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的鄂温克鄂温克族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鄂温克自治旗、陈巴尔虎旗、阿荣旗、扎兰屯、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在黑龙江的讷河县、甘南县也有不少的鄂温克人。据我所知,现在的蒙古族住蒙古包的已经不多了。

鄂温克文化是什么样的?

鄂温克文化是什么样的

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鄂温克文化是2019年初。因为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要在内蒙古自治区举行(因疫情原因被取消),所以,内蒙古呼伦贝尔的满洲里、海拉尔、牙克石的冬天在2019年初特别漂亮,冰雕、雪雕散布在城市里的每一个角落。就在那个寒冷的冬季,我从牙克石乘上了开往满归的雪国列车。很多人对这趟绿皮列车都很陌生,不知道它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它往哪里去,但是,它却是摄影爱好者和旅游爱好者心目中的心头爱,更是满归人民和外界沟通的主要的交通工具。

满归它全长约500公里,从始发站海拉尔到终点满归,全程要跑12小时33分钟,硬坐只有35元,我从牙克石上的车,硬坐只有30元。之所以买硬座,就是为了领略沿途不同的雪景。满归是一座以鄂温克人为主的森林小城,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东北方面的根河市,我在这里将开启一段美好而浪漫的鄂温克文化之旅。悠久的鄂温克鄂温克族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鄂温克自治旗、陈巴尔虎旗、阿荣旗、扎兰屯、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在黑龙江的讷河县、甘南县也有不少的鄂温克人。

据文献记载,现在鄂温克人分布的地区,并不是他们历史上的原居住地。鄂温克人的祖先最早生活在贝加尔湖周围以及以东以北地区,他们和蒙古人、鄂伦春人一样,都是室韦人的后裔。特殊的地理环境发展了鄂温克人独特的历史文化,尤其以桦皮文化、狩猎文化、驯鹿文化最为知名。纯真古朴的驯鹿文化驯鹿是一种珍稀动物,在鄂温克语中称为“鄂伦”,也许这也是鄂温克人和鄂伦春人同祖同源的证据之一吧。

驯鹿跟牛、羊、骆驼等动物一样,都属于反刍类动物,它的体态很别致,特点是角似鹿、蹄似牛、身似驴,所以也称为“四不像”(麋鹿也称为“四不像”)。一般鹿科动物是公鹿有角,母鹿没角,而驯鹿不论公母,头顶上都长着茸角,区别是母鹿的茸角小一些,公鹿的茸角大一些。驯鹿的角大且形美,双角不对称,分支较多,最多的超过三十多叉。

现在满归的鄂温克人养殖驯鹿,除了茸角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旅游业收入十分可观。驯鹿文化就是鄂温克人在养殖驯鹿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驯鹿不仅体现在鄂温克人的物质文化中,也体现在鄂温克人的精神文化中,驯鹿崇拜是驯鹿民族万物崇拜之一,他们把驯鹿作为人和神之间的媒介。鄂温克在举行宗教仪式时,都要宰杀驯鹿,用以祭祀之用。

早先小孩生病他们也会宰杀一白一黑两只驯鹿进行祭神。婚嫁时,男方也会赠送女方家一些驯鹿作为彩礼,在结婚仪式上,女方还会给男方一个叫“阿勒玛勒”的桦皮盒,上边就镌刻着驯鹿的头像,涂有各种颜色,象征着吉祥幸福。美轮美奂的桦皮文化鄂温克人心灵手巧,擅长造型艺术,特别是桦皮文化更是鄂温克人高超艺术的体现。鄂温克人制作的桦树皮器具有碗、盆、化妆盒、首饰盒、针线盒、水桶等。

装饰纹样有几何纹、花草纹和动物纹。特别是花草纹和驯鹿纹在桦皮工艺品中更显风格,显示了自然环境、饲养驯鹿以及狩猎生产的特点。勤劳淳朴的鄂温克人,小小的一块桦树皮在他们手中,或被雕成飞禽,或被雕成走兽,也许只有你亲自到了满归(或其他鄂温克人聚集地)才能体验到鄂温克人们那种发自内心的自然美以及散发出来的浓郁的森林草原气息。

蒙古族为什么要住蒙古包?而不是盖个房子住呢?

蒙古族为什么要住蒙古包而不是盖个房子住呢

据我所知,现在的蒙古族住蒙古包的已经不多了。以前居住在草原上的蒙古族住蒙古包的很多,因为草原上生活的都是牧民,蒙古包是为了适应游牧生活而建造的。最早蒙古人是属于游牧民族,放牧着大批牛羊,每年甚至每个季度每个月都要不断更换草地才能满足牲畜对牧草的需要,而蒙古包拆装和运输都很方便。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使用,它在保暖等方面也很好,牧民们喜欢居住在蒙古包里。


文章TAG:鄂温克  敖鲁  古雅  白桦  房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