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几本

有时候是很辛苦,你要是很爱他,那来的辛苦,在说了,为了你爱的人辛苦点也很正常,先苦后甜,加油吧!朋友!只要真心付出就有回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几本

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是几本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是一本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等九大学科全日制高等本科院校,由教育部,财政部,湖北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占地面积2800余亩,下设19个学院,者职工240O余人,全日制学生2万多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是几本

3,位于武汉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怎么样

对母校的感情是复杂的。一开始觉得央财,上财,西财,和中南财经,身为四大财经院校,起码不会相差太多,但是事实还是有差距的。master在读阶段,班上有个同学问我,有没有其他本科同学来这所学校。我说目前除了自己还不知道。他说,那你是你们学校的骄傲啊。其实当时心情比较复杂,也不知道这句话是捧还是讽。因为本科背景更好的学校,本科生来得多,都可以组本科校友会了。背景不那么强的学校,本科生进来就不那么容易。不希望母校每次被提起都是"中南名字长大学""小吃街""男女比例"这些标签,希望校友提及母校的时候,直接不卑不亢地说出全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全国211四大财经院校之一,不用强行加戏解释几本几本,简称有多少。更多期待看到的是看到母校被人提及是因为她的学术成就,研究能力,优秀的毕业生和杰出的企业家。希望母校多办一些学术活动。本科生少一些急功近利的心态,包括大创之类的活动,希望学弟学妹能以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去踏踏实实地做这个活动,而不是单纯为了保研加分或者赚快钱,给自己贴金。功利和渴望快速成功本不是错,如果只有功利和浮躁,实力跟不上野心,再加上浮躁带来的短视,那就很可悲了。文娱活动也不是错,但是在学术不足的情况下文娱过头,喧宾夺主就不太好了。财大目前作为一个就业导向的学校,如果想要谋求更高的发展,或者说更好的社会口碑和名望。则应当以更高的要求来培养本科生。不是高就业率,毕业生都找得到工作有饭吃饿不死就行了。但是我觉得悲哀的是,财大本科生少有有长远目标和雄心壮志的,大多想转去会计学院,好找工作,仅此而已。你们之前说的梦想成为大公司的CFO,请不要把它当成玩笑话!你们之后真的有为此付出相应的努力吗?你们努力的方向是正确无偏的吗?学术建设方面,感觉本科教育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跟上时代的步伐。我研究生课上遇到本科港大金融会计的同学,人家本科时候天天华尔街日报,彭博终端已经玩得很溜了,相比之下我本科时候就没有那个意识去锻炼这方面的技能,去保持敏锐的市场嗅觉。希望我财毕业生有朝一日也能以高盛、花旗、摩根斯坦利,中金公司这样的顶级投行为目标,以进麦肯锡、波士顿、贝恩这样的顶级咨询为目标,而不再进了四大就沾沾自喜。要以国内最优秀商学院培养本科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财大也有一批优秀的教师,无论水平高低,教本科生都足够了,嫌老师不好的,先反思下自己学到几成功力,是不是到了老师教不了的地步。其次,我财女生过多,造成职场上知名校友数量太少。客观来讲,大部分财大女生毕业求职时都以安稳为主,结婚生子后事业发展相对缓慢,和男性的差距逐渐扩大。校友圈子的质量反而不如一些末流985,后辈想找前辈提携就难了一些,得靠自己。我觉得财大有些女生真的非常优秀,有时想如果不是为了家庭稳定,她们会不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已经快硕士毕业,我目睹了一些优秀的本科同学的选择和一些硕士同学的选择,都相对安稳,大企业财务或者银行。个人不太喜欢体制内,感觉升迁太慢,但是女同学就一句话,体面、稳定。我也无话可说,选择不一样吧。不能要求渴望家境稳定的女生一定要去追求事业成功,就是觉得略可惜。再次,财大学生个体差异是非常大的。我知道本级有些优秀毕业生真的非常优秀,保研到清北,或者自己考上清北。他们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可能和顶尖的没法比,但是我觉得完全不输一半的清北本科生。因为我有些清北本科的同学大学四年也比较平淡,不是不努力,竞争太激烈,这个时候得比眼界和能力了。最后,虽然我财并不是那么完美,希望同门在外不要自黑。自黑是有一定底气才自黑,不然别人真觉得你很水了。在外就是代表一个学校的风采,你表现得自信且专业知识扎实,别人可能之前不太了解财大,但是见到你就觉得,"这学校的学生其实很不错啊,这学校应该也可以的"。如果大学四年浑浑噩噩度过,出去和别人研讨问题一问三不知,别人即使可能对财大略有耳闻,了解得不真切,可能就会觉得"财大不过尔尔"。为什么大家信任清北,因为几乎每一个清北毕业生(我在学校遇到的),展现出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大多是令我敬佩不已的。中南财大可能无法给你带来太多名校光环的加成,但是即使在这个学历崇拜的社会里,它也绝不会拖你后腿。因为自己不够努力而抱怨学校不好,出言之前请深思。研究生阶段,我有碰到许多清北复交和其他985的同学,他们甚少谈论或炫耀自己本科学校,反而纠正了我对本科学校的一系列阶级偏见,对自己学校的优缺点也有着客观而清醒的认识。如果你学校不好,其实到一定相对高的层次,没人会歧视你。如果你不努力还学校不好,别人真的就会看不起你。还有一些甚至不是一本学校的研究生同学,我一开始心里也对他们略有偏见,但是他们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深感佩服。如果不能以母校为荣,也别戾气太重、妄自菲薄。受过大学教育,当知何为儒雅何为风度,有本事的请努力做到让母校以你为荣。马云虽非名校毕业,但他可以说出,"我觉得杭州师范大学是全国最好的大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如此。既来之,则安之。我也曾抱怨过,不服过。可是现在不了。我不需要以母校为标签来给我的简历加成,我会让HR看到,这是一个优秀的人才,而ta是中南财大的。大学四年,有遗憾,有收获。真心希望母校越来越好。再会有期,共济天下!
对母校的感情是复杂的。一开始觉得央财,上财,西财,和中南财经,身为四大财经院校,起码不会相差太多,但是事实还是有差距的。master在读阶段,班上有个同学问我,有没有其他本科同学来这所学校。我说目前除了自己还不知道。他说,那你是你们学校的骄傲啊。其实当时心情比较复杂,也不知道这句话是捧还是讽。因为本科背景更好的学校,本科生来得多,都可以组本科校友会了。背景不那么强的学校,本科生进来就不那么容易。不希望母校每次被提起都是"中南名字长大学""小吃街""男女比例"这些标签,希望校友提及母校的时候,直接不卑不亢地说出全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全国211四大财经院校之一,不用强行加戏解释几本几本,简称有多少。更多期待看到的是看到母校被人提及是因为她的学术成就,研究能力,优秀的毕业生和杰出的企业家。希望母校多办一些学术活动。本科生少一些急功近利的心态,包括大创之类的活动,希望学弟学妹能以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去踏踏实实地做这个活动,而不是单纯为了保研加分或者赚快钱,给自己贴金。功利和渴望快速成功本不是错,如果只有功利和浮躁,实力跟不上野心,再加上浮躁带来的短视,那就很可悲了。文娱活动也不是错,但是在学术不足的情况下文娱过头,喧宾夺主就不太好了。财大目前作为一个就业导向的学校,如果想要谋求更高的发展,或者说更好的社会口碑和名望。则应当以更高的要求来培养本科生。不是高就业率,毕业生都找得到工作有饭吃饿不死就行了。但是我觉得悲哀的是,财大本科生少有有长远目标和雄心壮志的,大多想转去会计学院,好找工作,仅此而已。你们之前说的梦想成为大公司的CFO,请不要把它当成玩笑话!你们之后真的有为此付出相应的努力吗?你们努力的方向是正确无偏的吗?学术建设方面,感觉本科教育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跟上时代的步伐。我研究生课上遇到本科港大金融会计的同学,人家本科时候天天华尔街日报,彭博终端已经玩得很溜了,相比之下我本科时候就没有那个意识去锻炼这方面的技能,去保持敏锐的市场嗅觉。希望我财毕业生有朝一日也能以高盛、花旗、摩根斯坦利,中金公司这样的顶级投行为目标,以进麦肯锡、波士顿、贝恩这样的顶级咨询为目标,而不再进了四大就沾沾自喜。要以国内最优秀商学院培养本科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财大也有一批优秀的教师,无论水平高低,教本科生都足够了,嫌老师不好的,先反思下自己学到几成功力,是不是到了老师教不了的地步。其次,我财女生过多,造成职场上知名校友数量太少。客观来讲,大部分财大女生毕业求职时都以安稳为主,结婚生子后事业发展相对缓慢,和男性的差距逐渐扩大。校友圈子的质量反而不如一些末流985,后辈想找前辈提携就难了一些,得靠自己。我觉得财大有些女生真的非常优秀,有时想如果不是为了家庭稳定,她们会不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已经快硕士毕业,我目睹了一些优秀的本科同学的选择和一些硕士同学的选择,都相对安稳,大企业财务或者银行。个人不太喜欢体制内,感觉升迁太慢,但是女同学就一句话,体面、稳定。我也无话可说,选择不一样吧。不能要求渴望家境稳定的女生一定要去追求事业成功,就是觉得略可惜。再次,财大学生个体差异是非常大的。我知道本级有些优秀毕业生真的非常优秀,保研到清北,或者自己考上清北。他们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可能和顶尖的没法比,但是我觉得完全不输一半的清北本科生。因为我有些清北本科的同学大学四年也比较平淡,不是不努力,竞争太激烈,这个时候得比眼界和能力了。最后,虽然我财并不是那么完美,希望同门在外不要自黑。自黑是有一定底气才自黑,不然别人真觉得你很水了。在外就是代表一个学校的风采,你表现得自信且专业知识扎实,别人可能之前不太了解财大,但是见到你就觉得,"这学校的学生其实很不错啊,这学校应该也可以的"。如果大学四年浑浑噩噩度过,出去和别人研讨问题一问三不知,别人即使可能对财大略有耳闻,了解得不真切,可能就会觉得"财大不过尔尔"。为什么大家信任清北,因为几乎每一个清北毕业生(我在学校遇到的),展现出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大多是令我敬佩不已的。中南财大可能无法给你带来太多名校光环的加成,但是即使在这个学历崇拜的社会里,它也绝不会拖你后腿。因为自己不够努力而抱怨学校不好,出言之前请深思。研究生阶段,我有碰到许多清北复交和其他985的同学,他们甚少谈论或炫耀自己本科学校,反而纠正了我对本科学校的一系列阶级偏见,对自己学校的优缺点也有着客观而清醒的认识。如果你学校不好,其实到一定相对高的层次,没人会歧视你。如果你不努力还学校不好,别人真的就会看不起你。还有一些甚至不是一本学校的研究生同学,我一开始心里也对他们略有偏见,但是他们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深感佩服。如果不能以母校为荣,也别戾气太重、妄自菲薄。受过大学教育,当知何为儒雅何为风度,有本事的请努力做到让母校以你为荣。马云虽非名校毕业,但他可以说出,"我觉得杭州师范大学是全国最好的大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如此。既来之,则安之。我也曾抱怨过,不服过。可是现在不了。我不需要以母校为标签来给我的简历加成,我会让HR看到,这是一个优秀的人才,而ta是中南财大的。大学四年,有遗憾,有收获。真心希望母校越来越好。再会有期,共济天下!
对母校的感情是复杂的。一开始觉得央财,上财,西财,和中南财经,身为四大财经院校,起码不会相差太多,但是事实还是有差距的。master在读阶段,班上有个同学问我,有没有其他本科同学来这所学校。我说目前除了自己还不知道。他说,那你是你们学校的骄傲啊。其实当时心情比较复杂,也不知道这句话是捧还是讽。因为本科背景更好的学校,本科生来得多,都可以组本科校友会了。背景不那么强的学校,本科生进来就不那么容易。不希望母校每次被提起都是"中南名字长大学""小吃街""男女比例"这些标签,希望校友提及母校的时候,直接不卑不亢地说出全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全国211四大财经院校之一,不用强行加戏解释几本几本,简称有多少。更多期待看到的是看到母校被人提及是因为她的学术成就,研究能力,优秀的毕业生和杰出的企业家。希望母校多办一些学术活动。本科生少一些急功近利的心态,包括大创之类的活动,希望学弟学妹能以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去踏踏实实地做这个活动,而不是单纯为了保研加分或者赚快钱,给自己贴金。功利和渴望快速成功本不是错,如果只有功利和浮躁,实力跟不上野心,再加上浮躁带来的短视,那就很可悲了。文娱活动也不是错,但是在学术不足的情况下文娱过头,喧宾夺主就不太好了。财大目前作为一个就业导向的学校,如果想要谋求更高的发展,或者说更好的社会口碑和名望。则应当以更高的要求来培养本科生。不是高就业率,毕业生都找得到工作有饭吃饿不死就行了。但是我觉得悲哀的是,财大本科生少有有长远目标和雄心壮志的,大多想转去会计学院,好找工作,仅此而已。你们之前说的梦想成为大公司的CFO,请不要把它当成玩笑话!你们之后真的有为此付出相应的努力吗?你们努力的方向是正确无偏的吗?学术建设方面,感觉本科教育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跟上时代的步伐。我研究生课上遇到本科港大金融会计的同学,人家本科时候天天华尔街日报,彭博终端已经玩得很溜了,相比之下我本科时候就没有那个意识去锻炼这方面的技能,去保持敏锐的市场嗅觉。希望我财毕业生有朝一日也能以高盛、花旗、摩根斯坦利,中金公司这样的顶级投行为目标,以进麦肯锡、波士顿、贝恩这样的顶级咨询为目标,而不再进了四大就沾沾自喜。要以国内最优秀商学院培养本科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财大也有一批优秀的教师,无论水平高低,教本科生都足够了,嫌老师不好的,先反思下自己学到几成功力,是不是到了老师教不了的地步。其次,我财女生过多,造成职场上知名校友数量太少。客观来讲,大部分财大女生毕业求职时都以安稳为主,结婚生子后事业发展相对缓慢,和男性的差距逐渐扩大。校友圈子的质量反而不如一些末流985,后辈想找前辈提携就难了一些,得靠自己。我觉得财大有些女生真的非常优秀,有时想如果不是为了家庭稳定,她们会不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已经快硕士毕业,我目睹了一些优秀的本科同学的选择和一些硕士同学的选择,都相对安稳,大企业财务或者银行。个人不太喜欢体制内,感觉升迁太慢,但是女同学就一句话,体面、稳定。我也无话可说,选择不一样吧。不能要求渴望家境稳定的女生一定要去追求事业成功,就是觉得略可惜。再次,财大学生个体差异是非常大的。我知道本级有些优秀毕业生真的非常优秀,保研到清北,或者自己考上清北。他们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可能和顶尖的没法比,但是我觉得完全不输一半的清北本科生。因为我有些清北本科的同学大学四年也比较平淡,不是不努力,竞争太激烈,这个时候得比眼界和能力了。最后,虽然我财并不是那么完美,希望同门在外不要自黑。自黑是有一定底气才自黑,不然别人真觉得你很水了。在外就是代表一个学校的风采,你表现得自信且专业知识扎实,别人可能之前不太了解财大,但是见到你就觉得,"这学校的学生其实很不错啊,这学校应该也可以的"。如果大学四年浑浑噩噩度过,出去和别人研讨问题一问三不知,别人即使可能对财大略有耳闻,了解得不真切,可能就会觉得"财大不过尔尔"。为什么大家信任清北,因为几乎每一个清北毕业生(我在学校遇到的),展现出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大多是令我敬佩不已的。中南财大可能无法给你带来太多名校光环的加成,但是即使在这个学历崇拜的社会里,它也绝不会拖你后腿。因为自己不够努力而抱怨学校不好,出言之前请深思。研究生阶段,我有碰到许多清北复交和其他985的同学,他们甚少谈论或炫耀自己本科学校,反而纠正了我对本科学校的一系列阶级偏见,对自己学校的优缺点也有着客观而清醒的认识。如果你学校不好,其实到一定相对高的层次,没人会歧视你。如果你不努力还学校不好,别人真的就会看不起你。还有一些甚至不是一本学校的研究生同学,我一开始心里也对他们略有偏见,但是他们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深感佩服。如果不能以母校为荣,也别戾气太重、妄自菲薄。受过大学教育,当知何为儒雅何为风度,有本事的请努力做到让母校以你为荣。马云虽非名校毕业,但他可以说出,"我觉得杭州师范大学是全国最好的大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如此。既来之,则安之。我也曾抱怨过,不服过。可是现在不了。我不需要以母校为标签来给我的简历加成,我会让HR看到,这是一个优秀的人才,而ta是中南财大的。大学四年,有遗憾,有收获。真心希望母校越来越好。再会有期,共济天下!
对母校的感情是复杂的。一开始觉得央财,上财,西财,和中南财经,身为四大财经院校,起码不会相差太多,但是事实还是有差距的。master在读阶段,班上有个同学问我,有没有其他本科同学来这所学校。我说目前除了自己还不知道。他说,那你是你们学校的骄傲啊。其实当时心情比较复杂,也不知道这句话是捧还是讽。因为本科背景更好的学校,本科生来得多,都可以组本科校友会了。背景不那么强的学校,本科生进来就不那么容易。不希望母校每次被提起都是"中南名字长大学""小吃街""男女比例"这些标签,希望校友提及母校的时候,直接不卑不亢地说出全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全国211四大财经院校之一,不用强行加戏解释几本几本,简称有多少。更多期待看到的是看到母校被人提及是因为她的学术成就,研究能力,优秀的毕业生和杰出的企业家。希望母校多办一些学术活动。本科生少一些急功近利的心态,包括大创之类的活动,希望学弟学妹能以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去踏踏实实地做这个活动,而不是单纯为了保研加分或者赚快钱,给自己贴金。功利和渴望快速成功本不是错,如果只有功利和浮躁,实力跟不上野心,再加上浮躁带来的短视,那就很可悲了。文娱活动也不是错,但是在学术不足的情况下文娱过头,喧宾夺主就不太好了。财大目前作为一个就业导向的学校,如果想要谋求更高的发展,或者说更好的社会口碑和名望。则应当以更高的要求来培养本科生。不是高就业率,毕业生都找得到工作有饭吃饿不死就行了。但是我觉得悲哀的是,财大本科生少有有长远目标和雄心壮志的,大多想转去会计学院,好找工作,仅此而已。你们之前说的梦想成为大公司的CFO,请不要把它当成玩笑话!你们之后真的有为此付出相应的努力吗?你们努力的方向是正确无偏的吗?学术建设方面,感觉本科教育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跟上时代的步伐。我研究生课上遇到本科港大金融会计的同学,人家本科时候天天华尔街日报,彭博终端已经玩得很溜了,相比之下我本科时候就没有那个意识去锻炼这方面的技能,去保持敏锐的市场嗅觉。希望我财毕业生有朝一日也能以高盛、花旗、摩根斯坦利,中金公司这样的顶级投行为目标,以进麦肯锡、波士顿、贝恩这样的顶级咨询为目标,而不再进了四大就沾沾自喜。要以国内最优秀商学院培养本科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财大也有一批优秀的教师,无论水平高低,教本科生都足够了,嫌老师不好的,先反思下自己学到几成功力,是不是到了老师教不了的地步。其次,我财女生过多,造成职场上知名校友数量太少。客观来讲,大部分财大女生毕业求职时都以安稳为主,结婚生子后事业发展相对缓慢,和男性的差距逐渐扩大。校友圈子的质量反而不如一些末流985,后辈想找前辈提携就难了一些,得靠自己。我觉得财大有些女生真的非常优秀,有时想如果不是为了家庭稳定,她们会不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已经快硕士毕业,我目睹了一些优秀的本科同学的选择和一些硕士同学的选择,都相对安稳,大企业财务或者银行。个人不太喜欢体制内,感觉升迁太慢,但是女同学就一句话,体面、稳定。我也无话可说,选择不一样吧。不能要求渴望家境稳定的女生一定要去追求事业成功,就是觉得略可惜。再次,财大学生个体差异是非常大的。我知道本级有些优秀毕业生真的非常优秀,保研到清北,或者自己考上清北。他们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可能和顶尖的没法比,但是我觉得完全不输一半的清北本科生。因为我有些清北本科的同学大学四年也比较平淡,不是不努力,竞争太激烈,这个时候得比眼界和能力了。最后,虽然我财并不是那么完美,希望同门在外不要自黑。自黑是有一定底气才自黑,不然别人真觉得你很水了。在外就是代表一个学校的风采,你表现得自信且专业知识扎实,别人可能之前不太了解财大,但是见到你就觉得,"这学校的学生其实很不错啊,这学校应该也可以的"。如果大学四年浑浑噩噩度过,出去和别人研讨问题一问三不知,别人即使可能对财大略有耳闻,了解得不真切,可能就会觉得"财大不过尔尔"。为什么大家信任清北,因为几乎每一个清北毕业生(我在学校遇到的),展现出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大多是令我敬佩不已的。中南财大可能无法给你带来太多名校光环的加成,但是即使在这个学历崇拜的社会里,它也绝不会拖你后腿。因为自己不够努力而抱怨学校不好,出言之前请深思。研究生阶段,我有碰到许多清北复交和其他985的同学,他们甚少谈论或炫耀自己本科学校,反而纠正了我对本科学校的一系列阶级偏见,对自己学校的优缺点也有着客观而清醒的认识。如果你学校不好,其实到一定相对高的层次,没人会歧视你。如果你不努力还学校不好,别人真的就会看不起你。还有一些甚至不是一本学校的研究生同学,我一开始心里也对他们略有偏见,但是他们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深感佩服。如果不能以母校为荣,也别戾气太重、妄自菲薄。受过大学教育,当知何为儒雅何为风度,有本事的请努力做到让母校以你为荣。马云虽非名校毕业,但他可以说出,"我觉得杭州师范大学是全国最好的大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如此。既来之,则安之。我也曾抱怨过,不服过。可是现在不了。我不需要以母校为标签来给我的简历加成,我会让HR看到,这是一个优秀的人才,而ta是中南财大的。大学四年,有遗憾,有收获。真心希望母校越来越好。再会有期,共济天下!

位于武汉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怎么样

4,经济学考研哪个学校好考

上海财经大学不错,可以考虑,不过上海财经大学的研究生相对其他学校难度要高一点,如果你只是单单为了研究生文凭的话,就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学校去报考,西南财经大学、中财、天津财经大学这几所大学也是不错的,难度的话相对比上海财经大学。
1、经济学考研选择北大、复旦、人大等综合性的985大学或者中央财大、上海财大等211财经类重点大学比较好。2、网上搜索经济学专业大学排名即可大致了解各个学校的实力。一般来说可以根据地域、志向和备考情况选择考研的报考学校。

5,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怎么样就业如何

?中国政法大学2016届硕士研究生就业总体落实率为95.99%。其中,法学院就业率95.6%;国际法学院91.14%,法律硕士学院就业率为90%左右。2016年就业情况;从毕业生就业流向的地区分布来看,在北京地区就业的共有267人,占派遣总数的41.3%;到边远省区就业的有35人,占派遣总数的5.4%;到内地省市就业的有344人,占派遣总数的53.3%。 从毕业生就业流向的部门分布和单位性质看,在实际派遣的毕业生中,其中,到省部机关就业的有144人,占22.3%;到地市以下机关就业的有163人,占25.2%。到企业就业的有124人,占19.2% ;到事业单位就业的有115人,占17.8%。
中国政法在法学这一块很不错,不过就业去向如何,高低不一,要看你是否把握好机会

6,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二本的如果考研可以考哪些方面的研究生 搜

数学与应用数学属于数理学院的,考研的话方向有很多,有应用数学,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金融数学,精算学,其中现在比较热门的较好的专业除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之外还有金融数学,和应用数学~精算学也比较不错~ 如果要跨专业的话也可以,因为很多专业的导师都喜欢数学专业转过去的学生,好好考虑吧
适合考: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⒉经济与金融⒊工商管理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⒌电子商务如果不想跨专业,也可以就考本专业的研究生。祝你成功!!
同学你好,我建议你不要考二本大学的研究生,会后悔的。现在企事业单位的招聘日趋严格,对敲门砖的要求是明确的,比如必须是211工程或985工程院校。你本科是211,你研究生不是,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可能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如果可能产生不如不要这个负担。必须考南京的吗?建议西南财经,中南财经政法,或者东财,性价比多还好,难度不至于太大,不要为了容易而考,不考最容易。努力下吧,祝你成功!

7,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研究生怎么样

你有了对外经贸复习的基础,考财大的研究生应该没问题,毕竟专业课会简单许多,财大的金融只能说一般般,但老师们都很敬业,教的也不错。我还是建议你考好一点的大学的吧,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嘛~~
我是财大金融的,今年刚毕业。同学有考上的有保上的。不知道你要问关于财大研究生哪方面的问题。现在金融专业的研究生分都不低,财大金融今年也很高。但是增加了专硕。不过你不要以为增加专硕就增加了名额,名额是一定的,专硕的名额是学硕分过去的。金融考研都很苦。但是财大不压专业课的分数。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考上。不过金融考研还是很难的,大家都考,我也有本校同学没考上的,关键看实力了。加油吧。祝好运!!!
近两年天财考研难度越来越大了 分数飙升的很高,即便是专业课相对简单,但是对其他几门的考试也很严格 分数也相对很高了 倒不如报一个名校 性价比高 付出的跟考财大基本没什么差别,考天财慎重,现在来看已经不划算了 一家之言 希望大家谅解
天津财经大学的金融很好。
一般情况,建议你考中央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吧,师资力量一般,他的注册会计师方向的专业不错,金融学一般
很不错啊~但是在天津范围内来看就业的时候竞争不过南开……

8,金融学专业考什么研究生好

读了金融学,将来做什么?  从近几年就业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毕业生通常有这些流向:  1、商业性质的银行,其中包括中国工商、建设、农业银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2、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如中国人寿、平安、太平洋保险等;  3、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4、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5、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  7、国家公务员系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  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9、一些政策性银行,比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等;  11、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出版传播机构等。  怎样选择和自己发展相符的专业方向呢?  1、职业导向  从上面的就业流向可以看出,职业方向和报考专业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如何你准备从事基金类工作,报金融工程方向比较好;如果你想到保险公司工作当然要选择保险方向。  2、学校导向  首先,报考时尽量选择名校。现在金融行业都有“名校情结”,企业在选择学生时,比较看重学生就读的院校,一般情况下会选择比较知名的,如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的学生,因为这些学校已经在企业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口碑。  其次从人际关系方面考虑你所报考的院校。最好是选择传统上具有优良的金融学教育积淀的学校,比如一些著名财经类专业院校,如上财、中财,或是金融经济类传统较好的综合类大学,比如复旦、南开。这样的院校通常在金融经济界有一定的校友资源,对于未来就业好处颇多。  第三,学校的地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你所要报考的院校,应该在你未来准备发展的地区或附近。因为学校在该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样在你毕业之后会方便你到该地区择业。比如考上海的学校就把目标定在上海发展。2020年,上海将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的情况看,其金融人才都在30万人以上,而目前上海市的金融从业人员在10万人左右,上海与其他金融中心相比,人才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尤其是高级金融人才更是短缺。  3、专业导向  既然你准备在这个行业发展,那么选择什么专业方向更符合你的发展目标呢?从当前的金融学科专业分布来看,比较有发展前景的专业方向有: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金融工程、金融市场、保险精算、证券投资等。  目前基金市场最为活跃,而熟练的基金经理人只有3000人左右,人才缺口过万;目前中级基金经理人的年收入已经达到40万元。而担任高级职位的经理人年薪已经突破百万元,可见金融行业是一座未开采的金矿。
金融最近几年来说考的人很多,这个专业是很热门的专业,出来后 如果自己肯努力应该可以找个比较理想的工作. 它考英语 数学三, 政治 和西方经济学./ 大概每年的国家线在330左右。难度还是有点大的,不过有些学校的相对好考一点 如 西南财大的 四川大学 还有华南那边的学校 也可以考虑下。 中南财大也不错

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考研容易么

格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历年国际法招生情况看,这个专业对外语的要求较高,专业卷中会出现英语试题。不过并不是很难,这几年的初试分数线大约在360分左右。报考过几分研究生招生开始,初试h不分专业,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在卷面中各占50分。复试是在加试专业
中南财大属于985、211国家重点院校,一般来说,考研的结果和付出是成正比的,无所谓难易,只有付出的多与少。相比较而言,中南财大较其他政法类的院校,分数线还是比较高的。
你好,或许难言指点迷津,能够有所裨益已经很荣幸。 首先,坚定信心,财大的经院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是可以得偿所愿的。 其次,我说下自己是如何复习的,希望对你有所启发。我是7月份开始复习的,之前的基础也很一般。 政治:7到11月底,我都是反复的看红宝书,并没有开始背诵,注意对细节部分的记忆,比如毛概里面各人在不同时发表的不同主题的文章,年份等。12月直到考试,我才开始背诵,我不知道你的速度如何,我当时到了12月,速度很快的,一天都是背一部分的,就是按哲学,政经,毛概这样看做一个部分。政治,我提醒你重点注意选择题上,我考完对答案,选择部分我得了49分,只错个单选,是时事部分的,记错了。这归功于我反复看红宝书的次数和大量做练习的数量,当时任的序列12中的选择我全部做了,还包括其他我能接触到的,并且将一些做错的题目做了笔记用于最后几天的复习。至于主观部分,看真题的答案,自己揣摩,总结模板。最后20天左右,开始固定背20天20题之类的东西,一本就够了,不用相信压题之类的东西,功到自然成。最后考了81分,符合自己的预期。针对你政治的情况,只能说要定个计划,规划好复习进度,再加上对选择题的重点突击,我想问题不会很大的。 数学:我从7月开始看陈文灯的那本书,中间不记得的定理和内容再去看教材。从7月到十一之前,把陈的书里面的例题和练习反复做了几遍,中间夹杂的做完了李的660,然后十一之后到考试前,固定的每天一套模拟,从真题,400到我所能接触到的所有的模拟题,最后考了144。数学我感觉在弄清楚定理和公式的前提下,大量的练习是必须的,这样不仅能提高自己的速度,同时能加深自己对定理和公式的理解,最后每作一套模拟,要注意总结,尤其是做错的题目。所以,数学要大量练习加总结,当然,时间也要注意,我做模拟的时候都是按2个半小时来要求自己的,基本上都能完成。 对于你的情况,我觉得还是再把复习指南认真的做几遍,然后再安排好时间做模拟,数学就是多练习和加深记忆和理解,直到最后拿到题目就感觉是一种机械的无须太多思考就解题的地步。所以,打好基础,多做练习和总结,时间还很充足,我相信你会考个理想的分数的,如果想要公费,那数学是一定要考高分的。 英语:我英语不算很好,只考了65。主要是每天背单词,只要去自习,就不间断,重复的复习和加深记忆,然后就是每天做阅读的练习,加上看长难句的分析,其中对真题的研究也花过一段时间,主要是对阅读部分。直到11月份,才开始每天做一套模拟,不包括作文。英语,一定要多背单词,尤其是连续性和复习,反复的背,加深记忆,阅读十分重要,所以要花气力研究真题和反复的做练习,弄清楚为什么错以及以后该注意的地方,这就是总结了。最后就是作文,我是最后一个月背了模板,考试之前没怎么写过,考试直接套的。因而,英语词汇是基础,阅读是重点,作文靠模板。对你来说,要多背单词,语法不用担心,多做阅读和看些长难句分析的,这样,阅读分数上去的,其他的就迎刃而解了。至于作文,我就给不了什么好的建议啦。 专业课:经院的题目比较基础,你不用太担心,按照它指定的参考书,多看几遍,记忆重点的内容,对照课后的练习,不看书自己要能回答出来。经院考的大多是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所以对一些重点内容的记忆很有必要,课后的练习也是需要的。对于微观和政经,记清楚里面重点内容和一些必要的练习,再来应付经院的考试,上120是很轻松的。对专业课的复习,我花的时间不多,因为我本科就是经济学的,也不是很重视,导致自己只考了125。但是,从我这两年学习高级经济学的感受来看,中级的微观和政经你完全不用过于担心,扎实的背基础理论和公式再加上自己的一点理解,应付经院的纯属主观型的题目是绰绰有余的。最后,听说,经院每年专业课的部分会搞个培训班,会透露些重点部分,你稍微关注下。 最后,提醒你注意下每天复习的时间安排,再加上做好以上几点,相信你会考出个理想的成绩的。
国际法我不知道,但是整个来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考研很不容易,2012年有一万二千人报名,最后只收了两千多人,你可以去他的研究生网站,看看今年的复试线,他的复试线画的很细。

文章TAG: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几本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