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一席话我爱人听了很开心,很骄傲,解放军老公就是不一样! 我认为作为一名军人不管在何时何地,要能够做到一,平时要让人看得出来。军人的言行举止,作风,穿着打扮,即使不穿军装也必须保持,就是跟一般人不一样,这样才能体体军人的价值,和优良的作风。二,关键时刻要能站得出来。当遇到自然灾害,碰上群众的利益受到威胁,别人有困难需要帮助都要毫不犹豫的冲上去。

抗战时国军部队的轻机枪和重机枪的装备和使用情况怎么样?

万家岭大捷后,第74军得到军事委员会的特别垂青和优先补充,部队中每个步兵连拥有九挺捷克式轻机枪(没有重机枪);但每个步兵营编有一个重机枪连,拥有“民二四式”(马克沁仿制品)重机枪六挺,每挺重机枪由一个班负责携带和操作。不过当时的中国政府能够掌握的军事资源有限,不可能做到平均分配,第74军属于嫡系中央军里的王牌部队,补充较为得力,无法代表抗日军队的整体水平。

(何应钦操作民二四式重机枪)第74军的步兵连战斗兵多达150人,除轻重机枪之外,甚至配有60迫击炮和枪榴弹,使用一色的中正式步枪,这是杂牌军和地方武装达不到的标准。1941年春天的上高会战中,李天霞第51师大破日军南路的池田旅团,部队中装备的“民二四式”重机枪起到了巨大作用,给日寇以严重杀伤,这个混成旅团在战斗中伤亡高达70%。

苏联开始大规模武器援华时,军事委员会选中了四个军作为直属的战略机动部队“攻击军”,第74军上榜后武器得到再次加强,到上高大捷后又得到105毫米榴弹炮4门,76毫米野炮8门,37毫米反坦克炮4门,虽然数量看起来不多,但是在那个年代已经是非常不错的配备了。(德械师的捷克式)关于轻重机枪,则获得了7.62毫米M1910水冷式马克西姆(俄国版的马克沁)重机枪25挺,7.62毫米M1910马克西姆和M1928德克恰廖夫(简称为DP型,即所谓的转盘机枪)轻机枪70挺。

但是第74军有三个甲种师的建制,分摊下去实在没有多少,步兵营和步兵连的火力支柱仍然是“民二四式”和捷克式。就实战性能而言,“民二四式”重机枪的各方面指标都优于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缺点在于其水冷式的结构,在射击时会产生水蒸气从而容易暴露目标;捷克式轻机枪的性能也好于日军的“歪把子”(大正十一年式)和“拐把子”(九六式)轻机枪,但问题是,战场上毕竟不是简单的轻武器对射。

(三十节式重机枪)另外一个薄弱之处,是中国军队轻机枪装备数量尚可(10万挺以上),但重机枪的数量偏少,中央军嫡系每个营才配备6挺,而日军的野战步兵大队都编制有一个机枪中队,拥有九二式重机枪12挺(二战期间产量高达45000挺),正好差了一半。杂牌军干脆没得比了,所幸九二重机的弹板供弹方式限制了它的射速,否则火力差距更大。

对中国军队轻重机枪威胁最大的武器是日军的“九二式”步兵炮和“八九式”掷弹筒,日军士兵由于训练严格以及实弹射击弹药充足,这两款武器在战场上的首发命中率非常之高,基本上是“机枪一响,炮弹就到”,所以有经验的抗日部队,都把如何提高机枪的战场生存率作为重要任务。别被抗日神剧忽悠了,哪有机枪在一个点突突个没完的,早就被轰掉了。

(转盘机枪)属于中国抗日军队制式重机枪的还有一款金陵兵工厂生产的“卅节式”重机枪,由于它的水冷套系由黄铜打造,因此被戏称为“老黄牛”。这款重机枪仿自美国M1917勃朗宁重机枪,在当时属于比较精良的武器,最初月产量只有几挺,后来才增加到每月25挺,因为总产量不足,在部队中装备数量有限。轻机枪除了“捷克式”和苏式之外,还有早期的法式哈奇开斯和后期的英制布伦(77勃然)、加拿大布伦机枪(79勃然)等等,但列装数量有限形成不了规模,算不得“制式武器”。

同时,万国造的武器型号也使弹药补充至为困难,火力持续性一般,反倒不如日军简单的几款机枪,制式统一弹药充足。至于杂牌军和地方武装的机枪配备则干脆是五花八门了,中央军可以做到每个步兵班一挺轻机枪,而其他部队有的是一个排配备两挺甚至一挺的,川军在出川抗战之前,有的部队团级建制才有一二挺重机枪。而抗战后期所谓的美式装备中,其实重机枪还是水冷式的M1917勃朗宁(美军自己用的是气冷式的改进型),没有什么质的提高,整编第74师后来在孟良崮覆亡,缺水造成机枪打不响也是原因之一。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92853  上榜  老乡  部队  河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