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社会资本应清晰地认识到PPP项目多为微利项目这一事实,合理预估项目收益;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转变思路,公平对待社会资本,保障项目质量;同时,应视情况通过整体开发等方式提高项目收益。虽然银监会发布了《项目融资业务指引》,但实践中,以项目未来收益和资产为担保的项目融资方式并不多见。

PPP项目为什么最后大多都进行不下去了?

PPP项目为什么最后大多都进行不下去了

PPP项目为什么进行不下去?有一句话回答和复杂回答。先说一句话回答:是因为这些PPP项目都是假的!都只是为了融资而做的项目,拿到融资了,自然项目就不用继续推了。再说复杂的回答:是因为没钱了。没钱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投资方没钱了。国内PPP大概有两种:外包和特许经营。特许经营的有现金流,因此还能维持,进行不下去的,多是外包。

外包多为工程建设,或受托运营,这些都是需要业主拿钱出来的。而如今在限制地方违规融资的条件下,地方财力吃紧,很多项目无力支付款项。二是运营方没钱了。要接PPP项目,需要运营方有很强的融资能力。项目前期垫资很大,运营方的钱不够垫,一定需要有其他融资来源。这里需要运营方具有两个能力:一是多渠道融资能力;二是现金流管理能力。

前段时间有名的上市公司东方园林,就是死在承接了很多PPP项目上。垫资额太大,债务管理失衡,市场波动导致公司现金流出现问题。第三是政策变化。各地领/导常换,投资重点领域也是随领/导变化而变化,之前的重点项目可能以后就被搁置了。既然被搁置,自然就不会再有人来提这茬,随之拨款也就缓了。我是空谷财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PPP项目实操中的痛点和难点,究竟该如何破解?

PPP项目实操中的痛点和难点,究竟该如何破解

PPP项目收益偏低,社会资本财务投资的动力不足  PPP项目大多为微利项目,收益率一般为6%-8%,对社会资本而言,相对于前期巨额的资金投入,收益偏低,吸引力不足。  日前,在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贵州等七省发改委为民企挑选的项目中,收益率分化较大,盈利能力较强的项目,预期收益率可达8%-9%,稍低一点的项目也大概在4.9%-6.5%左右。

而2014年民营企业500强的分析报告显示其净资产收益率平均水平为14.04%,虽然近期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该数据会有所下调,但还是会超过目前大多数PPP项目能带来的回报,导致社会资本尤其是民企对PPP项目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同时,有的基层政府不舍得把“含金量”高、收益率高的“好”项目拿出来做PPP模式,而把一些资金来源少、回报率低的项目上报做PPP;还有相当大一部分对社会资本来说“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项目在“项目识别”和“项目准备”阶段徘徊,导致项目进度慢、落地率低。

  总体来说,资本具有逐利性,会引导资金流向能够盈利的领域,但是现阶段的PPP项目的收益率偏低,自然难以获得社会资本的青睐。  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社会资本应清晰地认识到PPP项目多为微利项目这一事实,合理预估项目收益;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转变思路,公平对待社会资本,保障项目质量;同时,应视情况通过整体开发等方式提高项目收益。

  金融工具和市场不完善,融资渠道不通畅  PPP项目所需的资金量大、周期长,对社会资本的资金筹集能力提出了极大的考验, 融资难依旧是掣肘PPP发展的关键因素。  首先,期限错配问题,由于PPP项目存续期较长,一般为20-30年,即项目方需要得到长期稳定的融资,但是一般的金融机构考虑到其中的不确定性和流动性问题,在参与时会有所迟疑,不太情愿全程参与,希望能够仅参与其中的一部分,这就是项目方和资金方的矛盾之处,“短”配“长”的问题,必须兼顾流动性和收益性。

  其次,融资方式较为单一,现存的PPP项目多以债权融资为主,股权融资相对不足。传统的商业贷款是债权融资的主要模式,国际PPP项目常用的项目贷款未能得到充分运用。原因是多方面的:1.中国目前尚未建立项目融资的金融服务体系,难以实现以项目未来收入和资产为质押的银行贷款。虽然银监会发布了《项目融资业务指引》,但实践中,以项目未来收益和资产为担保的项目融资方式并不多见。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ppp  PPP  项目  市政  收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