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武汉三镇的武昌、汉口、汉阳形成互为犄角之势,未来将会形成四镇新格局,再造一个武汉新城。长江新区的产业定位非常重要。即不可能像浦东新区那样从金融高度落手;也不能如滨海新区靠央企撑起;不能像南沙新区有着港口的巨大优势;更不可能像雄安新区含着金钥匙诞生。长江新区只有在重庆两江新区、成都天府新区、南京江北新区等类似新区中寻找主要产业和核心竞争力。

笔者认为长江新区的定位可以在现代制造业和科技产业着手,再形成生产性服务业、商贸业、物流产业以及特殊性金融产业的中高端产业的发展格局。纵观世界产业发展格局,尤其是科技产业发展格局。从日本科技城筑波、美国的128科技公路,以及深圳华为的产业搬到东莞松山湖。可以很明确地感受到科技产业完全不同于金融产业、高端服务业等产业需要集中在城市的最核心区。

科技产业对于相对低成本的城市周边区域是最佳之地,不仅可以从现在的城市扩张中的交通发展解决人才流动问题,又可以通过低成本的资源来获得产业的快速发展。长江新区的地理格局可以提供这种互补优势。因此,发展科技产业、生物产业等高端产业也是长江新区的较好选择产业之一。但要让新区快速发展,必须牢牢地把握住房地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否则,将变成了名为新区开发,实际是囤地、卖地的短效思维模式。

还有每次读到长江新区总是觉得怪怪的,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即感觉像是李嘉诚的长江集团投资建设的新区,又觉得要从脑子里把上海、南京、合肥、武汉、重庆沿着长江流域主要城市过一遍,仿佛有些沽名钓誉之嫌。名字就是一个虚名,真正用心去打造一个武汉国家级新区,即便叫“湛家矶新区”又有何妨。当然,无论叫什么都不重要,相信武汉的这个国家级新区一定可以重整雄风。

长江新城会挤压武汉光谷吗?你怎么看?

谢邀!答案是:当然不会。好吧,从去年下半年起,“长江新城”不出所料地持续刷屏,小君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长江新城吧!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是武汉特有的城市格局。但是,武汉还缺少具有国际影响的城市新区,缺乏代表城市形象的规模化亮点区块,现已到了规划建设的重要时间节点。于是,传说中的“第四镇”——长江新城诞生了。

1.长江新城区位范围长江新城的具体范围在谌家矶一带,范围涵盖武湖和谌家矶地区。起步区位于谌家矶——武湖区块,具体方位是东至武湖泵站河,南至长江北岸,西至滠水河、府河,西南至张公堤路,北至江北铁路,约30到5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10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500平方公里。届时将形成“四镇”新格局,再造一个新武汉。

2. 对比长江新城,光谷的发展优势更加明显目前来看,长江新城的产业规划,重点是吸引高端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发设计、金融保险、生命健康、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构建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而光谷五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包括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已经全部跨入千亿规模。相对于刚刚起步的长江新城,已经形成产业高地。事实上,光谷已经位列全国高新区第一梯队。未来,光谷将在现有优势产业基础上,重点打造“四谷一港”:光谷、药谷、金谷、智谷与国际人才自由港。在2020年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万亿产业集群。

3. 长江新城也许会影响光谷腾飞的速度,但不至于烂尾如今,光谷的产业、创新都已经达到一定的层级,那么接下来对于光谷来说,城市建设要跟上产业和创新的步伐,以此让光谷走上更大的舞台。但是,今年以来,光谷已经淹没在“长江”的主流话语体系中,充满想象空间的利好感觉上变少了。的确,此一时彼一时,武汉未来重点发展长江新城了,曾经被誉为“武汉第四镇”的光谷多少会有点失落吧。

武汉为什么在拥堵的的关山大道修有轨电车,而不是修建地铁呢?

关山大道为什么修有轨电车而不是地铁?答案其实很明确。因为东湖高新未来建设的重点不在关山大道,而是光谷中心城为中心的光谷东片区。为什么东湖高新区未来城市建设重点在光谷东呢?其一:在国家中心城市竞争中,2019年武汉市政府明确提出:推动武汉的城市人口从1000万向2000万跨越,推动GDP从1万亿向2万亿跨越。

政府要达成这一目标,势必要在短时间内实现人口与GDP的大跨步发展,加快城市向外围拓展。人口导入与经济发展都需要充沛的土地资源供应,而如今的关山大道最缺乏的恰恰是土地,城市发展的空间已然受限。相比于关山大道的拥挤,光谷东地广人稀,拥有承载人口和产业的空间,逐步成为驱动光谷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增长点。其二:目前东湖高新区总人口已经接近180万,仅1月——3月新增人口就达到12万人。

按照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东湖高新区已经达到大城市标准。这180万人又主要分布在关山大道、民族大道周边,全国管理人口最多的关东街道办正是在这里。与天量人口对应的是关山大道等已建成区面临的道路、供电、公园绿地等基础设施不足困境。随着人口的快速增加,城市治理的难度和矛盾更加突出,因此拓展城市面积是解决问题必然选项。

说到底,光谷东、长江新城、阳逻之心、临空港经济区等新区都是政府出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人口导入空间的目的形成的规划。这些新区规划承担着增强未来武汉城市竞争力的重任,所以备受政府重视,资源倾斜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国资源主要由政府掌握分配,蛋糕只要这么大,厚了此就要薄彼。在政绩导向面前,早日将光谷东打造成型无疑更能出成绩,所以已经发展成熟的关山大道、民族大道被冷落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任何新城规划实现,前提是要聚拢人气,而光谷东最缺的也是人气。如何让购房者安心在当下买瓶水都困难的光谷东买房落户?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先把地铁给修了。政府下血本建了地铁,无疑给了购房者最强的强心剂:地铁都建了,这地肯定错不了。这也是为什么东湖高新情愿让11号线每天运椅子,也要全额投资建设的原因?此类逻辑也同样存在第四轮规划中的新港线、6号线二期等线路,先有路、再聚人。

东湖高新有钱,不过花钱的地方也多:11号线一期属于东湖高新全额投资,第4轮地铁规划中的19号线即将开工,加上诸如道路改建等各类工程繁多。关山大道又是人口密度极大的区域,不建设一些新的市政项目好像又说不过去,于是有轨电车这种建设成本相对小一些的项目自然就上马了。理想的丰满很快迎来了现实的骨感,有轨电车的平面交通模式并不适合关山大道的路况,电车旅行速度慢且影响周边道路交通。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新区  大道  江滩  开建  新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