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中国分省地图“江苏”篇,红圈处即为砀山和萧县)四、1955年,砀山和萧县划归安徽。故砀山之名源于山中出产的“砀”之石。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是砀山和萧县呢?我觉得,安徽之所以要砀山和萧县,除了因为这两个县曾经短暂归属过皖北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处于交通方面的考虑。

苏北包括哪些地方?

苏北包括哪些地方

苏北,苏中,苏南,是从空间层面对江苏不同地域的划分。苏中由扬州,泰州和南通三个市构成,它们都在长江北岸,拥有与苏南交流沟通的地理优势,南通的部分县级市因接近上海,在文化心理和经济发达程度等方面,也接近苏南。不过,苏中城市的发展不够均衡,以南通为例,通州,海门,启东的发展比较好,海安,如皋,如东就相对落后一些。

从广义上说,扬州,泰州和南通属于苏北,只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文化的较快发展,才从苏北的文化意义中脱离。苏北是地理概念,但在江苏,它的文化意味更浓郁,苏南苏北标示的不仅是长江的阻隔,更是因为历史政治因素所造成的文化和经济上的悬殊。苏北城市包括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都是相对落后的江苏城市。不过,近些年来也有不错的发展。

永城芒砀山和安徽砀山有什么历史渊源?

永城芒砀山和安徽砀山有什么历史渊源

砀山县在战国时为楚之砀邑,秦时为砀县,得名于原县境内的芒砀山。芒砀山是秦末农民起义首领陈胜埋骨处,又为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时的根据地,有全国最大汉墓群“汉梁王墓群”,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砀,文石也,其山出焉,故以名山”(王先谦:《汉书补注》引师古语)。故砀山之名源于山中出产的“砀”之石。“砀”是一种美观的洁白、光亮、有花纹的岩石,古人多用作砚台和装饰品。

现今砀山县赖以得名的芒砀山,并不在砀山县境内,而是位于砀山县南的河南省永城市境内。在宋末金初时黄河改道,砀山县圮于河水,尝迁治于保安镇,即今芒砀山山城集。元时砀山县复还旧治。从金代至明代前期的古黄河就在砀山县南部,如今砀永边界就大致是沿当时黄河南堤划界的,此堤又称沈堤、申公堤。从两县交界处的韩道口、陈堤口、堤湾、断堤头、潘道口这些村名还能察觉到此堤的走向。

金时永城县改置永州,下辖永城、下邑、砀山、酇四县,就因那次黄河改道,河道不稳定,时常泛滥,造成了砀山县对黄河南岸地界的管辖不便,黄河南岸的芒砀山区便为同属永州的永城县代管。元代至元二年,降永州为永城县,但由于历史惯性,芒砀山区仍为永城县管辖。也仅仅在解放初期,芒砀山短暂回归砀山县三年,又于1952年再次划回永城县。

江苏两县砀山和萧县划归安徽发展得怎么样?

江苏两县砀山和萧县划归安徽发展得怎么样

上世纪1955年之前,徐州辖上四县(丰沛萧砀——徐州以西),和下四县(铜邳睢宿)。1955年4月份,为了能更好的治理洪泽湖,经国务院批准,江苏徐州的萧县和砀山县,正式划为安徽省,而安徽省的泗洪县和盱眙县也正式由江苏管辖。萧县和砀山两县,已经离开江苏徐州63年了,那么这两个县离开家之后过的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根据我了解的资料显示,萧砀二县目前归安徽宿州市管辖,而安徽全省也就是省会合肥发展的好些,比徐州的发展稍强一些,更别说其他地级市了。2017年,宿州经济总量为1550.7亿元,安徽省排名第8位。而萧县经济总量为270亿元,砀山县为191.6亿元。对比一下曾经的上四县另外两个两个县,江苏省的沛县和丰县,2017年,沛县经济总量为756.32亿元,丰县经济总量为456.94亿元。

由此可见曾经的上四县现在的差距是多大。综上所述,我认为,安徽省目前也就一城独大,除省会合肥发展的最好,第二大城市芜湖的发展相对好些,其他地级市发展基本缓慢,更别说处于边缘地带的萧砀二县,假如萧砀二县还归徐州管辖,根本不会沦落到至今还是贫困县,应该和丰沛二县的发展基本相当。就因为历史原因,萧砀二县的分离,致使到现在都是徐州的痛,严重制约了徐州的发展,徐州离萧县只有20多公里,是离徐州最近的县城。

雍齿是什么人?汉高祖刘邦何故既恨他,又封他为侯?

按照刘邦的说法,雍齿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刘邦对他恨之入骨。之所以后来不杀他,还将其封侯,完全是出于政治需要。刘邦有一次看很多大臣聚在一起交头接耳、嘀嘀咕咕的,就问身边的张良,“他们在说什么?”张良就很从容的答道:“他们在商议造反啊。”刘邦大吃一惊,“好好的,为什么要造反?”张良说:“就因为你老是不封人家,人家很生气,结果很严重呗。

”刘邦很着急,问道:“那怎么办?”张良就向他献计,问他平时最恨谁?刘邦说道:“我最恨雍齿这个小人。”张良:“那就将雍齿封侯,这样那些人见到连雍齿这种人都封侯了。他们也就没什么好担心了。”于是,刘邦就将雍齿封了侯。刘邦将雍齿封侯,完全是出于政治动机,与个人情感无关。由此可见,刘邦这个人在处理事物的时候,有多么客观理性,完全不受个人情感左右。

为什么萧县、砀山人很少来宿州,感觉和宿州人也不亲?

萧砀两地同属徐州老八县,在经济文化上对徐州有依赖性,地理位置上距徐州要比宿州市中心近很多,而且徐州做为北方乃至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其交通条件尤为优越,同时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龙头城市科教文卫事业发达,其吸引力远比宿州强,经济基础好,生态良好,可持续性强,随着徐州城市扩张,地铁开通,新外环启动,其地缘优势更加凸显从宿州市方面可以看到,距离远,宿州城市本身发展动力不足,更难以带动其下几个地区发展,由于萧县升级为萧国市,砀山凭借酥梨黄桃名扬国内外,和宿州不亲这是必然的但是,话说回来,也恰恰因为这种地缘关系,在很多场合又有强烈的认同感,徐州人亲切的称宿州为南徐州。

江苏省最北部的2个县在1955年为何划分给了安徽省宿州?

其实往往涉及到区划调整的问题,都非常有意思,所以,我就特别喜欢回答这类问题。题主所提到的“江苏省最北部的2个县”,其实就是砀山县和萧县。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简单说说这两个县在江苏和安徽之间的来来往往吧。一、徐州“老八县”老徐州人都应该知道,有徐州“老八县”之说。清朝时期,徐州由州升为府,归属江苏省,府治在铜山县,下辖铜山、萧县、砀山、宿迁、丰县、沛县、睢宁7个县和一个散州邳州,这就是传说丰沛萧砀、铜邳睢宿,自古有丰沛萧砀是一家的说法。

(↑清朝时徐州地图,红圈处即为徐州“老八县”)二、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时期的萧县和砀山1949年1月,砀山县和萧县解放,暂归中原行政区商丘专署。1949年10月,划给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宿县专署。这段时间,其实砀山和萧县已经短暂不属于徐州,一直到1952年11月才重新回到江苏的怀抱。(↑1950年中国地图中的“安徽、江苏”两省,红圈处即为萧县和砀山两县)三、1953年徐州专区时代的萧县和砀山1953年2月,徐州专区成立,领导华山、铜北、丰县、赣榆、沛县、邳县、东海、砀山、萧县9个县,后华山县、铜北县撤销,复设铜山县,睢宁县从淮阴专区又重新划归徐州,除宿迁外,原来的徐州“老八县”回来了七个。

(↑1953年中国分省地图“江苏”篇,红圈处即为砀山和萧县)四、1955年,砀山和萧县划归安徽。时间到了1954年,这一年,淮河流域爆发了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自黄河夺淮以后,淮河就失去了入海通道,只能注入洪泽湖中,然后再经过高邮湖至扬州,注入长江后流向东海。(↑1953年左右洪泽湖周边县市分布,红线处即为淮河入长江流向)当时隶属安徽省的盱眙县扼守淮河入洪泽湖口,安徽主张经盱眙向洪泽湖泄洪。

但是,当时洪泽湖大坝防洪能力有限,江苏为了保住洪泽湖大坝,一力主张在盱眙泄洪,缓解洪泽湖大坝的压力。两省为了这个一直达到了当时的政务院。为了避免围绕洪泽湖再次出现泄洪矛盾,1955年,安徽沿洪泽湖的泗洪和盱眙两县划归江苏,属淮阴专区管辖,使得洪泽湖绝大部分水域完全归属江苏。本着等价交换原则,江苏也要分出两个县来给安徽。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是砀山和萧县呢?我觉得,安徽之所以要砀山和萧县,除了因为这两个县曾经短暂归属过皖北以外,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处于交通方面的考虑。在1955年以前,途径安徽境内的重要铁路线仅有从徐州入境个津浦线一条南北铁路线,取得砀山和萧县后,安徽自己就有了一条陇海线这条东西交通大动脉,对于安徽经济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文章TAG:侯楼  水归  砀山县  砀山  世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