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与电流有什么区别?

谢谢邀请。电压,电流,电阻是电路中的三个最基本的物理量。为了好理解,我用河水水流作个对比吧。1.电压(又叫电动势)导体两端的“势”不同而形成电流。河流中上下游的水“势”不同而形成“水压”,而水压是形成水流的原因。2.电流。本质上是电场能的移动。是导体两端有电压形成的。水流本质上是水流能的移动,是上下游有水压差形成的。

什么是电流信号、电压信号?

什么是电流信号、电压信号?电流信号、电压信号都是电信号,而且是模拟量信号。电信号的传输优点是容易产生、便于控制、易于处理。那什么是信号呢?所谓的信号是“消息”的一种物理体现,而“消息”而是信号的具体内容,信号从物理属性来看,又有电信号和非电信号,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例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就是物理体现,它们是非电信号。

因此,非电信号与电信号之间的转化,它们之间转化的“桥梁”是传感器。由此可知,传感器是将某些物理体现以电信号来表达具体内容的基础,也是将大千世界的物理体现转化为电信号的“中转站”。现在人们常说的物联网,实现人与物对话、物与物对话,其中谁拥有了传感器方面的核心技术,就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就走在物联网发展的前端。

那么传感器利用什么方式能将物理体现以电信号来表达了?例如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就能将流量变化转化为感应电势的变化。利用压阻效应能将压力变化转化为电阻信号,利用电容器的极板间距离变化,能将压差变化转化为电势变化。利用压电效应和逆压电效应能将超声能变化转化为电能。利用哥里奥利效应实现对流体介质的密度,质量流量的测量。

在温度方面可以利用热电效应将温度变化转化为毫伏变化,利用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的性质将温度变化转化为电阻信号。因此,传感器能将大千世界的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有的利用了某些效应、某些原理、某些电器元件自有特征等。由上述可知,电压信号、电流信号既不是电压源,也不是电流源,只是将“消息”通过传感器转化而来的,因此实现了非电信号与电信号之间的转化。

既然能将非电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这个瓶颈跨过,后面电信号的处理在已有的电子技术基础上就变得容易多了。也恰好验证了万事开头难的这句世人都明白的道理。电压信号的应用没有电流信号的应用优势那么明显?电压信号抗干扰能力弱,远距离传输容易衰减,而电流信号恰好相反。因此,不管是采用统一信号制的DDZ-Il(0-10mA)型电动组合仪表,还是参考日本等国仪表研制的DDZ-Ill(4-20mA)型电动组合仪表,都是以电流信号为准,这也是由于电流信号便于远距离的优点而被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

那后来的仪表怎么都用4-20mA呢?与0-10mA电流信号相比,将真信号改成活零信号,而且上下限比值是5:1。优越之处:一是采用活零信号不仅为两线制仪表创造工作条件,还避开了晶体管特性曲线的起始非线性。二是采用活零信号,一旦仪表出现断电、线路短路或断路,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对生产安全极为有利。三是采用活零信号后,最好上下限比值为5:1,便于与气动模拟信号上下限有同样的比值,那么电流信号与气压信号就有了一一对应关系,便于相互换算。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对于这个问题在网上争论较大,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电压还是电流能使人触电比较模糊,目前比较统一的认识是36伏以下的属于安全电压,但我认为这个电压也不是绝对的安全电压,它跟环境和人的体质有一定的关系。下面再说说触电致人死亡的问题,一般对于普通人平常能接触的用电来说,可分为交流电,直流电,静电,感应电,让人感觉有没有电主要取决于电压,能不能造成危险或致人死亡则取决于电流,而且必须是二者同时作用于人体才能产生危险,将二者分离开单独讨论都是不科学的,至于能致人死亡的电压和电流的数值,并没有一个绝对值,如果从36伏电压往上开始算的话,电流的值应该是往下递减的,比如拿220伏来说,根据不同的人,几毫安到十几毫安即可对人造成损害,最后还有一点,就是触电时间,这个时间属秒极和毫秒极,也就是说一瞬间触电而不是有时间的持续不管电压多高电流多大也不见得构成危害。

电压和电流到底是什么?它俩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几个电器并联可以正常工作,串联就不行?

电压和电流到底是什么?,它俩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几个电器并联可以正常工作,串联就不行?答;在电场中,将单位正电荷从高电位点移动至低电位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称为电压;电压又等于任意两点间的电位之差,所以电压也称为电位差。需要指出的是,“电压”一词般只用于电路当中,“电位差”则普遍应用于一切电现象当中。电压的正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的方向,即电位降的方向。

电压的单位一般是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伏特(V)来表示,简称伏。常用的单位还有千伏(kV)、 毫伏(mV)、 微伏(μV)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千伏(kV) = 1000伏(V)1伏(V) = 1000毫伏(mV)1毫伏(mV) = 1000微伏(μV)在电场中,将单位正电荷从低电位点移动到高电位点时电源内部的电场力所做的功称为电动势。

电动势的正方向规定为从低电位指向高电位的方向,即电位升的方向。由此可见,电压和电动势的主要区别在于:电压是反映电场力做功的概念,其正方向为电位降的方向;而电动势则是反映外力克服电场力做功的概念,其正方向为电位升的方向,两者的方向是相反的。电流的定义;是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导体内部的电荷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没有电场力的作用时,导体中的自由电子或电解液中的正、负离子在无电场力作用的情况下,它们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

但在电动势产生的电场力的作用下,处于电场内的自由电子或离子除了杂乱运动外,还要沿电场力的方向做有规律的定向运动,这就形成了电流。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在数值上可以由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来衡量。实质上,在金属导体中移动的电荷是带负电的自由电子;但在电学中规定:正电荷的移动方向作为电流的正方向。

因此,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移动方向与电子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这一点应注意。电流的单位一般是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安培(A)来表示,简称安,它表示每秒通过1库仑(Q) 的电量称为1安培(A)常用的单位还有干安(kA)、 毫安(mA)、微安(uA)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6是1千安(kA) = 。21安(A) = 1000毫安(mA)t三1毫安(mA) = 1000微安(μA) 电压与电流的区别是,电流是由电压产生的,因此有电流就一定有电压;相反,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压、电流它们在电路中,必须要有电阻负载形成闭合回路,才能够做功;于是功率P=U*I;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也强调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即I=U/R。

为什么几个电器并联可以正常工作?这是电器可以认为是一个电阻负载,根据电工学中的欧姆定律计算公式(I=U/R),并联电路中若干负载电阻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且等于总电压,总电流等于通过各个负载电阻时电流之和(并联电路具有分流作用)。而串联(串联电路具有分压作用)电路中,电流仅仅只有一条路径,因此各负载电阻中流过的电流相等;不同功率的电器,其内部的等效电阻值不一样,功率大的电器的等效电阻值小,故在它两端产生的电压降小,而电器等效电阻大的则在它两端所产生的电压降大;无论它们之间的等效电阻的大小,都不再是电器设备输入时需要的额定工作电压,所以电器串联聚在一起是不能正常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