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在2021年买realme x50pro还值得吗 有什么更好的推荐吗 我是学生党

可以买x50Pro玩家版,或者红米k30s
xyl2764700652我这有你真正想要的

现在2021年买realme x50pro还值得吗 有什么更好的推荐吗 我是学生党

2,真我x50pro和真我x50pro玩家版能用一样的手机壳吗

一样的手机型号是可以通用的。 主要是看手机的机型信息, 而不是看后面的后缀名。
这个肯定不是的了,你这个应该是手机系统问题,自己试着升级一下最新版本系统,如果还是不行那就去售后服务刷一下系统就行了

真我x50pro和真我x50pro玩家版能用一样的手机壳吗

3,真我X50pro玩家版这款手机的游戏体验感如何

虽然真我是个子品牌厂商,不过它也敢于做出改变,不只是推出了5G高端机,还趁此时机打造了一款5G游戏手机。这款5G游戏手机叫做真我X50pro玩家版,虽然借鉴了不少真我X50pro的经验,可真我X50pro玩家版的能力要远胜过真我X50pro的。真我为了让更多的消费者接受这款真我X50pro玩家版,如今在第三方平台降价,128GB版本仅售3399元。3399元的价格让真我X50pro玩家版成为了一款真香5G中端机,也让不少的等机党迎来了胜利。 游戏手机的出色离不开高性能的处理器,真我X50pro玩家版搭载的是骁龙865处理器,采用先进的7纳米工艺打造,拥有强悍的性能,安兔兔跑分平台上跑分达到60万。续航能力的强弱也关系到游戏的体验,真我X50pro玩家版具备一块4200毫安电池和65W的有线快充,35分钟就能够将电池充满。真我X50pro玩家版采用的是一块6.44英寸的AMOLED屏,支持90Hz刷新率,屏占比高达92%,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屏幕能够带来广阔的视野。真我X50pro玩家版的双模5G可以覆盖六个主流频段,网络比4G快了10倍,玩游戏的过程中不存在延迟现象。 既然是游戏手机,散热也不能够忽视,全新VC液冷散热能够帮助真我X50pro及时冷静,维持正常的运转。真我X50pro玩家版还支持HyperBoost电竞模式,电竞模式下,能够做到不受外界的干扰,进行沉浸式的娱乐,更是对游戏手机用户帮助最大的功能。真我X50pro玩家版标配128GB版本内存。真我X50pro玩家版的相机配置则和5G高端机差不多,4800万像素主摄+800万像素超广角微距+200万像素复古+200万像素漏光,四颗摄像头相辅相成,拍摄上几乎没有阻碍。 真我X50pro玩家版虽然是真我旗下唯一一款5G游戏手机,不过从这款手机身上,已经看出真我对于打造游戏手机的一些想法,更多的是用真我X50pro玩家版为之后的5G游戏手机铺路。真我X50pro玩家版的12GB+128GB版本仅售3399元,对于这款高性能的5G游戏手机,大家有什么想法吗?
你好! 真我X50 Pro玩家版是一款专门针对手游玩家和科技发烧友定制的性能旗舰,它搭载高通骁龙865处理器,提供了12GB+128GB的LPDDR5内存和UFS3.1闪存,并支持65W的超级闪充。三星屏幕采用了E3发光材料,支持90Hz的高帧率。 如有疑问,请追问。
游戏体验特别棒。真人感的触摸手感以及全面屏的应用,还有硅胶按钮。并且搭配了5g信号,玩游戏流畅感十足是个性价比高的游戏手机
很流畅不卡机,这款手机就是为了游戏而生的所以说也值得购买,而且游戏的画质也很稳定。
非常好。因为真我X50pro玩家版有强大的硬件配置支持,玩游戏非常流畅,所以游戏体验感非常好。

真我X50pro玩家版这款手机的游戏体验感如何

4,为什么真我X50pro手机如今卖不动了

因为5G手机市场的进程加快,各大厂商也加快了发布新机的步伐,其中OPPO这家厂商不只是推出了OPPO Find X 2pro这款5G旗舰手机,还在子品牌下发布了一款真我X50pro。只是相比于OPPO Find X2pro的红火,真我X50pro这款5G高端机则有些不尽人意。虽然刚上市时真我X50pro这款手机被捧上了天,但是那也只是上市爆火而已,在一段时间后消费者就不再买账了,真我X50pro销量也开始下降,甚至还不如一些5G中端机卖得好。虽然真我X50pro在第三方平台开始降价销售,但是依旧卖不动。为什么曾被捧上天的真我X50pro,如今却不火了呢?其实答案很现实,让我们一起听听内行人是怎么说的。 真我X50pro红火的原因有很多。屏幕比较突出,真我X50pro搭载的是一块6.44英寸的AMOLED屏,支持90Hz刷新率,屏占比92%,无论是显示效果,还是屏幕面积,都是一流的。真我X50pro的续航能力也极强,搭载的是一块4200毫安电池,支持65W有线快充,充电效率极高,在5G高端机中也是名列前茅的。而且真我X50pro还具备骁龙865处理器的辅助,性能强悍,能够处理各种复杂的手机任务。 但是,弊端太多,这也使得真我X50pro无法长久地发展下去。真我X50pro的相机配置较低,搭载4800万像素主摄,无法输出高画质的照片。并且还有一颗200万像素复古人像以及一颗200万像素漏光人像,虽然有个性,但是日常拍摄中几乎用不到。真我X50pro的机身重量达到了209克,而厚度为8.9毫米,太过于厚重,日常操作非常不方便。不过内存容量方面,让人有些失望,仅提供128GB的内存,真我X50pro无法存储较多的文件。 真我X50pro作为5G高端机,但是能力上不够出色,无论是设计还是配置都存在一定的漏洞,一些高难度的任务很难完成。另外这款真我X50pro设计方面也不够突出,没有丝毫的创新,无法打动当下较为挑剔的消费者。而拍照功能是现在消费者最喜爱的功能,真我X50pro则没有将相机设计好,反而让消费者比较市场,自然也就无人问津了。当下手机市场上有很多5G高端机,不过这款真我X50pro不建议大家入手,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因为在同等价位中,市场还有其它手机比它的性能更好,而且配置也更先进,所以在其它手机的竞争之下,它的销量下滑,并且用户用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手机有一些缺点,再频繁吐槽,也阻挡了后面的人购买意愿。
我都不查看也能用wifi呀,你这个手机是不是什么山寨手机?realme还是oppo的这个平台,但是这个手机在印度是特别低端的品牌,很多人都看不起他。
真我X50pro手机,如今卖不动是因为它没有得到国人的认可,虽然价格亲民,性价比高,但是国人不认可。
确实是卖不动了,因为这款手机在市场上的风格和其他手机的风格对比是比较差的,而且手机的价格更高

5,真我X50手机降价654元你怎么看

真我、红米、荣耀、iQOO这四家大厂下的子品牌,目前在5G时代下都发展得很不错,红米、荣耀、甚至iQOO都发展的时间较长,只有真我发展时间较短,相比之下真我也是成长速度最快的。 真我上半年发布了真我X50、真我X50pro、真我X50pro玩家版、真我V5等众多手机,但最良心的还是降价后2345元的真我X50(第三方平台降价),它性能稳定的同时,价格上众多的消费者也能够接受。要知道,真我X50pro和真我X50pro玩家版的价格都超过了3000元,真我V5价格虽然良心,但配置上略微差一些。 真我X50屏幕采用的是双打孔设计,刷新率120Hz,分辨率2400*1080,是一块高屏占比的6.57英寸的LCD屏,支持侧边屏幕指纹。真我的续航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真我X50内置一块4200毫安电池,支持30W的有线快充,续航时间比一般的5G手机都要短。 作为配置优良的5G中端机,骁龙765G成为了真我X50的处理器,7纳米的低功耗工艺,以及全新的第五代AI处理引擎,市面上的主流游戏都能够轻松运行。手机运行内存和手机内存也非常齐全,真我X50标配6GB、8GB、12GB的运行内存,128GB、256GB手机内存。 相机配置多数的消费者都很在意,真我X50考虑到众多的用户,搭载了后置四摄,主摄是一颗6400万像素的广角摄像头,而且配备了三星GW1传感器,输出的照片画质极高。 另外800万像素超广角、1200万像素长焦、200万像素微距都是比较常用的摄像头,在大场景、远景、微距摄影方面能够独当一面。真我X50还支持双模5G,网络传输速度极快,同时也非常稳定。 真我X50在市场上一段时间里热度很高,同时销量也因此水涨船高,达到了一个顶峰。而之所以产生如此大的影响,除了价格和配置外,外观设计上也帮了很大的忙,真我X50的外观采用光学电镀工艺,玻璃背板上出现了较多的纹理,同时色彩亮度提高了,自然能够吸引消费者关注。 如今,真我X50的12GB+256GB版本第三方平台降至2345元,成为了一款真香5G中端机,非常适合当作主力手机使用,毕竟,从发布时的2999元到现在的2345元,真我X50降价了654元,对于等等党来说也是一次胜利。
这个牌子讲真的我没怎么关注,发展时间较短,另外我觉得手机降价是因为手机更新换代非常多快,不过现在入手还是比较划算的,从现在的配置情况来看,这款手机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你好! 真我X50手机降价654元,我认为是指的入手的。真我X50屏幕采用的是双打孔设计,刷新率120Hz,分辨率2400*1080,是一块高屏占比的6.57英寸的LCD屏,支持侧边屏幕指纹。真我的续航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真我X50内置一块4200毫安电池,支持30W的有线快充,续航时间比一般的5G手机好一些,所以我认为对于需求不大的用户是值得入手的。 如有疑问,请追问。
我觉得现在入手还是比较划算的,从现在的配置情况来看,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6,这款游戏因暴力色情血腥遭广电封禁单凭这一点火了20年搜

小时候,被一个小哥哥拐到了一个传说可以放光碟的地方?在那里有一款游戏,那时你的名字叫《侠盗猎车手:罪恶都市》!

现在你的第五部系列常年霸占Steam游戏热销榜前10,发行即巅峰,轮持久力哪家强,来GTA5系列瞧一瞧~,没有哪个游戏能够超越它占榜能力!

当然它的吸金能力,刚刚的,没话说,4年时间吸金60亿美金,4年了,按照公司亏钱出游戏的理论,估计《GTAVI》,我这辈子可能是看不到了~~(玩笑哈)

来看一位土豪主播发烧友对《GTAV》的痴迷程度,居然用飞机停下正要起飞的波音747的实验!

首先,他找了25位市民,试图停下正在起飞的波音747,失败。然后,他找了50位市民,同样失败了,最后他用了一百人,终于成功停下了波音747。

GTA5的出世预示着沙盒游戏新时代的变革,引领着沙盒界游戏的步伐,现代的游戏慢慢的走向自由化、扩大化,这是未来的趋势也是时代的产物!

GTA系列的缘起是来自1995年一款名为《Race‘N’Chase》的草案,游戏最初的卖点是自由竞速,驾驶汽车任意碰撞破坏。

1997年10月,《侠盗猎车》初代正式在PS和PC上首发,当时的封面还没有形成后来的统一风格。而游戏画面更是古老的2D俯瞰视角,不过一些自由度,任务模式以及犯罪暴力已经成形。

之后游戏陆续推出了《侠盗猎车:伦敦1969》和《伦敦1961》两个追加包。

1999年10月,《侠盗猎车2》继续在主机和PC上推出,游戏增加了画面的细节和更多的任务及结局,但表现形式并没有本质变化。

而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侠盗猎车》最初的两作还曾经推出过GBC的掌机版。

《侠盗猎车2》更是还有过一个世嘉的Dreamcast版。

2001年10月,受911事件的影响,首次登陆PS2的《侠盗猎车3》晚了数周发售。

游戏首次的3D化改变了游戏本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销量最终突破千万。

而从这一作开始游戏的地图也有了真正的自由度意义,成为玩家探索的目标。

仅仅一年后,《侠盗猎车:罪恶都市》再度轻松拿下千万销量。这也是最经典中的经典,也是我的童年回忆,没有什么比这款游戏更值得怀念了!

这一次的舞台地图换成了迈阿密为原型的城市,在各方面都得以强化。

2004年的《侠盗猎车:圣安地列斯》再度来袭,至此R星已经连续在PS2上推出了三款GTA大作。

游戏地图是以拉斯维加斯、洛杉矶和旧金山为原型创建的3个大城市以及连接它们的森林、沙漠、乡村、丘陵与河流等一切部分,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世界。

同时游戏增加的新元素简直无处不在,丰富的游戏性让无数玩家为之疯狂。不过游戏也因为隐藏的热咖啡事件引发争议,最后不得不收回修改重新发售。

但尽管如此游戏依然获得了两千万套以上的销量,成为PS2上销量最高的游戏。

2008年4月,延期后的《侠盗猎车4》登陆新一代主机PS3和Xbox360。

借助新主机的性能,游戏地图自然再度得到强化。

画面同样展现了前所未有的优秀程度,在当时可谓相当惊艳。

之后游戏陆续推出了两个DLC,The Lost and Damned和The Ballad of Gay Tony

2009年,R星还推出了NDS掌机上的游戏《侠盗猎车:血战唐人街》(后来也移植到PSP)

2013年9月《侠盗猎车5》正式降临。

褒贬不一大家知道什么意思吧,GTA系列从发售到现在一直都是舆论较大,可是它游戏本身确实非常的出众,可以看出好评确实是比差评多!

关于GTA的游戏有太多的话可以说了,它的极致优化,它的内容,它Rage引擎,包括它的画面的精益求精,如果国产游戏能够有一家像R星这样的公司...

而差评大部分都是外挂号被封上去吐槽而已,或者或被误封,关于游戏内容的是少之又少,说明游戏本身确实没事没问题,有问题的只是每个人对游戏的态度而已。

侠盗猎车究竟会把传奇延续到什么时候,谁也无法给出答案,只能说R星不论何时宣布侠盗猎车6的消息!

都是从业界到玩家,第一时间关注的对象,如果这时代还有一个游戏品牌能左右市场,那么注定属于GTA!

但是这些游戏确实有点残忍,伴随着杀戮,但是游戏本身就是游戏而已,如果非要刨根问底的话,那不是就有失乐趣吗,您说呢?

7,别笑几年后你也是云玩家

八年前,那时我才刚上高中。

当时我们家有一台电脑,非常老的那种,拿来玩玩《红色警戒2》和《主题医院》还好,但一旦你让它运行类似于《鬼泣3》与《使命召唤4》那样稍微有一些吃配置的游戏,那基本上等待你的就是最低特效和日常掉帧,非常令人不爽。

然而有一天,在上网的时候,我偶然发现了一个推广“云游戏”的网站。并被该网站的宣传语所吸引:

不需要你的电脑有多高的配置,也不需要你安装任何外接设备,只要你的电脑能上网,便能流畅体验时下最新的大作!

于是,在好奇与疑惑中,年少无知的我沿着网站所给的链接,注册了体验账号,下载了客户端,打开了我一直想要体验的《鬼泣4》。

在短暂的等待后,“Devil May Cry 4”的标题出现在了屏幕上,我移动鼠标,点击,屏幕立即做出了交互反应,进入游戏,按下键盘,尼禄便按照指令向前跑动。

我彻底震惊了:

不需要下载任何东西,也没有任何配置要求,只要打开客户端,我就能玩任何我想玩的游戏,互联网真的是太伟大了!

在赞叹中,我尝试用鼠标转动视角,立刻,尼禄从流畅的跑动变成了PPT,又从PPT变成了一张截图,最后,截图变成了一句话语:

网络连接不稳定,正在重新连接……

而在重连了几次后,我所有的震惊就都变成了遗憾。

诚然,“云游戏”是很厉害,但由于当时家里还处在ADSL时期的缓慢网速,我根本就没法体验到这项技术所能呈现的最佳效果。因此,想要玩大作,买光盘,换电脑,去网吧才是正确的途径,而想要通过“云游戏”绕开这一切,嗯……“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等网速变得飞快的时候,应该就可以了吧。”

当时的我这样想着。

因此,在八年后的今天,当“云游戏”再一次成为各大公司所关注的焦点,已经成为“社畜”的我不由得回想起了当年的那个畅想:

“难道说,那一天真的来了嘛?”

于是,我开始有意地去留意与这方面有关的消息,很快,一个反复出现的词汇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5G。

5G并不算一个很难理解的概念。

毕竟在今天,不少手机用户都经历了从2G到4G的网速变革,体验自己一个月的流量从20~30m到2~3个G的变化。而5G,按照我们惯性的思维,应该就是一种比4G还要快的移动通信网络。

事实也确实如此,5G确实快的飞起。

举一个例子,理论上,下载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3G要用26个小时,4G缩短到6分钟,而5G则仅需要3.6秒。

而在网络延迟这方面,4G的响应时间差不多在50毫秒左右,而5G则直接缩短到了几毫秒——差不多也就是你正常眨一次眼所用时间的百分之一。

说白了,就是5G网络拥有着远超现在的上传和下载速率,并且在该网络下,网络延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这两者恰恰是决定云游戏游玩体验的关键。

云游戏基于云计算技术:让游戏在大型服务器上运行,而玩家则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游玩。

如果要拿我高中时的经历来举例,云游戏大概就是这样的:

在一个离我很远的地方有一台性能强大,运算能力极强的服务器,而在这台服务器里存在着多个虚拟机,其中一台虚拟机运行着《鬼泣4》,并将这款游戏的画面和声音通过网络发送到我所使用的电脑上,而我在自己电脑上的所有操作也都会通过网络再传回到虚拟机。

也就是说,理论上我所使用的电脑与服务器之间的交互越快,延迟越小,那么我的游玩体验就越好。

在八年前,虽然云游戏在概念上已经成型,但由于当时绝大多数用户所使用的还是ADSL宽带,连光纤都还没有彻底普及,因此自然是难以实践。

所以,即使OnLive在09年就能让当年的“显卡杀手”《孤岛危机》流畅的通过云游戏运行,但一旦将该技术转为民用,效果却完全不尽如人意。

然而这两年,伴随着网速的不断提升,云游戏的体验也正发生着改善。

就在上个月,谷歌联手育碧,在其刚刚推出的云游戏平台Project Stream开放了《刺客信条:奥德赛》的测试。玩家不需要安装任何插件,只需要打开浏览器,进入特定网址,同意一份协议后便可开始游戏。

而根据部分玩家的游玩反馈,自然,这款网页版的《刺客信条》和主机版是没法比的:

画面最好只能维持在720p,加载出来的图像经常模糊,阴影和渲染也经常出问题。

但和八年前相比,它已经进步了太多:

游戏帧数在大部分时间内都能够保持稳定,网络延迟低,键位反馈相当迅速,游戏的载入速度较以前也好了不少。

而且,按照谷歌给出的建议,玩家想拥有这样的游玩体验只需要让带宽达到25兆 (大约3mb/s)就可以,与2017年由Akamai所公布的全球平均网速7.2mb/s相比,25兆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并不算是一个苛刻的要求。

此外,与八年前不同的是,今天的云游戏也已经不在仅仅局限于PC,伴随着移动端的崛起,多平台的串流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尤其是在今年,Youtube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关串流的教学视频。在这些视频里,制作者通常将配置较好的PC改造成一台小型的云端服务器,再将类似于手机和平板的设备与之串联,以此达到在iPhone上玩《GTA》这样的神奇操作。并且从这些视频的效果来看,游玩的体验还相当不错。

而上述的这一切都还建立在百兆光纤与4G的基础上,一旦5G正式进入我们的生活,那云游戏势必将会迎来一轮全新的飞跃,而为了应对这场马上就要到来的飞跃,各大厂商也是早早便开始布局。

如果单拿云游戏平台来说,除了我们在之前所提到的谷歌的Project Stream,类似的还有英伟达的GeForce NOW,EA的Project Atlas,微软的Project xCloud,索尼的PlayStation Now……

而抛开平台来讲,今年,任天堂让《生化危机7》与《刺客信条:奥德赛》的“云游戏”版登入了Switch, 华为则与Rostelecom和LOUDPLAY合作,在前两天刚刚向全世界展示了在5G网络环境下所进行的云游戏,而在接受参访的时候,育碧的老总Yves Guillemo告诉媒体,游戏主机的迭代即将终结,未来将属于云游戏。

仿佛一切都在预示着一个美好的未来,只要5G正式投入民用,那么电子游戏的历史似乎就将揭开崭新的一页,而距离那一天的到来好像也近在咫尺。

毕竟,明年北京雄安就将率先试用5G商用网络,而中兴与中国电信也已经完成了5G的无人驾驶的测试,看上去差不多在2020年左右,5G就将从实验场走入千家万户,而云游戏也会随之而真正崛起。因此,部分媒体已经早早地就将2018年称为“云游戏元年”,以此来庆祝一个属于电子游戏的新时代的到来。

然而,实际情况可能远没有这些媒体所想的那样乐观。

因为5G网络的升级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举一个小例子:5G网络的一个特点就是该网络所使用的毫米波,而这种波本身不但会被障碍物轻易阻断,还非常容易被雨水和树叶所吸收,因此,这就需要大量的小型基站或者微型基站来增强网络覆盖。

所以,升级5G不仅仅是一批设备的升级,更是整个城市网络基建的升级——大量的基站需要增加到城市的各个角落,而这就需要一个漫长的建设过程。

并且,即便我们有幸成为第一批能够使用5G的用户,想要畅玩云游戏也依旧是阻碍重重。

一方面,理论速度并不等于实际速度。虽然在各大测试中,5G的最高下载速度让我们惊呼,但落实到每个用户,由于运营商的限制与分流等诸多因素,现阶段我们能够体验到的5G网速其实是大打折扣的。

比如,在今年国家所下发的发展规划中就提到:5G试点区要保证用户能获得不低于100兆(约为12.5mb/s)、毫秒级时延的5G宽带数据业务。虽然这个网络标准相对于4G已经快了不少,但根据那些用百兆光纤游玩云游戏的PC用户反馈,实际的游玩体验依然无法和下载版的游戏相比。

而另一方面,由于有Netflix这个流媒体之王珠玉在前,所以现在的云游戏平台所使用的基本都是包月订阅模式。但一旦5G让云游戏彻底开展,那么服务器所承受的压力将会瞬间增大,而服务商所要承受的成本也会直线上升,很难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与大公司的发展方向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所以,设想是很美好的:

在一个并不遥远的未来,得力于5G技术的加持,不再有平台限制,也不再有机能限制,我们每个人都能靠着高速网络享受着游戏的乐趣。

但现实也是很冰冷的:

虽然5G在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但面对着资本,环境,发展规划,产业转型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这个所谓的“并不遥远的未来”其实还相当遥远。

所以,八年前的我怀抱着“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等网速变得飞快的时候,应该就可以了吧。”的期待,而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或许5G的技术会回应我的期待,但至少不在今天。

不过说句题外话,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又特意去尝试了一次今天的云游戏。

该怎么说呢?

八年前,云游戏让我震惊,因为它让不可能变成可能,在我那台破烂不堪的老电脑上运行了根本跑不起来的游戏。

而八年后,云游戏却让我叹息,因为即便是它当前最好的状态,也终究无法和同类型的下载版游戏相比。

但对于下一个八年,对于是否有一天,我们真的会在5G的网络下用手机畅玩3A大作,至少我还保持着相当的乐观。

因为今天的我们就好像正站在一个现在与未来的尴尬交界,我们能看到未来的形态,但伸手却抓不到他的存在。但既然能看到,我们就会向着那个方向前行,只要时间向前推进,我们就总有一天就会抓住未来的实体。

8,正义的伙伴们

一个游戏在问世之前要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资金、人力、技术,如果是在国内,还要加上近一年来被广泛关注的版号。但在问世之后,它需要直接面对的对象只有一个——玩家。

编辑丨陈静(知乎ID @固马 )

这是3个人的故事,也可能是一个人的故事。它们不完全是真实事件,每个人却都有可能遇到类似的状况。

人们会喜欢一些游戏,不喜欢另一些游戏。他们有很多善良或者不善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喜欢或者不喜欢。他们的目标很简单:让游戏公司知道,该听玩家的,而且必须听玩家的。

丨 1

何霆(化名)觉得自己应该算是正义的伙伴。

这在现实中听起来很是中二,但在与游戏相关的事情上正好合适。

何霆的故事正式开始于2018年6月。他所玩的游戏看起来颇受欢迎,但何霆却觉得运营方最近的一系列操作让他颇为不满。

有人画了张图:收养来的女儿给家里赚了钱,却连庆祝晚会都没资格参加。图上,抱膝坐在门外的孤独小女孩和门内的温暖灯光形成了鲜明对比,激发了所有观众的保护欲、正义感和斗争心。

“运营××××!”何霆熟练地使用各类流行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很快发现这并没有什么用。

“7月不课金!”“8月不课金!”有人发起了这样的活动,他很想积极响应,但一想到自己有那么多角色没抽到,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手。

到底怎样才能真正让运营得到教训呢?

办法不是他想出来的。这个被后来者称为“游戏玩家发票维权鼻祖”的点子要归功于论坛上的一位大哥。大哥在帖子里犀利指出,社交网站上的声讨帖没用,不课活动没用,各大App市场刷差评也没用,真正有用的是——开发票。

“索要发票是消费者的正当权利!”大哥说,这也是在后来各种各样的要发票活动中被重复得最多的一句话,“代理商没有任何理由拒开发票,一旦他们不开或者开假发票,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更重要的是,大量开发票会给代理商的财务造成压力,财务在公司里的地位可比运营高多了,让他们去对付运营必然更有效果。”

“正当权利”的说法实在很诱人。看着大哥的帖子,不少人都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财务主管恼羞成怒、运营团队玩命道歉的画面,何霆也不例外。这个方法称不上快捷方便,甚至算得上麻烦,但胜在足够正当,对方无法拒绝。

“发票是必须开的,敢不开就投诉。”论坛上有人这么说,“但记得要投诉代理商而不是游戏,代理商凉了无所谓,游戏不能受影响。”

他对这种说法深表赞同,并且立刻投入了要发票的行动中。具体过程不能说是顺利,因为排队时间确实很长,游戏的客服也像所有被安排收拾烂摊子的客服一样让人火大;但也不能说是不顺利,大概收拾烂摊子久了,客服也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对他提出的要求都是公式回复,没有任何意料之外的反应。

简单说就是,虽然敷衍着,可发票还是给开了。

这让他的成就感降低了一点,但在其他方面仍然怀有发自内心的喜悦——在合理合法、理智正义、不影响他人利益的情况下给运营添堵确实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儿。他开始在论坛、贴吧、QQ群里给每一个想知道这件事儿的人介绍开发票的攻略,尽管也有人提出质疑,然而质疑声也很快淹没在“求群号”的列队回复之中。

要发票活动一天之后,代理商道了歉,还搞了声势浩大的抽奖,这反而鼓励了索取发票的人们“加大力度”。论坛上出现了修改版的《论发票战》和发票版的《国际歌》;贴吧里的“小道消息”宣称,玩家们已经要到了50万张发票;QQ群里也有人前仆后继,提出“发个攻略呗”的小白们得到了无比友善的指导。

遗憾的是,人们原本构思的“持久战”大概只持续了一星期,与发票相关的大规模讨论也只有一个多星期。不过在这段时间里,“要发票”登上了各个媒体(虽然绝大部分是游戏媒体),“游戏运营不把玩家当人看,玩家被逼无奈只能要发票”成了一段时间内的热门话题。

过了半个月,论坛上陆陆续续有十几个人反馈:“我的发票到了,你们呢?”

到底有多少人去要了发票,要了多少张,没人知道,正如没人知道代理商的“道歉”是真的道歉还是自罚三杯、抽奖有多少游戏玩家抽中一样。

不过在何霆看来,事情的结果不重要,因为它的原因其实也不怎么重要,重要的是玩家找到了一个有效的方法,让代理商乃至所有的游戏运营都知道,玩家也有办法对付他们——你无视我的意见并把我视为韭菜,那么我就去找一个能修理你的人,让他修理你。这个人可以是财务,可以是税务,也可以是其他“厉害角色”。

两个多月后,另一个游戏代理商同样在运营问题上惹恼了玩家。看到这条消息,何霆迫不及待地想要介绍自己的经验。不过,还是有人比他快了一点点:

“隔壁××游戏要发票都成功了,我们凭什么花钱遭罪?找运营要发票啊!”

在一场又一场的“发票门”中,总有人提醒大家验证发票的真伪

丨 2

要发票或许有效,但在要不了发票的情况下,玩家还有其他办法。

在朋友们眼中,王东(化名)毫无疑问是个“大佬”。他对自己玩过的每一个游戏了如指掌,可以在每个人遇到任何卡关问题时给出正确答案。当然,他的朋友只在几个群以内,所谓的“大佬”也仅仅相对于一般人而言。因为王东既不是速通玩家,也不是电竞选手。真正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对游戏总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并且很难为外人所改变。用他的话说,自己已经玩了10年游戏,不用别人教了。

如果说王东有什么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大概只有脾气不好这一条。就因为这个,在他10年的游戏资历里,经历过论坛禁言、联系方式拉黑、社交账号封号、回答被折叠等几乎所有想得到和想不到的操作。以前对他这种人的称呼一般是喷子,现在则改成了暴躁老哥。

王东并不同意这种说法。“我是对事不对人,这就不能叫做喷子。”他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是:“说话要有道理,不管你说了什么。”有些朋友对他说,就算是讲道理,也不能把话说得太难听,喷人更是不对的。王东对这个说法倒不是不赞成,然而他也承认,自己有点儿改不过来了。

不论如何,让王东最在乎的还是游戏。他玩了10年游戏,年纪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只要有游戏玩就不管别的,买过不少盗版盘,也是破解网站的常客,如今不一样了。“以前玩游戏只花过网费,现在该补票的就要补票。”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如今他的游戏库里已经有了两三千个游戏,而且还在持续增加。 他认真玩过的大概十之二三,其他的要么是补票,要么是游戏打折时单纯的“喜加1”。

“喜加1”经常被人吐槽,但王东自有他的一套道理。“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不管是早还是晚,总算是为游戏公司贡献了一点销量,总比嘴上嚷着喜欢却不买强。”除此之外,王东还有一个理由:“现在国区的游戏销量已经很高了,多买,就能让游戏公司重视国区玩家的需求。以前玩盗版,看不懂剧情,现在很多游戏都自带中文,肯定不是游戏公司良心发现。”

王东再一次喷人源于一件事:他预购的某个新游戏在宣传时声称有官方中文版,临发售时却突然宣布取消中文。这种近于欺诈的行为让所有国区玩家怒不可遏,王东也是其中之一。他想过很多办法,在所有能留下印记的地方怒斥垃圾厂商和垃圾游戏。很快他就发现,这样的做法只是表面解气,游戏公司根本看不到他们在骂——偶尔看到了也可以装看不见——实际上一点用也没有。

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找一个厂商能看见的地方说,而且还需要有实际意义,不能说完就完了。很快,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主意,玩家纷纷去平台上打起了差评,一时间把游戏的评价从“好评如潮”拉到了“褒贬不一”。

“‘没中文就差评’实际上是这么来的。”王东说,“游戏公司可以出尔反尔,玩家就不能抗议了吗?”

一段时间之后,游戏公司在更新里加上了中文,这被很多玩家视为差评行动的胜利。实际上,没人能真的确定是差评起了关键的作用,但掌握了这个手段的玩家们也不是很在意——很快,差评加“We need Chinese”开始出现在更多游戏的评论区里。

这样的做法也招来了不少非议。有些人说,许多游戏公司起初就没有打算支持中文,平台也把“不支持您的语言”放在购物车上方最显眼的位置上,主观上没有欺骗消费者;还有些人说,不少独立开发者没能力搞中文版,如果觉得没中文就玩不下去,大可以不买;更有些人说,呼吁中文可以有很多方式,可以给游戏公司写信,可以在社交平台上搞活动,还可以主动成立汉化组,这比给差评实际多了。类似的说法很多,各种表达形式都有。但在王东看来,这些都没什么意义。

“自己花钱买的游戏,可以用任何理由给差评。这就是个战术问题。”王东说,“以前玩家和厂商联系的方法不多,玩家说话厂商未必听。现在有平台了,平台让玩家评价,那么评价就是玩家最简单方便的表态途径,厂商也能直接看到。如果他们继续无视玩家的意见,那就接受差评呗。”

“我连游戏都买了,为什么不能差评?很多喷我的人可能连游戏都没买。评价反映的是游戏体验,因为语言不通,游戏体验很差,为什么不能差评?评价可以影响玩家,我就是要提醒像我一样的玩家避雷,当然更该给差评。厂商在国区卖游戏没有中文,你们知道国外的游戏媒体没有本地语言就拒绝评测游戏吗?看到一个游戏支持18国语言却没有中文,是他们不想做吗?就是根本不重视国区。国区贡献着名列前茅的销量结果根本没人重视你,有些人还要站在厂商立场上说话,跪太久站不起来了吧?”

王东一气呵成地打出这段话,发表在他的第203条回复中。让他不明白的是,“付了钱的人有权利评价他买的东西”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总有人还要和他抬杠。

有些游戏厂商确实在收到差评之后更新了中文,但也有些无动于衷

丨 3

在王东发表自己的第204条回复时,苏颖(化名)正在填写她的第一份举报表格。

苏颖很难说自己算不算游戏玩家。她玩过不少游戏,都是被朋友带着的,MMORPG没兴趣,MOBA玩不来,玩得稍微长久一点的都是抽卡课金游戏,而她对游戏本身的兴趣也完全不高。在她看来,大多数的抽卡游戏都大同小异,差的很差,好的也好不到哪里去,她可以随随便便找出游戏的100个缺点,但那也无所谓。因为她花在CP(即Couple,粉丝们喜欢的情侣配)、同人和周边上的钱跟精力比在游戏上多得多,比起玩游戏,不如说游戏都是为CP服务的。

CP很不错,但也不是最好的。比起CP,她更看重的是本命。熟稔饭圈规则,她同样了解游戏公司的那一套:官方对每个角色的态度肯定是不一样的,人气冷热、卖气高低、剧情轻重、立绘美丑、皮肤多少,对于粉丝来说都是战场。

苏颖正在玩的游戏就是这样。

幸运的是,她又喜欢上了一个人气角色,立绘精美、戏份多,预告片和海报也都被安排在最显眼的位置上。尽管官方卖腐有些刻意,然而她的本命和CP确实互动不断,周边商品成双成对,编剧笔下感人至深的友情被源源不断地折合成同人作者的创作动力,也填补了她的爱心。

然而事情不会如此简单,要维持对本命的爱就需要付出无数的时间与精力。苏颖会出现在一切提到本命名字的文章、视频和评论里,哪怕是字母缩写也无法漏网,为的是确保一切关于他的正面消息能够得到传播,负面消息都能有所回应。与此同时,“对家”的动向也是不能不关注的——对于饭圈女孩来说,“圈地自萌”是个值得赞美的行为,但对方圈的地不能出现在己方的眼里。

游戏某一次更新之后,苏颖突然发现她的本命角色没有新立绘和新皮肤。不仅如此,他也不再出现在海报上的中心位置,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两个角色。更加让她不能接受的是,新的“C位”正是她所萌CP的对家。

一些画面出现在苏颖的脑海之中:对家有了官方的支持,有了立绘、皮肤和活动,与游戏相关的各个方面肯定会出现海量的对家内容,正如她们以前所做的一样。更重要的是,她们以前站在热门官配立场上甩出的冷嘲热讽,如今也会被原封不动地还回来——粉丝被嘲无关紧要,本命受到攻击可是绝对不允许的。

她需要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让对家乃至所有人知道她爱的角色和他的粉丝都不是那么好欺负的。游戏官方显然不是个好目标,粉丝争吵声再大也只是运营眼中的流量。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反而是游戏之外的东西——圈内解决不了的,圈外可以解决。

苏颖举报了自己说过“一生推”,爱过角色也萌过CP的这款游戏。角色形象不健康、内含同性恋倾向、对青少年有负面影响……她爱过游戏多少,举报的理由就有多少。

她想过举报的后果,却不认为那有多么重要。“反正在别人眼里,游戏就是这种东西,就算没有人举报,每年的‘精神毒品’‘电子海洛因’‘青少年沉迷’就少了吗?”她说,“举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被举报就出问题,只能说他们本来就有问题。”

如今,举报也变得更加便利(图片做了模糊处理)

丨 4

这是3个人的故事,也可能是一个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真正的根源是一句话。

上个月,我们采访了不少游戏制作人,他们在等待版号的过程中苦熬。其中有一位开发者说:

“不要以为只有没过审的游戏会被版号影响,过了审的也一样。我听说有些玩家因为自己喜欢的游戏没过审,就把别的过审的游戏举报了。”

原文链接:正义的伙伴们

关注触乐专栏,阅读更多优质游戏文章与深度报道。

9,小程序731天

文/潘越飞,协助/冯启明 陈海宁 单一,编辑/唐晓园,协助/刘小玲

微信8年,微信公开课PRO版5年。从2014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一场微信和张小龙的“约会”。

昨天微信公开课白天一整天没露面的张小龙出现在了微信之夜上,这一次张小龙进行了近4个小时的单口专场——从晚上19:45到23:30,期间他主动提出两次中场休息,多次提出“要喝点水”。

张小龙在2019微信公开课PRO微信之夜演讲

张小龙亲口承认,这次是他目前公开课演讲最长的时间,为此他还特意要求工作人员把他的演讲放到晚上。

整个演讲过程,张小龙语速比较慢,会习惯性托下巴,并且出现长达近十秒钟的停顿——并没有冷场,更像是在对自己要说出的思考做最后的确认。

张小龙聊到了他对好产品的思考和认知,聊到了微信的初心和最新改版,他还聊到了——小程序,这一仅占了他演讲十分之一篇幅的产品,今年已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抢占的高地。

如果说微信是互联网史上的一个异类,那么小程序也算是微信生态里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产品没有成型的时候先放哨,这是微信团队史上的第一次“出格”;发布完了之后,又小心翼翼地撕开一个个口子,“特别小心”地去培育,这是很多平台都做不到的耐心。

“小程序看起来挺慢的。”在演讲进行到一个多小时的时候,张小龙说到小程序,两年前,他跟同事讨论的是小程序会如何死掉。而今天,他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让创造价值的人获取回报。

也许微信小程序硬生生把互联网新周期的到来加快了十年,这款腾讯一手打造的产品打破了长久以来“受限”的开发环境,终止了暴利而无趣的风口年代。

731天,它克制到狂热地撕开一扇新门。

佛系微信的首次高调

在喧嚣的互联网江湖,小程序的故事看起来少的可怜。

这支由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带领的小程序队伍,在两年的时间里交出了成绩单:

根据昨天微信官方公布的数据,短短两年的时间,小程序已覆盖超过200个细分行业。过去的一年,小程序服务超过1000亿人次用户,年交易增长超过600%,创造了超过5000亿的商业价值。

赫赫战绩之外,外界对这支小程序团队的印象却只有两个字:低调。

早在2015年,业内就开始流传张小龙要做一个叫“应用号”的东西。这个来自湖南邵阳的程序员已靠微信成功封神,一举一动都被无限放大。微信以前,张小龙也从未高调宣扬过自己的任何新计划,每次都是炸闷雷。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话没说错。业内不禁好奇,“应用号”到底是什么?

答案在2016年的微信公开课PRO上被张小龙自己揭晓。

他在公开课上吐露一个自己长久的思考:

如何更高效率帮助用户完成任务,而不是让用户在微信里永远都有处理不完的事。

他几次提到了“价值观”:腾讯的价值观,用户价值是第一位的。微信的价值观,好产品是用完即走的。以及他身为程序员的追求:2016年,想为开发群体做一些事——他想尝试“做到让更多的APP有一种更轻量的形态”,他把这种新形态叫做——应用号。

就这样,小程序外部名字是应用号,内部代号是Web+,技术人员间的昵称是MINA——女性化的名字,颇有致敬乔布斯的Lisa苹果电脑的味道,后者的划时代意义是首次使用了图形化用户界面。

至此,张小龙身为程序员的动机已经明确——为用户提供一款全新的用完即走的产品。APP要下载,网页体验也用户体验不友好,“小程序才是未来”,在QQ邮箱和微信之后,张小龙的亢奋点又回来了。

启动时的小程序团队

现在,他需要一支队伍。

2016年3月,程序员胡浩从美国飞到广州微信面试。当时他的邮箱里还躺着另外两份offer,一家是公司名称全字母的国际互联网巨头,另一家是国内知名IOT厂商。

三选一。选择微信的原因是,他在面试时听到了关于小程序的未来。

“给我介绍了一下小程序未来会怎么样。小程序平台面向的不是C端用户,不是B端的企业,而是D端(developer,开发者)。”

作为技术人员,胡浩觉得能做一个服务其他技术人员的东西出来:“实在太酷了。”

产品经理陈浩也加入了“应用号”项目组。“当时,他(张小龙)在公开课(2016年1月)上说做‘应用号’,我们一头雾水,不知道‘应用号’是什么。外部问,什么是应用号,哪个团队做应用号?我们也都不知道。”陈浩自己还在好奇的时候,突然被调到了应用号开发组,成了第一个产品经理。

其他成员,基本都是在这个状态下加入开发组,因为工位不够搬到了小阁楼,除了偶尔玩把1块钱的实况足球,就是敲代码。

队伍凑齐了,但是没人说得清到底该具体怎么做,这个新世界由什么构成,应该怎么运行。

“他们在会议室开会,突然叫我过去一下”,胡浩在会议室被同事们告知,如果基于外面已有的体系,很多东西没办法原生实现。胡浩对锌财经回忆自己的反应是:“如果要重新推翻的话,那就所有东西全部要自己来做。”

还没有诞生的第一版小程序,就这样被推翻。此时,距离张小龙的公开演讲,已经过去了半年,而距离小程序成为一个拥有150万开发者的开放平台,以及互联网巨头竞相布局的商业生态,还不到两年。

突破发生在2016年8月6日,那天晚上,小程序框架终于有了雏形。

第二天,程序员们经过一轮研讨,最终敲定。“这个框架未来的5-10年内不会有大的改动,除非有什么新的技术突破。” 他们对锌财经说。

小程序的新框架就在那晚诞生并沿用至今,这算是小程序真正意义上的开工。

小程序的必然

关于小程序的缘起,有多个版本。

有的版本是,张小龙看到身边人每天长时间用微信,“不是好事”。他甚至和同事吃饭、开会时规定不能看微信,他认为“用完即走最理想”;有的版本是,看到深圳机场路上的广告牌上,每个企业都放着微信公众号二维码,他很高兴公众号成为标配,随即不高兴了,如果只是看看公司信息,何必非得关注公众号;还有的版本是,有技术人员给他看了新demo,可以在开发上提供基础接口,他就想通过更复杂的接口应用来实现程序所需要的基本元素,完全跳开公众号,去做全新的应用形态。

在昨晚的演讲中,张小龙说为什么非要做这个事情?因为他认为这就是一个未来必然的趋势——APP还要下载安装,网页的体验又太糟糕。而小程序的路径是清晰的,让开发者用得过瘾,让用户用得简便。

经过2016年8月的第二次推翻——小程序原本后台基于服务号,被推翻后,做了一版独立的——小程序终于可以内测了。

情况,并不理想。

“牛粪上浇花。”有程序员这样评价自选股等第一批参与内测的团队,他们认为自己做了坨很挫的东西,其他人要在那上面做得有模有样。

自选股团队内测时非常痛苦,因为技术团队一边写代码修改,内测团队要一边测试反馈。不干完,所有人都不会睡觉。

团队中很多人的生活从996变成了997。原本计划健身减肥的胡浩,在那一年胖了十五斤。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2016年,他们埋头捣鼓着什么。在小程序的程序员们看来,他们只是在工作——就像办公室从7楼搬到9楼那么自然。没什么值得特别记录和回忆的。但改变已经发生。

2016年10月,小程序开放内测。在广州TIT创意园微信总部不到200米的地方,有程序员偷偷“潜入”以内测小程序为主题的黑客马拉松活动——他太想第一时间知道同行们对小程序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他等到的结果是:“真难用。”

这是最大的压力。按照Shangyou——世界上第一个写WXML语言的人,也就是WeiXin Markup Language微信小程序语言——的说法,他们把外部开发者看成了“甲方”。但甲方的反馈让开发组的键盘都有点沉。

他们给自己定的目标太高。“像做菜一样,你要煲个汤,有些家庭主妇觉得自己要去买鱼买各种东西一起煲很麻烦,结果超市做出了一套东西,买回家扔锅里就可以做了。”微信开放平台副总经理胡仁杰说小程序要做的,就是给程序员提供超市那套东西。

这件事,全球第一次。

一个无法证实的小道消息是,张小龙清楚地知道做个改变行业的事情必然很难,所以连被称为“低调到无以复加”的他都一反常态地高调宣布小程序。

“小程序还没有做就发布了,这不是微信的风格,因为我们从来不会发布一个还没有做的东西,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给内部一个压力,没有退路。”在昨天的演讲中张小龙第一次证实了这个说法。

是的,没有退路了。提前一年公布的面世时间,要来了。

小程序的一年之约

这埋下了小程序初期高开低走的必然,也埋下了为什么后期张小龙称小程序的美德是“沉得住气”。

盛衰一线

两瓶香槟,这是微信有史以来最“奢华”的庆祝了。

2017年1月9日,iPhone发布十周年的日子,所有小程序项目相关的人员,审核、行业、法务、财务等都在现场,在一个群里互相发红包庆祝,并且倒计时要打开小程序哪些开关,还极为难得地开了两瓶香槟,拍了合影:

小程序,正式上线了。

“我印象中,那是微信唯一一次(有仪式感的发布)”。陈浩回忆:“然后后面的48小时,劈头盖脸,各种事情都发生了,外面都在说小程序多牛逼。”

《你好,我是小程序》的文章刷爆朋友圈;网友狂欢“错过了公众号,别再错过了小程序”;“干掉APP”的话题成了行业常用谈资……微信的第一次奢侈庆功,也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第一次有这么大规模的用户为一个功能狂欢。

盛衰有时只在一线间。

喧闹过后120小时,一大盆冷水来了。《小程序上线7天,罗胖带着1000万用户跑了》。作为第一批参与者,自媒体人罗振宇高调宣布关闭小程序,还神秘兮兮地发布了一句话:“我们决定不做了。我们知道小程序是什么了。哈哈,但是不能说。”

罗振宇退出小程序的朋友圈

虽然最新内部消息是,仅仅因为当时支付机制不利于内容付费产品而已。但当时的官方口径很文艺:“有人分手,你还不恋爱了不成。”

还真不幸言中了。大众和小程序的蜜月期迅速消失。

2017年2月,小程序的百度指数下降至高峰日的1/50,有报告称,35.5%的开发者感到失望。雪崩式下滑。

过完年回来上班的小程序员工,还被小领导们特地打气,虽然外面唱衰,但千万别丧失信心。

“小程序没有入口,小程序不能推送消息,小程序没有应用商店,小程序没有粉丝,小程序不能分享朋友圈,当龙哥在公开课说出这些小程序特性后,我们就预料到了肯定有负面消息。但没想到这么多。”腾讯公关告诉锌财经。

整个小程序技术团队一如既往地淡定。

据张小龙昨天的演讲中透露,团队对此早有心理准备,小程序发布前的那天晚上,团队成员甚至“讨论了小程序会有哪几种死法”。

作为小程序底层技术框架设计者,他们清楚小程序很可能一时半会儿起不来。

而在陈浩看来,最初开放的基础技术架构,想的是让用户有更好的服务体验,也不该引发套利者的兴趣。

内部流传的一句话是:

有用的产品谁都会做,有态度的产品不是谁都能做。

面对质疑他们看起来无动于衷——低头做自己的事,写代码,改bug。

一年不到的时间,现在耳熟能详的功能被一个一个开放出来:个人注册、第三方平台、葵花码、附近功能、聊天窗口列表等。平均1周半1次,共计32种不同能力。

由于每次半夜发布完,开发者们都会连夜阅读文档改代码,他们取了个又爱又恨的称呼,“没有性生活的小程序员”。“我们后来定了个规则,超过凌晨2点就不要发布了,否则容易引起开发者愤懑,‘你一发布我得连夜改’。”陈浩说。

这是幸福的烦恼,经历大起大落后,被纠正预期的小程序开始走上正轨。

这一年,互联网最大的变量是共享单车。而小程序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和共享单车不无关系。

小程序牵手摩拜单车

摩拜单车车身二维码最早导流到APP,那是个很重的体验——用户为了骑车还得耗费流量下载庞大的应用程序。这让摩拜选择尝试小程序,成了最早的线下用小程序的商家。

一开始,摩拜高管害怕小程序抢夺APP用户,结果试点了以后,转化率提高,APP用户量也随之增长,“每周使用量达到100%的增长。”摩拜单车产品负责人杨毓杰告诉锌财经。小程序开发之后,新用户几乎都来自小程序。也正是微信和摩拜在小程序上的合作,让“用完即走”的理念有了实际的诠释。

线下跑通,还有线上。

新锐电商平台蘑菇街,前后派了100多人到微信总部,他们租了一层办公空间,只留一张沙发给自己老板,带着一个“Do It Right Now”的早期创业时横幅,和慰藉自己肚子的电饭煲,进入了密集加班状态。

蘑菇街团队搬到微信总部与小程序团队一起工作

蘑菇街胡轶苗解释他们的动机:“我们整个公司,从CEO一直到每个人,对于微信小程序的市场非常看好,觉得这是一个全新的能够为我们带来新市场增量的机会”。6月蘑菇街女装初步上线,7月社交立减金内测、直播上线、拼团玩法、矩阵形成,蘑菇街没赌错,他们在小程序端转化率甚至达到了APP端的2倍。

就连大泼冷水的罗振宇,也在6个月后,低调重启“得到”小程序。

一切就绪,只差爆发。

从惊艳到惊喜

小程序的程序员内部说,这是一款“特别简单的游戏。”不过是小人发力跳跃,乍看无聊至极,简单到爆。

它叫做跳一跳,一款真正意义上让小程序红起来的游戏。

2017年12月28日,微信开放了小游戏,同时重点推荐了小游戏“跳一跳”。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跳一跳已经积累了3.1亿玩家,有史以来单款游戏用户规模达到的最大水平。

跳一跳小游戏

没人说得清跳一跳为什么就火了。人人都在玩它。

它更像一个发力点:

当小程序覆盖面越来越广,微信下拉入口也有了,用户也开始养成习惯。这一切让跳一跳成为引爆点。

这款游戏里还有着程序员“闷骚”文化的体现:比如加分的方块,其实都有小游戏团队的名字;比如“徐记士多”,就是因为那位设计师姓徐。

张小龙的最高纪录,据说超过两万分。

“它简单到让你可以有一个面对自己,一个最个人的时刻。大家在微信上,你可能会有很多的消息要处理,朋友圈里有很多信息要你去点赞、评论,可能还有很多工作的信息也夹杂在里面。这个时候玩这样一个小游戏,反而是一个非常正经的事情。”

不过,张小龙认为,如果开发者只是把小游戏作为流量变现的一种手段,而不在意品质,流量很快会被耗尽的。

但是,跳一跳让更多人认识了小程序。

对很多普通用户来说,也许不需要了解什么是小程序,也不关心什么是小程序。立即触达,使用它,然后离开,就够了。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小程序只是惊艳,不够惊喜。

惊喜的是,很多产业都开始探索小程序,并将小程序视为自己的必选项。中国中部地区一个知名连锁企业的改革派高管,在内部放言,要么让做小程序,要么自己滚蛋。

接触一线企业的微信小程序零售行业负责人于洪潇最早是和沃尔玛沟通的。一开始,作为外资企业的沃尔玛,根本不知道小程序是什么。双语沟通了3小时,对方还在考虑要不要把订阅号转成服务号。

扫码购小程序

首先打开智慧零售场景的是永辉超市。当时永辉超市在做业态的改造和升级,不仅有“超级物种”和社区店,还成立了科技公司叫永辉云创,同时推自己的APP。每当中午高峰来临,大楼周围的白领会去超级物种买便当、饮料。虽然用自助收银机,或是扫码结帐,似乎还差了一些东西。

“其实用户在门店排队是很焦虑的,赶着吃饭,根本没有人去下载APP,超市却还花很多钱去推广,效果很差。”于洪潇说。

第一是用户排队的问题,第二是用户数字化的问题。对于线下零售行业来说,这是两道不大不小的门槛:首先必须将线下的用户数字化,然后通过数据和移动互联网追踪用户的行为习惯。用企业自己的APP,不但要面对开发所需投入的资金和困难,还要长期与推广和后台数据记录作斗争。

永辉超市的小程序开发、上线,会员增速是以前的2倍,留存率是60%,数据比任何表达更有力量。

图片来自网络,永辉超市最先打开智慧零售场景

对传统企业来说,小程序代表的东西更多。

“小程序帮助他们加快了内部组织架构的优化,甚至包括利益分配,都通过这些项目加速了调整。”某跨国超市中国区的英国籍CEO,在一次沟通中和于洪潇分享了这个观点,比如电商曾经独立核算,哪怕用户在线上下单,到门店去取货也算电商的,那么门店就缺少了服务的动力,现在全由电商负责,但内部的利益分配做了调整,门店也会享受到。

在线上和线下产业不断融合的今天,小程序扮演了越来越重的角色。

“零售企业像割韭菜一样一茬一茬的被收割。”有赞创始人白鸦告诉锌财经,近十年来,这些店主曾以为,线上流量可以变出点什么,但最后他们才发现,自己曾经的所有客户,都变成了别人的客户。

以外卖为例,3年前,餐馆老板们,接受从20%到15%、10%,再到5%,到最后没有的外卖补贴,把超过80%的到店吃饭的人变成了外卖用户,培养出了全国巨大的餐饮外卖市场。而如今,他们却为了继续留在这个市场中,不得不付出10%、15%甚至20%的外卖提成,甚至顾客店内消费时,还要拿出手机来,打八折的同时再给团购网站分成10%。

小程序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一“缺憾”,把线下企业的流量和生意还给线下企业。

沃尔玛、宜家、家乐福纷纷拥抱小程序

沃尔玛最终接受了小程序中的“扫码购”,每天30%的支付通过小程序;宜家的合作伙伴给总部连续写了1000封邮件后,终于在小程序临上线前一周得到关注,小程序会让传统的拍照与签字形式,优化成扫一扫;家乐福给法国总部汇报6月新增1000万用户时,曾被惊讶的询问“是不是多写了1个0”,而它最新访问量达到了2亿,这是APP时代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甚至连不少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开始布局小程序。2018年9月,支付宝宣布正式成立小程序事业部。

在BAT的另一端,百度也在2018年9月底宣布,在两个多月的邀请制公测期间,百度智能小程序月活过亿。

而在不久前,今日头条和抖音相继上线了小程序功能。

这个时代,小程序比APP更好做。

也许,人人都是小程序员

上线半年后,陈浩的妈妈终于知道了小程序是什么。

“是我发现我妈竟然往我家的微信群里转了很多小程序,她也不知道是什么,反正用得舒服就重复使用。过了半年后,她知道这个东西是我做的,我会很有成就感,我记得我妈第一个丢的是“小年糕”的视频,我妈还给我看了一个小程序的视频。”陈浩想起了自己第一次看到妈妈使用小程序时的场景。他感到默默的喜悦。

同样感触的还有胡仁杰。他表示,有一天他爸爸突然给他发了个小程序,说芦荟可以清热解毒,切出来可以煮了吃。他家里种了很多芦荟,以前耳朵不太好的他爸爸,要通过电话来费力得说清这件事。

“他读完之后发给我这个小程序,我看了很直观,知道他要说什么,那一刻我觉得这是最幸福的事情。”胡仁杰说,那一刻他可以告诉家人自己整体在忙什么了。

小程序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普通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改变着它本身的内在。

“以前公众号时代,外面说我们高冷。”郑文晓说,那是因为公众号产品门槛低,不需要过多干预,到了生态多元的小程序时代,高冷的微信也主动了。

郑文晓他们开始主动每隔个把月跑城市,看到服务商做出了药店门口体重秤放小程序、美发店的小程序互动屏幕、专心给商家做补货用的小程序等,会主动关心需要提供什么的功能支持。也开始主动制作行业服务商教学视频,计划做服务商成长体系,去尝试提升服务商水准。

他们同时计划主动公布服务商的案例、权限、用户评价等信息,避免“微信之母”等借着小程序合作方会销、欺诈甚至直接骗钱等啼笑皆非的事件发生,透支小程序的信任度。

微信开放平台基础部助理总经理向我们形容小程序的整个诞生历程,是技术从下往上的创新推进,承载了从上往下产品思维,“产生了化学作用。”

小程序应用数量已经超过100万,覆盖200多个细分行业,日活用户达到2亿。未来更剧烈的化学作用,是每个用户、每个开发者、每个商家、每个服务商,共同激荡,打造出不受限的生态。

“小程序的数量很重要,这是丰富场景的基石,但小程序的好坏也同样重要。”在昨天的2019微信公开课PRO现场,小程序团队正式宣布将在2019年上线小程序用户评价体系及探索“优质小程序计划”,帮助用户更好的发现、使用优质的小程序。

小程序的开发者门槛一直在降低,开发者这个群体也得到了两年来的最大关注。昨天,腾讯云推出总价值超过10亿元的“小程序·云开发”资源扶持计划,对超过100万小程序开发者提供免费云开发资源扶持。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

2018年11月7日,在小程序获选“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的日子,马化腾在乌镇发言:“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小程序还被选入部分高校的计算机教学课程,这让我们备受鼓舞。大家都在热情地学习和使用小程序,现在也诞生了很多专门的‘小程序员’。”已经有150万开发者加入其中。

小程序正在秘密筹备一件更酷的事情,他们希望未来连小学生都可以制作属于自己小程序。

在漫长的采访过程中,有位90后从业者对锌财经创始人潘越飞说过一句难以验证真伪、但是热血沸腾的话:

只有再过10年,人们才会意识到,小程序和VC、智能手机一起,彻底改变了21世纪的产业。

2019微信公开课PRO展区“未完城”

低调分很多种。不爱言辞只是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种。对小程序团队来说,低调的他们也许比所有人都更澎湃:

他们不曾压抑过自己的狂热欲望——用“小”来改变这个世界。

小程序没有故事,只有日子。

我们不用记得小程序面世已经2周年了,我们只要记得,在这场微信自上而下的战略和执行中,所有人都获得了收益:用户节省了时间;开发者得到了便利;合作伙伴获得了更多新价值。用马化腾的话说,这套腾讯自创的编程语言打破了受限的开发环境,为“跨系统开发”这个世界难题给出了中国的解决方案。

更愿意给予,而不是攫取。未来属于这样的人。

张小龙在2019年微信公开课PRO上关于小程序的部分演讲内容:

现在有很多其他公司都在做小程序了。我觉得这是好事情。可能有一些代码的接口跟我们一样,但是我并不担心这里面会跟我们构成很大的威胁。虽然是做同一种东西,除了平台和团队不同,其实更重要的一个差别在于,你的原动力是什么?

如果只是希望借由小程序这种载体,来做一个流量的生意,我一点都不看好。只让自己好不让别人好的事情,通常都不会太长久。

小程序的使命是,刚才提到的,让创造者体现价值和回报。我们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点展开。不能因为拥有流量,我们就要分发流量,要让小程序来体现这个流量价值,这跟我们自己的原动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很多人看不懂为什么小程序要去中心化。如果不去中心化的话,腾讯自己垄断了头部几个小程序,那就没有外部的开发者什么事了。看起来腾讯可以短期获利,但这个生态就没有了。

哪怕是腾讯投资的公司,也应该一样的遵循平台的规则,否则也会破坏平台的公正性,我们更看重的是平台的健康。我知道过去大家都认为平台对于投资的公司似乎有倾斜。我只能说,可能是我们做得不够好,相信我们团队今后在这块会投入更多人力和资源,使得我们可以对所有的公司包括我们投资的公司是一视同仁的。

回顾一下小程序,从最早酝酿到现在三年了,其实看起来挺慢的。我觉得小程序是我们,或者说也是我个人职业生涯里面最大的一个挑战。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试过还没做一个事情,就先宣布出来了。

之所以这样做,其实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压力,给团队一个压力,这个事情我们非做不可,而且一定要做到。

我还记得很清楚,我在微信公开课里面说我们要推出小程序这样一个服务的时候,当天晚上,我跟我们的团队就坐在一起讨论,讨论一个主题,我们小程序会有哪几种死法会挂掉?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当天晚上我们不是讨论小程序有多么美好的未来,而是说它有多难。我们会遇到哪一些障碍是跨不过去的,我们并不是对它乐观去做的,而是我们觉得这个事情很难我们一定要做到而去公布这个事情。

为什么非要做这个事情?因为我认为这就是一个未来必然的趋势。因为APP还要下载安装,网页的体验又太糟糕。这点,在之前的公开课,我已经详细讲过了,就不重复了。

其实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网页的体验为什么不好,就像不理解为什么公众号的体验比网页好一样。这里,微信其实用了一些限定性的办法,比如说排版,使得哪怕是一个业余团队,做的公众号或者小程序,在用户端看起来体验都还不错。

对于小程序,我们的决心非常大,但我们并不急着说一下子就要做成它。因为它毕竟是一个生态,不是一个To C功能,所以我们有足够的耐心,慢慢的培育它。并且经过了公众号的过程,我们也不希望一上来就有一批投机分子来当作一种流量红利来滥用它。

即使到今天小程序还不能说完全的成功,但我认为它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对我们来说,只要看到小程序在跟我们当时的初衷越来越接近,就是很好的信号。

所以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的线下行业,已经用小程序来作为它和顾客的一个连接器,并且提高了效率,这都是特别好的案例。

因为小程序还不是特别完善,在19年我们还有几个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一个是,搜索的直达。

我们希望在线下,小程序是一种扫码的方式来触达,在线上,是可以通过社交传播和搜索触达。

其实搜索一直应该是小程序的一个主要流量来源,并且小程序和APP的一个很大不同,APP是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互相之间没法交换信息。但是小程序是可以被系统统一检索到,是可以直接搜索到小程序里面的内容的。

所以我们做过一些试点,比如说我要查一个航班号,是可以输入一个航班号就搜到小程序。但这只是一个试点,我们还没有做到对于所有的小程序都能够通过搜索来找到它的内容,直接把用户连接到小程序去。

这会是我们在未来一年的一个工作重点。

另外一个是,小程序需要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使得用户可以作出选择。这也是我们正在做的很重要的一块。举个例子,当你要买一个家乡的土特产,你搜到那么多小程序,不知道哪个是可信的。但是如果你发现你的一个朋友在土特产小程序里买过并且有好的评价,那你就会很放心,这就是社交评价的作用。

第三个是,小程序的找回也是一个问题。比如很多人说小程序为什么不能发通知或推送?但是我们看到在手机上,每一个APP都会把消息推送使用到尽,最终的结果是,用户只好忽略了所有的推送,所以靠推送是不能解决问题。

即使我们提供了一种叫模板消息的能力,也会被滥用掉。所有的公司都有骚扰用户的动机,就不能指望所有的公司有自我克制的能力。对于小程序的找回,大家会看到有最近使用、星标,通过微信主界面的下拉,来迅速的找回。但是我觉得这里还是不太足够。

最近微信7.0版本有一个功能叫强提醒,大家都没有怎么用它,他们会觉得这是对大家一个朋友式的强提醒,它会喊你开会了,当你发一个消息的时候就会时振动起来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做强提醒的目的更多的是覆盖到线下的场景,我希望的场景是我将来在一个地方排队,我不需要关注它的公众号也不需要扫它的一个小程序,只需要扫一个二维码就可以获得一个提醒,一个关于排队的提醒,我一旦扫了这个二维码授权给了他获得后续的一条或者是几条提醒的通知,这个是最轻量的,我只是为了一次性的提醒去扫一个码而已。所以强提醒的本意是希望它用在线下,甚至包括线上的一些你可以在小程序里面设一个强提醒,用户可以说当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你可以提醒我一下。

对小程序和用户之间的粘性,我们会继续想办法来强化这一块。但未必是大家想的这种很粗暴的消息推送的方式。

本文版权归“锌财经”所有


文章TAG:x50pro玩家版  现在2021年买realme  x50pro还值得吗  有什么更好的推荐吗  我是学生党  玩家  现在  2021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