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山西洪洞老鸹窝。我是地地道道的北方汉子——冀中平原(河北)人,据老辈讲,这一带大多是从山西迁移过来的人,并有首民谣:"若问老家在哪里?山西洪桐老鹳(guan)窝","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鸛窝"。

历史上“山西大槐树”有哪些故事?

历史上“山西大槐树”有哪些故事

我是地地道道的北方汉子——冀中平原(河北)人,据老辈讲,这一带大多是从山西迁移过来的人,并有首民谣:"若问老家在哪里?山西洪桐老鹳(guan)窝","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鸛窝"。为了寻根问祖,今年"五一"时候,我来到山西洪洞县,看到了梦中的大槐树,抚摸着祖先留下的大槐树,听着讲解员说着祖先流传下来故事,我的思绪穿越到了明朝。

【明朝年间为何大量移民?】说起这事,还得从元末说起,元朝是外族侵占中原,他实行暴政,加上中原地区连年遭遇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兵连祸结造成了这个地区"十屋九空,千里无人烟,"的惨象。等朱元璋推翻了暴元,建立了明朝后,发现河南、山东、河北、湖北这些地区人员稀少,国家机关都不能成建制,一个县还不如一个村的人多,这可怎么办呢?老朱和大臣的目光落到了山西这个地区了,由于山西这一代战火很少禍及此地,加上连年风调雨顺,故人员兴旺。

老朱决定从山西移民,从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至明朝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44年间共进行了十多次大规模的移民,这是明初大移民的重要部分。【祖居山西洪洞县老鹳窝的由来?】明朝从山西移民,老百姓自然故土难离,谁也不想离开家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政府官员想了个办法,于是宣布,谁不想移民到洪洞县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大槐树下集合,人们谁也不想移民,都纷纷聚集到了古槐树下,其实这是个骗人的把戏,官员一看都来了,命令士兵把全体人员用绳子捆住手连成一串,意思是不走也得走,强行押解。

当时一个年长的老者提出,以后回来祭祖,咱得留下个记号,官员说这不难,于是用刀在每个人的小脚趾砍了一刀,以后凡是小脚趾有个分叉的就是山西洪洞县出来的人,于是有了‘’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足趾验甲形"之说,不信你可以看看自己的小脚趾,是不是有个小分叉。"我们量一下大槐树有多粗吧?方便将来找到它,"老者提议道。

还是上年纪的想的周到,当时没有尺子,于是几个人拉着手围着树量,七男子连起来还差一点,这时一年轻媳妇在一旁观看,人们就让她拉手接上,还别说,正好。这就是古槐“七庹零一媳妇”来历。古时一庹为五尺,五尺相当于一男子手臂的长度,七庹零一媳妇大概39至40尺之间,所以换算成现在就是合围13至14米之间。现在这棵古槐是第二代的,距今有400年的历史。

据说第一代在清顺治八年, 汾河发大水的时候被洪水冲毁了,算起来到现在应该有1800多年的历史吧。话说乡亲们被绑着手,在官兵押解下,一步一回头的踏上移民路,再见了古槐!再见了家乡!泪水模糊了乡亲的双眼,故乡永远只能在梦中出现。前路迷茫,再回首,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鹳窝。这一深刻的印象铭刻在心里。因此,大槐树和老鹳窝就成了梦绕魂牵的家乡标志

乡亲们走走停停十分辛苦,尤其是"方便"时很不方便,每个人的手和手相连。行走途中,乡亲们需要大小便,只能向押解士兵告急,士兵便说:“行,我给你解开手。”时间长了,便用“解手”一词代表大小便,在以后,人们又把“大便”演变为“解大手”,把“小便”演变为“解小手”,这就是从移民过程中流传下来的。我们北方人有个习惯,就是喜欢背着手走路,据说这也是大槐树后裔的典型特征,因为在大槐树下移民时,为防止百姓逃跑人们都是被反绑着手走路的,行走多日也就成了习惯。

我在"五一"祭祖时,据当地人说,在洪洞当地许多人把朋友称为“连手”,起源是移民外迁时手都被串在一条绳子上,是手连着手走的,经过长途跋涉,等到了目的地也成了患难见真情的朋友,后来用来表示极其亲热的朋友就叫"连手"。不过我这里没有听说这个词,倒是有"连襟"这个词。其实你只要去洪洞县大槐树祭祖,会听到许多美丽的传说,我去那里祭祖,专门请教了这些问题,难免挂一漏万,有知道其它传说的亲们补充分享你的故事吧。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大榆树  问祖  寻根  山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