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药品被纳入医保,但医院药房却没有?这里首先要明确两个前提。1、这里的医院指的是公立医院;2、这些被纳入医保的药品是近两年才被新增纳入医保目录的药品,这些药品的价格一般都不便宜,因为便宜及常用的药品一般早就纳入医保目录了。这其中原因,药师分析主要有四点因素。一、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每年都会新增100-300种,全国纳入医保目录的药品(不含中药饮片)估计2000种上下,但一家医院配备的药品一般不会超过1500种,二级医院西药加中成药只有1000左右,这其中还有很多是非医保药品。

所以,医院配备的医保可报药品只占医保目录药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并且医院最常用的品种大概只有200种左右。二、医院的药品配备是以医生用药方案需求为导向的,而不是像药店那样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也就是说,医生和临床需要用什么药,药房才会备什么药,而不是进了医保目录什么药医院就需要备什么药。三、医院新进一个药品的程序非常严格复杂。

需要有一定级别和资格的医生先打申请,写清楚申请的理由,并且每年每位医生申请的品种数是有限制的,然后通过一个药事管理委员会集体讨论后才能同意进购这种新药,这个药事会每年只会召开2-4次。四、现在无论是卫健委还是医保局,对医院考核其中都有两个指标,一个叫药占比(即药品金额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一个叫均次费用(患者每次就诊或住院平均花费多少钱),这两个指标如果高了,会影响医院的评审定级,卫健部门会通报批评问责,医保部门则是直接扣钱。

同时,医保还有一个控制医院费用增长的办法,叫总额费用控制,就是一年中规定你这一家医院全年消耗医保费用的总额度上限,超过这个总额就需要你医院负担部分或全部超支费用。另外,公立医院的药品都实行的是零利润,药房卖给患者的药品不但没有利润,还要占用流动资金、消耗人力成本和建筑使用成本。所有这一切,都是医院自己负担盈亏,政府不会承担,所有付出的成本、亏损、被扣的钱都会直接或间接的转嫁的全员职工的薪水收入里。

“4 7”城市药品带量采购,药价最高降90%,专家担心这会带来质量问题,你怎么看?

虽然我们看好的医药类企业可能因为带量采购价格下跌,会让业绩受到影响,但是就中国如今医药行业的生态来看,创新动力不足,原因就在于仿制药价格上面,未来我们一定会集中关注研发高投入的几家上市公司。对于药品质量方面,现如今还不用担心,因为实际上一致性评价、GMP和带量采购是相辅相成的,一致性评价就是评价仿制药的药效能否达到参比制剂,疗效不行就不让生产销售。

而且,大多数医药企业的原料部分成本本身不高,西药特别是化学药本身是合成,国外大多数药贵成本都在研发上面。(《药神》里面那种药仿制药500,原版药2万,就是一个侧面的说明)国内这几年虽然药企利润高涨,但的确有不合理的一方面,那就是大量的销售费用,却较少的研发费用,我经常说A股所有的医药企业研发加起来都不如辉瑞一家。

恒瑞这几年每年都大幅度的提高医药研发费用,但去年17亿人民币的研发,相对于辉瑞这种百亿美元的研发,太少。至少我们国家在医药领域也该出个华为,你赶不上辉瑞,赶上美国安进,日本武田总也是可以的。不需要有很多家,世界药物创新20强你进一家也可以。然而这几年仿制药的确对创新药产生了挤出效应。三种情况:1、不用研发直接销售(祖传秘方)2、少量研发高价销售(仿制药)3、十年苦研专利20年垄断销售(创新药)药企当然选前面两种,那么如果前面两种量少了,自然只能往第三种上面去过独木桥,这个时候研发费用高的医药企业未来就开始闪耀了。

其实我们早就在关注带量采购和一致性评价,但是部分仿制药的确落差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不过长期还是要研发军备竞赛,如果一个药只有一家竞标,这个价格就很难定。如今低价中标的企业同样不是傻子,他们知道低价会促进量的提升,而且能够减少销售费用,并且还能获得医保的支出力度。大家花在健康上面的钱一定是增加的,因为老龄化和医保普及,那么这个池子里面的鱼没有少下去,健康的钱赚不完。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转职  NPC  长摩伦  警卫队  奇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