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宪章》将文物建筑保护的宗旨定位为“保护与修复古迹的目的旨在把它们既作为历史见证,又作为艺术品予以保护”,开篇即明确指出:“世世代代人民的历史古迹,饱含着过去岁月的信息留存至今,成为人们古老的历史活的见证。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价值的统一性,并把古代遗迹看作共同的遗产,认识到为后代保护这些古迹的共同责任。

如何辩证看待旅游地文化原真性问题?

如何辩证看待旅游地文化原真性问题

《威尼斯宪章》将文物建筑保护的宗旨定位为“保护与修复古迹的目的旨在把它们既作为历史见证,又作为艺术品予以保护”,开篇即明确指出:“世世代代人民的历史古迹,饱含着过去岁月的信息留存至今,成为人们古老的历史活的见证。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价值的统一性,并把古代遗迹看作共同的遗产,认识到为后代保护这些古迹的共同责任。

传递其原真性的全部信息是我们的职责。”《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强调:“保护是指为保存文物古迹及其环境和其他相关要素进行的全部活动。保护的目的是通过技术和管理措施真实、完整地保存其历史信息及其价值。”“文物古迹的利用必须以文物古迹安全为前提,以合理利用为原则。利用必须坚持突出社会效益,不允许为利用而损害文物古迹的价值。

”原状、原真性是其价值的载体,是全面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十六字方针的根基和前提。“原真性”是外来词汇,英文为Authenticity。从词源角度看,“Authenticity”由“authoritative” (权威)和“original”(起源)等词汇相组合而成,源于中世纪的欧洲,早先用来指宗教经本及宗教遗物的真实性。

《韦伯斯特大学辞典》对”authentic”词条的解释,包含4个关键词:“authoritative”(权威性的)、”factor reality”(事实或真实)、“trustworthy”(值得相信的)、“original”(原初的)。Authenticity又译作真实性、本真性,是指客体本身“真正” (true)、“真实”(real)、“原作”(orIginal)、“诚实”(honest)、“神圣”(sacred)的属性。

1964年出台的《威尼斯宪章》第一次将“原真性”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以后又在多份国际文件中对原真性加以强调和深化,对中国文物建筑修缮保护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原真性保护,重点在于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互依存,全面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及《威尼斯宪章》《奈良真实性文件》《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等的要求,确保文物建筑“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原真性是定义、评估和监控文化遗产的一项基本因素”的观点在国际上已达成了普遍共识。围绕着原真性问题的国际讨论,正是说明了世界文化和遗产的多样性,以及对这种文化多样性的认同和尊重。虽然“原真性”这一术语被引入中国文物建筑保护领域的时间并不长,其理念与原则在中国文保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中却早已有之,比如,“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法定原则就与其一脉相承、互通互融,或者说是对“原真性”的中国化表述。

古建学家梁思成先生认为:“我们须对于各个时代之古建筑,负保存或恢复原状的责任。罗哲文先生强调:“为保护古建筑的史证价值,决不能改变它的原状。”可以说,保持文物建筑的原真性,早已成为中国文物建筑维修保护领域的共识。《北京文件——关于东亚地区文物建筑保护与修复》指出:“文物建筑与遗址本身作为信息的来源具有根本的重要性,体现在诸如形式与设计、原料与材料、用途与功能、位置与环境,以及传统知识体系、口头传统与技艺、精神与情感等因素中。

任何维修与修复的目的应是保持这些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完好无损。”我们认为,对文物建筑进行修缮保护,核心目的、终极目标是真实、全面地保护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文物建筑修缮工程的设计者、施工者、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借助合理、可行的技术手段,修缮因为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对其造成的损伤,摸准并消除其存在的病害,预防新的损害,后人加给文物建筑的一切技术措施都要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在方方面面保护其原真性。


文章TAG:authoritative  Authoritative  authoritative  Authoritative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