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粗算一下干旱湿润周期1985-330=1652年,1652年里降水是逐渐减少的,这还是小周期,大周期的得要上百万年。村里老人说的水库,大约是上世纪70、80年代修建的。那个年代,正值我国北方多雨的时候,海河泛滥成灾,天津城内水深过腰;淮河流域水灾特别严重,成千上万家游离失所,为了解决水患问题,我们大修农田水利建设,毛主席说:“一定要根治海河、”一定要把黄河、淮河的事情办好“。

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治河运动,海河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黄河流域修建了上千座,淮河上游几十座,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这些水库的修建是完全正确的。可是自从水库修建之后,气候慢慢在发生改变,降水逐渐减少,改革开放初期水库用水方面有一些利益输出,偏向于工矿企业,导致农田用水减少,经过二三十年变化 ,地下水位下降了,农田干旱了,人们把矛头指向水库了。

似乎是修建了水库是导致雨少的原因。近些年来,国家加大对河流、水库的管控,对水库用水也进行合理分配,南水北调为河北18条河流连续补水近10亿立方,永定河今年也在进行生态补水,一方面加强工矿企业用水管理,另一方面给河流生态补水,地下水位正在回升,但这项工作是长期的,环境才会慢慢改变。相信经过几年的治理,会重现过去的时光。

岷江上已经有了都江堰,为什么还在岷江上修水库,筑大坝?

岷江上已经有了都江堰,为什么还在岷江上修水库,筑大坝

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岷江,岷江是长江上游一条水量比较大的支流,源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山脉,整个河流按照不同的水文特征可分为两部分,以都江堰为分界点,以上为山区性河道,落差大,水流急,河道窄,水力资源丰富。都江堰以下进入成都平原区,泥沙开始淤积,形成了地势开阔的成都平原,最后与大渡河交汇于乐山,在宜宾并入长江。

河长711公里,年径流量900亿立方米,河道不长,但流量超过黄河,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支流。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非常特殊,是一个具有防洪、灌溉、航运综合水利工程。说防洪与其它水库不同,不是采用大坝拦水蓄水,减少下泄水量的方式,而采用无坝分流的方式来行洪。都江堰把岷江分为外江与内江,夏季发洪水时,分水外江,减少内江的洪水冲击,枯水季时,分流至内江减少外江用水,多用于灌溉。

所以说都江堰并不具备调节整个岷江的径流,只是按比例分水于外江与内江。岷江年径流900亿立方米,而且季节性变化非常大,夏季洪水期,这么多水白白流入长江,一方面这些径流,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另一方面洪水排入长江,对下游长江河段带来洪水压力。因此上游修建水库,更多的考虑是开发岷江流域的水能资源,同时兼顾改善区域航道功能。

都江堰以上岷江段大大小小的水库非常多,主要集中在汶川至都江堰河段,这些地方具有堤坝式和引水式开发的地形地质条件,且供电距离近,是干流开发的重点河段,本河段为6级开发。即沙坝(720MW)、福堂坝(44.6MW)、太平驿(260MW)、映秀湾(135MW)、紫坪铺(760MW)、杨柳湖(76.5MW),总装机容量为1956MW,年发电量104.37亿千瓦时。

今天我们在都江堰的上游修建水库、筑大坝,真正意义是什么呢?都江堰无坝不能蓄水,下游还会出现洪水灾害,所以这些水库、拉河大坝的真正目的是发电、蓄水、防洪。一是通过都江堰分流走内江,供应城市化过快的成都用水和农业灌溉。二是通过这些水库可以调控都江堰分流外江的洪水,每当夏季,岷江水暴涨,每年会冲毁都江堰渠首工程和金马河沿岸堤防工程,这些水库可以把外江下的金马河防洪标准从十年提高到百年一遇,同时对都江堰还起到了保护作用。

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岷江上游这么多水电站,势必会对枯水期的岷江径流造成很大影响,尤其是外江可能变得娟娟细流,这是不利的一面。此外有人说这些地区都是地震带,往往会诱发地震,估计不太可能,因为没有太大的水库,未来这些水库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一些影响。都江堰水利工程枢纽,已经走过了二千多年历史,如果按照我们对水库防洪功能来描述,最起码达到了二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了,而且更让人为之惊讶的是运行2000多年,没有沙淤或沙埋而寿终正寝,这可是人类水利工程史一项伟大创举,它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的水利工程体系,在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下,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

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何喜欢在印度河上游的喜马拉雅山区修建大水库?

这个问题也谈谈自己的看法,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在印度河上游的喜马拉雅山区修建了大型水库,与克什米尔没有关系,况且大型水库也没在克什米尔地区,不要什么与都与政治扯在一起,毕竟大型水库修建不是闹着玩呢,这得要尊重科学,在适宜的地方修建水库。我们利用谷歌卫星图查看下图红色圈内,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在山口处修建了大型水库。

为什么会这样修建呢?从地形来看,印度河流域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北部是巍峨起伏的高大山脉,南部是印度河冲积形成的平原,大致包括山地与平原两种地貌类型,而且在山区向平原地形过渡的地带落差较大,河流下切侵蚀力强,河道较窄,多形成峡谷,这里修建水库,工程量小,库容大,便于蓄水。所以印度河在喜马拉雅山山口处是最佳的选择。

事实上我们人类修建的水库、大型水利工程枢纽多选择了山区,如我们的三峡水库,尼罗河上阿斯旺大坝选择也是如此,平原地区落差小,库容小,蓄水少,地质条件不好,是不能修建水库,在我们长江、黄河下游也没见到水库。其次,印度河比较特殊,河流的水源主要集中在上游,几乎承担了整个河流的水量,这与河流补给类型有关。上游河网密度高,主要依赖于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每当夏季西南季风从阿拉伯海携带着水汽,受喜马拉雅山脉抬升影响,产生大量的降水,高山上冰川积雪融化也来补给河流。

所以上游水量较大,径流丰富,这也是修建水库优越条件。而印度河南部地区,地势平坦,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气候干旱,降水量少,蒸发量较大,形成了沙漠环境,下游地区几乎没有河流发育,而上游修建这么多水库蓄水,通过调节径流来满足下游工农业生产需要。这与我们三峡水库的作用一样,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严重干旱,我们可以通过前段时间水库蓄水,来调节中下游地区的径流,解决目前出现的干旱问题,因此水库在发电、调节径流、防洪起着重要作用。

下图是巴基斯坦的德尔贝拉水库。此外,巴基斯坦和印度降水变率大,与我国一样,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干季受东北风影响,降水量很少,往往是夏季洪水泛滥,干季烈日炎炎,干热风盛行,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为此修建水库也是把多余的水储存起来,以用在干季之需,水库的存在很有利用价值。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自然环境深受喜马拉雅山影响,如何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开展国土整治,上游修建水库非常有必要。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水库  云镇  镇安  现场  项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