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年他曾几次三番被人弹劾有错,但每次都被康熙赦免,比如在1687年他因在孝庄太后的葬礼上未如期到京城叩拜孝庄,而被人弹劾,按理说应该是连降五级录用,但是最终被康熙降旨赦免。所以终李光地这一生他都是康熙最为亲近的宠臣,甚至死后都享受了无上的恩宠,在雍正年间李光地先是被追赠为太子太傅,后更是得以进入贤良祠受世代供奉。

综上所述,在历史上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这三人的结局都还不错,没有被贬,没有被杀,而都是善终,且都是在任上病逝。而这三人也都是受到康熙帝的信任,其中以李光地的成就最高,他是三人中唯一被赐予谥号的,也是唯一坐上相位的。而其中在电视剧中被明显夸大功绩的显然就是周培公,在历史中他最大的功劳就是劝降王辅臣,做到最大的官也就是盛京提督,远非电视剧中所演的那样。

性格偏执、不畏强权的海瑞,为何能在奸臣遍地走的明朝善终?

海瑞(1514-1587年),琼山(今海口)人,是明朝著名的大清官,为人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与北宋包拯齐名,被民间誉作“海青天”。海瑞一辈子活了74岁,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在君主昏庸,官员腐败的明朝中晚期,“海瑞”的名字俨然成为了清官文化的象征符号。今天二哥就带大家走进海瑞的生平,来了解一下这位“青天大老爷”是如何做官的。

笔架先生海瑞自三十七岁举人出身入仕,四十一岁才被分配到福建南平县做教谕,相当于现在的县教委主任。任教谕的第二年,全省官员都知道了这个脾气有点古怪的正八品小官。有一次,延平府视学(明朝教育系统中的巡视官员)到南平视察工作,=海瑞和他的两名副手前来接待。副手们一见到视学,一左一右急趋上前,叩头拜见。海瑞夹在二人中间,站而不跪,只拱了拱手。

视学先是惊讶,继而羞怒,冷笑一声,嘲讽道:“哟,你们看这三个人,倒是个山字笔架!”显然是觉得海瑞应是有意轻慢自己,便拂袖而去了。对此,海瑞给出了自己的道理。他讲到,自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就规定学官在学校见上官时应拜而不跪,以体现师道尊严。没承想百年之后,士风日坏,学官们为了讨好上级而无所不用其极,跪迎上官早已相习成风。

海瑞的这一站却成了官场之异类,自成官场的一股清流。一下子,“海笔架”的名声在官场上流传开来。不惮权贵到了四十五岁时,这位鬓角斑白的教谕被晋升为浙江淳安县令。嘉靖三十七年(1558),海瑞刚接任县令不久,当时内阁首辅严嵩的党羽、江浙总督胡宗宪的儿子道经淳安, 随带大批人员和行李, 沿途作威作福, 对驿站的款待百般挑剔, 还多次凌辱驿丞。

 8/10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服饰  嘉一  嘉汶  嘉一服饰怎么样  嘉汶服饰怎么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