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到贺年片之后,马上给她打电话,让她来香港看我。”几个月后,“杨振宁与翁帆结婚”的消息就已经路人皆知了。①热恋让他把恩师忠告抛到脑后1950年初的某一天中午,杨振宁与同事如常到普林斯顿惟一的一家中国餐馆吃饭,忽然间,他看到了邻桌上一张似曾相识的、清秀漂亮的女孩子面孔,而对方似乎也认出他来了,但又有点不好意思主动打招呼,于是他离座走了过去,对方也礼貌地站起来自我介绍,这一下,他清楚地想起来了,这不就是在昆明西南联大附中教课时中五班的女学生杜致礼吗?杜致礼的父亲叫杜聿明,因为父亲的关系,她经常有机会接近蒋介石和宋美龄,宋美龄对致礼这个女孩子从小就很喜欢。

1947年底,年仅十八岁的杜致礼决定到美国留学。她自小就喜爱音乐、艺术、文学,英文学得很好,赴美前,宋美龄亲自为她安排,让致礼入读她当年在美的母校、有名的卫斯理学院。杨振宁在普林斯顿的中国餐馆中看到杜致礼时,她来美已两年多了。振宁与致礼师生异地重逢,一位是聪明俊朗、热情自信,一位是秀外慧中、出尘脱俗,感情的种子很快就在两人中间萌芽、开花,杨振宁对杜致礼展开了热烈的追求,每个周末都要从普林斯顿赶到纽约去和杜致礼约会。

早在到普林斯顿以前,杨振宁的老师费米教授曾经忠告他,就是普林斯顿名副其实是一座“象牙之塔”,与世隔绝,在那里面呆得太久,对思想、学术的发展并不是一件好事,他劝杨振宁在那里研究一两年后就转换到更开放、活跃的学术环境里去继续发展。可是,这时已陷入热恋中的杨振宁,为了方便和杜致礼见面,已经把恩师的这番“忠告”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不多久,1950年8月26日,杨振宁和杜致礼在纽约举行婚礼。翌年,杨振宁和杜致礼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是个男孩。杨振宁按照中国人传统,写信给父亲,请爷爷给孙子取个名字。杨武之老怀大慰之余,给这位杨家的“长子嫡孙”取名光诺。在为孙儿取名“光诺”的时候,杨武之的的确确没有想到:就在数年之后,杨振宁果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首次获得这项殊荣的中国人。

②和翁帆交往细节在谈到自己1982年之后在香港的人生时,杨振宁说,1999年对他的人生来说,是特别的一年。“那一年,我和杜致礼去汕头大学考察,当时学校派了一个叫翁帆的小女孩来给我们当向导,我和杜致礼都觉得这个小女孩十分可爱。”此时,荧幕上出现了一张当年翁帆陪同杨振宁、杜致礼夫妇考察后的合影,照片上的翁帆化着浓妆,一脸稚气。

“回去后,我们有了一些断断续续的联系,主要是圣诞节大家邮寄卡片之类的。2004年初的元旦,我当时已经在香港了,我收到了翁帆寄过来的一张贺年卡。于是,我给她打了一个电话,后来,她到香港来看我。再后来,我们就结婚了。”杨振宁用平静地语气叙述着,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他第一次公开披露和翁帆交往的细节。此时,荧幕上出现了一张翁帆站在海边的照片,杨振宁的语气里充满了温情:“这张照片是2004年,我在香港第一次看到翁帆时给她拍摄的。

”汕头一别后,翁帆和杨振宁一家一直保持着联系,每年都会寄来圣诞卡片,而2004年初翁帆的一张贺年片,彻底感动了还处于失去杜致礼寂寞之中的杨振宁。“我收到贺年片之后,马上给她打电话,让她来香港看我。”几个月后,“杨振宁与翁帆结婚”的消息就已经路人皆知了。③他握着翁帆的手还是那么有力3年多来,科学家杨振宁似乎成了一个娱乐人物,因为他娶了比他小56岁的翁帆。

而杨振宁呢,也真的给了许多媒体做新闻的机会,这3年来,他在每一次公共场合现身,都会带着翁帆,两人十指紧扣,脉脉对视,媒体称之为“秀恩爱”。在长篇累牍的“秀恩爱”的报道之后,杨振宁依然显示着他对翁帆的爱,他总是很认真地谈到翁帆,谈到他们的爱情,也谈到当他“不在”后对翁帆的安排。3年了,杨振宁的认真没有丝毫改变,在全国书市上,他握住翁帆的那只手,还是那么有力,他看翁帆的眼神,还是那么含情。

位于甘肃青海交界处的山丹军马场有什么特点?

本人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四年,那里的山山水水记忆犹新:大马营、王家庄、大黄山、胭脂山、种马队、窟窿峡、一、二、三、四分场历历在目,每次军马从牧场回来或者出去放牧,那万马奔腾的场面惊心动魄。那时候草原一望无际,真是风吹草低见牛羊。那个时期军队骡马化,对骡马的需求很大。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部队实现机械化,马场交由地方管理,马场走向了转型的道路!今天的马场已经是企业了,以农业生产为主,草原变成农田,由于无霜期短,就成为油菜基地,每年人们大多去看油菜花海了!那里深厚的军马文化底蕴渐渐在消失,国家应该对那里2000多年的军马文化保护开发,有效利用起来,服务现代!。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礼堂  政府  会面  兰州  亮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