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最信任的名将,尉迟敬德的结局如何

尉迟敬德是唐朝名将,咱们过年时贴的右门神,左门神是秦琼。他是李世民的肱骨之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尉迟敬德一生戎马生涯,征战南北、屡立战功,尤其是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杀死李元吉,帮助李世民胁迫李渊退位,其功劳有目共睹,后被李世民封为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其人其事尉迟敬德生于585年,今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人,他自小以打铁为生,所以长的黝黑高大、孔武有力。

当时正值隋朝末年,兵荒马乱,尉迟敬德为自己打了一副”子母”钢鞭,给老婆留下了一只钢鞭,作为未出生儿子的兵器和相认的信物。随后买了一匹乌骓马,辞别妻子投了刘武周的军队。隋末天下大乱,刀兵四起,十八路反王,六十四烟尘纷纷造反,唐国公李渊趁机夺取了隋朝天下,建立了大唐。武德三年,刘武周会同宋金刚在山西介休和唐军摆开了战场,当时带兵的是李渊的儿子李世民。

叛军刘武周和宋金刚已是强弩之末,作为他俩手下的大将尉迟敬德也无力回天,战争打的就是士气,叛军士气低落,这就注定要失败。果然山西门一战,刘和宋大败,二人带着残兵败将逃亡突厥,突厥国王怕收留二人得罪李渊,果断杀了二人。尉迟敬德收拾残兵败将坚守介休,李世民知道尉迟敬德勇猛出众,就派人进城劝降,尉迟敬德一想,“领导”都死了,再坚持也没有意义了,于是率军投降了李世民。

《隋唐演义》书中是秦琼用“三鞭换两锏”之计收降了尉迟敬德,这是说书艺人杜撰的。尉迟敬德投降后、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其他将领表示不满,总有一种酸酸的感觉,有的将领就说,尉迟敬德早晚会反叛的,李世民坚信自己没看错人,对这一切置若罔闻。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唐军征讨王世充,这次将领们旧话重提,说小心尉迟敬德阵前反戈一击,毕竟他和王世充有交情,有的将领甚至要把尉迟敬德关押起来,李世民力排众议,命尉迟敬德为先锋,并对尉迟敬德说“大丈夫凭着情感志向互相信任,我不会听信谗言迫害忠臣良将的”尉迟敬德感动的热泪直流。

人的忠诚是由信任开始的,尉迟敬德得遇明主是他的福气,何尝不是李世民的福气呢?在和王世充两军对阵闲暇之余,尉迟敬德陪着李世民去山上打猎,此时王世充手下的大将单雄信看到了机会,带着少量人马悄悄靠近了二人,出其不意攻击李世民,想把李走马活擒。此时尉迟敬德驱马挺槊大吼一声“休伤我家主人”,一枪把单雄信挑于马下,威逼单雄信的随从退后,尉迟敬德保护着李世民杀出了重围。

事后李世民感慨说道:“上天验证了我的看法”,假如尉迟敬德反叛,当时是绝佳机会。尉迟敬德善使马槊,他的绝技就是空手夺敌人的武器,也就是说,他能一枪刺死敌人,敌人未必能刺到他。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也善使马槊,他知道后很不服气,李世民就安排二人比试比试。尉迟敬德把马槊头上的刀刃取了下来,目的是怕伤到李元吉。他对李元吉说,你的就不必取下来了,反正你也伤不到我。

李元吉挺槊便刺,尉迟敬德左闪右躲,他始终刺不到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夺了李元吉三次马槊,李元吉彻底服了,但从那时起,就忌恨上了尉迟敬德。技不如人,不服不行。玄武门政变时,尉迟敬德和李元吉再次交手。当时李建成和李元吉见大事不妙,二人拨马就跑,李元吉回身射了三箭都没射中李世民,李世民一箭射杀了哥哥李建成。李世民拍马就追李元吉,李元吉的马被射倒,李世民上前要杀李元吉,结果被李元吉反制,李元吉用弓弦要勒死李世民,在这关键时刻,尉迟敬德再次救了李世民,他及时赶到,一槊要了李元吉的命。

随后割下头颅,尉迟敬德手提李元吉的头颅,对太子的军队喊道:“你们主公被我杀了,只要投降既往不咎”太子的部队瞬间被瓦解了。尉迟敬德无论是对大唐还是李世民本人都功不可没,玄武门政变成功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尉迟敬德不吃老本又立新功。武德九年(626年),突厥认为李世民刚刚称帝,国内不稳,矛盾突出,此时想趁机进犯中原。

突厥颉(jie)利可汗带兵二十万犯唐边。李世民命尉迟敬德带兵迎击,结果唐军大获全胜。尉迟敬德因功封为鄂国公。尉迟敬德居功自傲被李世民训斥有道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尉迟敬德虽然功高至伟,但他是个粗人,功成名就后不知检点,尤其是在朝廷内部,他和一些文官尿不到一个壶里,比如他和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这些元勋,他看不上这些人,同样这些有头脑的看不起他这个大老粗。

于是矛盾重重,李世民没办法就下放尉迟敬德为地方官,让他做了同州刺史。贞观六年(632年)七月二十九日,李世民在宫中摆酒宴,邀请了一些重臣参加,同州刺史尉迟敬德也在被邀请之列。他高高兴兴来到了京城。到了宴席前,他发现有个不认识的人坐在了他的上位,他勃然大怒,上前质问那人,“你小子何德何能敢做我的前头?”那人吓蒙圈了。

这时坐在他下位的任道王李道宗出于好心劝解,李道宗是皇亲国戚,他是的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此时尉迟敬德不知哪来的火气,对劝解的李道宗的脸颊就是一拳,大家想想看,尉迟敬德是武将,又是打铁出身,这一拳差点把李道宗的眼珠子打飞,幸亏李道宗手疾眼快,生生把眼珠子用手按回去了。一时之间宴席上的人惊呼逃走,只剩下李道宗和尉迟敬德二人,好好一顿饭让尉迟敬德搅黄了。

李世民来后,顾不得其他,急忙让人护送李道宗去御医处看病。此时尉迟敬德傻叉了,知道自己闯祸了。李世民把他叫到宫里,君臣二人座下后,李世民还没开口,尉迟敬德一五一十讲了自己干的混事,最后求太宗网开一面。李世民听后叹了一口气,说道“朕读史以来,对刘邦屠戮功臣的做法十分反感和不解,朕觉得既然天下已定,就应该和功臣共享荣华富贵,朕可保你子孙富贵,但是你却居功自傲,屡屡犯错不知悔改。

现在我才理解刘邦为什么杀功了,韩信和彭越这些人被杀难道都是刘邦的错吗?有你这件事我明白了许多,我也理解了许多刘邦的难处。我不想效仿刘邦,希望你引以为戒,不要到时候追悔莫及。一番话吓坏了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汗透衣袍,急忙跪倒在地,“谢主荣恩、以后再也不敢了”。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尉迟敬德接受教训,辞去了官职,在家中养花种草,和妻妾喝酒取乐,不问世事。

尉迟敬德是门神,他自己的库房为何却需要金甲神人看管?

金甲神人是给尉迟敬德看管他未来的库房。事情发生在尉迟敬德做铁匠时,当时他还没有发达,也没有成为门神,更没有库房。库房是他发达以后才有,金甲神人帮他提前保管。关于这件事在北宋《太平广记》中有过记载。尉迟敬德是鲜卑族人,本名尉迟融,字敬德,武德三年,兵败归顺唐朝,赐名尉迟恭。他是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太平广记·卷第一百四十六》记载:隋朝末年,太原有个书生,家里非常贫穷,平时以教书为业。他家靠近官府的库房。有一次他趁现钻入库房,发现里面有几万贯钱。不如有点心动。就想要带一点回家。隋朝政府的钱库,安保措施居然有如此大的漏洞,让一个书生随随便便就混了进去。不过不要担心,资金保管在库房里是安全的。因为就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穿着金甲的人,持戈把书生拦住,说:“这是尉迟敬德的钱,你不好随便拿。

你如果想要,可以到尉迟公那里去讨个帖子过来,他如果同意,你才可以拿走。”也就是说,这库房里的钱名义上是隋朝政府的,但实际有权支配的是尉迟敬德。书生听了这个话就到处去打听。终于在一个打铁的铺子里,发现有个铁匠名叫尉迟敬德。长得像个黑炭团,活像烟熏的太岁,火烧的金刚。头发乱七八糟,上身袒露。书生趁他歇下来的时候,上前恭恭敬敬的拜见。

尉迟敬德很奇怪,你这个书生拜我干什么?书生说,我家都很穷,而您非常富贵,想向您乞讨500贯钱,您能够资助我吗?尉迟敬德破口大骂:你这个书生是找我开刷是不是?我一个打铁的,哪里能有富贵?你是想故意侮辱我,刺激我吗?书生继续苦苦哀求:如果您能够哀悯我,就给我写张条子吧!尉迟敬德心想,今天碰到神经病了。对书生说:你自己来写,我签个名。

书上就写了个帖,上面写:今付给某某人500贯钱。某年某月某日。尉迟恭在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大名。书生走后,尉迟恭和旁边的人大笑,都说这个神经病,拿了条子去不知干什么。书生拿着条子又进入库房,金甲人看了这张条子,就给了他500贯钱。并让他把条子悬挂在库房的梁上。这件事后来又如何呢?根据《太平广记》:后敬德佐神尧,立殊功,请归乡里。

敕赐钱,并一库物未曾开者,遂得此钱。阅簿,欠五百贯,将罪主者,忽于梁上得帖子。敬德视之,乃打铁时书帖。累日惊叹,使人密求书生,得之,具陈所见。公厚遣之,仍以库物分惠故旧。等到尉迟敬德辅佐李世民,成了唐朝的开国功臣,荣归故里。朝廷赐给他赏钱。其中有一个库房还没有打开,等到实地查勘时,发现少了500贯。他正要怪罪保管的人,忽然发现库房的梁上有一张帖子,正是当年打铁时自己所书写。

非常惊讶,后来派人找到书生,了解了这个具体情况。又赠送了书生许多财物。并把库房里的钱财分发给自己的故旧。这个故事说明尉迟敬德富贵也是有天命。那个金甲人看来就是专门负责保管天下库房的神人。不过隋朝官府的库房,经过隋末天下大乱,兵荒马乱。等到大唐建国,还能保持完好。只少了500贯钱,也是一个奇迹。看上去这个库房安保措施并不严密。

武将门神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应该如何贴?谁在左,谁在右?

这个问题小时候困扰了我很久,后来就简单的知道两位武将对脸贴就可以了,这也不算错。不过其实秦琼和尉迟恭是有固定的位置的,尉迟恭在西(左),秦琼在东(右),请看具体分解:门神的种类门神,是年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每到春节前夕,家家户户便忙碌起来写挥春贴对联和门神,祈福来年。门神分很多种,有驱邪类的神荼和郁垒,金鸡和老虎;有祈福类的福禄寿三神;有宗教类的各类门户神明;当然我们最常见的是武将类,手持武器,可以镇住恶魔和灾星从大门而入,武将类中又以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最受欢迎。

秦琼尉迟恭 秦琼和尉迟恭是隋末唐初著名武将,唐朝开国功臣。由于小说演义的广泛传播,二人早已在民间家喻户晓,成为极受欢迎的门神人物,那么在贴门神时,二人到底有没有固定的位置呢?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门神要对面而贴,反之左右贴错了就成背对背了,像互不理睬对方的样子。广东俗语称这种情况为“贴错门神”,寓意两人之间有芥蒂,互相不搭理。

其次,在购买门神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秦叔宝是白脸,尉迟敬德是黑脸,偶尔也有红脸形象。我们拿起门神的时候,尉迟敬德应该是面向右边的,秦叔宝应该是面向左边的。另外,粘贴的时候,尉迟敬德要贴在门的西(左)侧,秦叔宝要贴在东(右)侧。与左右尊卑无关,主要因为尉迟敬德是山西人,而秦叔宝是山东人,门一般朝南,所以东秦叔宝,西尉迟敬德。

有人说历史上尉迟敬德在唐太宗面前脱光衣服,这是怎么回事?你怎么看?

乍一看这个题目,还以为尉迟敬德和李世民是弯的,其实二人都是实打实的直男。(这张照片让你们想到了什么?这货不是尉迟恭,这货是秦叔宝▲)说起这件事情,也颇有一番趣味,话说当年李世民策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弟囚父亲夺弟媳,不亦乐乎。不过李世民也确实有一番心胸和能力,开创“贞观之治”,平息战祸,与四夷交好,劝课农桑,广开贸易之门,更被胡人称为“天可汗”。

君主高高在上,贵为天子,但也有喜怒哀乐,也有喜欢开玩笑之时,李世民就是一个喜欢玩笑的帝王,常常当众出些难题为难大臣,博得自己与众人一笑。(贞观之治中的李世民形象▲)一日,大唐猛男尉迟敬德前来面圣,李世民恰好躺在摇椅上闭目养神,一听尉迟恭求见,太宗皇帝正愁此间无聊,于是就想将其捉弄一番。尉迟恭来到太宗面前,躬身下拜行君臣之礼,没曾想太宗并没让他起身,而是虚着眼睛似笑非笑的问道:“久闻爱卿仁义,不想近些时日有人上奏折,参你一本,说你常怀谋反之心,爱卿可有此事否?”这要换做他人,一听皇帝这么说,非活活吓死不可,但尉迟恭一不辩解,二不磕头求饶,反倒一跃而起,两眼直勾勾看着李世民。

这下倒把李世民吓了一跳,心说自己不过是开个玩笑,这二愣子怎么这么大反应,难道真被自己说中了不成,这厮莫非真有造反之心?(唐朝猛男尉迟恭,这个蒙古族演员还曾演过电影版程咬金▲)这时间就听得尉迟恭一声冷笑,而后说道:“圣上所言极是,臣近来也听说我要谋反了。臣自跟随陛下之日起,便常伴陛下左右,南征北战自持也有些功劳,浑身上下伤痕累累,也全赖陛下所赐。

臣年轻那会子没想反,如今天下太平,臣也成了老迈之躯,反倒被人说成想谋反了。”李世民一听这话,心中一酸,可不是吗,在自己还是秦王的时候老尉迟就跟随自己,受了不少劳苦,如今老了,脾气秉性依旧没改,还是个忠直之人。(唐太宗的悄悄话▲)没等太宗劝解,尉迟恭反倒将衣衫脱下,将一身伤疤展露太宗面前,并用手指着自己伤疤道:“这处伤疤是为贼子所射,这一刀是某沙场大战之时,被敌军所伤,这里是.......”尉迟恭竟然在太宗面前数自己伤疤,每指一处,便说出为何受伤被谁所伤,这一下,反倒让太宗不好下台 。

旁边的太监和侍卫看着赤光光的尉迟恭,也都暗自发笑。太宗赶紧命太监快快帮鄂国公将衣服穿好,而后说道:“朕不过是玩笑罢了,没想到你却当真了。快些穿上,以免受了风寒.......”(依依不舍的尉迟恭▲)尉迟恭穿好衣服,跟太宗交代完自己要说的事之后,转身就走。回到家中,尉迟恭暗自思量,也许正是自己功高震主,让皇帝起了疑心。


文章TAG:史书记载尉迟恭  尉迟敬德  史书  记载  尉迟恭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