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颖版:南宋章颖在他所著的《皇宋中兴四将传》中,给出了他心目中的“中兴四将”:岳飞、刘錡、李显忠、魏胜。官方版本中,“中兴四将”分别是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也正是如此,刘光世到底能不能被列为"中兴四将"之一,至今仍存有争议。官方版四将下场在这里,我们只说官方版本中,中兴四将的结局。

中兴四将的下场如何

中兴四将的下场如何

中兴四将,一般是指靖康之变后,南宋初期为抗击金人、巩固南宋政权作出重要贡献的四位南宋将领。版本之争关于谁是“中兴四将”,有三种不同的版本。官方版本:这是流传最广的说法。来源是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所画的《中兴四将图》。因为刘松年是宫廷画家,他的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朝廷的态度。官方版本中,“中兴四将”分别是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

章颖版:南宋章颖在他所著的《皇宋中兴四将传》中,给出了他心目中的“中兴四将”:岳飞、刘錡、李显忠、魏胜。岳飞自不必说,刘錡、李显忠、魏胜也都是军功卓著的武将。民间版:对于官方版本中的张俊、刘光世,人们的评价都是贬大于褒。因此,民间又评出了在抗金斗争中功勋最盛的四人,分别是岳飞、韩世忠、吴玠、刘錡。官方版四将下场在这里,我们只说官方版本中,中兴四将的结局。

岳飞:岳飞是最无争议的一位。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统帅、民族英雄,他先后指挥了郾城、朱仙镇大捷。在即将大获全胜、收复汴京时,却被赵构、秦桧召回,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年仅39岁。韩世忠:韩世忠也是在抗金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名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当属黄天荡大捷,韩世忠在此击败金兀术。韩世忠晚年闭门谢客、终日饮酒悠游,最终病逝,享年63岁。

张俊:张俊是一位充满矛盾的争议人物。一方面,他在抗金过程中多次立下大功,但同时在后期也与秦桧等人一同执行求和政策,并合谋制造了岳飞“莫须有”的冤案。绍兴26年(1156年),张俊病逝,享年69岁。刘光世:刘光世是“中兴四将”中最名不副实的一位。一般认为,他治军不严、对敌胆怯,只因手下投靠者众多、势力较大,因此成为赵构依靠的人物之一。

公元1142年,刘光世病逝,年54岁。南宋七王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朝廷曾先后追封南宋建立初期战功卓著的七位抗金将领为“王”,是为“南宋七王”。“中兴四将”和吴玠吴璘兄弟都在列。分别是:鄜王刘光世、蕲王韩世忠、循王张俊、鄂王岳飞、和王杨存中、涪王吴玠、信王吴璘。感谢您观看燕过紫禁城的原创回答。欢迎您关注燕过紫禁城的头条号,浏览更多原创的文史类文章。

怎么评价中兴四将中的刘光世?

怎么评价中兴四将中的刘光世

南宋中兴四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四人中在军事方面最为人诟病的便是刘光世,诟病都是集中在他贪图享受、“驭下不严”。《宋史》记载:“光世自恃宿将,选沮却畏,不用上命,师律不严,卒致郦琼之叛。”朱熹在《朱子语类》也评价道:“光世在当时贪财好色,无与为比,军政极是弛坏。”《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也说:“光世早贵,其为大将,御军姑息,无兴复志,论者以此咎之。

”论者都是批评刘光世军纪败坏,这是他无法洗脱的罪责。刘光世个人贪图享受,他的军队更像一支商队,带头经商,导致军队极差。刘光世商业经营的规模之大令人咂舌,他抽调八千人专门做生意,这相当于他麾下全军人数的六分之一。绍兴二年,刘光世军中发生了震惊朝野的贩盐大案。刘光世麾下大将乔仲福和王德在通州私贩官盐,公然差遣官兵“沿江港内,公然泊船……收买私盐”,以至于通州一年二十万袋的官盐,被他们盗贩得只剩三万袋。

时人记载道:“近浙西安抚大使司统制官乔仲福、王德市私盐,仿官袋而用旧引货与池州,入不敢问,今岁缘此,支盐仅三万袋”。刘光世在镇守淮东时,侵夺大量“利便膏腴”之处,“至有差借白直,为厮隶之贱,供土木之工,不知其数”,给当地百姓带来极大灾难。他的部将李显忠也有学有样,在镇江府侵占田产四十三顷。此人根本不会打战,但是做生意方面却是极为在行:“计置材植,盖造房廊,赁与随军父老,作经纪买卖”。

有刘光世这样的统帅,上行下效,刘部军纪涣散,战斗力极差。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军500骑兵追击至天长。宋高宗渡江南逃,刘光世所部未遇金兵即溃退渡江。此后,刘部遇到金军便溃散而头成为常态。但是刘光世出身好,他出身将门世家,靖康之变时率兵勤王,途中听到北宋灭亡,他便前往康王赵构处,对将往商丘称帝的赵构来说,这无疑是大好事,从龙之功便定了下来。

尽管刘光世“沉酣酒色,不恤国事”,又“骄惰不战”,军纪极差,但是“将率士卒多出其门下”,朝廷不敢罢免他。最终赵构下令罢他时,他的手下叛变,引发了极为恶劣的“淮西军变”,他的部将郦煽动裹胁四万人之多投靠伪齐政权。淮西军变也正是他驭下不严军纪败坏的体现。很多宋人对刘光世入选中兴四将都是不满的,将他移出中兴四将的声音一直都是存在的,认为应该用刘琦代替他的。

南宋的中兴四将到底是哪四个人?

南宋的中兴四将到底是哪四个人

中兴四将,指的是南宋初年的四位抗金大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论资历,论年龄,岳飞都晚于前三人,但其声名、品德与功绩,却在四人之首。韩世忠逊于岳飞,但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主战名将。至于官资较老的张俊、刘光世(尤其是出身将门的刘光世)来说,可谓受到不断的恶评了。至于有人认为的刘锜、吴氏兄弟(吴玠、吴璘)为何不入中兴四将,我想是因为:刘锜资历不够,扬名的战役主要是顺昌之战,在此之前,他虽然智勇兼备,但也只是同第二梯队的王德一队的。

即使是在顺昌大显神威后,刘锜除去拓皋之战,也没有更多的大战功了,更何况他晚年病重主持淮西防务失利,使得威名大挫,故而不可能列入四将(当然,如蔡东藩等人认为刘锜应取代刘光世,这也可以理解)。吴玠、吴璘在四川数十年,与在京湖两淮对抗金军的中兴四将及王德、刘锜等人无甚干系,应该视之为独立于中兴四将的特殊存在。

鉴于岳飞被“神化”,其事迹也多为世人所知,故而我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我印象中的其他三将:韩世忠、张俊、刘光世。韩世忠韩世忠在三人中名声最佳,且是四人中较晚离世的(岳飞于1142年被杀;刘光世卒于1142年;韩世忠卒于1151年;张俊最晚逝世,卒于1154年),善始善终。韩世忠忠勇无双,治军有方,自早年对抗西夏、击破方腊开始,就在军中崛起。

后于南渡途中,逐渐掌握了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并在苗刘之乱时与诸将率先勤王,与宋高宗结下了深厚的君臣清分,这也是他后来作为所谓主战派却免遭毒手的重要原因。在抗金战役中,韩世忠以数万兵力保卫一方,在黄天荡、大仪镇等战斗中屡屡立下奇功,成为南宋抗金的一大旗帜。晚年的韩世忠闭门谢客,悠游终老,留下词作数篇,惊艳后人。

其人的传奇色彩或许略逊于岳飞,但放眼中国古代,恐怕也没有太多人可以与他比拟了。张俊张俊出身不好,早年也是从抗夏战场上成长起来的,并在北宋末年的大乱中成为了康王赵构(也就是后来的宋高宗)的心腹。作为抗金将领,张俊有所谓明州小捷(后来的撤退还导致了明州被金军屠戮)、拓皋之战等等。但他更为人所关注的,是他联合秦桧算计岳飞的恶毒诡计。

实际上,张俊针对的不仅仅是岳飞,他联合秦桧,收缴三大将兵权,是企图以一人之力,收并其他诸将兵力的。可惜,张俊最后也被秦桧(也可以说是高宗)将了一军,武臣独大的局面不可能实现,文官联合君主才是最后的赢家。张俊的贪婪吝啬也是为世人公知的,他有一席流传千古的“宴会”,其奢靡程度远超皇宫供宴。除此之外,张俊还将银钱熔铸成一个个大球,取名“没奈何”,这也是颇为可笑的。

刘光世与张俊相比,刘光世的评价更差,许多人认为他最擅长的是逃跑,而不是防守或进攻。但我们如果认真看看刘光世的资料,就可以知道,此人出身将门,早在宋徽宗宣和伐燕之役时,就已经是独立领军的一镇节度使了,可以说是中兴四将中资历最老的。无奈的是,懦弱畏事的刘光世老喜欢逃跑,为躲避根本就还未到达的金军,他连圣旨都敢抗拒。

有一次,才有消息说金军准备入侵,刘光世就一口气从淮南跑到了长江边,要不是最高文官张浚下令“敢有一人过江,立斩不赦”,估计刘光世就跑到临安府了。后来,刘光世第一次被罢去兵权的时候,因为处置不当,还导致了著名的“淮西兵变”事件。在军中的资历,麾下众多的旧部,是刘光世无功避战却也迟迟不被撤职的缘故。当然,刘光世还应该感谢部下的第一勇将王德,王德的智勇兼备,为刘光世赚回了不少脸面。

南宋中兴四将都是谁?有什么功绩?

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和岳飞。靖康二年(1127)正月,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拘于金军军营,二月二宗被废为庶人,北宋由此灭亡。幸而赵宋血脉,在宋高宗赵构身上得到延续。而这位开启了赵宋"偏安一隅"历史的皇帝,其实在为帝时,创造了赵宋的一次"中兴"。而这四位将领,从烽烟里逐渐成长,最终成为南宋的重臣。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这四位大将中我们不太熟悉的张俊和刘光世两位。

张俊,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张俊出身极其普通,在建中靖国元年(1101),十六岁的张俊便参军,成了一名弓箭手。宋徽宗末年时,张俊先后参与了镇压京东、河北起义军的战斗,然而还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士兵。直到政和六年(1116),在参与了征讨西夏的仁多泉的战争之后,张俊才被提拔为授承信郎,成为最低等的武官。

然而这次提拔,并未成为张俊飞黄腾达的序幕。直到十年以后,即靖康元年(1126),张俊才开始崭露头角。这年 ,金兵围攻榆次,宋军将领不幸战死,宋军危在旦夕。而此时,张俊带领手下的数百人,迎难而上,斩杀了敌军五百余人。这一次猛攻,让张俊一炮打响,成为宋军将领眼中的可用之才。同年,张俊便再次在东明县城立功,随后因功升任武功大夫。

年底,张俊随信德(今河北省邢台市)知府梁杨祖投到赵构麾下,被任命为元帅府后军(一作中军)统制,开始了他在赵构手下拼杀的岁月。在北宋灭亡之前,张俊就官至拱卫大夫。北宋灭亡后,他也成为了首先拥立赵构为新帝的重臣之一。此后,张俊为赵构驰骋于江淮,平定叛乱,阻挡金军,为南宋争取到了宝贵的立足之机。刘光世,字平叔,镇海节度使刘延庆之子,保安军(今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人。

刘光世受父荫庇,初任三班奉职,后历任领防御使、郎延路兵马都监、耀州观察使、鄜延路兵马钤辖、奉国军承宣使,一路走进高级武官的行列。然而在辽攻南京时,本该率军到达的刘光世却迟迟不到,致使宋军大败,刘光世本人也因此被贬官。之后他又因镇压河北一带的起义军有功,恢复了领承宣使的官职,并升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然而刘光世在南宋的种种表现,简直像极了南宋末年的"常败将军"范文虎。

刘光世虽然在面对起义军时还算有所作为,然而他对上金军,就像老鼠见了猫,能躲就躲,跑得甚至比平民还快。可是他极其善于经营人际关系,顶着一头的罪过,还一路升职,官至宣抚使,先后驻守池州和南京。也正是如此,刘光世到底能不能被列为"中兴四将"之一,至今仍存有争议。在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四月到六月间,赵构为了攻固皇权,先后剥夺了中兴四将的兵权。

这四位大将,张俊为了保自己的荣华富贵,主动亲近秦桧,开始支持主和;刘光世顶着虚职病卒;韩世忠毅然辞官病卒;岳飞被迫害致死。为南宋建立,赵宋续存立下赫赫战功的中兴四将,遇上卸磨杀驴的宋高宗,实在可悲。然而最初,这些满腔热血的男儿,想的不过是保家卫国,建功立业。可是封狼居胥只一人,勒石燕然也他功,四位中兴大将,虽欲为国灭烽烟,然天不遂人愿。

以岳飞为首的南宋中兴四将们,最后都怎样了?

南宋中兴四将是岳飞、韩世忠、张俊、吴玠四人,这四人中除了岳飞的结局别叫悲催,其他人的结局都不错。韩世忠:韩世忠为人耿直,不肯依附权臣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累迁至镇南、武安、宁国三镇节度使,封爵咸安郡王。晚年杜门谢客,口不谈兵,悠游西湖以自乐。“莫须有”的三个字就是韩世忠问出来的,晚年放弃兵权才得以安身。

张俊:张俊后来主动放弃了兵权,被罢枢密使,进封清河郡王。张俊贪婪好财,大肆兼并土地,年收租米达六十万斛。高宗曾亲临其家,礼遇优厚。绍兴二十六年张俊去世,年六十九。追封循王,谥号“忠烈”,位列七王之一。张俊是陷害岳飞的一位主要人物。位于浙江杭州西湖西北角的岳王庙,有与岳飞被杀有关的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等四人跪像,铸造于明代,经常受到侮辱性破坏。

吴玠:后来做授他开府仪同三司、四川宣抚使。但是常年征战身体也垮了,吴玠在仙人关病逝,年仅四十七岁。高宗为其辍朝两日,特赠少师。宋孝宗于是追封吴玠为涪王,位列南宋异姓七王之一。岳飞是出名的也是最惨的一位,被赵构和秦桧以“莫须有”问罪,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宋高宗赵构下达命令:“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岳飞被杀风波亭中。

同为南宋中兴四将的张俊,为何要陷害岳飞呢?

张俊没有害岳f,他被定为凶手,主要是为宋高宗赵构背锅了。因为关于岳的材料很大一部分是他孙子岳珂提供的,而在南宋岳珂是不敢“骂”赵构的。其实就真实历史来说,张俊被赵构“卖”的非常惨,以至于前期是猛将的张俊,后期直接向刘光世学习了。先说说张俊作为猛将的前期。张俊是甘肃天水人,本身在西北边境长期与西夏作战,个人武力是有保证的。

因为不是官绅出生,所以没啥长辈提携,只得靠拼命攒军功。史籍记载张俊早期多次“先登”,(先登差不多是敢死队的含义,第一个登上城楼),宣和年间1116年被授为承信郎,成为入品的最低的武官。张俊早期比较猛的战绩是跟着名将种师道抵抗金军,在主帅被杀,大军溃败,张俊领着百人小队反杀金兵500人。“靖康中,从种师中攻太原,与大金战榆次,夺马千匹。

及师中死,俊溃围走乌河川,敌来追,俊大呼死战,斩首五百级,加武翼大夫。”之后再凭战绩,成功在河北立足,成为当时在河北地区能指挥全军的13名将军之一。所以张俊前期是真的猛,然后张俊就遇到了从另一个方面“更猛”的男人——赵构。赵构只能用一个字形容——怂,怂的不要脸。建炎元年(1127年),金军南下,抄山检海捉赵构,赵构一面上书称臣,一面往南面跑。

建炎三年(1129年)十月,赵构跑到明州(今天宁波),没路跑了,只得乘船去海上。正好成为一方大将的张俊带兵来救赵构,张俊兵少,想与赵构坐船一起跑,结果赵构不要脸,决定将张俊留在明州,以争取时间让自己跑路,并且承诺“一战成功,当封王爵”。惟卿忠勇,事朕累年。朕非卿,则倡义谁先;卿非朕,则前功俱废。卿宜戮力共扦敌兵,一战成功,当封王爵。

”张俊一个大老粗,遇到赵构这样不要脸的皇帝,心里有多少个神兽,可想而知。此时的张俊还有猛将的影子,没办法,只有拼老命了。张俊在杨沂中(即杨存中)、田师中等众多支援下,打赢了明州之战。明州之战即南宋列“十三处战功”之首。金军回撤之后就在黄天荡遇到了韩世忠。张俊在明州之战后,就开始“摆烂”了,让他领军可以,可他不亲自指挥,打仗就靠手下将领,比如刘琦,还有我们所说的岳f。

是的,岳是张俊的部下,张俊还特别看好岳,“江淮平,俊奏飞功第一,加神武右军副统制”。当然,随岳军功上升,官越做越大,张俊心里有不平衡,“时淮东宣抚使韩世忠,江东宣抚使张俊皆已立功,而飞以列校拔起,世忠、俊不能平…”。不平归不平,张俊、岳、韩世忠这三人都是从底层士兵起来的,再怎么不平,三人之间也没真正开打过。

宋朝抗金的中兴四将中,为何只有岳飞一人被害?

首先想要强调的是,从高宗皇帝赵构来说,他想要的是四大将的兵权,而不是四大将的命,当宋金对峙的基本政治格局形成后,把分散不易管理的几大将的兵权收归中央,这是南宋政府的根本国策,是符合赵氏皇族的根本利益,也是两宋文官政治一脉相承的,被收兵权不止岳飞,还有刘韩张。但反应最激烈的却是岳飞,岳飞之死以秦桧为首的议和派的推波助澜很重要,但岳飞为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肯向现实屈服才是最重要的,也许他低调一些,现实一些圆滑一些,这个千古冤案也许就不会发生。

南宋中央政府收四大将兵权,从刘光世的刘家军开始,绍兴七年(1137年)的时候,刘光世因作战不力,被下了兵权,对刘部的处理,赵构一度还想让岳飞统领刘部,后来因为赵鼎为首的文官的反对作罢。收刘家军并不顺利,引发了刘部大将郦琼叛乱,刘部有四五万人投降了伪齐,对南宋的影响很大,当时宋金战和未定,出于维稳需要,南宋中央政府之后停止对其它三大家军动刀。

但政治上的老滑头刘光世明面上并没有对失去兵权有明显的怨言,他后来也是和岳飞同一年逝世,不过是病逝,得以善终。当时岳飞看到皇帝爽约不让他接管刘家军后,一度负气跑上了庐山,给皇帝摆黑脸,政治上极其幼稚,当时皇帝就写了封信给敲岳飞警钟,说这次你做的事很鲁莽,但我并没有生气和怪罪,如果真要怪罪,那等待你的只能是用刀剑和法度,而不是我的继续信任。

之后是韩岳张三人一起被罢兵权,张俊是政治老油条,非常服从中央的新令,高兴的去当枢密使了,韩世忠虽然不满也发牢骚,甚至后来的岳飞之冤,满朝文武除了他没有一个站出来为岳飞说话,但韩世忠毕竟威望和资历都高于岳飞,又曾在刘苗兵变中救过高宗皇帝,所以即使秦桧有害他之心,也权衡利弊,不好下手。而岳飞从资历到威望并不如前三者,但却对被罢兵权一事反映最大,于是被赵构秦桧来了一次杀鸡敬猴。

吴玠多次大军打败金兀术的入侵,为何不被列入南宋的中兴四将之一?

中兴四将有不止一种说法,其中的确没有一个版本提到吴玠。第一种说法,中兴四将为岳飞、韩世忠、张俊、刘錡,《宋史.张俊传》提到当时有“张韩刘岳”的流行说法;第二种说法,中兴四将为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出处是南宋画家刘松年的“中兴四将图”;第三张说法是刘錡、岳飞、李显忠、魏胜,出处是南宋后期史官、《宋南渡十将传》作者章颖,他写了一本《皇宋中兴四将传》,把这四个人列为“中兴四将”。

之所以没有列入吴玠,很可能和吴玠率领的是偏师有关:吴氏兄弟长期在远离江淮湖汉主战场的川陕作战,在僻处临安的南宋“主流派人士”看来无关痛痒,关注度不够,恐怕知名度也未必很高。当时川陕交通和信息对外还是很闭塞的,否则也不会连钱都另搞一套纸币系统了。吴玠兄弟墓碑个人看来上述三个版本其实都有很严重的问题。第一个版本似乎是以是否追封王爵来划线的,比后面两个版本合理些,但刘錡其实就打赢了一个战役性质的颖昌之战,和另外三位并列有些牵强;第二个版本以刘光世替代刘錡,“指挥级别”上倒是合理了,但问题又来了——如果按时间划线,前三位当“大帅”时岳飞可还是个统制,再说,宗泽呢?岳飞手书《前出师表》第三个版本就更恶搞了——李显忠和魏胜都是后起之秀,他们担任一路统帅时岳飞不但死了,而且都平反了,如果这样的也算,那么是不是连吕文焕、张世杰、余玠也要列进去?顺便说,绍兴五年时南宋主力为神武中、前、后、右、左五护军,五护军主将分别为张俊、韩世忠、岳飞、吴玠、刘光世,这一年是公元1135年,南宋军事形势初步稳定,如果将这一年视作“中兴”的节点,那么这个“节点”上的“中兴五将”,应该是上面这五个人。


文章TAG:中兴  四将  名不副实  南宋  中兴四将  名不副实的南宋中兴四大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