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问北京二手车过户自选车牌规则是什么呀

自编车牌号的后5位可由车主自选,自编号码必须由4个数字和一个英文字母组成,其中最后一位只能是数字,英文字母I和O不能使用,其他的24个字母可以出现在其余四位的任一位置。

拿原车主身份证、到二手交易市场开个二手交易发票、在到车管所过户都行了。

2015年北京二手车如何选号,请问北京二手车过户自选车牌规则是什么呀

2,北京二手车过户后能自选车牌号吗???

你好,我是二手车高级评估师。 北京二手车过户后不能自选车牌号,因为北京限牌,要交五年税才能进行摇号,摇到号之后才能选号。买二手车最好自己再买一个牌照。

只能在车管所有限自选,在电脑显示屏上每次出来几个号点击选号,共两次机会。
 网上自选、编辑只限新车。

2015年北京二手车如何选号,请问北京二手车过户自选车牌规则是什么呀

3,12123二手车怎样选号牌?

交管12123 自主选号需要输入 车架号和发动机号就可以自由选号了

1、打开交管软件,进入交管12123界面,选择机动车业务。 2、选择您要办理的选号类型,二手车转移登记选号,再选择相应的省份和城市。 3、熟悉办理时间,应当在规定时间内选号,否则将会拉入嫌疑,规定选号次数:20次自编选号,5次随机选号。 4、选择相对应车管所办理,仅支持小型汽车选号。 5、录入转移登记信息,准确录入,如果填写虚假信息将被加入黑名单,2年内禁止办理互联网预选号牌业务。 6、上传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转移登记联(必须完整、清晰、可辩)。 7、确认信息是否完整无误,获取验证码并输入。 8、开始选号,手机操作完大厅办理全过程:受理、扫码、缴费制证、取证(领取号牌单)。

2015年北京二手车如何选号,请问北京二手车过户自选车牌规则是什么呀

4,二手车和金融,真的能救中国汽车市场吗?_

编者按:本文作者:黄席盛,曾任华兴资本FA、阿里运营,微信13058146835。

中国的汽车市场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普及期,体现出连续30年的成长性;第二个阶段是成熟期,转折点出现在2016年,体现出和经济大环境相关的周期性。

市场大部分观点认为,中国汽车市场的普及期远远没有结束,最常使用的数据是「千人保有量」,截至2015年的数据,中国为126,美国达到870,日本603,韩国397,台湾300。然而,这种比较忽视了中国的国情,真实的中国包含两个世界,一线城市媲美欧美发达国家,广袤农村区域俨然第三世界,这两个世界泾渭分明并通过一系列政策进行阻隔。虽然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从交通堵塞也可看出,国内一线城市的千人保有量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从实际数据看,2015年中国新车销量达2114万台(2万亿元),较2014年仅同比增长5%,上市的4S店集团连年亏损。这一切都说明,汽车市场确实已经到了成熟阶段,开始呈现与经济强相关的周期性。在如此悲观的经济面下,居民对汽车的消费能力几乎降到历史低点。

行业普遍认为,中国汽车行业下一个10年的发展,应当聚焦于二手车和金融。

二手车激发用户换车消费的意愿。由于国内汽车市场发展时间较短,70后为主的有车一族往往抱持着艰苦朴素的思想,能够在市场上流通的二手车主要为车龄5年以上、新车售价20万以下的低端车型,这样的二手车型只能满足低端刚需。然而主流的二手车购车需求其实是升级需求,需要大约新车价在30-40万,车龄3年左右的车源。伴随着新车逐渐进入置换高峰,大量优质车源在一线城市被创造出来,通过流通环节进入二线城市(限迁政策放开也创造了条件),将带来一波新的升级需求。

金融更是促进消费的利器,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不到40%,远低于发达国家120%的平均水平,并且近年来消费金融渗透率也在不断提高。大众汽车金融的调查数据显示:10年前,35岁以下的汽车金融消费者占比不到20%;而到2014年,这个占比达到60%,且18-25岁人群占比逐步提升,消费年轻化趋势明显。新华信数据显示,汽车金融产品在年轻群体尤其是20岁人群中的渗透率更高,因此,年轻群体的崛起将大大提升汽车金融渗透率。

除了促进消费,金融更是大大提高了行业的毛利率,易鑫、灿谷、美利、优信等行业龙头企业通过金融赚取利润,并投向互联网和供应链的基础设施,提高了汽车流通的效能。

美利车金融和灿谷是一开始就旗帜鲜明的定位为汽车金融公司,剩余两家则犹抱琵琶半遮面。易鑫上市时的定位是「汽车新零售第一股」,业务涵盖汽车交易、汽车金融等业务,不过实际财务数据显示,易鑫依然是一家以汽车金融为主业的公司。汽车金融是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财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其金融类业务占总体收入比重为79%。而对于另一家定位为汽车行业服务B2C的优信,金融业务收入占集团总收入54.9%,投资者也是按照2-3倍的PB进行估值,其实已经将其当做金融公司看待了。

在整个汽车金融的大格局下,这4家侧重有所不同:优信几经转型艰难上市,核心竞争力尚未体现;易鑫依托股东背景,面向资本市场发行ABS获取资金较为容易;灿谷团队来源于主机厂金融的老班底,具有很强的行业资源和关系网络,通过和厂商、经销商集团、银行的长期合作,在新车市场也具备很大的业务量;美利车金融成立于2014年,创始之后不久就坚定不移的走直营团队的道路,通过对互联网地推大将的招兵买马,构建了非常难得的覆盖全国的线下直营网络,并牢牢绑定经销商形成了资产端的壁垒。

二手车+金融实际上可以分成三种业务:车抵贷、车商贷、二手车按揭。

而其中,车抵贷的市场实质是小微企业民间借贷的市场,是一个存量的小市场,和行业的大发展无关,我们本篇先不探讨。车商贷指的是为二手车商进货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然而由于二手车商本质上是小微贸易企业,二手车商借贷的唯一用途就是高杠杆经营。然而二手车商杠杆率已经很高,收车价格波动风险大,且每一辆车在车商净资产中占比极高,使得车商贷整体成为不赚钱的生意。第一车贷曾经希望专注车商贷业务,资产质量却怎么也提不起来,最终不得不转战二手车按揭业务。

二手车按揭指的是消费者购车时的分期,是整个市场最大的蛋糕。我们通常分析细分领域金融业务,会以场景端、资产端、资金端的模式思考:场景端指的是具体交易的产生场景,场景端产生了金融的需求;资产端往往是互联网金融公司,负责链接场景端,合理的转化用户,并进行风控和风险承担,将金融需求变成债权资产;资金端往往是银行、保险等大型金融机构,对资产端提供的资产进行风控并且资金批发。

二手车按揭的场景端在汽车交易市场,由大量中小二手车商组成(有点类似华强北或中关村的电脑市场),消费者通过朋友介绍或是网上线索来到市场,在不同的中小车商店铺看车并最终成交。北京等一线城市是批发市场,向散户收车并被其他城市的车商批发走;二三四线城市是零售市场,散户拖家带口的进来挑选心仪的二手车,这才是市场的主流。让人意外的是,无论任何地区,都不存在大型的二手车商,往往一个车商库存2-20台车,如果发展得好会逐步转做豪车或是参与市场管理,但是业务规模很难扩张了。因为一车一况一价,老板不可能放任员工对收车定价,卖车时的折扣也需要老板拍板,所有者和经营者很难分割。另一方面,由于业务简单,只需要找一块纸板,正面写「收车」反面写「卖车」就可以开始展业,一些做得好的业务员都倾向于自己单干当老板。这一点就是理解二手车按揭业务的关键——二手车商小而分散的格局短期内无法改变,从业者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每家车商拥有几辆车作为资产,消费者进场再互相转介绍。

二手车按揭的资产端公司,也就是上文说到的易鑫、灿谷、美利、优信等新兴企业,需要不断通过技术优化效率,链接场景端和资金端,实现消费者的按揭体验。那么就是两件事要做好,一个是从金融机构获得低成本稳定资金,一个是从场景端获取订单。找金融机构拿资金,早期拼关系,中期拼背书,后期拼资产质量。所以对于中小型的资产端公司,有没有关系或是股东背书,是投资的重要指标;而对于这种C轮后的公司,资金端的问题其实也落到资产端上。

在一笔二手车购车消费中,选择哪一家金融公司合作实际上是由车商决定的。从车商手上拿单子,目前市场上有三种打法。第一种打法是SP模式,在每一个汽车交易市场寻找一个当地关系深厚的合作方,通过给予返点让他帮忙线下获取单子。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扩张迅速,缺点是最终变成和地方的价格战,很容易被其他金融公司用更低的价格抢走。隐含的更大的风险是管理无法深入基层,市场对金融公司的品牌认知会变形,包装单子对抗总部风控的事情也无法防范。第二种打法是用销售线索换单子,即通过线上广告给车商导流,来换取车商的分期单子。这种方法看上去很美,然而实际上车商对线上广告并不买单,当我在线下调研时,车商对我摆摆手「反正这个城市的人要买车都要来我们市场,有没有导流又有什么关系」。换句话说,如果无法单独依靠导流找车商收到钱,就说明这件事的效用比较鸡肋。第三种打法是直营团队,用阿里中供铁军的打法,管理庞大而富有战斗力的一线人员,让他们认同公司的文化和目标。也许直营团队的新兵一开始只是大学生,在线下比不过SP公司的老油条,但在直营模式下,金融公司可以不那么注重短期的价格战,最终在线下资产端形成壁垒和品牌,再反过来获取资金端的竞争力,形成深深的护城河。

2018年很快将到尾声,「寒冬说」不绝于耳,尤其是习惯了顺应周期的金融从业者,更是叫苦不迭。然而,正如经纬张颖在朋友圈所说:本来很多人就是在大趋势上升中赚钱,没思考,没核心竞争力,没准备,没聚焦,没远见,没决心;现在经济动荡,不死不活,或者死的很惨都太正常。对那些有聚焦,有核心竞争力,有执行力,有决心的少数人和企业来说,这才是最好的时间点。

任何一个周期性行业都是如此,每一次产业整合都发生在寒冬,拼的是壁垒,不是速度也不是杠杆率,也不是谁先上市。格力是在制造业的寒冬中成长起来的,低毛利高杠杆的对手纷纷爆仓,坚定不移技术研发和控制成本的格力逐渐形成品牌。链家在2015年楼市低迷时期成长,收购多家中介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今年的中介巨无霸。

汽车市场的下一波机会在二手车及金融,寒冬是最好的时间点。一定会形成更高效的流通体系,一定会形成更先进的直营展业模式。这是一场全新的战争,不拼烧钱,不拼规模,不拼速度。拼的是谁的效率更高、壁垒更厚、活得更久,这是一场持久战。

5,58凶险_

虎嗅原创组作品,头图 视觉中国

作者丨吴倩男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围观了58同城CEO姚劲波的微博。

他最近的一次更新是10月9日,发了一条58同城二手车业务的推广文。这条微博下面有64个回复,一半是举报在58同城上被骗的,一半是喊话不要再打推销电话的,还有零散几条卖域名的、求投资的、求职的。

“虚假信息”已经成为58同城的一个标签。

以“58同城”和“骗子”为关键词,在百度上得到的搜索结果是506万个。

澎湃新闻做过一个更细致的检索。他们在中国裁判文书上搜索,搜到60起通过58同城、赶集网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的诈骗案例,超过5500名被害人受骗。诈骗金额最高的一份判例中,受害者2000余人,被骗中介费共计6270万元。

于是有自媒体直指58同城是“互联网毒瘤之一”,称“这个‘假’名在外的网站却依旧屹立不倒,几乎从未受到过全民舆论和社会指责,这才是‘神奇’之处。”

这篇文章无意去辨别58同城上的真真假假,而是想探究,为什么成立13年,58一直没能摆脱虚假信息的质疑?从黄页发展起来的“分类信息网站”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是否还能走通?在完成合并赶集实现一家独大后,58同城是否正在面临更大的危机?

一、原罪

开始有媒体关注到58的虚假信息问题是在2011年。这一年,包括新京报、广州日报等媒体报道了多起相似的案例:

求职者在58上寻找职位信息,面试通过后被以文本费、押金、培训费等各种名目缴纳费用。或者,求租着在58上寻找房源,见面后房东变黑中介,扣掉押金。

七八年过去,这套行骗手段并没有改变,在微博上、知乎问答上,类似的被骗经历仍旧有大量网友在讲述。

这显然与姚劲波的初衷背道而驰。

58同城的诞生源自姚劲波一次租房被骗经历。他多次向媒体讲述这段2000年初来北京的租房经历:“北太平庄边上一个房屋中介,我给他交了1200块中介费,他带我看了一次房子后就再也不找我了。我让他退钱,结果这个中介说好的,你把收据给我,他居然拿到收据就当着我面撕了。然后说你等一下,他就上楼去了,然后就没有任何人理我了,我也没有任何证据,因为那张纸已经被他撕掉了。”

“我当时就想应该有一个网站,能够把房东和租客直接联系起来。”

这正是中国互联网第一波热潮兴起之时。新浪、搜狐、网易相继在纳斯达克上市,马云秘密创立淘宝,马化腾挡住了微软MSN的攻势,还收购了张小龙的Foxmail。

而姚劲波要做的是做一个中国版的Craigslist。

Craigslist是美国互联网的异类,它成立于1995年,集合各种招聘、租房、二手物品交换等信息。全公司常年维持在30个员工,主要做的就是辨别虚假信息、处理用户投诉。

但Craigslist模式在中国行不通。Craigslist面对的是一个成熟的互联网市场,美国的小业主们知道要到Craigslist上注册、发布信息。并且由于美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完备,Craigslist对于不良信息的监控压力较弱。

Craigslist的中国学徒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便是谁来发信息。2005年左右,中国互联网用户突破1亿人,互联网渗透率不足10%,网民大多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白领阶层。要招工的餐馆小老板们,出租房子的小中介们显然不在其中。

经过几年摸索,58同城意识到自己是个向小商家们提供营销服务的广告平台。客户支付能力弱,但数量大。

2008年,58同城推出会员产品,购买会员的小商家可以在58上获得商家认证、建站工具、优先发帖和刷新等。为推广会员服务,58同城大规模搭建销售团队,连开十几家分公司,销售人员短时间内暴增至2000多人。小商家们不知道互联网怎么用?没关系,58还在天津建了客服中心,帮会员发帖。

2013年之前,会员服务是58同城增长最快的业务。该业务在2010年贡献344万美元营收,占58同城总收入的32.2%,到2013年上半年时就已经超过了3546万美元,占总收入比例升至60%。

会员数量的猛增,导致小商户发帖数猛增,审核上的缺位使得2011年出现了58同城第一个舆论危机(本文开头提到的)。

为什么2013年是个另一个重要节点?因为在2013年年初,58同城推出了竞价推广系统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会员不断增多,那发帖顺序如何排名?谁出价高,谁排在前面。这是58同城上市前的又一重要商业化探索。这带动了58同城在线推广业务的二次增长,2013年上半年,在线推广业务的增速超过会付费会员收入。

目前,58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就是这两部分:付费会员收入,在线推广费用。从58同城的上半年年报来看,在线推广产品作为58同城的第一大业务,营收21.87亿元,同比增长42.3%;第二大业务会员服务贡献了11.67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21.1%。

58的收入与会员数和发布的信息数强关联。会员数越多,发布的信息数量越多,58的收入就越高。

这一商业模式形成了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在房地产业务上,为了吸引C端用户,房产经纪发布虚假房源,或者重复发布房源,已经成为行业里常规的操作手段。

当58同城宣称要做真房源时,21世纪不动产总裁卢航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说了一句:“比如整个北京只有10万套在售房源,58上面放了100万套,现在全搞真房源,它的收入可能起码减一半,这是58要做的取舍。”

58同城的商业模式决定了难以从根本上堵住信息筛选的漏洞,这也是12年来,58同城虚假信息屡治不愈的关键。

二、对手

我们还记得6月份的那次反贝壳结盟。

58集团和安居客联合了我爱我家集团、中原地产、21世纪不动产、万科二手房物业、麦田房产等房产中介,发起了“双核保真·以誓筑势”全行业真房源誓约大会。

大会上,姚劲波说:“有的公司希望这个行业里的公司全死掉,只有我活着,这种想法是不对的。”直指链家推出的贝壳找房。

今年4月,链家终于上线“贝壳”,透露了它的平台野心。这个全新的平台,要开放自己的房源数据库以及经纪人合作网络ACN(Agent Cooperate Network,经纪人合作网络,链家将从找房到找客再到促成交易等各个环节细化拆分,每一个体系内的贡献者都能获得收益,如房源录入方、房源维护人、客源方、撮合成交等不同角色度能获得约定比例的收益,从而形成一个合作网)。一个是链家的底层数据,另一个是链家的方法论。相当于贝壳想打造一个中国版MLS平台(美国房地产中介共用的买卖数据库),即共享房源,也在输出行业流程和规范。

发布会当天,链家CEO左晖发了一条朋友圈:“此时的北京,乌云密布。有会解天象的吗?”姚劲波在下面回复:“相由心生,我看到的是阳光明媚。”左晖又回应:“打雷应该是又有人赌咒发誓了。”

两家从合作关系转向了敌对关系,并且将矛盾摆在了明面上。

为何姚劲波如此大动肝火?原因在于贝壳动了58最大的那块蛋糕,甚至可能动摇它的根基。58同城最赚钱的业务在房产和招聘,房产业务约占58集团收入四成,招聘约占三成。

长久以来,房产经纪行业的常规玩法是,58同城等互联网公司利用流量优势充当平台,链家、我爱我家等房产中介购买端口,在58平台上发布房产信息。

而贝壳在打破这个常规,欲取代互联网公司扮演这个平台的角色。贝壳CEO彭永东说,贝壳要吸引全行业的房产经纪与经纪公司入驻,而链家只是入驻贝壳平台上的经纪品牌之一。

对比58与贝壳模式。58同城作为房产经纪公司的服务商,和没有竞争关系。但这一模式,一方面导致它受制于房产经纪公司。今年2月份,58同城安居客宣布上调端口费30%-50%,引发了包括我爱我家、链家、麦田在内的中介联盟的联手抵制。中介公司们用下架旗下所有房源作威胁,来对抗58同城安居客通过流量垄断来收割房产经纪公司的利润。

另一方面也如上文所述,难以消除虚假信息。

而贝壳模式无疑戳了58的痛处。贝壳的利器便是从链家继承来的“楼盘字典”,一套投资6亿元,用时10年积累下来的房屋信息大数据库,记录真实房屋数超过1亿套,覆盖中国135座城市的25万个小区。

但贝壳的问题是,是否会有其他房产经纪买账。“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平台,如果一家自称是平台的企业,既做线上,又做线下,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这在商业伦理上和操作逻辑上是绝对不能被接受的。”我爱我家集团董事长兼CEO谢勇曾如此质疑贝壳。

在这里,我们不去判断贝壳是否能够成功取代58同城,只是从行业竞争来看,58同城的对手已经从赶集网、安居客等依赖流量成长起来的黄页时代的互联网公司,转变为新巨头。除贝壳外,同样掘金于本地生活领域的美团,也是58的对手,美团的“生活服务”频道涵盖了58除房产、招聘、二手之外的项目,比如维修、家政、开锁等。而阿里旗下的闲鱼则对58的二手业务造成冲击。

此前,58对于竞争对手的管用做法是收购。2015年,先后收购安居客、赶集网、中华英才网。但当下,这个手法已经失灵。在更为严峻的竞争态势下,58凶险。

三、出路

虎嗅作者王新宇在采访姚劲波时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关于为什么58同城基于本地化生活服务,只做类似分类信息之类的浅度信息。姚劲波的回答是:“这就是我们的护城河。”

现在来看,58不是不想做,而是很难做。

58模式的弊端在于,只涉及到信息没能深入交易形成闭环。对此,58内部是有感知的。在58同城上市之初,姚劲波就表示,未来58同城的商业模式会朝着闭环发展,实现从信息发布,到交易达成全过程,这将是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

为形成闭环,2011年58同城推出过团购,2012年在二手3C数码版块引入了支付宝进行在线支付交易,后来也尝试用大众点评的方式解决信息质量,但由于本地信息服务的类目繁杂、内容繁多,最后都不了了之。

2014年,O2O概念大火。从2014年底至2015年中,国内拿到A轮融资的社区O2O项目有1000多个,拿到B轮的有200多个。O2O成了一个创业者、资本、媒体等扎堆的狂欢盛宴。58也在这个时候做了押注。

O2O确实与58业务十分切合,一方面它贴合58同城原本就有的家政、维修、代驾等本地生活业务,似乎每一个细分拆出来都能发展成为一个独角兽,另一方面,线上支付线下消费的模式能够使得58形成多年来梦寐以求的闭环。

于是,在那一时期,58同城成立了以首席战略官陈小华牵头的创新和投资部门。一方面尝试一些能与现有业务结合的创新产品,另外一方面也在O2O寻找一些能进行资源整合共享的创业公司进行投资。

58在O2O上来势汹汹。58到家,上线半年,仅保洁一项就超过中国最大家政公司10年的交易量。并连投美到家、点到按摩、58月嫂、呱呱洗车等十余个O2O项目,“我们应该算是O2O投资最活跃的TOP3,抢了红杉和经纬不少项目。”陈小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姚劲波对58到家寄予极高的期望,“我们在构建一个以居家场景为核心的上门服务体系,由58到家的平台直接连接劳动者和用户,并定义服务流程和价格。”

这一点从58到家的名字上也能看出来,谈及为什么不叫58同城到家而是58到家,陈小华说:“我们的想法是,它将来会比58同城更大。”“我们的目标是未来给1000万人直接发工资。我们希望如果有一天登陆美国资本市场,敲钟的都是钟点工和搬家师傅。我们一定要成为那个领域的百亿美金公司,改变一代人的生活。”

2015年10月,58到家宣布获得融资金额为3亿美元,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集团,全球投资巨头KKR和平安创投。此次融资后,58到家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

但这也是58到家公布的最后一次融资。2016年资本寒冬到来,O2O创业公司尸横遍野,诸如上门按摩、健身、洗车等O2O需求一度被认为是伪需求。58到家也变得低调起来。

除O2O模式本身之外,回顾58在O2O上的做法,依旧没有摆脱传统的广告+流量那一套打法。刚拿完融资后,58到家拿出3亿美元做品牌推广,签下黄晓明、Angelababy夫妇成为公司品牌。

拿钱砸广告然后转化流量的打法,此前在和赶集的较量中,使58大获全胜。但在互联网下半场,随着人口红利见顶,单纯的花钱买流量失灵。为流量而流量变得没有意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精准投放,提高用户转化。

从目前来看,58同城继续在做垂直领域拆分的路子,试进行转型。

除58到家外,58同城拆出来的垂直项目还有转转、58速运、招才猫招聘、斗米兼职、好租、58快拍、58甲妆、58学车、58配配、58钱柜、屋米合租、帮帮、番茄快点、货车之家、58月嫂、58家政等等。而拿到融资的除58到家外,还有转转、58速运、斗米兼职。

所以,到最后,58是要把自己拆成一个投资公司么?从目前看,除了这条路也别无它法。

虎Cares

一件护住你的上半身,共同抵御资本寒冬

比抱着羊驼还温暖且有趣的重磅「职场杀焦帽衫」

五款在售, 戳小程序开抢

6,青春作价两千万_

本文授权转载自

AI财经社(ID:aicjnews)

人人网的最终命运是由陈一舟在自己的人人日志里公布的。11月14日早晨八点,他更新了今年5月份在人人网上发表的一篇日志《人人网的明天,由你定!》,在这篇日志里,他宣布人人网未来将由北京多牛传媒接手。

但这篇日志最初甚至没有被太多人留意,过了12个小时后,其浏览量都只有不到800。直到上午十点左右,人人公司由官方渠道宣布将其子公司千橡科技旗下的人人网、人人直播及增值业务出售给北京多牛互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才引起了行业的热议。

陈一舟显然高估了人人网仅存的活跃度。那些曾经青春着的用户们,都已经离开平台很久了。

一个即将30岁的朋友告诉我,今天的人人网里,只有一位年近70岁的高中老师还在执着地发着新鲜事。

大约十年前,这位退休老教师只身前往四川凉山支教,期间,在人人网上发起了资助贫困儿童的募捐,得到了当年的学生们、也就是人人网标准用户的热烈响应。他们迅速发起了捐助行动,作为回应,这位老教师每周都会在人人网上公布善款去向。

这样的温情故事如今已经显得苍凉。朋友说,最近几年里,只有这位老教师还执着地在人人网上公示善款,而他的捐助者们,早已了无生息。

“你们要写人人网吗?如果你能采访到陈一舟,请帮我带句话:为什么把校内网做成这样,把我的青春都埋了,我恨你。”一位仍然留守人人网的用户在得知人人网卖身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发出抱怨。

这个已有超过10年历史的社区承载过太多用户的回忆,不论是下线站内信功能、转型直播、还是转型区块链发行“人人币”,每当人人网有了新动静,总能引起一波人的对其的追忆和讨论。

留守的人并不多,对于许多人人网早期用户来说,最近一次登录人人网的时间,差不多等同于青春截止日期。

我们没有采访到陈一舟,他上一次公开谈论人人网还是在今年5月。同样是通过更新人人网的日志,陈一舟提前预热这次卖身。他表示“我已经不再适合做年青人的社交产品了” ,彼时他就向关心人人网命运的用户交代,接下来他会寻找适合打理人人网的团队,并不排除外部公司的接入。在寻找了半年后,陈一舟把人人网卖给了北京多牛传媒。这家公司旗下有互联网社区媒体DoNews、中文魔兽社区和ACG社区 NGA和电玩门户电玩巴士。

两年前,曾与人人网“双雄称霸”社交平台的开心网黯然退场时,还卖出了10亿的价格,而承载着一代人校园记忆的人人网,却只值2000万美元加4000万美元股票对价。这个价格,即便是早已不再关注人人网的前用户们都感到惋惜。

有的人惋惜青春已逝,如同金庸曾在80后的青春里留下浓墨重彩,充满校园气息的人人也曾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与记忆。有的人感慨社交产品更迭的残酷,从bbs、QQ聊天室到人人网、开心网再到如今的微信微博抖音。在社交产品越来越”年轻化“、“下沉化”的今天,曾在人人网上高谈阔论的那群人却大多失去了表达欲。

但我们仍旧试图寻找那些留守的人,还原过去那个时代的人人网与他们的故事。

01

前世今生

2008年,正读大二的胡图在校内网意外发现了自己的高中语文老师。那时,老师刚从教学一线退休,在同学的帮助下注册了校内网,迅速与当年的学生们取得了联系。

很快,当年老师的主页成了高中校友的聚会厅。大家一起讨论旧照片,商量线下的聚会,而这种小共同体,随着这位老师只身前往凉山支教而达到了高潮。

2009年,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商议,帮助四川凉山彝族小学筹措助学金,学生们把钱交给他,由他安排资助同学。从此,这个账号变成了善款公示的账号。

过去几年,他每个月都会这里更新一次捐款使用明细。直到去年6月,他听说自己的学生已经没有人登陆人人,才停止了更新。胡图说,“我偶尔想起来,就会上去看一眼,好友都没有什么动态更新,只有老师那张写得特别认真的公示,孤零零的,每周一期”。

除了这种师生共同的回忆,更多的人在这里留存的还是自己的主页。2007年寒假,湖北某小城的一家网吧里,还在念大学一年级的梅凯注册了自己的校内网用户,当年的产品还不够人性化,注册过程相当繁琐。他认真地敲下姓名、学校,上传头像。屏幕一转,属于他自己的个人主页正式建成。梅凯第一时间搜索起那些中学和大学同学的名字,加上好友,到页面留起了言。

如今在一家大型出版社做编辑的梅凯说:“那个时候,我去网吧不是打游戏,而是泡校内网。”

校内网的名字来源于2005年的王兴。那年的12月,连续做黄了两个社交产品后,在对岸Facebook的启发下,王兴做出了校内网,遵循了Facebook起家路径,校内网从中国最顶尖的高校清华、北大、人大获得了第一批流量后,很快便在北京的高校中流行起来,上线3个月后突破4万的用户。但由于王兴缺乏融资经验,校内网最终无法支撑。不得不 在2006年的秋天以2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陈一舟。

不少人将人人网今天的失败归罪于陈一舟。但实际上,校内网的真正爆发是在转卖给陈一舟后。与比自己小10岁的王兴相比,陈一舟是社交创业的老炮。1999年,他就做了中国最早的校友通讯录ChinaRen。2000年,搜狐以价值约3000万美元的股票收购了ChinaRen,同时也将陈一舟收入麾下。人人网上市后,陈一舟曾回忆那一次的被收购认为是其一生中最大的失败。在他看来,这让他错失了中国互联网的一个山头。

ChinaRen错过的是社交网络崛起的第一波机会,而抓住这波机会成长起来的公司正是1998年创立QQ的腾讯。但买下校内网让陈一舟最终赶上了社交网络在PC端最后的红利期。2007年,人人网逐步在国内各大高校进行推广,他们成功的在国内几乎空白的熟人社交市场找到了自己定位,并通过校园推广大使的渠道进行产品推广,最终在2008年到来之前,突破了1000万的用户。

梅凯开始使用校内网正是在陈一舟接手校内网之后。接下来的几年,梅凯几乎沉迷于校内不可自拔。“每天一下课,马上跑去学校的电脑机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陆校内网,发一篇日志。”他至今依然记得校内网“很干净的蓝白色界面”。机房里一眼扫过去,几乎所有年轻人都在一块十几寸的屏幕上精耕细作,互相复制可以装扮页面的程序代码,敲进后台,生成漂亮的背景页,还有别出心裁的人,添加不到1MB的音乐文件作为背景音乐。本科4年和读研的前两年,梅凯和同学们每天登陆几十次校内网。在他看来“那也是人人网发展得最好的时候”。

与今天人人网“一步错,步步错”的尝试完全不同,2008年和2009年的人人网每一步都走在了同行之前,即便后来腾讯反应过来之后做了朋友网也没有影响到它的迅速爆发。2008年,他们尝试了开放平台,引入了农场偷菜等游戏,引爆了社交网络。2009年,校内网改名人人网,从学生群体向白领群体过度。

和Facebook一样,从校园起家的社交网站,最终要做成全民产品才能活下去。为了打败在白领群体内更有影响力的开心网,陈一舟还偷偷买下了开心网的域名,注册了一个山寨开心网,尽管遭到了行业的巨大批评,但并不妨碍人人网拖住开心网的上升速度。

陈一舟回忆08、09年时,至今都是一脸自豪,在他看来人人网是PC时代最先进的产品之一。

02

刹那辉煌

在今天看来即便是当时最先进的产品,依旧充满了时代限制的各种BUG。但对于当时的用户而言,其用户体验却并不逊色于最好的社交产品微博微信,最大的不同在于人群与表达环境。

2009年,CNNIC 曾发布《中国网民社交网络应用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当年的网民中大学本科及以上所占比例为 12.4%,而社交网站中用户中本科及以上比例高达 37.8%。与如今更多的追求年轻化和下沉的社交平台对比,高学历人群在人人时代占据了更大的话语权。

“对于一个有表现自我欲望的学生来说,人人网是最好的平台”。2010年到2014年都对人人网极度狂热的用户青晔这样描述人人网曾经的价值。2010年,青晔刚上大学,几乎是一迈入大学校门,人人网的存在感便强烈了起来。在大学里,人们不论是写了日志还是拍了照片,只有在人人网上发出来才算真正完成。

虚荣和表达欲是驱动这个群体最大的动力,青晔就说看着“照片发布后,像洪水一样增长的访问量” 他就能感到无比的兴奋。不仅仅是个人的兴奋,由于整个人人网打造出了一种大学社区的氛围,在这里人们能看到属于年轻人的荷尔蒙涌动。校园活动、政治议题、男女生之间的情愫往来,在这里都一览无余。

青晔说“那时人人网就各种抄Facebook,人人网和QQ空间也互相抄袭,你有一个情侣空间我也有一个情侣空间”。除了情侣空间、公共主页等页面,很多人尤其在意屏幕右上角6人限的“特别好友”设置,“要是我设置了你为特别好友,你却没设置我,OK关系解除”。无论中外,青春萌动永远是社交第一刚需。

据他回忆,大学时代,每次所参与的一场演出结束,就会有好多人来人人网页面张望。他索性专门建了一个相册,把诸如第8888个访客、第10000个访客记录下来,甚至做过一个无聊的统计,有人在一天里来访过自己的页面28次。

虽然2010年开始,微博也流行了起来。但人人网的足迹功能最初还是能留住一部分流量,“我能知道谁来看过我的主页了”,和几乎所有使用人人网的年轻人一样,他非常在意访客动态。

学生群体的疯狂追捧下,2011年,在Facebook还尚未找到盈利模式之前,靠着社交游戏与广告,人人网反而后来居上成了全球第一个上市的社交网站,估值一度高达94亿美元。尚未上市前,陈一舟在业内的评价就已经与马化腾等人看齐,一直到2013年,人人网的活跃用户还能达到5700万,并不逊色与后来崛起的微博。人人网上市之际,不少人为王兴感到惋惜。甚至有媒体对比陈一舟与王兴的际遇,评价后者为悲剧。

但也有清醒者看到了人人网的隐患。张朝阳就给自己曾经的副手陈一舟泼了最大的一盆冷水。在张朝阳看来“人人公司只是概念上像Facebook,其中国公司的管理团队、资本结构等各方面都不是最优秀的,长期下来会有很多问题。”

甚至没等到长期,从2011年上市后,这家公司就开始步步衰退。最先体现在营收上,2011年至今,人人网始终处于亏损状态,陈一舟原本预测“今年Q4或者明年Q1人人网就有可能扭亏为盈。”陈一舟将人人网的困境归因于“离钱太远”,他甚至表示作为投资人,也从不投社交。

为了给人人网变现方式,陈一舟尝试了图片社交、直播等多种形式,在今年上半年接受腾讯深网的专访时,他还表示: “我们要把这款好产品变成好生意,通过金融变现,把我们的用户尽量地导流到适合他们的产品。”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陈一舟绝对是一个有眼光的投资者。早在2002年,投资行业尚未繁荣起来时,他就依靠精准的投资眼光,买下了猫扑、魔兽世界中国网、校内网、uume、Donews等一大批优质互联网社区,甚至近些年包括互联网金融、二手车、直播的风口他也都没有错过。

03

江河日下

但与出色的投资能力相比,陈一舟迭代产品能力并不足以支撑他开疆扩土。此前在收购猫扑后,他将其转型为门户网站的尝试就没有成功。掌舵人人网的几年后,他不断将最时髦的产品功能增加到人人网,甚至为了变现,完全转向直播,让人人越来越偏离最初的社交平台的路线。

在这位互联网老将看来,人人网的失败早已注定。他在日志里写到“在先进生产力之前,老的生产力只能让步。 ”

梅凯回忆,2012年年初,他在读研二时停止了人人网上日志的更新,因为过去的同学有的因为开始工作无暇他顾,有人陆续转到了微博和微信,在人人网的活跃度逐渐冷寂了下来。

“你的朋友在哪里,你就会在哪里,如果身边的人都离开了这个社交平台,自己自然也不会再待很久了”,梅凯说,这段时间在人人网上,他的高中同学基本没有了联系,大学同学也各过各的生活,社交网络上活跃的人永远都是少数几个。

有时候想到以前的某位同学,他会登录页面看一看以前这人都写过什么。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会把自己以前写的东西、发的照片删掉,但过一段时间又后悔莫及,因为被删掉的东西再也找不回来了。

校内网在2009年更名为“人人网”后好长一段时间,梅凯依然不能适应,但他最大的遗憾是,这个充满温度的、起兴于实名制的社交网络,在内容生产上下滑得越来越厉害,“没什么人写日志了,很多群组被关闭,而且很多内容审查太紧”。

青晔也有同感。2013年,从台湾交流访学回大陆,他发现微信开始在年轻人里流行起来,到了大学毕业,身边的同学瞬间面临起找工作的生存压力,对人人网的热情迅速消耗无几,“与只有四年的大学时代相比,微博和微信的受众更大”。

现在的人人网就是钩沉他大学生活的素材库,偶尔想起来,会去里面翻翻照片,发到朋友圈,配上类似“原来大学的时候我长这样”的说明,“对比对比,伤春悲秋一下,看看时间如何把当年一个杀马特变成了正常人”。

“但是到现在,我连发状态的入口都找不到了,打开入口就是直播,谁能来看?它现在的受众我不大懂,我是不会来这里看直播的。”

2011年到2015年之间,人人网的负责人从许朝军换成了陈一舟。陈一舟上任后正好赶上了中国互联网产品从PC向移动端转移的关键时刻,但人人网却并没有能成功转型。首先是用户转型的失败,尽管早已开始尝试从学生群体向更广泛的人群扩大,但人人网却没有Facebook那样的产品能力与竞争环境。拥有更大资源和更好产品体验的微信和微博,收割了大部分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而人人网的大学生用户,却从毕业之后逐渐离开人人网。

与朋友们的离开,更让梅凯觉得不能理解甚至有点生气的是,自从微博和微信被广泛接受流行起来之后,“人人网从2013年开始的自暴自弃态度”,“各种没品的广告,还做贷款,汽车交易平台,后来是直播”。

到今年5月,陈一舟向人人网用户征集发展建议时,几乎已经没有老用户响应。在人人网的应用商店评价里,也大多是清一色的失望。这次的响应寥寥或许坚定了陈一舟出售人人网的决心,毕竟在人人公司逐步转向二手车和SaaS业务后,人人网早已成了陈一舟手上的负资产,而抛售负资产对于一个投资人而言,并不存在任何心理负担。

陈一舟不是不了解用户的流失,他也曾颇心酸地表示“关于人人网的青春回忆的帖子,每年至少有一个。大家都珍惜自己青春的回忆,人人网也何尝不怀念曾经的辉煌”。

04

青春散场

但用户的青春回忆拯救不了人人网,陈一舟在几次变现尝试失败后,也逐渐对这个曾带给他无限荣光的产品失去了耐心。

陈一舟曾三次试图分拆、私有化人人公司,没有一次成功。今年4月,第三次私有化开始。人人公司宣布了一份股票回购计划,依照该计划,其全资子公司Oak Pacific Investment (OPI)将向满足条件的在册股东私募配售新发行的普通股,私募配售结束后,人人公司将不再持有OPI股份,后者将完全由私募配售中的买家拥有。针对未参与私募配售的在册股东,人人网将派发现金股息,金额取决于私募配售的结果。

也就是说,人人将公司核心资产出售,然后分红给股东,但这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满足股东的利益,“陈一舟要掏空人人公司”的声音开始传开。

此举在小股东中引发震动。在一份有29人签字的、向软银方面提交的公开信中,小股东们写到“(人人网)将公司绝大多数、也是最有价值的资产,以极为不正常的方式、极为不公平的低价,私下转让给经过批准的股东”。

2018年5月,一部分人人网的小股东分别在人人网北京总部,以及大股东软银上海分部周围拉起横幅,抗议人人网即将生效的股票回购计划。

直到今天,人人网最终以2000万美元加4000万美元股票对价抛售给自己曾经的子公司,陈一舟在站内信写道:“找到非常合适的团队来接力人人网,我们费了不少力气。 现在这个任务得到圆满完成,非常欣慰。”

2018年,8月8日,梅凯在冷冷清清的首页又更新了一条状态:“看到了新出炉的人人网小程序。也就我这样的死忠粉还坚持天天登陆了。要是人人网能把界面的乱七八糟的广告去掉,能把直播平台去掉,回到最开始简洁清晰的蓝白色界面,就果断用回。”

5天后有了一条朋友回复:“果真死忠粉。”

“总得找个社交网络撒撒野,所以就基本上去人人网,自己一个人发发神经,真的是纯属发发神经。没有看客,随便浪。”

后来的陈一舟或许忘了,人人网曾经的用户们所怀念和依赖的,正是这么简单的社交而已。人人网错过了他所有可能发生的美好故事,而在人人网上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也走完了那些充满了热烈欲望的青春期。

撰文 / 王先 刘丹如

编辑 / 严冬雪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浪潮工作室长期招聘作者,稿费千字300到800

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编辑 ? 邱小奕

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一键星标公众号 从此划船不用桨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7,出租屋里的年轻人_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凤凰周刊智库(ID:fhzkzk),作者:陈龙,编辑:王毕强,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房租暴涨,让在一二线城市里打拼的年轻人疲于奔命。不仅如此,高价租来的房间还很可能甲醛超标,这些年轻人的健康也受到了威胁。

找房是个力气活,也是个要时刻在心里算计的智力活。

北京天安门往东二十多公里,是通州区的梨园站。这是城铁八通线的倒数第三站。等了十几分钟,房产中介才骑着电动车过来,安丽莎吃着烤肠坐上去。电动车载她前行15分钟,才到达看房的小区。中介刚刚从房东手里收来这套60多平方米的房子,客厅墙上还贴着各色儿童拼音图画。“为啥住这儿,便宜啊!”安丽莎说。

两室一厅,中介打算把客厅打上隔断,改造成三居室。安丽莎看中了现有的12平方米的次卧,想从1900元砍到1600元,中介卡在1650元不肯再降,“就这还得跟经理商量一下”。安丽莎开始算账:每月1650元房租押一付一,一年730元管理费和200元维修费,还有3%的中介手续费,再加上水电网费,第一个月要交将近5000元。算了两三遍才算对,她开始频繁给合租的朋友安琪发语音、打电话。

安丽莎去年才来北京,和安琪一起做化妆师,有活儿才出门。之前,安丽莎和安琪住在离市区稍近一些的农民自建公寓,但卫生环境堪忧,夏天床垫还冒出许多不会飞的小虫子,她们于是决定搬到更远的正规小区,寻思着应该不会增加太多的房租。但中介给出的价格让她们捉襟见肘,两人平摊这5000元,还是觉得贵。安丽莎希望,租房费用平均每月不要超过1500元。

8月中旬,我爱我家时任副总裁胡景晖爆料,“以自如、蛋壳公寓为代表的长租公寓运营商,为了扩大规模,以高于市场正常价格的20%到40%在争抢房源,完全破坏了正常房屋租赁市场”;“北京五环、六环以内,90万套已经建成的房子处于空置状态”,将长租公寓和房地产中介租赁行业垄断房源、抬高市价的问题推到舆论风暴的中心,引发公众对资本炒作导致房租暴涨及其社会不良效应的担忧。

22岁的中介小伙,见证了多地的拆违,知道眼下是中介市场的好时机。“我们是小中介,两个分店加起来手里也才几千套房,没法跟链家、我爱我家那些竞争,我们一出价,他们就加价。”他又给安丽莎推荐了一套1200元的房子,但装修简陋,而且是多人合租。安丽莎随时给安琪语音汇报数字,安琪正好在工作没有回复,这让她犹豫不决。

这个夏天,不仅毕业来到一线城市的大学生被高房租惊呆了,奋斗了几年的“北漂”、“沪漂”也被急速攀高的房租打乱了生活。

2018年,三个来自辽宁的大学同学在经济的考量下选择在北京合租。

倒计时抢房,最后一秒房没了

听到房租要从6000元涨到7400元,吴佩佩的第一反应是,中介在恶意抬价,还有杀价空间。

吴佩佩来北京快四年了,一直和一位朋友在市区的团结湖、金台路一带合租两居室。两年前她们在团结湖租了一套房,5800元,去年到期后涨到了6000元。“当时中介报价6500元,我们杀价到6000元。谈的时候,感觉中介不太希望我们换房,我们还有讨价优势。”

但今年,租房市场的主动权变了。7月上旬,中介加到7400元,吴佩佩以为是房东搞错了行情乱喊价,希望我爱我家中介去跟房东谈谈。一星期后,中介态度强硬:一分不降。按照合同,付给中介的年服务费也将涨到7400元。吴佩佩和朋友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她们决定重新找房。

吴佩佩的公司位于市中心寸土寸金的三里屯SOHO,以此为圆心,她们几乎把附近的团结湖、甜水园、东大桥的小区看了个遍。8月23日,搬离团结湖的时候,她们原来租住的房子已经以7500元的价格租出去了,涨幅25%。

这次换房,她们找了链家,幸运的是,和她们对接的是一个很有耐心的小姑娘,一有合适房源就通知她们,她们会在当天或第二天去看房。但市场的紧俏还是出乎意料。同一个新房源,不同中介会带多个客户去看房,来晚就得排队,先到先得。中介告诉吴佩佩,房源竞争是租金上涨的原因之一,一个报价6500元的房子,好几家中介争抢,最后就抬成了七八千元了。

她们不敢怠慢,以前最多看十几套房就定下来了,这次一个半月里,她们总共看了三十多套房。有时晚上下班后九点多,她们还去看房,“要是不去,第二天就可能被人签走,所以再晚我们也过去看一眼。”周末三十多度的高温,她们常常从下午一点多看到五六点。渐渐地,她们自觉把预算提高到了7000元。

看过的房子里,大部分让吴佩佩觉得太差。“朝阳区这一带基本都是老房子,根本不值这个价。”位置不好、洗手间不干净、卧室太小,都是她们拒绝的理由。

但好房子,她们又没有选择权。中途,她们和另一个朋友一起找三居室,看到一个刚装修完的三居室,租金9000元,她们很中意。提到新房可能有甲醛,对女性身体有伤害,她们希望推迟一段时间起租,等气味散掉。房东不同意。尽管已拿到房东的银行卡号准备交定金,她们还是放弃了,但立刻就有不在乎甲醛的人签了。

产权方市场上,租客失去了谈判权。很多次,她们当天不签,第二天就被别人签走。另一个房子,房东要求她们必须在8月1日入住,她们已经看了房产证,解释前面的房子月底才到期,但房东说,晚一天都不行,不然每天损失几百块钱。“谈到最后一步了,就是什么条件都不能改。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几乎不能提要求。”

中介App上放出的房源她们自然也不能放过。但各家中介为了加剧供需失衡,明明手中握有数以万计的房源,但每次却仅仅放出一两套房子让全网租客争抢,这种饥饿营销使得任何房源都会被秒光。

8月17日,一套7000元的新房源挂了出来,她们8月18日去看,8月19日,当机立断,终于赶在上一套房子即将到期之前签了合同。开始房东不想租给她们,嫌女孩事多麻烦,觉得一定要租给一家人。她们求着房东,说自己都是高学历,做正经工作等等。房东总算答应了。“以前我从来没有遇到过房东这么强硬的。”

也是在8月17日,自如、相寓、蛋壳公寓等10家主要住房租赁企业负责人被北京市住建委约谈,承诺不涨租金,两天后,又表态要拿出手中总计超过12.5万套的北京存量房源投向市场。其中,仅自如一家就承诺拿出8万套。

这套两居室不大,60平方米左右,主卧有阳台,虽然房子老旧,好在离地铁只有50米。时间紧迫,8月21日起租,她们23日迅速搬了过来。吴佩佩东西多,光书就有十箱,每次搬家都得脱一层皮。“这次租房,是我所有租房经历里最复杂、耗时最长、最难找到房子的一次。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蛮大的冲击。我不想再搬了,再搬要么就换城市,比如回老家。”

安顿好父母,自己在上海却乱了

受去年大兴火灾后大规模清理违规住房的影响,租房市场供需失衡,北京郊区房租大幅增长。

中国房情网数据显示,2018年7月,北京各区房租的同比涨幅中,周边各区的涨幅远高于市中心,其中通州、大兴、房山、昌平四区的房租涨幅达71%、64%、63%和55%,而西城、东城、海淀的涨幅为19%、23%和35%。因此,江依琳杀了个回马枪,从五环外搬到了市区。

大二实习在校外租房时,江依琳曾经被中介狠狠骗过一次。杯弓蛇影,从此她不再信任中介。2015年毕业前后,她在北京东北四环的惠新西街北口租了一间次卧,1400元;几个月后搬到东四环外四惠东的一间三居室的主卧,1760元;2016年,这间房的房租涨到2300元后,她搬到东五环外双桥的一间两居室的主卧,房租却涨到了2700元。她一直选择小区房,每一个地方,都只是暂居地。

双桥的这套两室一厅整套租金4000元,但今年房东连涨了两次价,8月份直接涨到5500元,只有一句话:要觉得贵,就别租了,搬走。五环的房租都涨了,这是事实,但她想,与其承受37.5%的涨幅,还不如住到市里。她喜欢逛街,晚上出去玩,“不用花很多钱打车回家。”

出身于经济学专业,江依琳习惯把功夫花在事前。她提前两个月启动,几个晚上在豆瓣租房小组挑出20多个帖子,从中遴选四五个,周末集中去看房,节省不少精力,两周后,她在金台路租到了一个三居室,住在由客厅隔断出来的主卧,租金3300元。整套房的租金超过8000元。

和许多女生一样,江依琳对房子的第一要求是“干净”。但这个房子恰恰不干净。上一个租客在地上留下了许多用过的纸巾、旧杂志,地板上一层污垢,墙漆剥落,床也要坏掉……她做了一番改造。清理完垃圾,花200块钱把旧沙发砸碎扔出去,自己贴上墙纸,收拾出储物间,买了地毯和两把吧台椅,还在镜面书柜前挂上一张画布。

房租在江依琳的收入里只占1/6。因为觉得国内房地产太无厘头,去年她在泰国买了一个配有高级服务设施、拥有地契的小户型海边公寓,每月要还款。不过后来她后悔了,因为几个国内二线城市的房价涨幅很大,她觉得投资方向失误了。

2018年,来自江苏徐州的“北漂”女生选择了租住长租公寓。

“沪漂”女士刘绮丽到上海6年,在浦西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运营。8月29日,房东突然告诉她,他要把得了癌症的老丈人接到这个房子里住,方便照顾,让她9月底前搬走。她立刻联系了住商不动产、我爱我家两家中介,当晚就去看了三套房,无一满意,“没有我现在住的房子好,价格却要贵很多”。

2012年初到上海,刘绮丽跟四个女孩一起合租,房租只有500元。2014年,为了一只在路边捡到的狗,她开始单独租房,先是租金2200元,2017年4月又换到现在的房子,租金3700元。

刘绮丽在上海的租房是无比精细的。一定要一室户,三楼,楼可以旧,但装修不要太差。这次她提了附带要求:最好三楼,一楼的话要带小院子,方便养花。中介明确告诉她:现在要租到同等条件的房子,得5000元了。

面对5000元的价格,她不能接受。“超过4000元我不能接受。我觉得我的薪水不应该用在这个上面,太多了。”她更大的开销,是在家乡镇江给爸妈买房的房贷,每月要还5000元。即便如此,按照她的收入水平和上海的购房规定,一旦刘绮丽找到结婚对象,她在上海的未来仍然充满希望。

但三天后她发现形势不对,“大中介公司抢购囤积房源,都垄断了,所以才涨,市场很混乱。”一个把房子委托给我爱我家的上海大爷说中介每月给他2700元,但中介的出租价却是4600元。但刘绮丽不打算立刻屈服,而是继续慢慢找。“我是一个很抠的人”。

除了养狗、猫、鸟,刘绮丽还养了四五十盆多肉植物,去年开始又养了十几盆开花植物。此外她还喜欢做饭。因此,她需要大一点的卧室和厨房。原本,她每个工作日下班后都要去跳舞,周末会去江边做运动,蹦床、走扁带、滑板。“单身嘛,得让自己忙起来”。

但最近,她不得不把时间用来找房。她打算每天看三套,周末一天看五套,总能找到价格合适、又符合自己要求的房子。

毕业生为爱来北京,工资全部付房租

房租上涨构成的压力和挑战,对于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来说,尤其巨大。

马龙刚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硕士毕业,进入了浦东长清路附近一家知名外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大学实习期间,他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从松江赶到陆家嘴。找到房之前,他仍然住在松江朋友租的房子里。

8月底,马龙通过中介看了很多房子,多半不符合自己的要求,便宜的房子基本太破。“我可能是有洁癖,房间大小无所谓,卫生间一定要好点。”但中介的房子小得出乎意料,卫生间里洗澡,转身都费劲。“虽然只有2000元,但感觉很难受。就让我想起了《三和大神》里那些打工的人,感觉自己好惨,面子没有,里子也没有。”

虽然未来工资会有较大增长空间,但刚入职,马龙能拿到手的只有6000元多一点。“看到一个很满意的房要3000一个月,稍差一点的也要2500,再加上中介费,基本要占工资的40%,所以压力很大。”好在女朋友还没毕业,他只需负责一个人的生存。

马龙家在安徽蚌埠,父亲是教师,母亲是护士,家庭并不富裕,但还可以接济他。马龙最希望租到5000元的两居室,自己出一半。但这并不容易,为了看房,连续几天,他的微信运动步数都在3万步以上,排朋友圈第一。8月30日那天,爸爸打电话来,告诉儿子,如果有合适的租个单间也可以,钱不够家里可以补足。“那一刻我很感动。”

广东惠州男生郑伦亮,只有21岁。6月从家乡惠州的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他在当地一个汽修厂上班,每天加班到晚上八九点。7月份,他辞了职,并在网上认识了广东汕头老乡小雅。小雅在北京上大学,还没毕业,但两人迅速产生好感。8月,郑伦亮不顾一切来到了北京,和小雅在一起。

郑在北京东北四环的芍药居找到一份客服的工作后,他们开始找房。起初在安居客上找房,中介给郑伦亮看的都是脏乱差的房子,不到10平方米,厕所也小。等他终于找到一个3000元的理想房子,却被吓退了。押一付三,加上中介费,他要一次交出一万六。

“刚毕业的我,刚来北京,也没多少钱,借不到这么多钱,家里又没矿。”通过Airbnb短租房暂住期间,他继续在各种网站、App、小程序上找房,却遭到一个个中介的欺骗。

郑伦亮不仅没有租房经验,也从没想到北京房租如此昂贵。幸运的是,他在网上遇到了一位广东老乡,因为妻子怀孕回家,房间闲置。他以2000元的低价把房间租给了郑伦亮,押金只收几百,但租期只有两个月。“两个月后就得再租房了,所以我还在继续找房。”

郑伦亮的工资只有3000多元,而他中意的房源租金也都在3000元以上,这样,他要把自己的所有工资都用在房租上。“我也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现在又不能离开北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天津女孩李青青似乎比所有人都洒脱。她在市中心东直门的一家消费品公司上班,住在附近的一居室,她非常喜欢现在的房子。今年到期后,她甩开中介,直接和房东续了租。但最近,房东把租金从5500元涨到了6600元。“照这意思,是不是明年就7700,后年就8800了?”

尝试在豆瓣小程序找房之后,李青青直接放弃了。找同等价格的房子、挑选合租室友、花钱搬家,都让她感到烦,“主要是时间精力成本”。

李青青不打算租房了,改住酒店。“有人给你收拾屋子,还有游泳池健身房,还安全。我找的这家虽然一般,但没人塞小卡片。”这家酒店一天房价200元,按照李青青经常出差的工作节奏,每个月只需花4000元。

她勾画了一个新生活的蓝图,“周末回天津。常用物品放办公室,不常用物品运回家,运不了都卖了,断舍离。”

2018年8月28日,广州市天河区石溪村,密密麻麻的租房海报贴满墙壁。

不仅贵,长租公寓还有甲醛!

走进房间那天,姚柏鲸闻到浓烈的刺鼻气味。于是,她找了一家环境质量检测公司到房中检测,第二天晚上收到结果,卧室里的甲醛的检测值为0.15mg/m3 ,是国家标准的1.5倍。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房间封闭12小时检测甲醛标准为0.1mg/m3(1小时均值),超过该标准,即为不合格。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家居装修中产生的5种污染物中,甲醛和苯是最常见、危害最大的致癌物质,可引发白血病。

7月底,姚柏鲸搜索了多个租房App,发现到处都有蛋壳公寓的房源,于是在蛋壳App上预约了一个管家。管家带着他们,2天里看了朝阳区蒋府锦苑一号院的房子。蛋壳和自如一样,所有房子都是相同设计,每户三室一厅,房间多为10平方米左右。

但姚柏鲸看中的那套房,管家说“还在配置”,姚柏鲸说,刚装修完的房子不能住,对方说,他们的房子都有静置期。因此姚柏鲸理解为,房子的家具没到位,或者保洁没做完。

因为等着入住,她签下了8月7日入住的合同。8月7日那天,她打电话要求入住,蛋壳管家却告知房子还没整理完,延期至8月20日。然而,当姚柏鲸第一次进入房间,就察觉了甲醛问题。

她拿着检测结果去找蛋壳管家,要求退租。管家说,只能退押金,但要扣掉从20日起的房租。姚柏鲸同时要求赔付7日至20日的双倍违约金,对方说,如果正常入住就赔,但退租就不赔。姚柏鲸威胁要找他的上级,随后对方打来电话,同意退给她房租和押金。

“虽然大家都被各种虐,但我还是很气愤。不只是耽误时间,而且很恶心,就是这企业没有良心。”姚柏鲸说,自从来到北京,她就被雾霾搞得很敏感,家里买了各种净化器,因此对空气质量极其在意。

“你接触的信息量越来越大,知道雾霾、甲醛的危害的时候,就不能视而不见了。有的人会觉得通通风、散散味就可以,不会那么认真警觉。如果刚毕业出来的孩子,刚找工作、谈恋爱的,可能不了解其中的危害,就这么过去了。”当天晚上,她把检测结果和遭遇发在豆瓣网,许多网友跟帖,表示在自如、蛋壳租房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姚柏鲸说的没错,大部分年轻人对甲醛危害没有足够重视。北京女孩刘梦笛刚大学毕业,因为家离公司较远,8月,她和同学申请了自如的“海燕计划”,在朝阳区沙滩小区租了自如的长租公寓,租金3200元。“海燕计划”声称对全国应届毕业生实行“月付房租,0押金”。得知长租公寓的甲醛问题后,她们曾打算做环境监测,但后来觉得麻烦,决定不测,直接申请退租。

从南京来到北京的毕业生吴念8月12日住进了自如的一间10平方米的出租房。当时他急于入职,这处回迁小区的公寓虽然还没有路灯、超市、公交站等设施,而且经常早上七点开始装修扰民,但2490元的房租和与公司的距离,还是让他觉得凑合。但他忽略了甲醛的气味,只是每天白天上班时把窗户打开,晚上回来睡觉时打开空调。

“当初租房软件上的房源信息,都写明了:空气质量经过检测,没有问题。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只需要通通风就可以了。”8月29日晚,一个同楼的女生把自买仪器检测的结果发到租客群里,质问“明明当初租房之前跟我们承诺空气质量没问题,但如果你们根本就没测的话,那就是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自如管家态度强硬,称自买仪器测量不准,也没有法律效力。

9月1日,“阿里P7员工因租自如甲醛房患白血病去世”的消息引发舆论关注,媒体曝出多例长租公寓品牌甲醛超标。当天,链家地产董事长左晖做出了“承担责任”的回应,自如下架了全国9城全部首租房源,等待CMA认证机构检验。

此后,自如管家的态度开始软化,提供了一些应对措施,“比如说,如果测出甲醛超标,可以免费退租或换租,如果选择继续住,可以要求进行空气治理,比如提供空气净化器,但他也没说净化空气这段时间你去住哪里。”吴念和许多室友请检测公司进行了统一检测。不管怎样,他不想再住了。

“许多年后,也许我们还会记得,在我们刚毕业无暇顾及生活品质的时候,差点在有甲醛的屋子里中了毒。”吴念说,“但谁能保证不会有其他人正在或接着受害呢?”

*应要求,文中所有人物均为化名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凤凰周刊智库(ID:fhzkzk),作者:陈龙,编辑:王毕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虎Cares

这么大的太阳,每天上班还要生一堆闷气

谁不需要一个「职场保命利器」

怼天怼地怼到戏精昏过去

穿上这件「职场内心戏系列T恤」

老板想批评你都得三思而后行


文章TAG:2015年北京二手车如何选号  请问北京二手车过户自选车牌规则是什么呀  2015年  北京  二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