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人员如何与税务局打交道?

本人在税务师事务所工作14年了,整天在税务局和企业之间充当“和事佬”的角色,对于财务人员如何与税务局打交道这个话题,我相信没有人比我更有发言权!先给大家举几个我身边的例子吧!1、老刘,年龄50岁左右吧,原来是一家国企的现金会计,业务水平中等偏下,后来国企改革下岗了,经家里人的关系,到一家私企任会计主管,老刘对来之不易的工作极为珍惜,凡事都想做到尽善尽美,奈何个人能力有限,有时候做事反而事与愿违。

这家私企的税管员也是一位50岁左右的中年男人,在税务混了一辈子,基本上各个科室都呆过,可以说是标准的“老油子”。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刘去找“老油子”办点小事,“老油子”看老刘业务水平不行,做事又唯唯诺诺,就故意把问题夸大,吓得老刘直发抖,老刘回来之后把“老油子”的话又添油加醋的给老板汇报了一遍,最后,经过一系列的沟通、协调、请客、送礼,经过“老油子”的大力帮忙,问题得到“完美”解决,实际上本来就没什么问题,以“老油子”的能力,处理这一点小事当然是手到擒来了。

从此以后,老刘对“老油子”非常崇拜,并且认为“老油子”是自己的好哥们、好弟兄,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聚,毋庸置疑,每次都是老刘买单。三次五次还行,随着老刘报销的业务招待费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老板不乐意了,认为我一个小公司,税务方面能有多大问题,有必要整天请客吃饭吗?老板不给报销发票,可是“老油子”这边又整天喊,老刘的工资也就5000多块钱一个月,全自费的话,根本请不了几顿啊!随着老刘这里积攒的招待费发票越来越多,老刘心里想,我这是为公司办事呢,公司凭什么不给我报销啊,于是变换了一个名目,从公司报销了30000多元的费用。

年底,老刘虚报费用的事被老板发现了!当初老刘来公司上班,老板就是看着老刘家亲戚的面子才同意的,本意上是不乐意的,这一下正好给了他一个赶走老刘的借口,最后,老刘虚报的30000多元费用交回公司,老刘被辞退。2、高材生小陈,名牌大学财经系毕业,30岁,与财务相关的证书都有了,业务精英,行业翘楚。小陈所在的公司是我们事务所的客户,说实话,我在事务所工作了14年了,接触到的财务人员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同年龄段的财务人员,论业务水平能比小陈高的,几乎没有。

但是,小陈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心高气傲、目空一切,谁都不放在眼里,认为税务人员都是些酒囊饭袋,业务水平跟他根本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这不,税务系统推送风险,小陈作为财务主管,税务人员给小陈打电话,让他提供说明,小陈接到电话直接说,我们公司的账都是正规做的,没有任何问题,你们的系统推送的所谓风险根本是不存在的,我们公司不需要提供说明。

给小陈打电话的这位税务人员和我是好朋友,他打电话给我,说这个小陈怎么回事啊?让他写个说明又不费什么事,怎么一点也不配合我们的工作,这个人也太狂了吧?我连忙给好朋友解释,他这个人就这样,年轻不懂事,这样吧,他们公司的情况我知道,我给他们老板打电话,让他们老板督促小陈写好说明给您送过去。几天后,小陈龙飞凤舞地写了个说明给税务送过去,本以为故事到此结束了,结果,小陈送完说明对税务人员来了一句:这个说明完全是看在我们老板的面子上写的,我们公司的账没有任何问题,写说明完全是多此一举,大家都挺忙的,以后这种事你们就别给我打电话了,如果觉得我们偷税漏税了,就直接来查吧!税务人员都惊呆了,谁碰到过如此猖狂的财务人员啊!这个公司的结局相信大家都猜到了吧,税务全面稽查!3个月后,这个公司补缴了税金430多万元,税收滞纳金70多万元,罚款108万元!要问小陈的结局如何,我也不清楚,反正在这个城市的房地产财务圈内再也没见过他!3、孙总,财务总监,业务水平一般,沟通协调能力强。

孙总任职的公司是我们市一家有名的建筑公司,因为工作的关系,和主管税务部门关系很铁,平时去税务办事都是一路绿灯,公司的老板也比较欣赏孙总的能力。有一年税务稽查,孙总全程陪同,100%配合稽查工作,随时沟通,经过稽查人员十几天的辛苦劳作,初步结果显示建筑公司需要补税500多万元,孙总如实向老板汇报,老板让孙总全权负责该问题,孙总是这样做的:1、组织财务人员连夜加班,复核税务稽查人员查出来的问题,对税收政策把握不准的请专业的税务师事务所把关,该补资料的补资料,该调账的调账,整理出结果;2、根据整理出来的结果,与稽查人员沟通,不该补税的坚决不补,该补税的马上就补,模棱两可地进入下一回合;3、经过与稽查人员沟通,上述模棱两可的部分,大家各退一步,补缴50%的税款。

经过孙总一个多星期的努力,建筑公司补缴税款40多万元,税收滞纳金4万多元,罚款0元。老板对孙总的工作非常满意,在原奖金的基础上另外给孙总加了10万元。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要说,作为财务人员,我只负责做账,做好本职工作,不偷税漏税就行了,和税务局没必要多接触!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不主张去巴结谁,但是,税务人员代表的是税务局,是企业的主管部门,而财务人员代表的是企业,税务人员来查企业的账,那是他们的工作!从客观角度来说,对税务人员的工作要有必要的尊重和理解,这既是对你任职的单位负责,也是对你自己以后的职业道路负责!我认为,财务人员与税务局打交道,首先要把本职工作做好,自身业务水平要过关;其次,要做到不卑不亢,有理有据;最后,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在税务局工作的人都很懂税法吗?

关于这个问题回答如下:1.作为基层税务一线的一名税务工作者,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发言权。在税务局工作的同志不一定都懂税法。具体原因如下:一是税务局不仅有业务岗位,也有党务、政工、人事、后勤等非业务岗位,非业务岗位的同志由于工作与税收业务联系并不是很紧密,他们很多同志对税收实际业务并不一定熟悉,当然税务机关对非业务岗位也会组织一些业务方面的培训,但由于平时工作不经常接触,也容易忘掉。

二是在县局及以上税务机关,业务岗位分很多科室处部门,比如货物和劳务税科、所得税科、财产行为税科、非税收入科等,一般专职某个税种的管理工作,可能对自己科室处业务比较熟悉,对其他科室相对陌生一点。三是税务系统还有的同志由于参加税务工作时间不长,比如军转干部、新入职的大学生等,业务学习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下子熟悉所有税法。

四是目前我们日常接触比较多的税种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就有十多个,每个税种都有不少具体规定,而且变化近几年也比较大,因此对税务局工作的同志来说每个税法都很精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五是以前国税局与地税局是分设的,除企业所得税外,其他税种由不同的税务局管理,2018年国地税合并后,所有税种的业务学习还有一个过程,虽然各级税务机关加大了培训力度,但做到熟悉税法还需要花很大努力。

2.说了这么多情况,不过税务系统还是有不少业务精英,对各税种税法都比较熟悉,业务也很精通。特别是一二线城市,很多毕业于985、211高校,学习能力也很强,这些人在一线工作锻炼后,很快就会成为业务骨干。也有不少军转干部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成为了业务骨干。3.因此建议大家不要认为只要在税务局工作,就自然会熟悉税法,这是误解。

大家接触的税务局的人都怎么样呢?

你好,我是瑛杰小猪,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作为利益相关人员,简要说一下有关情况。首先,大家日常接触的肯定是县一级的税务局,其中,又以办税服务厅与基层所最多。目前,办税服务厅以女性协税员为主,也就是大众观念中的临时工。跟银行相比,税务窗口的服务态度肯定是不如的,毕竟一个是服务机构窗口,一个是政府机构窗口。

但是,这几年,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满意度调查极其重视,监控、满意度评价设备等全面覆盖,税务窗口的服务态度有了极大的改善,只要你能较好地说清你的办理事项,一般都能很快办结。而且,目前正在大力推行电子办税、自助机办税,窗口办理的业务种类也大幅减少。办税服务厅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很多群众不懂税务政策,或者说不清楚自己想办理的是什么业务,或者携带的资料不足,窗口无法办理,导致争吵。

而基层所,大家接触的一般是管理员(专管员),这些就全是干部(公务员)了,情况比较复杂,有原先国税的,有原先地税的,有年纪大等退休的,也有很年轻的。一般来说,最近几年考进去的年轻干部,素质相对较高,业务能力稍弱,但学习能力强。60后干部不少,因为将要退休,办事拖拖拉拉,有些业务能力很强,在单位受尊重,但更多的则是不管事的。

80后干部是目前税务的中流砥柱,业务能力强,精力也旺盛,通常中层干部以他们为主。这些年,八项规定出来以后,过往的陋习改变很大,大吃大喝之风得到了很好的遏制,大部分干部都能较好遵守,但是肯定也有部分干部一如既往的……总而言之,人生百态,税务局中有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也有浑水摸鱼、等待退休的,还有拖拖拉拉甚至吃拿卡要的,但更多的是一些将公务员当成一份职业的普通人。

遇到税务大稽查,身为财务人员的你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税务局稽查并不是一个什么可怕的问题,在税务局来之前做好几个准备,不说万无一失,但至 少会减少不少风险。 一、三给三不给。 三给: 1、相关税务的报表,账簿必须准备好,给税务局看。 2、会计凭证、银行对账单等相关资料必须准备好给税务局看。 3、相关的合同,成本计算,工资发放凭证必须准备好给税务局看。 这些资料是税务局必须查看的,当税务局来稽查的时候,我们提前做好准备,同时对账务处理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梳理确保在税务局来的时候在基本问题没有大的问题。

三不给: 1、内部管理报表,不要给。 2、特别记录,比如招待费明细表(特别是涉及到客户姓名和单位的)不能给。 3、老板和个人消费的明细不能给(特别是那些公私不分的企业)。 二、讲人情,讲道理,更要讲专业。 税务局的人也是人,他们能帮你的只有是国家法律法规允许之下的情况下和你讲人情。因此, 我们自己专业要强,和税务局的人用法规和政策说话。


文章TAG:税务人员如何履职能  如何举报税务人员  税务  人员  如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