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康元是干什么的

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诞生于2003年9月29日,集团前身为太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创建于1992年12月18日的大型医药企业,于200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健康元药业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业务范围涵盖原料药、OTC、处方药、保健品四大领域的专业化综合性制药企业。

健康元是干什么的

2,健康元的上市资料

证券简称 健康元 证券类型A股 曾用名 S健康元 太太药业 上市状态 已经上市 上市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市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 上市日期 2001-06-08 发行价(元) 24.8 上市首日收盘价(元) 41.79 上市首日涨跌幅(%) 68.51 上市首日换手率(%) 58.58 主承销商:国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上市推荐人: 海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国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审计机构: 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经办会计师: 王莹 唐汉林
2001年6月8号

健康元的上市资料

3,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挺好的非常厉害股价也好
)前身为深圳太太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由朱保国董事长92年创办成立,靠一剂“太太口服液”奠定保健品行业龙头地位;95年战略转型进军药业,更名为深圳太太药业有限公司;97年收购深圳市海滨制药有限公司完成从保健品企业到制药企业成功转型;99年股份制改造完成变更为深圳太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太太药业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成功上市,发行7,000万股,募集资金17亿,为当时a股上市募集资金最多的民营企业。之后,健康元药业集团相继收购健康药业(中国)有限公司,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优质医药企业;2003年更名为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焦作健康元是该集团的子工厂,是焦作的重点外来投资企业。在焦作马村那边 ,工厂规模较大,环境还不错,离焦作市区也不远, 离著名旅游景点云台山还是比较近的。 对于面试如果是应聘技术类的, 那你的有真实力。 要是应聘营销类的,诚恳一点、 愿意与工厂长久发展就行了。老总姓秦 ,技术类出身, 比较随和。

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4,谁了解健康元公司

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综合性制药集团,目前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十余家控股公司,资产40多亿元,年销售额近30亿元,业务范围涵盖处方药、保健品、原料药、OTC四大领域,拥有太太、静心、鹰牌、倍能、丽珠得乐、意可贴等多个国内知名品牌。 深圳市海滨制药有限公司系健康元药业集团全资子公司,成立于1989年,是中国大二型制药工业企业,国内抗生素市场具有较大影响的公司。海滨制药以生产抗生素原料及制剂为主导方向,拥有成熟的抗生素系列及其它各类产品,雄厚的科研开发与生产能力以及先进的质量检测设施.可生产多种原料药、化学药、中药和生物制品,门类齐全、剂型多样的制剂,拥有年产70吨半合成原料的合成车间,年产9000万支的头孢类粉针生产线,年产1000万支的青霉素类粉针生产线和年产2亿片剂、3亿胶囊、1000万包冲剂的口服制剂车间,其中包括国内唯一有10年多历史的β-内酰胺类酶仰制剂的粉针生产线。作为中国首家研发并能批量生产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公司,海滨的美罗培南年产可达到2—4吨,原料已出口许多国家。健康元集团一贯追求创新科技,卓越品质。公司十余条生产线全部已通过GMP认证,先后被认定为国家“AAA”资信企业,药品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广东省技术创新优势企业等。 太太、静心、鹰牌、丽珠、海滨

5,安士制药 丽珠集团 健康元 什么关系

健康元是丽珠集团的控股股东,安士和他们好象没有什么关系。   安士制药(中山)有限公司首期占地面积二万多平方米,已经建成的包括固体制剂车间、粉针分装车间、冻干粉针车间和质检中心。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集医药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创建于1985年1月,水连香港,地接澳门,据广州深圳皆2小时车程,区位优势明显;公司注册资本为3.06亿元,系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丽珠集团于1993年完成股份制改造,成为全国医药行业首家A、B股上市的公司。集团所属全资子公司12个,控股企业10个,现有员工5000人,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员工占集团总人数的83%,企业技术力量雄厚,装备优良,工艺先进,生产水平和质量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集团有53条生产线通过了GMP认证验收,营销企业也顺利通过了国家GSP认证,营销力量显著增强,丽珠医药集团已建立了覆盖国内市场的营销网络,与商业主渠道和数千家医院建立了稳定、良好的业务关系;随着质量体系的持续完善和提高,随着销售的快速增长,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大,随着新厂建设步伐的加快,丽珠集团将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制药龙头企业。2014年3月6日,丽珠集团与健康元的合资子公司珠海市丽珠单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注射用重组人源化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获得国家食药监总局(SFDA)批准。    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诞生于2003年9月29日,集团前身为太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创建于1992年12月18日的大型医药企业,于200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目前,健康元药业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业务范围涵盖原料药、OTC、处方药、保健品四大领域的专业化综合性制药企业。
健康元是丽珠集团的控股股东,安士和他们好象没有什么关系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6,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介绍

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码:600380)诞生于2003年9月29日,集团前身为太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创建于1992年12月18日的大型医药企业,于200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下属公司有爱迷尔食品公司、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经销模式带来昙花一现的命运 健康元原有的销售管理模式在保健品行业非常典型,正是这种模式为很多同行昙花一现的命运种下祸根。健康元的销售体系是与承销商合作,以承包销售量的形式进行销售工作。各区域市场都由当地经理一手打理,客户资源、销售渠道,甚至连部分广告的投放都控制在当地经理手中,销售经理手中掌握的资源无法转化为公司资源。承包销售制度使得健康元在各区域市场的运作无序且杂乱,各承包商之间的资源争夺和重叠现象很难避免,不利于公司管理。另一方面财务管理偏重于原始会计核算,管理会计、管理决策支持职能得不到发挥。这不但不利于公司统一掌控,而且使得经营风险越来越大,规避风险的能力也越来越弱。 健康元遍布全国的庞大的分销网点使得跨地域管理成为了负担——总部与这些分支机构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是通过传真和电话进行,总部不能及时了解各分支机构的实际运行情况和需要,物流、客户资源、库存、应收账款等重要经营信息都严重滞后,销售部门和生产部门沟通不流畅,供货与需求不能够很好吻合。而且,这些生产经营信息与财务信息的脱节现象严重,造成了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分离,财务报表不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当前的业务状况,决策层不能及时的了解到最新的情况。 健康元管理层认识到,只要这些问题存在,不但管理上混乱,创新效率低下,而且也别希望能通过整合同行业资源来逐步完善其业务组成。因此,健康元决心通过信息化来推动其管理流程的重组和再造,整合公司资源,为业务多元化的拓展,整合外部资源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7,健康元的制药真相

健康元是一家生产头孢类抗生素原料的公司。这次事件出问题的环节在于生产7-ACA这种化学物质时候,他们使用了掺有地沟油等劣质油的豆油。 7-ACA被称为抗生素药物生产的关键物质——“中间体”。中间体是生产抗生素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化学品,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入与生产技术的进步,医药行业将一些医药中间体转交化工企业生产。按销售额计,以头孢菌素和青霉素为主的抗生素约占世界抗生素市场的70%,而健康元生产的7-ACA占据国内25%的市场。 要生产头孢类抗生素,需要先获得头孢菌素。而任何头孢菌素品种均为半合成产品,需要一个中间体,也就是7-ACA来帮助合成。这样看来7-ACA其实是原料的原料。若无原料则所有头孢菌素生产必将成为“无米之炊”。7-ACA在现有监管分类中属化工原料而非药品、原料药或药用辅料。 简单来说从头孢菌素获得7ACA的工艺有两种,一种是化学法,这个方法要用大量有毒试剂,污染极其厉害;一种是酶法,试剂安全,用量少,非常环保。但酶法中关键的物质酶,被国外企业垄断。健康元是国内第一个掌握用酶法生产7-ACA的企业,也就是说健康元使用的生产方法是“酶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生产工艺。 7-ACA是一种化工产品,化工产品存在有毒物质是正常的,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是否能准确地获知,这是个问题。也就是说,通过酶法、化学法获得的7-ACA虽然也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但对这些物质的来源和成分是可获知的。 健康元董事长朱保国认为,地沟油只是作为培养中间体的养料使用,并使用比喻称“庄稼用大粪浇灌出来的,你能说粮食是有毒的吗?”他认为:“用食品废料作为化工原料7-ACA的发酵原料在理论上是无害的,而且国外这种做法十分普遍。”从理论层面来说,这样的解释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实际层面还值得进一步商榷。 首先,地沟油生产7-ACA与大粪种菜无法相提并论,就象大粪种出的菜是安全的,但是工业废水种出的菜就不能吃,是有毒的。虽然,现有技术手段无法检测到地沟油中的有毒杂质、致癌物、重金属残留等,但确实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微量有毒物质能否被带到下游工艺中,还未可知。 其次,与国内的制药工艺相比,国外的技术和工艺更为严谨和先进。如果制药企业拥有成熟的工艺流程,可以把原料使用环节残留的杂质排除去。否则,有可能会混杂到成品药物中,哪怕是极微量。打个比方,国外生产的青霉素基本不过敏,但国产的就容易会过敏,虽然国产青霉素纯度已很高,但仍然残余极其微量的过敏原,而有时这些微量过敏原会带来过敏反应。在制药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如英国、美国,注射用青霉素和口服青霉素在临床使用中都不作皮试。这些国家的制药工艺和技术要求高,生产时高分子杂质含量的实际控制已经达到免皮试水平。 结语:其实很简单的一点就是,要保证成品药的质量,要从原料开始,甚至要从化工原料开始,到成品药生产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最终药物的品质可能越佳。中国的制药相关的企业都能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把关好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不能因为没有明确的监管就可以放松质量。

8,到2020年我国健康产业总规模将超8万亿元开拓这个蓝海不能

嘉企盾小编导读:如今,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佩戴着可以实时监测心率、体温腕表的人们。一批科技型企业围绕运动与健康开发的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新技术、新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到2020年,我国健康产业总规模将超8万亿元,想要开拓好健康产业这个巨大的“蓝海”,与其他产业一样,企业可以通过开展知识产权贯标,重视知识产权,以知识产权描绘产业发展的新蓝图。 

  依托知识产权挖掘“幸福蓝海”

  可以实时监测心率、体温的腕表,能够计步、测算耗氧量的手机APP,还有可以看到脂肪燃烧量、称体重的体脂秤……如今,一批科技型企业围绕运动与健康开发的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新技术、新产品,受到人们普遍欢迎。

  与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受到广泛青睐,这反映了人们在生活逐渐‘小康’后对健康的关注也日益增强,无疑也为健康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今正是大健康产业市场发展的黄金机遇期,而在市场竞争更多表现为知识产权竞争的今天,抓住知识产权就是抓住了企业发展的核心,这对大健康产业的从业企业而言同样适用。

创新频现亮点

 智能手机的软件商店里,有不少类似的软件;登录各大购物网络平台,几乎无一例外地将与健康相关的电子产品分类列在显要位置,除了一些专用手环、蓝牙类小装备,还有多功能腕表、挂链等,种类繁多,并呈现出“互联网+”的新特点。

  所谓大健康产业,包含的范围更广,作为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兴产业,是指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包括医疗服务、医药保健产品、营养保健产品、医疗保健器械、休闲保健服务、健康咨询管理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进入大健康产业的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都必须以知识产权作为基本保障。”曹新明认为,大健康产业高新技术密集,“互联网+”特色明显,没有知识产权,企业发展寸步难行。

  环顾国内近年来健康产业的发展不难发现,在健康类高新技术电子产品日益发达的背后,是各大手机厂商及无数企业诸多专利、软件著作权以及品牌的支撑。“我们拥有五个系列数十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测序类新产品,其中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达258件,极大提升了企业发展能力。”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企业已经跻身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行列。借助知识产权优势,该企业已全面进入医疗领域,不仅在疾病预测、预防、个体化医疗领域推出了以基因为导向的全程健康管理服务,还在全国各地专业化的医院建立了服务基地。

  在注重发展健康产业的相关企业中,出于自身发展和“走出去”的需求,对知识产权日益重视。“在大健康产业中,无论是医药、医疗器械还是运动、保健等细分领域,知识产权是共同‘语言’。”健康元药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企业正是依托知识产权,近年来获得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底,该企业提交中国专利申请量为645件,拥有中国专利496件,其中发明专利253件,另有通过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20余件,企业发展活力日益增强。

描绘产业蓝图

  对大健康产业的从业企业而言,近年来能够得以快速发展的另一层原因,来自于不断出台的利好政策。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大健康产业持续发展,我国大健康产业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其中,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专门提出要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和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也提出要以自主知识产权支撑健康服务发展。

  事实上,大健康不仅作为一种理念,同时也作为一个产业在全球迅速发展并广为民众所接受。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发展大健康产业可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达到3.2万亿元,技术创新不断深入,资本投资十分活跃。预计到2020年,我国健康产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是一个巨大的“蓝海”。

  时至今日,全国已经有超过1300余家三级医院建立了互联互通信息库。同时,“互联网+”医疗、保健产业备受资本市场青睐。近年来,与互联网相关的医疗健康产业引发社会关注。“在‘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我们深知自主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息息相关,我们将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在大健康产业发展之路上,一同‘撸起袖子加油干’。”健康元药业等业内企业都对发展健康产业逐步有了更多共识。

  与其他产业一样,健康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知识产权的支撑。相关企业要抓住机遇,在大健康产业发展中分得一杯羹,首先要筑牢自身知识产权基础,不断研发出互联网时代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新技术、新产品,以知识产权描绘产业发展的新蓝图,挖掘幸福的新“蓝海”。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9,市值蒸发超过700亿背后中药注射剂红利时代式微步长制药能否反

中药注射剂的高利润性质并没有改变,步长制药的利润下滑,是在政策利空下难以避免的业务层面的增长乏力。而除了高利润拳头产品被严控,净利润下滑,产品过于集中的风险已经凸显外,天价的“学术推广费用”也一直是悬在步长制药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作者:程华秋子

来源:新财富杂志(ID:xcfplus)

从一路狂奔至155.41元/股到跌破55.88元/股的发行价,步长制药(603835)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而且,这家明星中药企业,还成为自2017年实行IPO新规以来首只破发的个股。

2016年11月18日,步长制药以55.88元/股的发行价顶着彼时“最贵新股”的光环登陆沪市主板,在7个交易日后打开涨停板,股价达到最高点155.41元/股,相对于发行价增长1.78倍。

然而,上市后的步长制药产品质量问题频发,陷入了业绩“增收不增利”的境地。近年来,步长制药的营收规模一直在增长,但净利润在上市后却一直在下滑。2015年步长制药的净利润达到顶峰,当年同比增长了167.2%至35.34亿元;但是到了2016年,却惨遭腰斩,降至17.7亿元;2017年净利润继续下滑,同比下降7.43%至16.39亿元(表1)。

与下滑的业绩相对应,步长制药的股价与市值也在登顶后迅速开启了下跌通道。5月16日,步长制药纳入MSCI指数后,上涨了8.77%,重回发行价,但很快又再度跌破发行价。纳入MSCI指数,对股价起到了一时提振的作用,但仍然改变不了步长制药长期低迷的态势。Wind数据显示,2018年2-5月中药板块涨幅达到16.65%,但同期步长制药的涨幅仅为2.11%,其近一年的股价跌幅更是达到26.2%(表2)。

步长制药后续股价迅速下跌,并跌至破发,或与其大额限售股解禁有关。2017年11月20日,在步长制药上市满一年后的首个交易日,其上市时的2.58亿股限售股解禁流通,占步长制药总股本的37.85%,是解禁前流通股的近3.7倍;解禁的限售股涉及43名股东,其中绝大多数为抛售动力最强的创投机构,因此股价下跌难以避免。

家族财富遭腰斩,上市前套现近80亿元

目前,相较于高峰时的1060亿元,步长制药的市值已经蒸发超过700亿元(图1)。而步长制药实控人赵涛家族持股财富也从2017年的342.2亿元下降到了2018年的147.8亿元,在新财富500富人榜上的排名从1年前的35位跌落至170位。

图1:步长制药股价走势

资料来源:Wind

从2003年新财富500富人榜推出至今,步长制药背后的赵步长家族上榜多达11次。步长制药的上市,不仅代表赵氏家族完成了“新老交替”,更让以赵涛为主的家族成员财富出现了裂变式膨胀,直至成为2017年医药业的首富。

但是随着步长制药2017年全年股价的深度下跌,赵涛家族持股财富也遭遇腰斩,从2017年的342.2亿元下降到了2018年的147.8亿元。

从1993年赵步长和赵涛父子两人下海创业,到2016年11月步长制药上市,步长制药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期间共有11次股权转让和1次增资。第一个阶段是在包括赵步长和儿子赵涛、赵超,女儿赵菁、赵骅在内的家族成员中,确立以赵涛为主的控股结构。第二个阶段是引入外部股东,家族套现。这个阶段,赵涛和他的两个姐妹赵菁、赵骅一共套现了将近6.8亿元。第三个阶段是2011年后引入多元化股东,为上市做准备。

在步长有限的融资“历史”中,2010年11月和2011年1月的两次最为人熟知。步长制药在这个阶段引入了“海量”新股东,开始优化股权结构。

以2011年1月的第9次股权转让为例,赵氏家族大量转让老股,并且引入了大量的外部股东。其中,步长(香港)以5.65亿元转让了步长有限2.985%股权,朗格拉(香港)以11.9亿元转让了5.3887%股权,博拿它(香港)以5.2亿元转让了2.3575%股权,兴讯投资(香港)以12.2亿元转让了5.5264%股权,迪明(香港)以4.1亿元转让了1.8421%股权。接受这部分股权的是创顺企业等22家外部投资机构,其中包括19位新股东。

这两次股权转让一共引入了大大小小的新股东多达28家,并且名单中出现了国内外众多知名PE的身影。其中,境内股东(直接或间接投资)包括大中电器创始人张大中持股98%的大中宏宇、广州立白集团陈氏兄弟所控制的天津宝凯和天津澳特莱、雅戈尔集团李如成控制的鄞州新华和间接持股15%的深圳中欧创投、建银国际间接持股26.56%的菏泽和邦、A股上市公司华夏幸福等。境外的股东则包括摩根士丹利的亚洲PE基金、创建AIG的史带保险集团、亚洲最大的PE基金之一殷库资本、意大利家族集团CIR的投资部,中美合作的德同资本、中国以色列合作的协同基金、日本领航蓝海VC基金等知名国际投资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股东受让的股权均为步长制药老股,直到上市前,步长制药从未向外部投资者增发新股。早在1995年就实现销售收入5300万元的步长集团,自身有着成熟的业务,稳定充沛的收入和利润,这也让它有足够的底气不增发新股。虽然步长制药为了上市大量引入了外部机构,但其中赵氏家族的持股并未被过多稀释,外部机构的持股比例也相对较低。

步长制药上市后,赵步长家族依然掌控着52.6447%的股权,约合3.59亿股的股份。其中赵涛通过大得控股间接持有49.7899%,其妻子赵晓红通过西藏丹红持股1.7712%,岳母王秀珍通过陕西德鑫间接持股0.0027%。此外,赵骅、赵菁也有少量持股。赵骅通过西藏广发和西藏瑞兴持股0.2559%,赵菁通过西藏华联商务持股0.0825%。在融资过程中,随着步长制药估值的水涨船高,赵步长家族通过出让老股陆续套现了将近80亿元。

或许是为了提振股价,在净利润下滑的情况下,2017年步长制药还是大手笔地派发红利。2016年11月,步长制药登陆A股,上市后便派发现金红利11亿元;2017年,步长制药继续豪气分红,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6.14元(含税),同时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3股,共计派发现金红利逾11亿元,占净利润比例超过60%(表3)。

高利润王牌产品遇增长瓶颈

复盘步长制药的发展史,依赖辅助用药的政策红利,中药注射剂——丹红注射液一度为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随着医保控费、中药注射剂被严格监控,其产品过于集中的负面影响也逐渐被放大。业绩下滑、大额限售股解禁只是导致步长制药股价下跌的表面原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正在于此。

步长制药在心脑血管领域拥有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丹红注射液、谷红注射液四个独家专利品种,其中前3个品种2017年在心脑血管中成药市场份额的排名均在前20位。由于步长制药在心脑血管领域市场地位突出,心脑血管用药对其收入的贡献超过了7成。

产品高度集中的问题,在步长制药上市后更加严重。

招股书显示,步长制药心脑血管三大产品——脑心通、稳心颗粒、丹红注射液,在2016年1-6月的收入占总营收的72.73%,其中拳头产品丹红注射液的收入占比最多,达到36.62%。2013-2015年,丹红注射液的收入占比分别为39.13%、37.09%、35.73%。丹红注射液是一种能够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的中药注射剂,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及中风等病症。市场上丹红注射液主要由步长制药的子公司山东丹红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且被纳入国家医保(2017版)乙类,20个省市地方也将其列入乙类医保目录,在市场上应用极广。

但是这个为步长制药贡献营收超过3成的王牌产品,如今却面临着随时被停用的风险。在近年医保控费严格限制辅助用药、限制门诊输液的大背景下,多地开始对辅助用药进行监管控制。由于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会引发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受得到质疑,因而成为受监控影响的重灾区。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6年)》显示,2016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0.2万例,中药占5.5%;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涉及怀疑药品150.7万例次,中药占16.6%;从报告涉及剂型与给药途径看,中药注射剂占比较高,静脉注射给药占53.2%。

除了丹红注射液被严格监控,步长制药的另一个独家专利产品——谷红注射液也被监控。在药智网“辅助与重点监控用药数据库”中,谷红注射液也在北京、内蒙古、安徽等地医院被限用、监控甚至停用。

2017年年报显示,步长制药的产品已经拓展到了来自心脑血管、妇科、泌尿三类,但心脑血管产品仍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在2017年达到112.21亿元,占总营收的80.94%。而其他两类药品品种的收入份额加起来不足10%。

仅从增速上看,步长制药的三类药品营收都处于增长状态;心脑血管品类营收2017年同比增长了11.76%,妇科用药营收同比增长4.77%,而泌尿品类则在2016年同比下降8.16%的背景下,2017年同比增长了26.46%。

但为何营收规模在扩大,而净利润不增反降?是受政策利空影响导致步长制药的盈利能力下滑,还是因基数太大处于增长瓶颈?

自身横向比较,按产品来划分的话,在占步长制药营收高达80%的心脑血管品类药品中,丹红注射液是其中的“利润之王”,Wind显示其2012—2015年的毛利率分别为94.38%、95.04%、95.12%、94.53%;而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的毛利率均不超过85%。而这3个品种合计贡献的毛利在2013-2017年均超过了80%(表4)。

可见,步长制药的主营业务心脑血管产品尤其是丹红注射液的盈利能力非常可观。而丹红注射液受到严格监控,让步长制药遭到不小的冲击。从时间节点上可以看出,步长制药的净利润下滑,股价下跌直至破发,正是丹红注射液频繁出现在多地重点监控“神药”名单的2017年下半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2017年年报中,步长制药已不再披露丹红注射液的具体收入占比和毛利率。而2017年年报的心脑血管产品中,除了脑心通胶囊(48粒/盒)的产量、销量是正增长,其他产品的产销量同比皆为负,其中丹红注射液(10ml/支)、丹红注射液(20ml/支)的生产量同比分别下降11.35%、11.33%。

纵向上,将丹红注射液跟A股市场上其他拥有中药注射剂公司的主营产品毛利率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它们的毛利率都较高,尤其是披露了单项产品收入的红日药业,血必净注射液的毛利率高达91.27%;步长制药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处于中上水平。有意思的是,除了丽珠集团和红日药业单独披露了单项注射剂的收入和毛利,其他公司基本上都归在不同的产品分类中不再单独披露,而单独披露了单项中药注射剂的丽珠集团和红日药业,该项收入都是负增长(表5)。

需要指出的是,中药注射剂的高利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药企的争相开发和推销,而2012年“限抗令”出台后,诸多不受限制的清热解毒类药注射剂开始取代化药抗生素的原有市场。在此背景下,中药注射剂一度迎来高速增长。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大部分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增速远高于中成药行业增速(约20%的水平),复合增速高于30%的品种比比皆是,高于50%的有7种,尤其是热毒宁、血必净、丹红的增长率高达85%以上。

中药注射剂的高利润、高销量,让步长制药等中药企业赚得盆满钵满,但市场上中药注射剂质量参差不齐、不良反应频发却成为阻碍它们发展的最大障碍。中药注射剂的原料是各种草药,来源复杂,而中药注射液又不要求纯化到单一成分,因此容易产生热原。而且,由于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工艺普遍不高,导致注射剂常出现杂质残留、微粒过多过大的问题,从而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隐患。

而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除了先天缺陷,一定程度上与其不规范使用和滥用有关。中药注射剂低成本高利润的特征迎合了国内医药流通渠道的某些非理性需求,其大剂量的滥用造成了医保资金的浪费。米内网数据显示,仅2017上半年重点城市公立医院中成药终端(北京、广州、南京、重庆、成都、西安、哈尔滨、沈阳、郑州)中药注射剂TOP10产品销售额合计接近30亿元,其中就包括血必净、喜炎平、丹红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参芪扶正注射液。

得益于政策,也受制于政策。在医保控费、中药注射剂被严控的背景下,近两年注射剂市场增长速度明显乏力。2014年我国中药注射剂市场规模接近870亿元,增长率接近23%;2016年我国中药注射剂行业市场规模为890.8亿元,增长率已经不足1%(图2)。

中药注射剂的高利润性质并没有改变,步长制药的利润下滑,是在政策利空下难以避免的业务层面的增长乏力。中药注射剂不断“中枪”,除了步长制药,其他拥有中药注射液品类的A股公司也无法独善其身。东吴证券认为,未来中药注射剂市场将进一步收缩,产品质量将成为决胜关键,优质产品将恢复至低速的健康增长状态,而质量、销售均不存在优势的产品将逐渐弱化,质量不过关产品将逐渐被淘汰。

一半营收用来“学术推广”

除了高利润拳头产品被严控、净利润下滑、产品过于集中的风险已经凸显外,天价的“学术推广费用”也一直是悬在步长制药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分析步长制药的高额销售费用的问题前,需要先解答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临床使用量大但疗效不明确、问题频出充满争议的辅助用药会在市场上畅通无阻,成为临床用药的主角?

归根结底还是利益。因为辅助用药的销售涉及到企业、医院,甚至医生的多方利益。

2013年,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泰德制药”)的“回扣风波案”中,泰德制药的医药代表根据保定市某医院心血管科室当月开具的“前列地尔”注射液数量,按照每支27元支付药品回扣费。而这只是科室医生的一环,药品要进入医院,并被医院采购,企业还要“攻克”多重门槛。

在曾经“以药养医”的大背景下,辅助用药背后的灰色利益链条决定了步长制药的经营模式是所谓的“学术推广”模式,这自然造成其营销费用高企。

什么是学术推广?处方药要由医生出具处方才能销售到患者手中,而学术论坛、学术研讨会及交流会则有利于医生准确了解药品适应性和作用机理等,使医生在临床上使用起来更有针对性。因此,谁能得到手握处方权的医生群体认可,谁就能在处方药市场站稳脚跟。这也是学术营销模式备受药企青睐的重要原因。不过,国内药企的学术推广似乎有些“变质”。企业邀请的一般是医生、经销商等客户单位,金额超高的推广费最终都将以礼品、旅游服务、代金卡甚至是现金的形式回馈给客户方。

步长制药年报显示,2013-2017年其在“市场及学术推广”上的费用持续增加,2017年已经高达70.17亿元,占到同期营业收入的50.61%(表6)。也就是说,近5年来,步长制药在“市场及学术推广”上的费用累计达到285.2亿元,平均到每个月为4.76亿元,每天则有1586万元。

“市场及学术推广费用”是步长制药“营销费用”里的主要支出,几乎每年都占到了总营收的50%,其他支出还包括广告宣传费、运输费等。相较之下,步长制药在研发上的投入十分微薄,“学术推广费用”是研发的12.6倍。虽然步长的研发投入近年一直在小幅增长,但其研发投入在营收上的占比仍然不到4%(表7)。且不说低于创新药龙头恒瑞医药2017年17.59亿元的研发费用、12.71%的研发投入占比,与同类的中药企业天士力6.16亿元的研发投入相比,也稍显逊色。

不过,中药行业的研发投入占比普遍较低,更强调品牌溢价和营销推广能力,除了康缘药业研发投入占比高达7.88%,其他均不高于6%。步长制药的研发投入占比在行业内不算高,只能算不低于平均水平(表8)。

其实,以中药注射剂为代表的辅助用药,通过“学术推广”等传统营销模式一直以来非常奏效,用“天价”营销费用拉动增长也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在A股专注心脑血管中成药的企业中,除了天士力和中恒集团的营销费用率较低、并呈现下滑趋势外,其他企业的营销费用率均高于40%,而步长制药的营销费用率是其中最高的,2017年接近60%(表9)。在当前医改控费、反腐、合规,药改鼓励创新,淘汰“神药”等大趋势下,步长制药如果不调整产品战略、调和经营方式,未来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或将继续减弱。

连续收购亏损资产,多元化布局调整产业结构

改变产品结构和经营方式,成为步长制药亟需解决的问题。

产品方面,目前中药注射剂市场主要被中恒集团(600252)生产的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步长制药生产的丹红注射液、康恩贝(600572)并购的贵州拜特所生产的丹参川穹嗪注射液、上海药研所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等产品所占据。但是随着中药注射剂有效性、安全性再评价的推进,这种格局或将被打破,目前已经陆续有新规格和新品种的中药注射剂获批上市,如2017年6月利民制药厂的软袋装大容量中药注射剂——参芪扶正注射液;2018年1月,昆药集团拟用于急性缺血性脑梗患者的中药注射剂“注射用KPCXM18”也获批。

早已预料到产品集中风险的步长制药也布局了多个注射剂新品。2017年底,步长制药发布公告称,在注射剂板块提前布局了包括谷红注射液、灯盏花素氯化钠注射液、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复方曲肽注射液在内的多个注剂品种,但目前几个新品的收入尚微,后3个新品在2017年分别贡献了0.14亿元、2.76亿元、1.89亿元。

2017年12月21日,步长制药公告称,拟以不超过1.18亿元收购福建新武夷制药70%的股份。福建新武夷制药是一家主营心脑血管药物、呼吸系统药物的中药企业。其2016年度净利润为205.47万元,而未审计的2017年1-10月数据显示其净利润-70458.28 元。在遇到增长瓶颈的情况下,作为心血管中成药龙头的步长制药仍然将盈利能力不佳的建新武夷制药收入囊中,主要是因为看准了后者的两个明星产品:满山白和软脉灵,希望借此扩大在中国心脑血管药物市场的竞争力。

此外,5月17日,步长制药公告称以1.61亿元收购九州龙跃制药51%的股权。九州龙跃制药从事大容量注射剂(聚丙烯共混输液软袋)的生产。很显然,步长制药想要延伸步长在大输液领域的布局。

但因为九州龙跃本身没有太大亮点,且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市场似乎对此次收购并不看好。根据公告披露数据,九州龙跃2015年、2016年末和2017年10月底的净资产分别为-1374.15万元、-2856.09万元、-4609.91万元,2015年、2016年、2017年前10个月分别亏损1526.06万元、1481.94万元、1753.81万元,且同期营业收入只有159万元、703.6万元和657.66万元。截至2017年10月底,九洲龙跃的负债为2.19亿元,其中流动负债高达1.85亿元,而2016年期末的流动负债仅为9544.03万元。但对于流动负债的构成,九洲龙跃评估报告中未作出详细说明。

对于这样一家长期资不抵债、连续亏损3年的制药企业,步长制药最后认可的评估价值却高达3.15亿元,溢价高达783.31%,这不免让投资者感到不解。

无独有偶,在2017年5月一个月内,步长制药就连续收购了3家亏损企业。其中,快方科技为O2O送药平台,北京普恩主营为医疗器械研发,新博医疗主营也是研发生产医疗器械。虽然可以把步长制药的行为解读为对上下游医药产业链的整合,但如此高溢价收购还是颇让人费解。这3家公司2016 年末净资产分别为 5851 万元、-5459 万元、1169 万元,2016 年度净亏损分别为 4707 万元、2142 万元、 1441 万元,评估增值率分别达 804.42%、259.38%、2116.41%(表10)。

不过,步长制药并未在2017年年报和收购公告中提及上述3家亏损公司的商誉。目前其商誉主要由上市前收购的吉林步长制药和通化谷红制药两家公司贡献,其在年报中指出,公司完成收购后确认的商誉近50亿元,占到期末总资产的26%,并提示了大额商誉减值风险。2015年,通过收购上述两家公司,步长制药确认的投资收益合计达到17.08亿元,贡献了当年利润的47.5%,净利润同比增长167.2%。目前,吉林步长制药和通化谷红制药都处于盈利状态,其中通谷红制药2017年净利润达到1.2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步长制药的投资还涉及金融,包括基金和商业银行。2017年9月5日,步长制药还1.9亿元参与认购投资武汉瑞伏医疗健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投资基金”),本次投资基金募集总额为3.94亿元,其中,步长制药认购1.9亿元的合伙份额。6月1日步长制药又拟以不超过4.56亿元的自有资金认购朝阳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朝阳银行”)8.52%的股权,为朝阳银行第一大股东。

仅从收购标的的业务层面看,步长制药已经意识到自身产品结构问题,寄希望于收购来丰富产品品质,快速拓展产业链和进入不熟悉的领域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市占率,降低产品集中风险。按照步长制药董事长赵超的设想,步长制药未来要成为一家集中药、化学药以及生物药为主的创新型药企。而在收购完成后,步长制药的经营方针和销售策略都将发生变化。

收购诊断试剂和医药电商企业,都是步长制药在为未来加大非处方药占比、调整产品结构做铺垫。虽然进行多元化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十分明晰,但是财务层面步长制药为何多次高溢价收购亏损企业,仍然存在疑问。


文章TAG:健康元药业  健康元是干什么的  健康  健康元  健康元药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