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实施培养名师的“百优工程”。坚持以爱心教育为重点,强化师德;以法制教育为重点,规范师道;以继续教育为重点,磨练师技;以培养青年教师为重点,构建师资梯队。通过引进、选配、调整、培训和开展富有特色的“新优结对,互学共进”等各类教育活动,已经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

办学成果师生成果长期以来,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狠抓“三风一训”教育,“健康、勤奋、和谐、文明”是我校逐步培养起来的校风;“爱生、敬业、严谨、创新”的教风和“尊师、勤学、精思、致用”的学风也初步形成;我们积极引导学生践行“砺志、崇善、笃学、敏行”的校训;在德育工作中,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力求德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富有人情味和亲和力,不断提高德育的时代性,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探索“内容序列化、方法多样化、途径网络化、管理科学化”的德育整体优化的新路子,坚持“要成才必先成人”的思路,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的“现代人格教育”实验和“学生自主教育”实验,并积极推行寄宿制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力求做到“五个育人”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生活实践育人和全员育人,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连续多年保持学生无犯罪。

长年坚持开展文明规范班级、文明组处、文明师生、文明市民的争创活动,学校2002年4月被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命名为“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学校”。2003年10月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先进单位”,2008年3月又被授予“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称号[2]。 共3张教学建设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严格按上级标准开足开齐课程,在教学课改上,摸索到“面向全体、狠抓两头,注重‘三维’、改革三法(教法、学法、考法)、坚持常规、优化环节、加强校本研训、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子。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开展以研究性学习为标志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推进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促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近两年,高中学生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实际,确定了206个课题展开研究,其中45个校级重点课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学校荣获“芜湖市课改实验先进学校”的称号。

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连续多年高考总达线率保持100%。2001年以来,录取在本科院校的达到2000余人,其中录取在全国重点大学人数达400余人。学校曾涌现出龚雯等一些高考状元,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被保送重点院校。学科竞赛,成绩斐然。近三年,学生获全国、省级、市级学科竞赛的达150多人次,出现了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吴宏鸣等优秀学生,学校在加强必修课程的同时,还强化选修课程,开发环境课程,富有本校特色的《德育课程》、《环境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语音课》、《园艺技术初步》、《电子技术初步》、《求异思维培养》、《学法指导》、《网络课》、《影视课》、《健康教育》、《文学、艺术欣赏》、《天文常识》、《书法绘画》、《太极拳》、《消防知识》、《自防自护自救安全防范》等校本课程,受到社会及同行专家好评。

学校一贯重视体音美劳各科教学及课外活动。组建了球类、棋类、田径队、合唱队、民乐队、书画特长班、电脑特长班、儒林文学社、小记者团、“英语沙龙”、摄影协会及各学科兴趣小组(队)近30个,培养了学生多项特长,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学校是“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曾获“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称号,体育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100%,运动会成绩处市先进水平。

以书画为龙头的艺术教育是学校办学的又一大特色,近几年来,书画特长生的作品有上百件在全国、省、市书画竞赛获大奖;93年学校主办了首届安徽省中学生书画作品邀请展,学校文艺代表队多次获市赛特等奖、一等奖。学校坚持每年举办“体育节”、“科技文化艺术节”,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体质、科技意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学校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走教科研兴校之路。学校各学科教研组坚持开展“五个一”教研、科研活动,积极探索创新型教学模式,“语文开放式教学”、“数学思维教学法”和“英语情景教学法”以及各学科研究性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已初步构建,并取得明显成效,有四个组获市先进教研组称号。这几年学校承担了五项省级以上教科研课题,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教师有120多篇论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有上百篇论文、教案和课件在全国省、市级评比中获奖,其中数十篇获全国省级评比一、二等大奖。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十二  晋城  招生  中学  教育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