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位置都在安庆城里和城外的不远处。这九头十三坡,就是当时安庆城里人大概活动的范围,在安庆以前所说的城里是一个很小的概念。安庆破了南京就不保,所以太平天国时期安庆就是主战场。反过来大家看,安庆北部有大别山,南部有黄山,两边都有山脉限制了安庆的地域发展,限制了安庆只能往西南和东北方向发展,境内有长江流过,穿全境而过,安庆也因为这种两山夹一河的地形十分重要,被称为南京屏障。

安庆的地理位置怎么样?

安庆的地理位置怎么样

安庆地处安徽的西南部,境内有长江流过,有天柱山等众多山脉。安庆风景真是没话说,一座城市山水俱有,气候温和舒适,就十分适合居住了,所以安庆又称“舒洲”,意思就是适宜居住。但是反过来大家看,安庆北部有大别山,南部有黄山,两边都有山脉限制了安庆的地域发展,限制了安庆只能往西南和东北方向发展,境内有长江流过,穿全境而过,安庆也因为这种两山夹一河的地形十分重要,被称为南京屏障。

老安庆的“九头十三坡”分别在什么位置?

安庆的地理位置怎么样

这九头十三坡,就是当时安庆城里人大概活动的范围,在安庆以前所说的城里是一个很小的概念。也就是人民路靠南面那一段范围。以前人们出行都是步行,现在人是很难体会的。走到一个坡头,一个拐弯处都有深刻的印象。即使是现在的30年前,出行主要靠走,有车那也舍不得坐。九头十三坡就是这么来的。具体位置都在安庆城里和城外的不远处。

这个城不是现代意义的城市概念。是古代攻城拔寨的那种城。安庆建城很早,有700年的历史。安庆城自古就是军事要塞,兵家必争之地。民国时期南京是国都,安庆是省会,也是南京的西大门。安庆破了南京就不保,所以太平天国时期安庆就是主战场。如果你对安庆城里城外,东门西门南门北门有一个大概了解,这九头十三坡你就很容易找到,从现在角度来看是一个很小的范围,卫山头 (体育场东侧)高井头 (建设路)横坝头 (大观亭西侧)大拐角头(北正街南)小拐角头(天后宫)高山头 (朱家巷北)墩头 (大观亭西南)游山头 (鸭儿塘对面)朱山头 (太平寺旁)朱家坡 (沿江东路)卸甲坡 (东门同城巷)昌甲坡 (殡葬馆旁)任家坡 (胭脂巷西)邓家坡 (杨家塘附近)登云坡 (胭脂巷口对面)凤凰坡 (大南门口)宣家坡 (大南门附近)司下坡 (四方城附近)五垱坡 (西城门口)黄甲坡 (杨家拐旁)县下坡 (五垱坡对面)墩头坡 (大观亭附近)地图上更直观。

安徽安庆有条河叫康熙河,此河与康熙有何关系?

安庆的地理位置怎么样

作为安庆人,对于地名康熙河,仿佛如雷贯耳。其实在古代,皇帝年号是不能作为地名使用的,那叫“犯讳”,我们熟知的黄山宏村,本名“弘村”,因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名讳而改为“宏村”,那么安庆作为安徽省府所在地,怎么会出现“康熙河”这类“犯讳“的地名呢?古代士大夫“学而优则仕”,饱览群书,作为地方父母官,其官宦业绩,如人工运河,城市建设等,大多以古籍典故命名。

我们现在熟知的倒爬狮、清节堂、高井头街巷,在清初相对应的却叫“宣化”、“忠节”、“治平”等。老安庆过去有5座城门,其中南向的有两座,西边的是镇海门,东边的是康济门,周边居民嫌两个名字太拗口,简化为大南门和小南门,这就是有文化和没文化的区别。康熙河其实原名“康济河”。据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记载:“安庆城,汉唐建于皖山之阳,宋嘉定十年丁丑夏四月,金人犯光州,宁宗以黄干知安庆,干至则金人已破光州,乃请朝廷建城于盛唐湾,宜城渡之阴,其城北负大龙,东阻湖,西限河,南瞰大江,周九里一十二步,设门五,东曰枞阳,东南康济,南曰盛唐(后改镇海),西曰正观,北曰集贤,遂为府治。

”,可见“康济”二字最早是以城门问世的,康济河同康济门既然同名,绝不是偶然。我们打开康熙年间安庆府图,可以清晰看到康济河是平行于护城河,北起菱湖,在东岳庙(已圮)和镇皖楼(已圮)之间穿过,径自入江,就是今天康熙河路直线入江的路线,离康济门也不甚远,在没有江堤只有城池的时代,更像是天然河,现在已不可寻。

关于它的兴废,史志上并没有确切记载,可能其功能被后来人工开凿的新河和护城河替代有关系。为避长江航道著名的太子矶礁石群,北宋江淮制置发运使周湛从长风沙开凿运河至宜城渡东边,称新河,自此长江航船在新河河段行驶。明正德年间,因江潮侵刷,“遂塞新河”。清康熙年间,安庆知府张楷“以皖江东下十三矶汹激,舟行危险”,请与疏浚新河航道,两江总督赫寿,安徽巡抚梁世勋、李成龙,安徽布政使张圣佐,安徽按察使朱作鼎等纷纷捐款,新河航道重新贯通,它深且宽,至今犹存,应该取代了康济河的作用。

我们再看看安庆古护城河的兴建对康济河的圮废有哪些影响:“元至正丙申,守帅余阙重修(城池),增高二丈有六,浚重濠,三引江水环绕。明洪武指挥戈预重修浚池,深约一丈......崇祯乙亥,知府皮应举补其倾圮,深浚旧濠,为功最钜。”可见,官方和民间全力于康济河附近的运河和城濠建设,康济河的兴废早已无关紧要。关于康济门,《怀宁县志》有载: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长江大水,江潮入郭,漂溺民居,安徽巡抚托庸先以礼相待,百般求祈,无果,万不得已,亲率官兵出康济门,命隶迎潮头抛铁索,杖之三十,其后水退数尺。


文章TAG:汛前  顺安河  安庆  体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