,并不包括碎叶镇。贞观十四年(640)八月唐灭高昌国,九月置安西都护府于西州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交河故城遗址),管理西域地区军政事务。贞观二十二年,唐军进驻龟兹国以后,便将安西都护府移至龟兹国都城(今新疆库车),同时在龟兹、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四城修筑城堡,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兼统,故简称安西四镇。

贞观以后,安西四镇时置时罢,军镇也有所变动。 调露元年(679),在唐安抚大使裴行俭平定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等人的反叛后,以碎叶水旁的碎叶镇城代焉耆。从此安西四镇是碎叶、龟兹、于阗、疏勒。 开元六年(718),唐玄宗任命汤嘉惠为四镇节度经略使,从此四镇由专设的节度使统领。四镇节度使或称碛西节度使。

节度使常驻安西府城龟兹,由安西都护兼领,又称安西节度使。七年,汤嘉惠建议以焉耆镇代替碎叶镇,故开元七年以后的安西四镇又是龟兹、于阗、焉耆、疏勒。 安史之乱后,安西、北庭以及河西、陇右驻军大部内调,吐蕃乘虚陆续占领陇右、河西诸州,安西四镇与朝廷的通道中断,然而,四镇留守军队仍坚守各镇。不久,北庭及安西四镇相继陷于吐蕃。

9世纪中叶,回鹘据有天山南北及安西四镇。 至于碎叶到底在如今的什么地方,史学界一般有“中亚碎叶”、“焉耆碎叶”和“哈密碎叶”的争议。所谓“中亚碎叶”,也就是今天大多数人比较熟悉的李白出生地,今天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西南8公里处的阿克-贝希姆(Ak-Beshim)。不过,也有史学家认为,在唐时有两个碎叶,一个是今天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碎叶城,另一个是新疆焉耆的碎叶镇。

玉门关在唐朝人的诗歌里频繁出现,玉门关究竟在哪里

唐代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镇,在如今的什么地方

在许多世人的心底,玉门关就应该像至今雄立着的山海关、嘉峪关一样,存于河西走廊戈壁深处的某一所在。从敦煌向西北大约90公里,东西走向的戈壁滩狭长地带中,有一座残高约25米见方的遗迹,全由黄土夯筑,这就是诗中“春风不度”的玉门关。大漠,长空,这一切都符合我们对千年前西域边塞的想象,但当年巍峨的关城已经被黄沙摧残殆尽。

离公路不远之处,有一座基本为四方的土墩矗于一片戈壁之上。这座四方的土墩就是如雷贯耳的玉门关了。一方木牌道出了玉门关的前身后世:“玉门关位于敦煌市西北90公里的戈壁深处。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111年)左右。因西域和田等地所产美玉由此地输入中原,故称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玉门关西距罗布泊东部边缘150公里,南距汉阳关约70公里,两关之间以塞墙相连,形成倚(犄)角之势。

自汉晋以来,玉门关一直是中原通往西域诸国的咽喉之地,至今关城犹存,气壮大漠。其关城平面为方形,全为黄胶土版筑,现关城余高9.7米,东西长24米,南北长26.4米。”如今,登上玉门关10余米高的残台,向西南方向眺望,可以隐约看到汉长城的烽燧和城墙残迹断续延绵,好似一条棕色的虚线,据说当年沿着它可以直通阳关。

可以想象,汉军将士站在这里,视线一直延伸开去,观察着火信在烽燧间向远方传递。关城西、北两面墙各开一门,游客可从西门进入城堡内参观。小方盘城往西5公里,便是汉长城遗址。由于汉长城遗址分布比较广泛,因此,这一段长城遗址叫做敦煌汉长城遗址。敦煌境内的汉长城全长约150公里,沿线修筑烽燧近80座,尤以玉门关附近保存最为完整。

西汉长城的设置,依据地形的高低起伏,利用高起的风蚀台地修建烽燧用以瞭望和守御。明长城多采用青石、大砖砌墙修筑,而汉长城则利用地理环境采取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方法建造。西汉时,这一段水草茂盛,生长着大片芦苇、罗布麻、红柳等植物,修筑长城就采用一层柴草、一层砂砾夯筑而成,柴草厚度约5厘米,砂砾厚度约20厘米,层层相接,粘连非常牢固。

敦煌保存最好的一段汉长城,长约400米,残高3.25米,基宽3米,上宽1米。长城线内侧有一条宽6—7米的“天田”,这是西汉边境的防御设施。长城西端,有一座烽燧,名叫当谷燧,也是敦煌境内现存最为完整的烽燧。长城沿线,一般每隔10华里就修筑烽燧一座。汉代烽燧多呈底宽上窄的方柱形,主要建在长城内侧。筑造结构主要有三种:一是用黄胶土夯筑而成;二是用天然板土、石块夹红柳、胡杨枝垒筑而成;三是用土坯夹芦苇砌筑而成。

当谷燧就是用砂砾土夹芦苇、红柳枝叠筑而成的。古代每座烽燧都有戍卒把守,遇有敌情,白天点燃浓烟滚滚,夜间点燃熊熊大火,所燃烟火远在30华里外都能看到。用这种方法传递军情,比马跑的速度要快得多。从敦煌到长安用马传递需要15天左右,而用烽燧烟火传递只需三天两夜就可到达。从小方盘城遗址向东北行约10公里,便是大方盘城遗址。

驻守玉门关、阳关和长城沿线的边防将士,他们的粮食和军需供给就是从这里运来的。专家们认为,河仓城自汉代到魏晋一直是西部边防守军的补给站,把守玉门关、阳关及周边长城、烽燧以及西进东归的官兵将士,全部从此仓库中领取粮食、衣物、草料供给。因此,河仓城是古代中国西北长城边防存留下来的最古老的、规模较大的、罕见的军需仓库。

大方盘城建在疏勒河南岸高出河床二米多的自然土台之上,呈长方形,夯土版筑,东西长132米,南北宽17米。残垣最高处6.7米。现在的城北,是一片草场。作为丝绸之路上保存最好、类型最完整、规模足够大的关隘遗存,玉门关遗址保存了见证汉代交通与防御保障体系的整体格局,保存了遗址的历史环境与地貌特征,保存了各种类型遗存要素的格局、方位、规模、材料等特征,真实地传递着汉代边疆防御、屯田戍边、交通要隘、中西文化交流等历史信息。

“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扬州”到底是今天的扬州市还是南京市?

唐代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镇,在如今的什么地方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孟浩然(689年—740年)扬州,秦汉时期叫广陵唐武德八年(625年),广陵(今扬州)开始叫“扬州”这个专名,并再无变动。而“扬州”作为一座城市的概念也是从此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历史上繁华的扬州城,即今扬州市老城区-广陵区。唐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10道,扬州属淮南道。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扬州为广陵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广陵郡复改扬州所以,李白一生中的扬州应该就是指现在的扬州城,而题文写广陵我想只是避开正文的重复罢了,广陵和扬州在这篇文章中都不是第一次出现,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广陵肯定只有扬州用过吧很多人说古时候的扬州不是现在的扬州,呃,古时候有多古?民国?清朝?明朝?元朝?更有甚至扯华夏九州,咱也没说那个扬州是现在扬州呀!难道从隋朝的江都到唐的广陵,扬州,元明清的扬州府,这一段的扬州城不足以说明扬州的历史?这一段的繁荣不能带在0514的头上?奇了怪了另外,南京自己的介绍里面好像没有写过它领这个这个这个这个时候的扬州名的,所以不管是广陵还是扬州,这个文中都是指的现在的扬州城,骑马骑驴子都是上的苏K牌照3210路过回复一下大家说的文人好古:周总,你出门呀。


文章TAG:瓜州  唐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