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木华黎全权指挥对金国的战事,成吉思汗则率领主力大军返回蒙古,准备西征。木华黎作为征金大元帅,代成吉思汗发号施令。经过六年征战,先后征服了金朝统辖之下的河北、河南、山东等大部分土地。伐金大军所到之处,如摧枯拉朽之势荡平金军的所有军力。木华黎在此期间收服了很多金朝降将和汉大臣,让他们帮助治理中原,为成吉思汗开疆辟土。

《新元史》曾说,他知人善任,有成吉思汗的风范。成吉思汗十七年(1222年),木华黎围攻京兆府失败,导致怒火攻心,加之西夏人出尔反尔,背信弃义,不但没有派兵协助,反倒偷袭了木华黎的后军。木华黎盛怒之下,吐血而倒。1223年,这位草原巴特尔结束了自己辉煌且荣耀的一生。当他的死讯传至成吉思汗的耳中之时,大汗闻言昏厥不醒,醒来之后,大放悲声,誓言要诛灭西夏,为木华黎国王复仇。

在木华黎死后,成吉思汗履行诺言,不但自己善待他的后代子孙,还下口谕让自己的儿子们依旧善待木华黎国王的子孙后代。英雄之后,必出英雄,木华黎的后代子孙中也是人才辈出,像孛鲁、速浑察、霸都鲁、相威、安童等,均是官居显赫的国之栋梁。自古以来,功臣贵胄之家,也有可以长保富贵的,但还没有像木华黎家族这样高官贵胄如此繁盛的。

清朝有没有彻底将外蒙纳入版图,为什么有外藩蒙古这个说法,是指哪里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萨沙第9809条回答。纳入版图是没问题,关键管理有问题。满清崛起以后,整个东亚大陆重新洗牌了。满清的政策是联合蒙古一起攻打汉人,这是他们的既定国策。通过武力征讨和联姻合作的模式,满清基本搞定了漠南蒙古。当时蒙古主要分为三支,西部蒙古瓦剌,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其中漠北蒙古最初分为7部,满清初期则有3部:土谢图汗部(今蒙古国中部,乌兰巴托一带)、车臣汗部(今蒙古国和内蒙古东部)和札萨克图汗部(在今蒙古国西部),统称喀尔喀(在雍正年间加划出赛音诺颜部)。

漠南蒙古先是被搞定,满清通过多年战争打垮了瓦剌的准噶尔部,控制了新疆。而在完全控制新疆之前,由于准噶尔大举进攻漠北蒙古喀尔喀,击溃了内部矛盾重重的喀尔喀。喀尔喀3部几乎丢失了全部领土,被迫向康熙求救,宣布完全归顺。在之前,漠北喀尔喀四部已经向满清称臣,并且定期进贡,原则上是满清的一部分。其实,早在明末大明灭亡之前,漠北喀尔喀就畏惧现实,表面上断绝和明朝的关系(私下还在贸易),转而向满清效忠。

在明朝覆灭,满清开始对喀尔喀大量贸易和赏赐后,喀尔喀彻底投靠满清,宣布成为臣子。康熙出兵解救外蒙古喀尔喀3部后,他们彻底进入中国版图,也开始采用旗盟制度。这个本身没什么好说的,关键是之后满清对于漠北蒙古也就是外蒙古的管理,存在很大问题。对于漠南蒙古和瓦剌蒙古一些部落,满清采用的是分而治之手段。比如瓦剌土尔扈特部东归中国后,满清给他们很好待遇,给了大量拨款和牲畜,划出大片草场给他们放牧。

满清也让领袖渥巴锡家族成为世袭的王爷,享受荣华富贵和特权,却将整个部落分散开。这完全是不允许他们再有统一的领袖,消除他们反叛的能力。客观来说,满清对待土尔扈特的政策是正确的,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些不近人情。但由于历史原因,满清没有有效的控制喀尔喀4部,大体是允许他们在自己的地盘活动,一切都是自治的。早在康熙时期,对喀尔喀采用的扎萨克政策。

扎萨克是蒙古语的执政者,或者执政官,也就是掌握实权的部落领袖。康熙第一次同喀尔喀领袖见面(当时准噶尔还没有进攻),就封了喀尔喀35位扎萨克,让他们统领自己的部落,为满清效忠。扎萨克的地位特殊,是满清正式承认并且封的官职,属于满清官僚体系的一部分。康熙想通过这种方法,暂时将外蒙古喀尔喀的部落领袖纳入自己的麾下,将来再进行分化瓦解。

对于喀尔喀领袖们来说,他们完全掌握部落的军政实权,加上一个扎萨克的头衔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当然不会拒绝。到喀尔喀被准噶尔打的领土沦陷,逃走向康熙求救,情况就不同了。但康熙并没有借此瓦解喀尔喀,反而仍然保持扎萨克制度,这显然是一个昏招。后来满清大体是使用这套制度管理外蒙古喀尔喀。首先是行政上的盟旗制度。

他们将喀尔喀的大部落编为旗,每个旗设有旗主,旗之上是盟,设有盟主,几个旗变为一个盟。盟旗制度最大程度上维持了蒙古人的传统,没有拆分他们的部落,是蒙古人可以接受的制度。旗主一般就是这个部落的领袖,基本都是世袭的。外蒙古喀尔喀大约有80个旗,旗主数量不少。盟主则是各旗主选举而成,没有世袭一说,但一般是终审制度。

盟主主要负责协调各旗的矛盾,是和事老的作用,一般选举德高望重的老贵族担任。需要说明的是,盟主不得随意干涉各旗的内部事务,所以权力有限。盟主一度拥有各旗的司法审判权,但也需要秉公执法,实际上还是没有什么权力。至于旗主一般是清朝封的扎萨克,具有行政和军事大权。原则上旗主受到满清的理藩院和定边将军管辖,实际上管辖基本不存在,他们完全自治。

盟旗制度对于管理外蒙古有一些用处,主要规定了各旗的地盘,不允许他们随便越境,避免了旗主互相兼并壮大实力,最终武力反抗满清。旗主自己的部落实力有限,单独是难以反清的,盟旗制度是分化喀尔喀的手段。可以说,盟旗制度在清朝初期甚至中期还是凑合的,但随着对喀尔喀控制增强,就应该考虑改土归流,逐步夺取旗主的实权。

实际上,满清直到崩溃也没有做到这点。这是非常错误的政策,最直接的后果是,外蒙古喀尔喀其实随时可以脱离中国的控制,因为他们的军政都是自治的,尤其拥有自己的一二万军队。到了清末,随着满清国力下降,对于外蒙古喀尔喀四部控制力也减弱。而外蒙古还有一个宗教领袖哲布尊丹巴,可以联合外蒙古各部领袖,实际上已经借助沙俄实现了独立。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下一页

文章TAG:日工  扎赉特旗  赤峰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