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貂蝉与西施、杨玉环、王昭君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也是其中唯一没有史料记载,仅存在于小说戏剧中的美女,也就是说在正史里貂蝉根本未出现过。貂蝉在《三国志》中有其原型,是一个和吕布有染的董卓的婢女。以这个无名婢女为原型,被民间艺术加工创作之后产生的人物。

历史上真的有貂蝉吗?

谢邀。貂蝉与西施、杨玉环、王昭君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也是其中唯一没有史料记载,仅存在于小说戏剧中的美女,也就是说在正史里貂蝉根本未出现过。貂蝉在《三国志》中有其原型,是一个和吕布有染的董卓的婢女。以这个无名婢女为原型,被民间艺术加工创作之后产生的人物。貂蝉的形象,始见于《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等小说演义,流传于明、清至今,特别是近年来借助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小说之影响力,活跃于影视剧中,影响了数以亿计的大众,其历史形象,远远超过了其它三位有真实历史记载的美人!在《三国演义》中,在罗贯中的笔下,貂蝉被描绘成有着闭月羞花之容貌,令无数英雄豪杰倾倒的美人。

她是司徒王允家的歌妓 ,为帮助王允锄奸,自己献身,用‘连环计’离间董卓和吕布,最后借吕布之手杀死董卓。但在白门楼吕布被曹操斩首之后,美女貂蝉便如一缕清风,飘荡在历史的星空,不知所踪了!尽管在近年来的影视剧中,对貂蝉形象的刻画不尽相同,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貂蝉都是有着美好愿望,或为大义献身、或对爱情忠贞不渝,红颜薄命之美女!。

貂蝉那么美,王允为何不占为己有?

个人认为,王允之前肯定占有了貂蝉,而且貂蝉的第一次,绝壁是献给了王司徒。古代的歌妓,不仅是给主人及客人唱歌跳舞的,还要满足主人和客人的一切要求,当然包括那啥。貂蝉作为王允家的歌妓(三国演义上说是义女),一方面貂蝉的一切都属于王司徒,另一方面,貂蝉要满足王司徒的一切需求。在遇见董卓、吕布之前,貂蝉肯定没少往王司徒的房间去。

估计王司徒对貂蝉也不错,所以貂蝉不仅不记恨王司徒,还帮助王司徒用计赚取董卓。但,貂蝉再怎么的也只是歌妓。在古代,虽然说成功男人可以有多个女人,但只有妻子才是人,其他的妾之类的,根本不算人,最多算是个物品。君不见大文豪苏东坡就把自己已经怀孕的小妾送给了朋友。如果是妻,一方面苏东坡也不敢,另一方面,妻子也不会顺从他,怀着孕走向别人的床。

唐太宗李世民后期为什么会沉迷女色?

唐太宗李世民后期为什么会沉迷女色?  要说唐太宗李世民好色,我想我是没有什么反对意见的,但是要说他沉迷女色,我觉得不是很合适。  李世民是男人,好色是本性,放在那样一个时代,那样一个家庭出身,他如果不好色,要不就是有病,要不就是懦弱,可是李世民完全没病,头脑正常,身体健康,他胆大包天,杀兄弟逼父亲退位,简直不要太有胆色了。

  咱们也不说什么武则天因为“美容止”召入宫的事,徐惠入宫,那毕竟都是走了正式路数的,算不得太过好色,但是那强纳弟媳的公案呢?有些事情,总是有风有影的。  但是,李世民好色归好色,并没有因此而出大事,比如说他听得郑仁基家有美女,想拿来享用,后来长孙皇后出马,发现这姑娘是有主的人家,当然后来家人说没婚配,男方家也说没这事,但是鬼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李世民最后在魏征的劝说下,还是放弃了,可见,李世民色的有底线,并没有仗着是皇帝就乱来,也算不得过分。

  唐太宗沉迷女色这回事呢?我不是很赞同。  沉迷女色的君王是什么样子?在我眼里,应该是晚年的唐玄宗那样甩手国政的,或者是唐高宗李治早早地就扶妻子上位的,对妃子极尽宠爱,给予她家无尽荣华,或者她愿怎样就怎样,总之,听宠妃的。可是唐太宗一生,也没有出现过这样一个女人,哪怕是长孙皇后,也不敢。  所谓的韦贵妃,其实无宠,她的生母嫡母无论生前身后都没有按例得到过郡君的封号,韦贵妃生母去世后,“哀号荼毒,毁瘠弗已”,唐太宗才象征性地给韦圆成(她父亲)一个徐州都督的官衔,她死去的母亲?对不起,没封号。

韦圆成在隋朝就已经是开府仪同三司,郧国公等,到女儿当了贵妃的唐朝了,才得了个这么个追封……  韦贵妃和唐太宗的子女,待遇不比其他人好,比如临川公主18岁被封,驸马是所有尚庶公主里最差的,至于她与前夫所生的女儿,20了,韦贵妃都不敢自主安排她的婚事,后来,唐太宗为安抚突厥人,才把宫婢李氏封为定襄县主,嫁给贵族眼中下等的胡人。

  再一个徐惠,电视里演得不知道多情深,多得宠。事实呢,真的是很打脸。长孙和魏征一样直接进谏,徐惠得上书劝谏,这里面含义多了去了,可以自行脑补。修建玉华宫一事,看起来很有说头,可是贞观21年7月兴建玉华宫,贞观22年4月唐太宗下诏书反省,徐惠此后上书,哈,这不是跟风吗?为什么要跟风?说白了,还是地位不够,要是换成三郎,杨贵妃还用得着这一出?  其他的例子也不多举了,粗略看来,李世民一辈子也没有出现过什么后宫干政的事情,哪怕长孙后,也不敢,所谓的沉迷女色,完全就是没有的事情。

  咱们不能用咱们现代平民的标准去要求,他一个封建帝君,三宫六院是标配,走的正常路数,和嫔妃有什么生孩子的事情,也是正常不过的,极少数一夫一妻的,只是另类,不能拿来要求所有的皇位上的男人,虽然我不是很喜欢李世民,但也得客观看待。  当然了,李世民不是情圣,也好色,后宫也和别人的后宫一样美女如云。他自己也说过“汉代常以八月选洛阳中子女资色端丽者,载还后宫,此不可为法。

顺治帝对董鄂妃有多痴情?有何依据?

董鄂妃(1639年——1660年),满洲正白旗栋鄂氏出生,又作董鄂氏,是内大臣鄂硕之女。她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尤其是野史中记载颇多,清世祖福临最宠爱的女人,宠冠后宫无人出其左右,当之无愧的一代“倾世皇妃”。顺治十三年时(1656年),17岁的董鄂氏入宫成为顺治帝的妃嫔,直接晋封为“贤嫔”。同年八月,她就被顺治帝立为“贤妃”。

没过几个月,顺治帝就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由,晋封她为皇贵妃。这样的履历和晋升速度,历史上绝无仅有,空前绝后。尤其,是在后宫礼仪和教条严苛的满清王朝,更是不可想象,从而也引起了顺治生母孝庄太后的不满。不仅如此,顺治帝还为董鄂妃举行了过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颁诏大赦天下。大清王朝200多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后有大赦天下的,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她是独一份。

这一年,顺治帝19岁,董鄂妃18岁。直到今天,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库中,还依然保存着册立董鄂妃为皇贵妃的“诏书”和记载。可见,此事千真万确,不容置疑。董鄂妃也非常争气,在册封的第二年就生下了顺治的皇四子,可惜不满百天就夭折了,谥“和硕荣亲王”。董鄂妃在失去孩子后,神情恍惚,每天以泪洗面,郁郁寡欢,顺治皇帝也极为呵护她,时常陪伴左右。

顺治十七年(1660年)时,21岁的董鄂氏就在承乾宫病逝了。顺治帝悲恸万分并数日辍朝,之后亲自下旨:“皇贵妃董鄂氏,于八月十九日薨逝。奉皇太后旨: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宫闱式化,倏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脱仰承慈渝,特用追封,加之送号。”后来葬于清孝陵,赐谥号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而且!为了体现身份贵重,不附帝谥,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更夸张的是,顺治帝亲自御笔题写了洋洋数千字的《端敬皇后行状》,盛赞董鄂妃生前的品德高洁,记述她生平的诸多事迹,言辞真情流露。在皇贵妃董鄂氏去世的当天,顺治皇帝就立即下旨,令亲王以下,满、汉四品以上在京官员,公主、王妃以下的所有命妇,一律都到景运门内外祭奠,可谓是规模空前。

鉴于顺治对于董鄂妃一系列逾制的行为,民间开始有传言说,顺治皇帝在董鄂妃死后,心灰意冷,情难自已,选择到五台山出家为僧,发号“尘隐道人”。关于顺治出家之谜,已经成为“清宫三大疑案”,但多见于野史记载。然而,据正史《清史稿》记载,顺治皇帝并没有出家。他生前信奉佛教不假,尤其是在董鄂妃死后,顺治皇帝的确伤心绝望,甚至也动过出家的念头。

但是,经过身边的高僧行森和尚开导,加之孝庄太后的极力劝阻,他最终放弃了出家的念头。可顺治的精神却再也无法振作起来,对于朝政事务已经彻底放弃,真的是“哀莫大于心死”。在长期的抑郁苦闷中,顺治皇帝很快就得了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临终前,他和母亲孝庄太后商议后,留下遗诏,命自己的皇三子玄烨继位为帝,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

对联“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中的“刚日”和“柔日”分别是的什么?

路过,看到“悟空问答”之“对联‘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中的刚日和柔日分别是(指)的什么?”有兴趣作答!那么“刚日”和“柔日”指的是什么呢!所谓“刚日”和“柔日”,此与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一直使用的干支纪年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干”,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这“十天干”以甲开始的单数序列为阳干,双数序列为阴干;“十二地支”又以子开始的单数序列为阳支,双数序列为阴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的规律依次相配,这样就组成了记录干支历的60个基本单位,即:01.甲子02.乙丑03.丙寅04.丁卯05.戊辰06.己巳07.庚午08.辛未0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我们知道,这干支历的60个单位在时间的运用上,既可记年、记月,亦可记日、记时。

又古以“十干”记日时,甲﹑丙﹑戊﹑庚﹑壬五日居奇位,属阳刚之称。如此,凡天干的“阳干”与地支的“阳支”相配的日子(那一天),也就是“刚日”了;而凡天干的“阴干”与地支的“阴支”相配的日子(那一天),也就是“柔日”了。 至于为什么“刚日读经”以及“柔日读史”,此已不属今天所要回答的范畴,恕不再赘述!谢谢!谢谢您的阅读!同时也欢迎您提出批评或留下宝贵意见!。


文章TAG:趣史  昭阳  章节  在线  免费  昭阳趣史  全部章节在线免费阅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