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现在对家谱的态度可分为两类人群,一类很讲究对家谱的修订和传承;另一类对家谱不太重视,或者觉得无所谓。我家是有《家谱》的。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家谱了,可能是由于迁移或者其它原因造成的,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可以两种办法解决,一是回到原来的祖籍,请家谱;另一种就是重修家谱。

家谱传给谁?

家谱传给谁

家谱是人类以血缘为核心亲缘关系的缩影,家谱形成的历史相当久远。当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前,在母系氏族社会,因为兄弟姐妹间不存在血缘关系,根本没有家谱可言,到了父系氏族社会以后,兄弟姐妹间才有了血缘关系。于是有无血缘关系是人类分辨亲疏的最起码的依据。在文字产生之前,家族血脉的传承是以口述口传的形式进行传承的。

因此才有了“瞽蒙主诵诗,并诵世系"之说法。由此可见,在文字记载的谱牒出现之前是有口述家谱的形势存在。最初家谱只是为了辨别亲疏,凝结族群,优化生育,即所谓“亲亲以相及"。从此家谱中可以看到,一直离不开“别"与“聚"两个基本作用。再之后,家谱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其具有的内涵和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了。

家谱的发展可分为周代、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以后的几个阶段。周代实行的是宗法分封制度,宗者为尊。《礼记大传》中解释,“族"指有血缘系的群体,本无尊卑之分。到了封建社会,尤其产生了阶级之后,便有了“宗",在亲族中奉一人为宗主,宗主享有阶级特权,其死后由宗主其子继承。从此,在家族形成了主尊卑从的现象,并一直延续下来。

到了汉代,宗族制度早已由盛而衰,封建领主们为了他们的切身利益又重新建立了宗族和世族制度。求官之人也要被问及三代,所以两汉时期家谱的功能主要成了恢复宗族的工具。从两汉之后,家谱也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婚姻门第的依据。一直到五代之后,江南庶族地主势力兴盛起来,尤其到了宋、明、清之后,随着商品经济和城镇商帮的出现,随着社会权力的改变,也促使了士族宗族向平民宗族发展的趋势。

自宋代之后,取士不再过问家世,庶族的读书人也可以通过科考制度出仕,平民只要有钱、有地位,娶个大家小姐也非难事。简而言之,家谱是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记录,记载其官职、主要事迹、婚姻和子女状况演变而来的。家谱主要内容包括三点:一,世系图。二,家谱正文,按世系图先后顺序编写而成,包括:各人的字、号,父讳,行次、官职爵位、享年和卒日,谥号等等。

 1/5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家谱  软件  编辑  专业  专业家谱编辑软件  家谱怎么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