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机构已不再是中介机构,因为对教师的选择和培训会产生大量的费用,但是这个模式仍然不能解决教师成名之后就流失的问题。一个教育机构要持续发展下去,必须建立一种模式保证老师不会轻易流失,或者建立一种模式降低教师的重要性,就是教师流失了也不会影响机构的运营。现在运营相对成功的学大、学而思、新东方就是各自发展出了一种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这个行业的根本。“学大模式”简而言之就是把教师的重要性降到最低。业务的核心是教学顾问,由教学顾问进行咨询、销售、教师匹配,最后再由教师授课。若学生对教师有不满,教学顾问可以立刻调换教师。大家知道,教育学的一条经典定律就是“再差的学生也能找到适合的老师”,学大模式反其道而行之,信奉的是“再烂的老师也总能找到适合的学生”,只是找的过程交由教学顾问完成,教师只是完成教学过程。

换言之,学大的教师一般不会离开机构,因为离开机构后他就可能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生,就不能拥有持续的收入。当然,能力出色的教师仍然可能离开机构,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学生家长更重视学大的顾问进行的教师匹配服务,“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不仅优秀教师会慢慢自动流出,机构本身也希望特别优秀有名气的教师离开机构。因为一个教师再出色,他也带不了多少学生,反而会因为他的出色和名气大而使家长和学员产生选择障碍,“选不上这个最好的老师,那我就不在这个机构找老师了”。

在这个模式下出现了经典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一对一模式不需要名师,只要大量水平相差不大的教师即可。按这个逻辑,出现了比“学大模式”更极致的“龙文模式”。2011年,龙文逐步辞退了此前招聘的所有老师,包括一批教学能力出色的教师,而改从三流大学中大量招聘毕业生,送往河北某地集中培训,再一个个打造成为一对一教师。

这些人员,原本只能找到月薪两三千元的工作,突然拥有了五六千元的教师课酬收入,所以他们的稳定性是很强的。学大模式只适合一对一课程。因为你可以为一个教学水平不高的教师找到一个合适的学生,但不可能让他同时给两个以上的学生上课。这样就破坏了个性化服务,两个学生就得相互妥协上课时间、上课内容、进度、难度,仅从该模式下筛选出来的教师能力就无法做到。

就算找到水平不错的教师去上课,学大本身的制度就没有能留下这些教师的基因,必然导致这些老师的流失。学大拥有的是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劣势是该模式容易被模仿和抄袭。1999年,在世纪交替之际,中国开始实施对以后高等教育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扩招”政策。这个当初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增加高等教育普及率而采取的决定,至今被人们褒贬不一。

 7/10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教育  大增  前景  业绩  机构  业绩大增的达内教育  教育机构前景怎么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