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得知刘备身后有高人相助,查出是徐庶,因此曹操用程昱的计谋,把徐庶的母亲抓到许都,程昱模仿徐庶母亲的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信,将徐庶骗到许都,徐庶到了之后才知道被骗,其母也责备徐庶,然后自杀身亡,徐庶发誓终身不为曹操献出一计一策,这就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典故。这之后徐庶就被曹操软禁起来,在赤壁之战时,曹操还带着徐庶参战,徐庶还识别了庞统的连环计,但由于怨恨曹操,没有向曹操说明,得以让庞统的连环计顺利实施,之后徐庶在庞统的引导下,说西凉的马腾、韩遂造反杀向许都,曹操让徐庶领三千兵马平叛,并以臧霸为前锋,之后徐庶便不再记载。

《三国演义》给徐庶塑造两个形象,一是道德高尚,是个大孝子,投降曹操是迫不得已的,离开刘备也是迫不得已的,都是因为母亲的缘故,而不是自已的主意。二是徐庶像诸葛亮一样神机妙算,算无遗策,不仅能破阵,还能算出曹仁晚上要劫营,在整个曹营中,只有徐庶看出了庞统的连环计,连曹操的五大谋士都没有看出,三国演义好像是说徐庶的才能比曹操的五大谋士还要强!然而历史上的徐庶完全不是这样。

首先徐庶这个人在历史上连个传记也没有,要不诸葛亮的好友之一,估计在史书上都不会留名。徐庶是弃武从文的代表人物之一,年轻时为人报仇而被官府捉住,不过徐庶这个人很讲义气,不肯说出同党,后来被同伙所救,受此事刺激后,徐庶就开始弃武学文。徐庶出身寒门,除了刻苦学习,没有进入上流社会渠道,因为家乡动乱,与同乡人石韬一起南下荆州避乱,之后两人都成为诸葛亮的好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诸葛亮评价徐庶的才能是最高可以做到刺史或者郡守,徐庶后来投靠了在荆州避乱的刘备,在201年投靠刘备,直到207年曹操南下离开刘备,共有6年时间,这六年时间,徐庶干了什么?是一片空白。如果徐庶真有才能,能干出大事,史书肯定会记载的,比如诸葛亮一投靠刘备,就有隆中对,鲁肃一投靠孙权,就有榻上对。

徐庶呢?什么也没有。也许是这六年真没有什么事发生,另一个可能就是徐庶并无大才,就像诸葛亮说的,刺史或郡守之才,当时刘备也不过避居荆州,驻守新野而已。徐庶在六年中,唯一有记载的一件事就是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是个非一般的人才,记住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时间是公元207年,也是刘备三顾茅庐前和曹操南下攻打荆州之前,为何六年了,直到最后要离开的一年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呢?很可能就是徐庶已经打定主意要离开刘备了,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因为徐庶与诸葛亮是很好的朋友,按道理来说,早应该推荐啊,六年了,何必要到最后一年才推荐呢?可见徐庶是有私心的。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207年的正月,曹操已经远征乌桓,平定了北方的边患,接下来只要是明白人就会知道,曹操的下一步动作就是南下攻打荆州,徐庶也是在这一年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和打定主意要离开刘备。也就是说徐庶看好曹操,却不看好刘备,毕竟谁都想为自已图个有发展的前途。换句话说,是徐庶看到了曹操的实力,觉得曹操终究要统一天下,因此提前布局要离开刘备,但是离开刘备得有个原因啊,于是徐庶想到以母亲之名。

要曹操南下荆州时,刘表病死,继承人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还被蒙在鼓里,等到曹操前锋到达宛城时,刘备措手不及,立即率领军民南撤,曹操则派出五千虎豹骑精锐骑兵追赶。然后就是当阳长坂一战,刘备大败,数十万百姓被曹操抢走,就连刘备的两个女儿也被曹操俘虏,徐庶就在这个时候,向刘备提出自已母亲被曹操抢走,只能离开刘备,投奔曹操。

徐庶的请求,刘备没有办法拒绝,因为两汉以孝治国,当一个人行孝时,其他人是难以阻止的,即使是主公也不能阻止,徐庶的理由让刘备无法拒绝,因此得以投靠曹操,历史上的徐庶投靠曹操,应该是主动的。无法准确的知道徐庶的母亲是不是真被曹操俘虏了?兵荒马乱的,徐庶怎么就知道被曹操俘虏了,而不是走失或是其他原因呢?另外史书也没有记载,徐庶投靠曹操之后是否见到了母亲?之后史书就没有怎么记载徐庶了,因为徐庶投靠曹操后,真的不太重要了。

个人更倾向认为徐庶投靠曹操就是一出自编自导的闹剧,目的就是离开刘备,投靠曹操,毕竟不是人人都有诸葛亮的眼光,觉得刘备是潜力股,更多的人在当时就觉得刘备是个末路英雄,仅此而已。何况当时的刘备如丧家之狗一样被曹操追得满世界跑,在一般人看来,刘备就是没有将来的,而且徐庶离开刘备,是在刘备最危难的时刻,这是乘人之危和落井下石。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深业  福田  深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