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进京之后怎么处理长江水从陶岔渠首出发,15天之后到达北京。为迎接远道而来的长江水,北京市内兴建了一批配套工程,主要包括:83公里的输水干线,总调蓄库容约为4000万方的调蓄工程,供水总规模约400万吨/天的新建、扩建和改造水厂工程。其中输水干线主要包括南干渠和东干渠,调蓄工程包括大宁调蓄水库、团城湖调节池、亦庄调节池。

长江水进京后将存放在这些调蓄水库和调节池内,再经过这些新建或改造的水厂处理之后,最终输送到千千万万北京市民家中。如果北京降雨增多,水用不完怎么办?其实读者大可不必担忧。中线工程沿途供应河南、河北、天津、北京四个省市的用水需求,如果北京需水量下降,那么可以通过沿途水量调控,将多余的水量输送到其他三个省市,或者通过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合调配消化来水。

北京的地下水未来能回升吗有了长江水进京,北京的地下水能回升吗?对于这一问题,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根据这位学者的研究,如果城区在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前维持现状地下水开采量不再增加,南水北调工程来水后,城区年均开采量在现在基础上压减1.8亿立方米,郊县开采量压减2.2亿立方米,则在今后遇到连续平水年的条件下,到2020年,预测城区和郊县地下水位均将有所回升;但如果今后来水连续偏枯,则预测地下水位将继续下降。

当然,这位学者的分析是建立在南水进京之后采取一定的地下水保护措施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未来地下水能否回升,除了与来水量有关之外,与政府采取的措施也有很大关系。南水北调工程还有东线和西线南水北调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总体布局被设计为3条调水线路,即西线工程、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发展需要。

未来通过3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将逐步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中国大水网,并通过这3条干线每年从长江调水448亿立方米。东线工程是在现有的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京杭运河工程、淮河现有工程和其它相关工程基础上建设的,包括输水系统和蓄水工程。规划的东线工程从江苏省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基本沿京杭大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胶东地区供水。

东线全长1154公里,每年将输水143亿立方米。输水口起于长江下游的苏州,全线穿越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北省抵达天津市。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是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的战略性工程。据初步研究结果,从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这3条河最大的引水量约170亿立方米,其中包括通天河80亿立方米,雅砻江、大渡河干流50亿立方米,雅砻江、大渡河支流40亿立方米,供水范围为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宁夏、内蒙古6省、区、市。

南水北调为什么选在丹江口?这个地方雨量又不大?

南水北调为什么选在丹江口,主要是因为这里有水,虽然降雨量比不上华南地区,但流域面积大,河流径流不但与降水量有关,还受流域面积影响,径流量=流域面积*(年降水量—蒸发量)。我们看看从汉江调了多少水?南水北调通水五周年,总计调水约255亿立方,累计向北京输水43亿立方米,相当于1个密云水库的库容量。其中,仅去年就向北京输水12.1亿立方米,相当于500个昆明湖。

惠及沿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6000多万人。总体来看,调到北方的水资源, 还不是很多,只能满足基本的日常生活所需之用,而广东一年消费的水量就达到433.5亿立方米,与之相差仍然很远。这里的水为什么有这么多呢?笔者清绘了一张汉江流域地形图,我们来看看流域面积。如下。汉江是长江第一大支流,从地形上看,汉江的上游发源于我们国家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秦巴山地,北面是秦岭山地,南接大巴山,汉水水系就发育在两山谷地中,这里山高林密,林木翠绿,植被覆盖率高过80~90%,能够涵养水源,使得汉江一年四季河流径流比较稳定,加之这里山谷地形,人口稀少,工业薄弱,人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污染较小,水质好,是上等的引用水源。

▲上图是汉水流域汉中城市月降水量分布图从气候上来说,汉水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从海洋面上携带着大量水汽,伸入本区,加之地形的抬升作用,年降水量多达800~1100mm,而广东降水量在2000mm左右,从上图来看,汉水有两个降水高峰,河流径流曲线呈双峰特征,七月与九月降水量较多,每年出现两次洪水机会,这主要与汉水流域内华西秋雨有关,我们看看去年九月汉水降水情况。

去年汉水流域华西秋雨较多,我们从上图可以看出,汉中等地成了全国降水最多的地区,月降水达300mm左右,个别地区达500mm左右,长江中下游干旱,而汉水流域成了雨窝,强降水引发汉水暴涨,达到历史警戒水位。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汉水径流优势,加大南水北调,不仅要满足城水居民用水需要,还要对华北平原进行生态补水,以河北为例,今年4月~6月,我们对境内的12条河流生态补水3.51亿立方,地下水位最高上升了近8米。

如下图汉水全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77亿立方米,实侧最大年径流量为1135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年径流量为250亿立方米(1966年)。相当于黄河的径流量,(黄河574),丹江口水库年均入库水量388亿立方米,陕西地区就占到了245亿立方米,所以说丹江口水库的水主要源于秦巴山地密林深处,这里将成为京津冀6000多万人的“水塔”。

丹江口水库成为南水北调的水源还主要是因为地形原因,这里地势较高,能够实现全程自流,降低用水成本,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这里缺水问题,还要让人们用得起水,喝得起水。南水北调中线设计调水,近期规划每年95亿,远期130亿立方米,2017年完成供水45.15亿立方米、2018年完成供水69亿立方米,远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寄希望于引三峡水库入丹江口水库,更多地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南水北调  蓄水池  燃眉之急  东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