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消除南越囯的遗留势力,汉唐先后派兵驻扎,往南方殖民统治。并将罪臣送往此地改造,潮州有名的韩文公便是这个历史时期而来的。由于中原文化的先进性,使原本蛮荒之地开辟成良田。潮州因中原外来文化的加上,那么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因此也有别于闽文化,形成独具一格的潮州文化(尤其是海洋文化,他们更有一种创新的精神,让海内外的人叹服)。

是潮汕文化的发源地。例如工夫茶就是一种文化,一种结交感情、团结亲情的智慧!晋末,河南、安徽一带的中原人开始进入福建,唐将陈政、陈元光父子带领中原八大族人入闽开荒(广东尤其是潮汕地区基本也是这八大姓氏为主的)。从而使福建人口激增,活跃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由于中原地区的人南下,地少人多的闽地迎来了大发展。陈元光率部攻陷潮汕,并开辟了漳州(把泉潮分别割出部分地开辟出漳州)。

史称为开漳圣王。陈元光为了安抚当地族人,实施了汉蛮融合(其实就是殖民地政策)。此时的福建也基本定型,闽南话为古代的河洛话与当地土话结合(这时的潮州也基本定型,闽将其并入蕃属地,因此古有泉漳潮为一家之说)。那么潮汕话也是这一个时期莆田泉州一带流行的方言。为何古莆田是潮汕大多数人及海外侨人的祖籍地呢?这都要归罪于南宋的无能了!宋代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广东、福建与东南亚各国开始有了经贸的往来。

下南洋谋生活也是沿海地区的人的一种选择。由于北宋在文化、经济发展迅速,瓷器、陶器等工艺品发达。初级的资产阶级也悄然而生,不过富不养兵,终成大患。随着北族入侵,北宋割地迁民,大批灾民进入浙江、福建。南宋定都杭州,福建莆田一带成了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此时福建人口大爆炸,那么为何古莆田的人要背井离乡,倾巢南迁呢?史记,宋末莆田一带,发生了罕见的大海啸,其灾民无数南下广东(可以说是毁灭性的,潮汕及闽南一些拜神活动与此历史有关)。

至今福建东山、广东南澳仍有许多神奇的传言广为流传。传说宋帝在莆田的行宫也被其毁灭,有“沉东京,浮南澳”之称。崖山战败,元军南下屠城,南宋幼帝逃亡。一路经南澳、达濠,沿海岸线直抵零丁洋。至今在雷州半岛仍有闽南人的历史足迹!那么现莆田与古莆田不能同日而语,已物是人非了。潮汕人与今莆田人非同宗同源罢了,应该说潮州是古莆田人迁居的大本营。

与现莆田一点关系都没有,网上说莆田是潮汕人的祖籍地只停留在过去。今非昔时了!一个常识告诉我们三百万的莆田非三千多万潮汕的祖籍地。这是为何呢?(福建丶广东都是迁民省,不过福建的少数民族数量要比广东少许多)元朝的潮州称潮州路,归江西中书省管辖,那时又有一群北人南迁(或者称被赶往南方更贴切,大多数是被元军赶到此地北方族人)。

他们风俗与文化方言都跟闽人不同,且大多数是经湘赣南下的,并逐渐与当地的山民融合同化,自称为客家(他们的大本营在兴梅赣地区)。有的也进入闽南、潮汕地区与闽人混居(例如河婆等有客居地,其实在汕头、汕尾丶揭阳等地都有客家人,好多近代都被同化为闽语系的潮汕人),且不断地壮大(明朝时郑成功归降遗部便赶往此地及海南)。

明清时达到鼎盛时期,并影响着闽粤赣及广西等地区,太平天国也由此而产生。潮汕地区确确地说,存在两大汉民族群的民系的。一是古越族或古莆田移民(即潮汕人)。二是由北方族人南下与当地土著人混居的客家人(即常说的客家或半山客人)。他们方言,风俗不同,饮食也大相径庭(一般说,靠海为潮,面山为客)。信仰也有所不同,不过在海外,有潮便有客,他们只有一个称谓叫潮州人(大多数人在清末民国初年下南洋的。

像泰国,首位皇帝便是潮汕人。前总理英拉祖籍便是丰顺人,原古潮州一邑)。因此东南亚及原英法荷(清代的汕头港以贩卖人口而出名)等殖民地也以潮州帮势力最大,而该地区成就了一个商帮……叫潮州商会,是海外华人最大的商会。海外华人被称唐人与汉人,都与潮汕史分不开的,因此有海水的地方便有潮人(海外华侨除了是谋生,还有一种是难逃,太平天国失败后,许多粤东的客家人也散落到世界各地)。

为何潮汕人(大多数人的祖先在宋代确确实实是福建当地人)不称闽南人呢?原因十分简单,潮汕人与闽南人有地界之分,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尤其与今泉州、莆田一带的人是有别的,严格地说,他们也是不同历史时期迁徙演变而来的非土生土长的。别说潮与泉有别,就连福建本省的诏安、云霄等,他们更认同与潮汕同根,风俗上不认同泉州、莆田(方言、习俗、文化是民系的根!辨认一下方言,大伙就明了。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潮州  规划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