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府经厅。〕、直隶州州同、州判、县丞、盐库大使等。二等三人,可被任用为学正、教谕。用为学正、教谕的人员,也可以借补为训导。《清史稿》中,关于大挑之制,做了概述,那么,大挑的详细选拔情节,又是如何呢?徐一士所著《近代笔记过眼录》中,有米脂高照煦所撰《闲谈笔记》。《闲谈笔记》中,关于大挑,有所描述。此处,就说一说笔记中的大挑,看一看清代以貌取人的仕进路途。

据述,大挑这一科目,选取举人入职官场时,并不会对其文艺方面的才能进行考试,考核的标准,只有一条,那就是:专看身形相貌。一般情况下,二十人一挑。二十人中,挑出一等三人,用作知县;挑出二等九人,用作教职。(与《清史稿》人数上稍有出入。)相貌魁梧英伟者,一般可以被挑为一等;相貌稍微差一点的,挑为二等。二十人中,一等三人,二等九人,剩余八人落选。

落选的八人,俗称为“八仙”。大挑过程中,主持挑选考核的王大臣,会先在二十人之中,将所谓的“八仙”剔除。一代名臣、清廷相国、陕西阎敬铭曾经因为相貌丑陋,而位居“八仙”之首。关于此事,李岳瑞在《春冰室野乘》中提及:朝邑(今属陕西大荔县)的阎文介公敬铭,他身材矮小,两只眼睛一高一低,他恭谨温顺的样子,就如同乡下的老人一般。

阎文介公在没有考中进士之前,曾经参加了朝廷的大挑。大挑之时,他刚一进去,按照顺序跪定,还没跪稳,主持大挑的某亲王看到他后,就大声说道:“阎敬铭先起来,你可以出去了!”就因为这,阎文介公引以为恨事。那时候,阎文介公常常感叹说:“一年之中,落第三次,连参与会试的机会都没有!”据说,这一年,阎文介公试中书教习全都没有入选。

不过,后来,阎文介公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改官户部。胡文忠公(即胡林翼)在上奏请调阎文介公为总办东征粮台时,奏疏中评价其人道:“阎敬铭气貌不扬,而心雄万夫。”虽说大多数情况下,在举人大挑中,是以貌取人的,但是,也有体貌魁伟而落选的例子。陈恒庆《谏书稀庵笔记》中,就有一段相关的记载。话说,清代举人参与大挑时,是由王大臣主持的。

一般情况下,参与大挑的举人中,身躯魁伟高大者,会被挑为一等,用作知县。中等身材的人,会被挑为二等,用作教职。身材矮小、外形卑琐者,大都会落选。这些情况,都是显而易见的。传闻,有一年大挑,山东的一位举人前往参加挑选。这位山东举人呢,人长得就如同曹交一般,竟然落选。关于曹交其人,见《孟子·告子下》: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

”“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由上可知,曹交身高九尺四寸。他自己都认为自己“(身)长”,所以,曹交是个大个子。那位身形如同曹交一般的山东举人,在大挑中竟然落选。这很不符合常规。所以,那位山东举人十分气愤。落选被请出大挑现场后,山东举人并没有离开,他就在附近等着。等到大挑结束,主持大挑的大臣要登车离开的时候,山东举人走上前去,拦住了大臣的车子,诘问道:“请问大人,大挑是依照什么标准选人的?”大臣知道这位是大挑落选、心中觉得憋屈的举人,他大声回复那位举人道:“我挑那些命好的人入选,明白了吗?”山东举人无话可说,只能默默地离开了。

说到命好命不好,考场上也有同样一说。据传,就有专门讥嘲考场上主考官的一副对联:尔小生论命莫论文,碰;咱老子用手不用眼,抽。上文已经提及,大挑场中,主要就是看身形外貌,所以,身材魁梧的举人,参加大挑,一般都比较占便宜。山东举人身材高大,没有被选中,所以,他会气愤、会去诘问主持大臣。举人大挑中,身形而外,外貌也很重要。

据载,以前,青县(今属河北沧州)有一位金举人,他的长相很丑,五官长得都不是地方。看到金举人的人,一般都会笑他的丑,而不敢正视他。后来,金举人前去参加大挑。清廷的某王主持此次大挑,他把金举人拔取为一等。看到这个结果后,一起参加大挑的公卿都面面相觑、非常错愕。某王见大家如此神情,待本场大挑结束后,他说到:“诸位不要惊讶,之所以拔取金举人为一等,是因为他的胆量可嘉。

”诸位公卿不解,问某王道:“请问,您从哪里看出金举人胆量可嘉了?”某王回答道:“金举人这般长相,还敢前来参加大挑,没有姜维一样的胆量,谁会这样行事呢?”清廷的举人大挑,都说是以貌取人的。但是, 其间也有不同于常规的情况:阎敬铭大挑落选,原本似乎仕进无门了,但他后来却官至相国。山东举人身材魁梧,可惜命运不佳。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候选  入围者  经厅  光环  茅台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