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目前的消息,这批F-15J要服役到2045年,那么相关的升级和维持其总成本将达到56美元以上,尚有34架F-15DJ升级计划仍悬而未决,这也将一笔巨额的费用,还有更早一点的99架F-15J命运待定,虽有退役想法,但是存在升级继续服役的可能性。

库兹韦尔预言:2045年之后人类可能实现永生,真的是好事吗?

他预言人类将于2029年开始步入永生之路,到2045年将完全实现永生,为此已经73岁的他,坚持每天服用150粒胶囊,按他的说法,就是为了等到那一天的来临。以我们目前的认知来看,这个说法实在太过疯狂,让人感觉这应该只是科幻小说中的臆想,但说出这个预言的人却非常特别。他的名字叫雷·库兹韦尔,是著名的发明家、企业家、学者,他在预言人类永生之前,曾做过多次预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之前的预言准确率非常高,至少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所以,当库兹韦尔预言人类永生这个话题时,虽然很多人都对此表示怀疑,甚至认为这就是痴人说梦,但依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与关注。并且库兹韦尔在预言人类永生时,有着一系列的理论解读,以及大量细节描述,加上他的研究领域比较特别,所以一时之间他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那库兹韦尔是谁?他的研究领域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他过去到底预言过什么?他在人类“永生”上有什么依据?别急,今天我们就一点一点来揭开库兹韦尔的神秘面纱。

库兹韦尔出生于1948年2月11日,他对科学领域始终有着超前的认知,以及独特的理解,从小就显现出了远超常人的独特天赋。他始终坚信科学必将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因此他也特别愿意依靠科学去解决问题。比如,他小时候不愿意写作业,就自己设计了一个写作业软件。当时,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计算机还没有普及,不过他却天天缠着,他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叔叔,给他讲解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令他的叔叔没想到的是,库兹韦尔不但听懂了叔叔的讲解,还利用叔叔给他的讲解,独自设计出了一款能帮他写作业的软件。当时库兹韦尔只有15岁,话说笔者小时候也幻想能有这样的作业帮手,却从没想过自己设计这种东西,但库兹韦尔不但想了,而且还做到了。不过,当家人得知库兹韦尔设计出写作业软件,是为了偷懒逃避写作业后,并没有责骂他,反而更加地支持库兹韦尔对科学的钻研。

就这样库兹韦尔在家人的支持,以及自己浓厚的兴趣影响下,很快就在计算机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比如在库兹韦尔17岁时,他就可以用自己编写的代码,来分析和创造很多著名作曲家的音乐。他也因为这个发明,获得了被誉为美国中学生诺贝尔奖的西屋科学奖,同时他还因此收到了白宫的邀请。可以说单从这一点来看,他已经远远超越了同龄人。

在普通人看来已经站上人生巅峰的库兹韦尔,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只把这当做自己前往科学领域的踏脚石,自此他朝着目标迈向了一系列的开挂之旅。1970年,库兹韦尔从麻省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更是显现出了他在计算机领域独特的天才之处,他先后发明了盲人阅读机、音乐合成器和语音识别系统。库兹韦尔不但先后获得9项名誉博士学位,还2次获得总统荣誉奖,同时他还显现出了超高的企业管理能力,他用自己的发明先后创造了4家以他名字命名的人工智能公司。

目前,他的公司主要进行图形识别、进化算法、信号处理、自然仿真处理、人工智能等多个高精尖领域的研究,同时他还是谷歌技术总监、奇点大学校长。库兹韦尔的言论总是那么的疯狂,一度让人们以为他疯了,但几乎每一次他的预言都实现了,比如在1990年,他就预言了到1998年的时候,计算机一定会击败国际象棋冠军。事实上,1997年5月11日,IBM公司设计的“深蓝”计算机,就以3.5:2.5的成绩,击败了当时的世界棋王卡斯帕罗夫。

他也曾预测20世纪90年代,全球互联网领域的使用率会迎来暴增;21世纪初,无线网络会快速席卷全球,并被人类广泛使用。在当年他发出这些预测时,大多数人都对此嗤之以鼻,因为那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互联网是个什么东西,更谈不上相信他的话了。进入21世纪后,库兹韦尔在2005年的时候预言,到21世纪10年代,虚拟解决方案将为人们提供实时的语言翻译。

通俗地说,也就是任何一门外语都能够被实时翻译成使用者的母语,并且会以字幕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眼镜上,很明显这个预言也实现了。库兹韦尔的预言非常多,我们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他预言的成功率也非常高,甚至曾经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都这样评价库兹韦尔:“库兹韦尔是我所知道的,人工智能预测领域最牛的人。”他先后出版过两本具有前瞻性的论著:《灵魂机器的时代》、《奇点临近》。

当然了,让库兹韦尔最出名的,还是以他个人名字命名的库兹韦尔定律。这个定律又名“加速循环规则”,具体意思是,当今科技正在以指数级的速度向前迈进,而我们人类也正处于这种加速变化的风口浪尖上。这种速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刻,因此在不远的将来,会出现非常多的超出我们认知与想象的极端事物。库兹韦尔说,这种速度就好比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就拥有了一个大学生的所有知识阅历一样。

并且库兹韦尔坚信,当今我们面临的能源、贫困、疾病等话题,很快就会成为过去式。可以说,库兹韦尔一直在研究人类的前沿科技,他结合现有的已知科研成果,预测了人类的“永生理论”,库兹韦尔的这项预测,主要建立在非生物智能技术的发展上。库兹韦尔认为,人类的免疫系统很快就会被纳米机器人接管,在2030年前后,纳米机器人就会发展到,可以将肿瘤、病原体等所有免疫系统的“错误”进行修正的程度。

并且,随着这种技术发展,纳米机器人会以无创伤的方式,进入人类的身体,对人类体内2.3万个基因进行修正,这种方式类似于计算机中的“回收站”编程。比如,可以给人类体内添加其缺少的基因,同时也可以删除有问题的基因,以及清理陈旧老化的基因,也就是各种病痛都可以通过基因程序进行治疗。同时,这种技术还可以大大提升人类的智商与情商,比如让大脑与云端相连,这样就不存在记忆力不好的问题了,也可以通过增加人类的知识储备和情感体验,进而提高人类的灵感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库兹韦尔认为,这种科技的发展,在2029年左右会出现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到时候人类的寿命至少每过一年就可以延长一岁,延长的寿命甚至会超过人类已经度过的时间。而随着时间来到2045年,人类在非生物智能领域将彻底完善,那时候的人类智能总量将至少超过现在的10亿倍,到时候,人类就可以依靠这些非生物智能的强大创造力,实现全人类的永生。

当然了,根据库兹韦尔的预言,2045年也将是人类进入奇点元年的时代,那时候机器的智慧将会首次超过人类,机器可以全面取代人类的所有工作。到时候,人类只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要么与机器融合,实现所谓的永生;要么拒绝变革,在未来的某一天被机器所毁灭。可以说,库兹韦尔的预言非常疯狂,至少到今天,我们都没有做好迎接所谓“永生”的准备,但当今的科技发展速度确实呈指数级别增长。

比如,从人类的历史来看,目前人类所认知的信息中,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近些年获得的,知识的翻倍速度也越来越快。根据当今科学家的说法,在某些高精尖领域的知识,有可能在一年之内甚至几十天之内就会翻一倍,所以未来到底会发展成什么样真的不好说。当然了人类是否会在2045年实现永生,并不是我们普通人应该去操心的,这还得依靠那些掌握尖端技术的科学家们。

不过,我们在这里可以想象一下,人类在2045年以后如果实现永生了,那对于人类来讲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首先可以肯定地说,如果真的实现了“永生”,绝对满足了人类现有的幻想和欲望,因为从古至今人类一直没有停下追寻“永生”的脚步。比如,古埃及的木乃伊,我国古代皇帝追寻的长生不老药,还有近代以来人类发明的“冷冻人”计划等等,都是人类渴望“永生”的执着追求。

可当所有人都实现“永生”了,真的是一件好事情吗?其实,它很有可能是灾难的开始,因为我们的生存空间与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永生不死,随着人类越来越多,势必早晚有一天会耗尽地球的资源,当然了根据科学家的预测,人类将很快有能力向宇宙进军。可就算那时候,资源问题解决了,但人类“永生”之后,会是怎样的心态?那时候一切的追求、信仰有可能全部崩塌。

有的科学家预测在2045年可能实现永生,从此人类无自然死亡,人越来越多,地球能承受吗?

对于有的科学家预测在2045年可能实现人类永生,从此人类无自然死亡,人越来越多,地球能承受吗之话题,我个人的观点认为,地球当然承受不了。但哪些预测在2045年可能实现人类永生的所谓科学家,只是一种预测和空想,生物永生是无法人为能办到的。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一方面,假如实现了人类永生,平均每100年为四代,每代夫妻平均生2个孩子,那么5千年之后,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总人数是:(4x1)x70(亿)x50二14000亿人口,5千年之后地球上的总人数就达到14000亿,地球当然承受不了。

另一方面,预测人类可能实现永生的科学家,只是一种预测和空想。因为,生命的运行机制是基因形质因子的逐代遗传,每代生命体的生存,都是由前辈形成的基因基础之生理信息所记忆与复制的情况,是一种生命生理逐代生存特定形成的生态发展规律。想要获得人类的永生,必须要彻底打破这种先天性的生理运行机制,保持着体内细胞持续生存的活力,方有可能获得成功。

但是,人为地去改造这种先天性的生命运行机制,是无法完全能办得到的,只能在这种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加以基因层面上的改良,来获得人类寿命的相对延长,而无法能获得人类永生不死的情况。不知这样的回答是否准确?!如读者阅后觉得我说的对或有道理,希给个点赞并点击关注我,可阅读到我相关科学领域前沿近二千道的原创答题,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和学习。

美国白人担心2045年被灭绝?特朗普发视频:老头高呼法西斯口号!(转载)哏都太尉06-3007:036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分享了一段视频,他说这段视频来自佛罗里达州的一个退休社区。因为到2045年,美国白人将成为美国的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