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在燕京的所作所为不是为夺嫡之路打基础,而是单纯地想做一个好臣子,不负父亲寄予的厚望。朱棣在32岁到39岁这段时间里,与皇权近在咫尺,但朱元璋的一道遗诏将他炽热的心浇灭。20岁到燕京就藩,两次北征蒙古打出了大明铁骑的声威,也壮大了自己在军队中的威望,放眼26个兄弟中,有如此赫赫军功的也就朱棣一人。但他明白嫡长子和嫡次子之间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不是单凭文治武功就能把这条鸿沟填平的。

朱棣在燕京做了15年藩王,转眼已经32岁了,按照原先的预想,“燕王”这个爵位要跟随他一辈子。可是转机往往就在一瞬间,这一年太子朱标感染风寒去世了,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朱元璋只能含着泪把苦心栽培半辈子的朱标下葬。虽然朱元璋的心中满是悲痛,但有些人心中是暗暗窃喜的,其中之一就是朱棣。之前朱棣对皇权没有任何想法,只是因为大哥朱标尚在,可是现在朱标去世了,嫡长子继承制在他们这一代人里就不再适用,也就是说人人都有可能成为皇位接班人。

而让朱棣真正大喜的不止于此,论军功、论才能、论威望,兄弟里再也没有人能高过他,现在勉强能对朱棣构成威胁的只有两个人,二哥朱樉、三哥朱棡。至于大侄子朱允炆,那个时候才15岁,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怎么能对混迹沙场多年的朱棣产生威胁呢?朱棣35岁时、二哥朱樉因为疟疾而死,38岁时、三哥朱棡也因病去世。从这时候起,朱棣不仅是皇子中军功之首,更是家族成员里的诸王之首,皇位毫无疑问要落到他的手中。

满朝文武是这么看的,朱棣本人也是这么想的。1398年,气息奄奄的朱元璋躺在床上,弥留之际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口述了一份遗诏,把朱棣的皇帝梦彻底扼杀。“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朱元璋临终之前,不仅指定朱允炆做接班人,还给他留下了梅殷、黄子澄、方孝孺、齐泰四人辅佐,丝毫没有念朱棣的半分好。

朱棣似乎更适合做皇位继承人,可朱元璋为什么忽视了他呢?为皇位继承树起一个标杆。朱元璋是农民出身,最看重的是家人和睦,他不希望后代因为皇位继承问题拼得鱼死网破,所以他必须给后代树立起一个标杆:嫡长子长孙继承制。其实他也曾想过立朱棣为太子,但如果开了这个先河,恐怕后代会为了皇位掀起一场暗杀嫡长子的大战,所以他才规定嫡长子去世、嫡长孙继承的制度。

“凡天下武官亡没,悉令嫡长子孙袭职位。有故则次嫡承袭。”说白了,嫡长子一脉享有继承优先权,除非这一脉全部断绝,否则嫡次子、庶子根本没有机会继承。朱元璋下了一盘棋,朱棣是至关重要的棋子。朱元璋在分封儿子的时候就曾说过,嫡长子“必正储位”,而其余皇子“封以王爵,分茅胙土,以藩屏国家”。他在这个时候早已规划好了明朝未来的发展方向:嫡长子必须是皇位继承者,拥有控股权;其余皇子分到土地、军队、人口,算是股东。

 6/8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玩具店  迪智尼  皇家  益智  加盟个皇家迪智尼益智玩具店怎么样  皇家迪智尼加盟玩具店怎么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