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豆腐”是什么时候成了占便宜的代名词,它有什么典故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吃豆腐,就是性骚扰的意思。传说最早在唐代的长安,当时豆腐刚刚发明没多久。一家夫妻两人做小本生意,以制作豆腐为生。大家都知道,制作豆腐其实很辛苦的,都是由夫妻两人一起完成。因当年女人不便于抛头露面,在豆腐店卖豆腐的都是这家男人。不过,因长安的豆腐店很多,这家的生意并不好,一度到连吃饭都难以维持的地步。

因家境艰难,男主人只能白天再去其他地方打工,将卖豆腐的生意交给妻子去做,反正这也不是什么体力活。谁知道,这下生意却突然火爆了。原因很简单,这家女主人是个小家碧玉,而且非常风骚。一时间,整个长安的男人都知道这家豆腐店有个美女老板娘,纷纷赶来买豆腐,很多人就坐在店铺里面吃完豆腐才走。也许是天性,也许是为了生意,老板娘非常能够应付这些男人,甚至公然和他们调情,把这些臭男人迷的一塌糊涂。

久而久之,豆腐店生意非常好,老板娘全家也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然而,这些男人的老婆们却极为不满,认为这样卖豆腐伤风败俗,投诉到官府。可惜大唐非常开放,官府不理这种事,毕竟又不是卖淫。无奈之下,这些吃醋的老婆们只能冷嘲热讽自己的丈夫:你今天又去吃豆腐了?时间长了,吃豆腐就成为男人性骚扰、调戏妇女的代名词。其实从今天角度来看,这家豆腐店真的很会经营。

老家做豆腐都是卤水豆腐,那么卤水是怎么弄的?是什么物质?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这句老古话说的就是做豆腐的核心技术,但不是完全技术,点豆腐还有很多其他物质。包括石膏、酸浆、白醋和内脂。做豆腐的卤水,有叫盐卤的,其实本来就是盐卤。晒制海盐的副产品,也是废弃物,作用是能使植物蛋白凝聚。所以,用它兑到豆浆里,蛋白凝固,成豆花,再放进模具挤出多余水分,就是豆腐。用专业的解释,卤水点豆腐的原理。

大豆磨成浆,蛋白全部在豆浆里,含量高达40%左右。但是这些蛋白和水分子结合一起,处于分散游离状态。卤水主要成分是氯化镁,具有盐析性质,能让蛋白脱离水而凝聚一起。蛋白离开了水有聚在一块,成了豆花,继续凝聚就成了豆腐脑。其他添加剂也都是这个道理。再分享卤水怎么来的。晒海盐池子里的残余水就是卤水,可以直接用来点豆腐。

但是海边盐场才会有这个便利,其他地方要用到盐卤,就要把这些卤水收集再晒干,成了白色的结晶。这个石块一样结晶体,叫做卤块。方便运输和存放,用的时候取小块泡水,就成了卤水。至于多大比例,可以拜师学艺。只是要有思想准备,学会到出师,也不一定能有精确的比例。这就是老话说的:“酿酒做豆腐,一辈子不敢称师傅”。每次点豆腐,都是靠经验,所以每次豆腐口感不一样,这就是豆腐流行2000多年的迷人之处。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豆腐坊  豆腐  豆腐坊  是什么意思  韧豆腐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