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在雍正的夺嫡之夜,正是依靠着十三爷胤祥拿着康熙的金牌令箭赶到了丰台大营,除掉了依附于八爷党的丰台大营统帅成文运,夺下了丰台大营兵权,这才有了率兵进宫勤王,确保雍正登基的一幕。而这段剧情和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出入有很多:首先,康熙去世前三天,就已经安排雍正去天坛祭天了,所以康熙去世的时候,雍正并不在身边;其次,十三爷胤祥那个时候并不在宗人府被关着,而是与其他阿哥们一起,守在康熙身前听候康熙的安排,而除了康熙的皇子外,只有隆科多了;再次,康熙去世后,隆科多随即关闭九门和封锁紫禁城,并实行了全面戒严,换句话说,十三爷就是想去丰台大营也是去不了的,因为他连紫禁城都出不去。

十三爷对于雍正登上皇位的贡献在于,在雍正继位后,十三爷胤祥下跪磕头,拥立新君,起到了支持的作用。对于雍正登基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实际上是隆科多。当时的隆科多是步军统领衙门都统兼九门提督,这个职务相当于北京卫戍区司令和北京公安局局长,既要负责整个北京城和皇宫的防卫,也要负责整个北京城的治安,还要管理着全北京的九座城门,即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

步军统领衙门下辖军队数量保持在3万人左右,当时全在隆科多手里,与丰台大营的兵力不相上下,不同与丰台大营是纯粹的野战部队,步军统领衙门下的兵力更适用于城防和治安,并且更靠近皇宫。所以不管雍正是“遵诏继位”、“矫诏篡位”还是“无诏夺位”,都与隆科多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一,前文中提到,隆科多是除了康熙的皇子外,在康熙去世前唯一守在康熙身边的外臣,因而他非常清楚康熙临终的安排;其二,隆科多在康熙去世后,马上下令关闭九门,并且在北京实施戒严长达七天的时间,在此期间唯一能出入紫禁城内顺利出入的人只有隆科多了;其三,康熙去世前曾急召雍正赶回畅春园,但是从康熙去世前后,到雍正到场,前前后后经历了十个多小时,在这期间雍正能够接触的人也只有隆科多。

所以,在康熙死后,隆科多是宣读的遗诏还是宣读的遗命,雍正与隆科多在这段时间内经历了什么,做了什么事情,现在也已经不得而知,因而也留下了最大的谜团。而此时的丰台大营,很有可能因为隆科多对于北京城的突然戒严,而完全不知道康熙去世的消息。并且,雍正继位后已是名分确定,丰台大营上下必然也是根据制度,集体忠诚并且效命于新皇帝雍正,也不需要安排谁去夺取兵权,因为皇帝的身份就是统御丰台大营的直接凭证。

丰台大营的精锐力量和北京城中步军统领衙门的军队,成为了十四阿哥胤禵不敢起兵造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康熙晚年,雍正登基最大的竞争对手实际上就是自己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十四阿哥胤禵,那个时候还是叫做胤祯,后面为了避讳改称为允禵。此时的十四阿哥带着十万大军正在西北平叛,即便十四阿哥对于雍正登基极为不满,想要带着着大军回京夺位。

但是胤禵想要以这样的方式夺取皇位,就必须要面对三个最大的问题:第一,雍正已然登基,皇帝的名分已经确定,他手下的这些将士中,是否愿意同他一起杀回北京;第二,此时西北大军的军需粮草供应全部有赖于陕甘总督年羹尧,而年羹尧是雍正的人,还是雍正的大舅子,成为十四爷大军行动最大的掣肘;第三,即便西北大军这十万人能够连滚带爬杀到北京城下,也需要至少大半年的时间,此时的军队早已是疲惫不堪,而且要面对丰台大营和步军统领衙门,以及各地勤王军队的反扑,是全无胜算。

丰台大营到底有多少人?为什么是雍正帝成功继位的关键?

为什么不少拆迁暴发户几年后又变成了穷人

所谓丰台大营其实是二月河的小说《雍正王朝》制造出来的伪概念!小说就是小说!在清代,丰台大营并不存在!最早在丰台驻扎大规模军队的是民国时代的傅作义……其实看地图就知道,在没铁路的时代,在丰田驻军纯是闲的……接下来,具体说一下清代北京的驻军情况入主中原后的八旗分为“京营八旗”和“驻防八旗”。京营八旗即为皇室禁卫军,包括骁骑营、护军营、火器营、虎枪营等等。

骁骑营起于皇太极所设的阿礼哈超哈营。顺治时满蒙汉八旗均设骁骑营,为八旗都统的直属部队。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各设都统一员及副都统、参领、佐领、骁骑校若干员,辖治八旗人丁和骁骑3.5万余名。护军营始于皇太极时期的巴牙喇营,上三旗守皇宫禁门,即午门、东西华门和神武门等,下五旗守王公府门。雍正时改为均司禁卫。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拆迁  大营  曝光  进度  厦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