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花木兰从军是到北方打仗,“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还有“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跟东南的福建毫不搭边。所以,难怪有人吐槽,神仙姐姐刘亦菲女扮男装,霸气拉弓,潇洒挥剑,美则美了,可那客家的土楼是个什么鬼?其实,这也不难理解,迪士尼真人版电影《花木兰》的制作团队,除了主要演员是中国人,从导演、副导演、编剧再到摄影,都是外国人,他们的思维,既然花木兰是中国人,那么一切中国元素都是合理的。

他们不知道,中国真的太大了,冬天的时候,从南走到北要经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他们想当然地以为,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一定是中国居民普遍的住宅方式,而且,将这种元素植入到电影中,中国观众一定会喜欢。毕竟,花木兰讲的中国故事,福建土楼又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东西。可是,他们错了,错就错在他们只知道中国文化的皮毛,不知道中国文化的精髓,只知道花木兰是中国人,不知道花木兰是中国哪里人。

听说项羽是河南项城人,虞姬是河南虞城人,是这样吗?

听说项羽是河南项城人,虞姬是河南虞城人,是这样吗

谢谢邀请。公元前202年,垓下一役,项羽被围困,虞姬毅然赴死。霸王别姬成为千古佳话,那么项羽和虞姬究竟为何方人士?世人为此争论不休。01 项羽是河南项城人?1)史记记载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如果是项羽,那么《史记·项羽本纪》的第一句话,便已经说明项羽是下相人,今江苏宿迁市区人。2)楚国迁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入楚都郢城,楚顷襄王迁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公元前241年,春申君黄歇合纵山东诸国,为秦军所败。

楚考烈王怕秦国报复,再次迁都至更东面的寿春。3)项地为楚国前线公元前225年,李信率军攻打平舆(今河南平舆北),蒙恬率军攻打寝丘(今安徽临泉),大败楚军。李信接着乘胜攻克鄢郢,随即率领部队向西进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如此说来,项地早就成为楚国前线。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项燕当时为楚国的大将,必然会将家属提前安置到后方,也即史记中所提的下相。

02 项羽祖先是河南项城人?其实,不是项城人,确切地叫项地人(位于今河南省沈丘县与项城市之间)。项国,始建于周朝,为周武王姬发之弟季毂的封国,子爵,故又称项子国。师灭项。淮之会,公有诸侯之事未归而取项。齐人以为讨,而止公。据《左传·僖公十七年》记载,公元前643年,鲁国灭掉项国。鲁僖公正在淮地会盟,而项国虽小,也是姬姓诸侯,因此,齐桓公大发雷霆,曾将鲁僖公扣留。

项国被灭后,其后裔皆以项氏为姓。所以,项羽的祖先是周朝时期的项地人(今河南省沈丘县与项城市之间),而项羽因为秦国的侵略早就搬到了下相(今宿迁市区)。03 虞姬为河南虞城人?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关于后世所说的虞姬,《史记·项羽本纪》只提到有位名叫虞的美人,常伴项羽出征。但是民间关于虞姬的身世有不少说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虞姬为河南虞城人的说法舜帝在年老时将帝位禅让大禹,大禹又将把舜帝的儿子商均封在商,建立虞国。其后裔以虞国为姓,称虞氏。春秋战国期间属于宋国,到战国末期属于楚国。2)虞姬为江苏常熟人的说法楚国灭亡后,项羽便随叔父项梁逃到会稽郡吴县(今苏州),后来率领8000江东子弟起义。项羽结识虞姬,虞姬为今江苏苏州常熟人,常熟别称虞城,有虞山,虞姬就出生于常熟虞山脚下一个村舍——虞溪村里。

然而,一直到西汉景帝前元时期(前156~前150年),常熟地域上首次设虞乡建置,仍隶于会稽郡吴县。秦汉之际何来虞氏一说呢?其实,以上两种说法都有一个大前提,即虞是姓。而司马迁只说虞是名,没说是姓,如何来判定“美人虞”就姓虞呢?虞姬只是后人对她的称谓吧!因为在周朝的时候,虞姬的意思为:姬为姓,虞为名。那这样,和虞氏就更扯不上关系了。

结语:项羽为下相人(今宿迁人),而其祖先为项地人(今河南省沈丘县与项城市之间)。至于虞姬无法考证,因为单凭她的名无法解开其身世之谜。垓下之战,让霸王别姬成为千古美谈。人们为虞姬的忠贞鼓掌,为项羽的早逝惋惜。到了今天,竟然发展成地域之争,岂不可笑?参考资料:《史记》《左传》《中国历史地图册》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通知作者删除。

河南考古发现“花木兰”墓,出土一玉扳指,为何令专家兴奋异常?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一首简单的《木兰辞》,又把很多人拉到了高中的课堂。而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早已经被各个年龄段的人所熟知。那么河南地区出土的这一处“花木兰墓”,到底有什么奇特呢?此花木兰不是彼花木兰,而是女将妇好1976年的时候,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北一处农民耕地上,正在深挖土搞防空,结果被紧急叫停。

原来在这处耕地下面,发现了一处墓穴。于是本着抢救性发掘的目的,派来了考古专家——郑振香、陈志达。经过考古专家实地考察之后,发现这里是一处殷墟,而且还是商朝的一位王室成员。整个墓葬南北56米,东西4米,深度将近有8米左右。但是棺材长期泡在水里面,等到挖出来的时候,尸骨已经腐烂了。经过进一步考古探究,发现这座墓穴很有可能是商朝妇好夫人的墓。

前段时间播放的大型博物类科教片《国家宝藏》,有一集就是专门讲述妇好的。他是商高宗武丁的王后,同时也是武丁手下的一员大将。史书上面记载——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羌。其实是说她多次带兵征讨,有一次带了1万多人讨伐羌国。除了外出带兵打仗之外,妇好还负责着国内的祭祀工作。古代人把祭祀看得非常神圣,不是一般的人可以担当的,可见武丁对他的信任。

在妇好的帮助下,还出现了武丁中兴的情况。然而人终有一死,妇好就被埋葬在了如今的河南安阳。根据当时的文物出土情况,总共有玉器755件,63件石器,40多件宝石器。所有的各种陪葬品,展现了当时最高的技术水平。令专家激动不已的,是其中的一件玉器——玉扳指,按照道理来说,玉扳指应该非常常见。但是这种玉扳指和普通装饰的还不一样。

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玉谍(shè),是用来辅助拉弓射箭的工具。一般使用的时候都是套在右边的拇指上,防止在拉弓射箭的时候勒伤拇指。但是至于说专家激动不已,我也没有搞明白专家到底激动什么。难道说仅凭这个证据,就能证明妇好经常出兵打仗?其实我猜测,很有可能因为在这之前,很多史书记载确实有妇好这个人,而且也是一位巾帼女英雄。

只是一直没有出现实物佐证,如今的这次考古发现,不仅证明了妇好的存在,而且玉扳指也证明了其确实有领兵打仗的经历。因为按照一般情况来说,女性的陪葬品很少会出现兵器。但凡出现兵器的陪葬墓穴,基本上都说明其生前是一个将军。其实我认为玉扳指的证明作用不大,因为陪葬里面有更多可能证明其女将军身份的陪葬。那么和花木兰什么关系?正如我们的小标题所说,其实花木兰并不是说真的花木兰,只是讲述一个巾帼女英雄,也就是妇好,另外题目也带了双引号。

花木兰到底在不在?花木兰祠怎么回事?那么花木兰到底在不在?有关于花木兰的争议,其实还是比较大的。在史书当中记载,花木兰出现于随朝时期,她的本姓也不是花而是姓魏。北周时可汉募兵,花木兰的父亲也在招兵之列。但是父亲体弱多病,唯独能够替父从军的弟弟年龄又比较小。所以花木兰无奈之下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疆场12年屡立战功。

不过等到她回来之后没多久,北周就已经灭亡了,于是她投奔到了隋文帝帐下。隋文帝本来想给他封一个尚书,但是被她给拒绝了。回家之后脱去戎装,换回女儿之身。朝廷听闻之后,想把她纳为妃子,结果花木兰以死相拒,坚决不愿意进宫。唐代的时候把花木兰追封为将军,为了纪念她还专门修建了花木兰祠。经过历代的修缮,占地面积超过1万多平方米,住着十几个僧人,负责打理平常的事物。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土楼  幸福生活  城郭  老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