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排小揪面是典型的宁夏特色美食,深受宁夏人民喜爱。

银川的魅力在哪里

刚刚从银川旅行归来,说起银川的魅力,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塞上江南,神奇银川”。今天说说我被银川的一碗羊排小揪面征服的故事吧。乘坐这种深夜班机,把预订酒店的位置选在机场大巴站的方法,也算是一个小小窍门吧。没有预定,或者位置远一些,当你午夜时分下了机场大巴车时,一堆私车或出租车围着你时,一点安全感也没有了。

酒店的对面就是旅游景区的乘车点,我就在这里坐车去的贺兰山岩画和西部影视城。午夜到的银川,贴心的大巴把我送到了南门广场旁的西港航高空酒店,事先预定了酒店,沿着长城东路步行5分钟,就到了。这个旅游乘车点的后面是一条小美食街,叫做牛街,遍布各种清真美食。由于现在是旅游淡季,在银川走周边景点的自由行,交通稍有不便。

除了这里,还可以去新月广场和北门旅游客运站。到景区交通还可以,但连接两个景区之间的公共交通缺乏,让行程变得松散。南门旅游乘车点的这条小巷子里,靠近牛街的地方,有几家小吃店,解决了我多次的早餐和午餐。前面说了解馋的羊杂碎,今天尝尝这家的羊排小揪面和羊肉臊子面。小店干净整洁,店里仅有四五张小桌子,桌子上还放着颜色鲜艳的塑料假花,算是有了点亮色。

去的时候并非饭口时间,老板娘也乐得清闲一会儿。招呼我坐下,问我吃点什么?研究了下小店的菜单,小店虽小,菜单很丰富。从羊杂碎、凉皮凉面,到麻辣烫、炒饭米粉,还有简单的炒菜米饭,其实小店最拿手的就是两样,羊排小揪面和羊肉臊子面,都是14元一碗,价格还可以。这两样已经作为小店特色,贴在店里的玻璃门上了,我在外面就发现了。

之所以罗列出品种众多的菜单,就是想留住食客吧。老板娘在厨房里“叮叮当当”地忙活开了。不知怎么,在银川喜欢上了清真餐馆,走进清真餐馆,店里的人都很淡定,并没有我们常见餐馆服务员那种过分的热情,甚至有点冷淡。我们常见的是眼里有光,手脚麻利,机灵的服务生。在清真餐馆里则看到的是不卑不亢,神色淡然。我倒是很喜欢这份淡然,给人一种踏踏实实的感觉,不浮躁,不圆滑,不谄媚,我喜欢这种感觉。

羊排小揪面是典型的宁夏特色美食,深受宁夏人民喜爱。我一直“偷窥”着厨房里的老板娘,看看这羊排小揪面是如何出炉的?老板娘用辣椒炝锅,下土豆丁、豆腐丁,西红柿丁和香菇丁煸炒,之后添了汤。开锅后,熟练地地将宽面条揪成拇指大小均匀的面片。随着一块块揪出的面片跃进热锅,各种食材上下翻滚,小小的店里早已香气四溢,我在一旁呆呆地看傻了眼。

出锅后,再将韭菜末和香菜末撒在大碗里上桌了。好家伙,一碗热气腾腾红的、绿的、白的、黄的羊排小揪面就这样“诞生”了。看到小桌上有大蒜,顺手剥了一瓣,一口小揪面,一口大蒜。这个习惯还要从去年在兰州黄河畔的美食集中地——大众巷里,有家马爷炒面片,也是小小的店里,和兰州一位衣着考究的中年美女拼了一个小桌,炒面片上桌后,大美女抄起剥好的大蒜瓣,豪放地吃了起来,看得我目瞪口呆。

美女还“怂恿”我,吃面片就着大蒜瓣才香!我的这毛病,就从那会儿养成的。不知道银川本地人吃小揪面时,是不是也大口吃蒜呢?面片筋道,汤汁鲜美,特别是小揪面里的豆腐丁很有韧性,口感绝佳。店里并没有其他客人,我和老板娘聊起了天。老板娘其实不太爱说话,她说自己是同心县人,到银川好几年了,生活渐渐稳定下来,也很知足。

这时,店里进来两个女士,老板娘忙迎上去,几个人一直在用家乡话聊得起劲,老板娘的状态跟刚才截然不同,一副很开心轻松的模样。原来,这两人是她的老乡,这些年来,大家出门在外,一直互相帮衬着,难得见面,格外地亲。距离我酒店较近的缘故,几天后又过来尝了小店里的另一特色——羊肉臊子面,这回咱可是熟客了。臊子面红彤彤地就上来了,吃起来酸辣可口,油而不腻,汤香面好。

宁夏首府银川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久住银川,我觉得我大银川就很好,衣食住行都很方便,空气质量良好,适合居住,外地来的朋友都赞不绝口,说比想象中好太多了。可我儿子不这么认为,自从出去上大学,考进江浙沪,是不想回来了,毕业之后就留在了当地,不光是他,他们班考出去的孩子,回来的都很少,基本留在了经济发达的城市,看来是把我们这当成了小村庄,总是想要走出去看看吧[笑哭]。

电视剧《山海情》故事背景在1991年,现在的宁夏变得怎么样了?

这个问题我说一下!我就是在《山海情》里吊装旁边的黄羊滩农场长大的。第一批移民是与黄羊滩隔着铁路和西干渠,在我们农场东边的沙滩里落脚,北边是平吉堡农场南边是玉泉营农场,吊庄当时叫“三村”现在叫“兴泾镇”。那个时候他们真的很苦,政府刚开始一没有经验,二没有足额资金,把他们移民过来很多硬件跟不上,划了一片地补助了一部分就让他们自己盖房开荒,温饱自然是解决不了,于是他们就来我们几个农场打工。

农场人说起吊装人打工也是辛酸泪两行呀,他们很多人干活惜力,偷奸耍滑,很难管理,说好的每天八小时,几乎每天都是还不到时间就集体罢工讨要工钱,农场人不敢多说直接给钱,因为被吊庄人心齐经常威胁我们,而且虽然他们干活不咋地我们地多干不过来,还会继续雇他们,没得选!我记得以前摘啤酒花、掰玉米、削甜菜、摘葡萄等等,都离不开他们了,其实他们对农场贡献也挺大的,只是印象不好。

最让我们几个农场头疼的是几乎家家至少有一辆自行车不翼而飞,摩托车他们更爱,整车(三轮)偷玉米跟抢差不多,由于农场年轻人大都在银川城里买房生活老一辈的叔叔阿姨遇见这种紧急情况也是束手无策,所以吊庄人更是有恃无恐,这才是吊庄人和周围农场人不和谐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们一见吊庄人就嗤之以鼻的嫌弃,他们也很反感我们,因为差距大心里不平衡,殊不知农场也是当年兵团用几代人的青春和汗水开垦出来的。

电视剧里的闽宁村是九十年代末的吊庄,那个时候政府移民经验丰富,国家投入巨大,硬件设施都建的很好了,都是现代化农村的标准,修路、盖房、自来水、太阳能,而且政府开荒地分给他们种,所以闽宁村很快升级为闽宁镇,他们比兴泾镇的移民要幸福的多。兴泾镇的移民现在也成了土著了,他们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再加上自己的努力,现在日子很富足,身上那股穷山而水的刁民气也消失了,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也真不容易!。


文章TAG:颐年  城在  健康  九大  宁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