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凭什么一直稳坐半导体龙头之位?

谢邀回答:看公司的发展历程,就知道公司是不是最大的半导体科技公司。公司简介:英特尔公司(Intel Corporation)$(INTC)$是美国一家主要以研制CPU处理器的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零件和CPU制造商,也是第一家推出x86架构处理器的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英特尔由罗伯特·诺伊斯、高登·摩尔、安迪·葛洛夫,以“集成电子”(Integrated Electronics)之名在1968年7月18日共同创办,将高级芯片设计能力与领导业界的制造能力结合在一起。

英特尔也有开发主板芯片组、网卡、闪存、绘图芯片、嵌入式处理器,与对通信与运算相关的产品等。“Intel Inside”的广告标语与Pentium系列处理器在1990年代间非常成功的打响英特尔的品牌名号。它在早期开发SRAM与DRAM的内存芯片,1990年代之前这些内存芯片是英特尔的主要业务。在1990年代时,英特尔做了相当大的投资在新的微处理器设计上与培养快速崛起的PC工业。

在这段期间英特尔成为PC微处理器的供应领导者,而且市场定位具有相当大的攻势与有时令人争议的营销策略,就像是微软公司一样支配着PC工业的发展方向。2017年6月7日,2017年《财富》美国500强排行榜发布,英特尔公司排名第47位。发展历程创办起源1955年,“晶体管之父”威廉·肖克利离开贝尔实验室,创建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并吸引了许多有才华的年轻科学家加入。

但很快,肖克利的管理方法和怪异行为引起员工的不满。其中,被肖克利称为“八叛逆”的罗伯特·诺伊斯、高登·摩尔、朱利亚斯·布兰克、尤金·克莱尔、金·赫尔尼、杰·拉斯特、谢尔顿·罗伯茨和维克多·格里尼克联合辞职,并于1957年10月共同创办了仙童半导体公司。安迪·葛洛夫于1963年在高登·摩尔的邀请下加入了仙童半导体公司。

由于仙童半导体快速发展,导致内部组织管理与产品问题日益失衡。1968年7月,仙童半导体其中两位共同创办人罗伯特·诺伊斯、高登·摩尔请辞,并于同年7月16日以“集成电子”一名共同创办英特尔公司。安迪·葛洛夫也志愿跟随高登·摩尔的脚步,成为英特尔第3位员工。名称起源在刚创立新公司时,高登·摩尔与罗伯特·诺伊斯想要将新公司命名为“摩尔·诺宜斯”(Moore Noyce)。

不过这个名称却像是“more noise”,不太适合用于电子公司。于是在决定以INTegrated ELectronics的前缀组成的“Intel”之前,大约有一年的时间他们使用“NM电子”来做公司名称。不过当时Intel的品牌已经被一家连锁旅馆注册,所以当时他们就买下Intel商标才成为现今的Intel公司。

公司的进化史英特尔刚成立时,其在半导体行业的超凡能力便突显出来。1969年,它的第一个产品,3101肖特基TTL双极性64位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就已经是日本筑波电工实验室早期的肖特基二极管飞兆半导体的两倍。同年,英特尔还生产了3301肖特基双极1024位只读存储器(ROM)和第一款商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硅栅极SRAM芯片。

1970年代,英特尔的业务开始不断增长,它扩大和改进了其制造流程,并生产了更多的产品,各种内存设备依然是主导。1971年,英特尔创建了第一款商用微处理器(Intel 4004)。1972年,英特尔制造出第一台微电脑,一直到在80年代初期,他们的主要业务还是在DRAM芯片。1983年,竞争力日益提升的日本半导体制造商大大的降低了半导体市场的利润,同时IBM个人电脑的成功让Intel的CEO Grove深信要将公司通过开发方向指向处理器,英特尔作为主要(最有利可图的)硬件供应商进入了十年的前所未有的增长。

1991年,英特尔推出内部市场营销活动,将品牌忠诚度与消费者选择联系起来,到90年代末,奔腾处理器系列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1999年的时候英特尔公司市值最高突破了5000亿美元, 最高峰为5090亿美元, 相当于2012年的7025亿美元2000年之后,高级处理器的需求成长在此时减缓,而且竞争者逐渐地获得不小的市场份额,其支配地位就被削弱了。

2005年,CEO保罗·欧德宁要重新把业务重点放在处理器核心与各式平台的芯片组,雇佣超过20000名员工将公司改组。2006年6月27日,Intel宣布推出XScale资产。英特尔同意将Marvell Technology Group的XScale处理器业务出售,估价为6亿美元。2006年7月有高达10%的员工被解雇,而在剑桥大学的研究实验室也在2006年底关闭。

2010年,英特尔以76.8亿美元收购了计算机安全技术制造商McAfee。2010年8月,英特尔宣布收购英飞凌的无线解决方案业务。2011年3月,英特尔收购了开罗的SySDSoft的大部分资产。2011年7月,英特尔宣布已经同意收购专门从事网络交换机的Fulcrum Microsystems Inc.。

2011年10月,英特尔达成协议,收购以色列导航软件公司Telmap。2012年7月,英特尔同意以21亿美元收购ASML控股公司的10%股份。2013年7月,英特尔确认收购了以手机为基础的接口技术的以色列公司Omek Interactive。2013年9月,英特尔收购西班牙自然语言识别创业公司Indisys。

2014年12月,英特尔收购了PasswordBox。2014年,英特尔收购了可穿戴设备公司Basis。这2015年1月,英特尔收购了智能眼镜制造商Vuzix的30%股权。2015年2月,英特尔宣布同意购买德国网络芯片制造商Lantiq,以协助其扩展具有互联网连接能力的设备芯片。2015年6月,英特尔宣布同意以收购价为167亿美元收购FPGA设计公司Altera。

收购于2015年12月完成。2015年10月,英特尔以不公开的价格收购了认知计算公司Saffron Technology。2016年8月,英特尔以3.5亿美元收购了深入学习的Nervana系统公司。2017年3月,英特尔宣布,他们同意以153亿美元收购以色列“自主驾驶”系统开发商Mobileye。2017年6月,英特尔公司宣布为其即将在班加罗尔的研发中心投资超过1.7亿美元。

产品与服务微处理器SRAMS和微处理器: 英特尔的首款产品,移位寄存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集成电路,在七十年代成为SRAM和ROM市场的领导者。1971年:4004微处理器1972年:8008微处理器1978年:8086-8088微处理器1982年:286微处理器1985年:英特386微处理器1989年:英特尔486 DX CPU微处理器1993年:英特尔奔腾(Pentium)处理器1995年:英特尔高能奔腾(Pentium Pro)处理器1997年:英特尔奔腾II(Pentium II)处理器1998年:英特尔奔腾II至强(Xeon)处理器1999年:英特尔赛扬(Celeron)处理器1999年:英特尔奔腾III(Pentium III)处理器1999年:英特尔奔腾III至强(Pentium III Xeon)处理器2000年:英特尔奔腾4(Pentium 4)处理器2001年:英特尔至强(Xeon)处理器、安腾(Itanium)处理器2002年:英特尔安腾2处理器(Itanium2) Intel Pentium 4 /Hyper Threading处理器2003年:英特尔奔腾M(Pentium M)/赛扬 M (Celeron M)处理器2005年:Intel Pentium D 处理器2005年:Intel Core处理器2006年:IntelCore2 (酷睿2,俗称“扣肉”)/ 赛扬Duo 处理器2007年:Intel四核心服务器用处理器2007年:Intel QX9770四核至强45nm处理器2008年:Intel Atom凌动处理器、core i7处理器2010年八核处理器的诞生2010年以后:酷睿、新酷睿。

服务器用CPU奔腾II至强(Pentium II Xeon)奔腾III至强(Pentium III Xeon)奔腾III服务器(Pentium III Sever)至强(Xeon)安腾(Itanium)安腾2(Itanium 2)安腾3(Itanium 3)显卡英特尔不仅在微处理器(CPU)方面表现优秀,而且在显示方面占有60%的市场占有率,如GMA900集成显卡、GMA950集成显卡、GMA3000集成显卡系列,在低端电脑中更是常见。

声卡主要有Intel(R) Display Audio、Intel 82801G (ICH7) 高保真音频、Intel AC97 Audio。均属于低端声卡超极本英特尔计划在2012年年底之前推出50款新型超极本(ultrabook)并且把其中许多超极本的重点放在企业用户方面智能手表根据国外媒体VentureBeat的报道,英特尔首席技术官(CTO)Justin Rattner本周表示英特尔的确正在开发一款智能手表,不过这款产品是否是与苹果合作开发的iWatch目前还不得而知。

此外,还有其他的可穿戴式电子设备。财务概况在2016年,英特尔集团总计录得营业收入593.87亿美元,同比上升7.28%。净利润103.16亿美元,同比下降9.67%。与其他美国的科技公司不太相同的是,英特尔营收主要来自亚太地区。作为科技股,英特尔的股息率在3%左右,股息也是连续增长多年。优势及机遇1. 行业遥遥领先的技术。

英特尔不仅掌握着芯片行业最尖端的技术,同时也是这个行业标准制定者。英特尔的“钟摆理论”影响着全行业,即在奇数年,英特尔将会推出新的工艺,在偶数年,英特尔则会推出新的架构。简单的说,就是奇数工艺年和偶数架构年的概念。当英特尔往左摆的时候,策略会更新工艺,往右摆的时候,会更新处理器微架构。2. 强大的护城河及盈利能力。

在金融危机以后,英特尔保持着超过60%的毛利率,将大部分利润放在自己口袋里。(英特尔税前利润率)3. 并购带来的协同效应。过去10年中,英特尔进行了大量的并购活动,虽然对其现金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并购带来的协同效应也将慢慢显现。英特尔在智能手表、人工驾驶等领域也开始显现出竞争力。4. 强大的研发实力。

英特尔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要占到主营业务收入的1/5,这一比例在科技公司中也是算高的。同时,研发的投入每年增长,这确保了它在产品上保持最新技术。5. 对新技术的布局。在人工智能方面,英特尔算是布局较早的公司之一,市场对于NVIDIA与Intel在AI的优劣比较,一直保持相当高度兴趣。由于其处理器方面的天然优势,比一般公司更容易领先。

google glass未来的趋势是什么?

说起智能眼镜,大家多半会想起影视作品中那些外观酷炫、操作风骚的装备。什么拍照、导航、信息分析都是基本操作,透视、追踪、射个光波也不过是抬抬手或者眨眨眼的事。比如系列电影《碟中谍》中的角色们佩戴的眼镜。亦或是短片《怀旧者》中,掩盖戴上即可掩盖世界残酷的眼镜。▲短片《怀旧者》中设定,父亲摘下眼镜会发现儿子其实是机器人人们对于智能眼镜的要求,最低的起码也得是著名小学生《柯南》的那副定位眼镜。

这些影视作品中出现的眼镜,饱含着人们对智能眼镜未来的幻想:轻便、可视范围大、解放双手的动作或者语音操作等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眼镜也逐渐变成现实。早在前几年,就涌起过一阵智能眼镜的大潮。各家科技厂商纷纷推出智能眼镜,那个时候的科技展会,可能你看到最多的就是为自家厂商站台的智能眼镜。其中消费级领域里面,最引人关注的应该就是谷歌的 Google Glass 和微软的 MR 眼镜 HoloLens 了。

前者虽然外观轻便小巧,但苦于最长也不到 5 小时的续航时间(如果录制视频甚至只有 30 分钟),巨大的发热量以及难以适配应用的操作平台,将人们拒之门外。高达 1500 美元的售价,并不能满足人们心中可以整天戴着眼镜,进行日常办公的美好幻想。试想一下你的头上戴着一个不停发出高温的环状物体,就跟戴上了紧箍咒的孙悟空一样心里发慌。

所以谷歌迫不得已在 2015 年忍痛宣布停产当前的 Google Glass,而在同年的 12 月,微软发布了自家的 MR 平台 HoloLens。它不受线缆限制,可以与周围真实环境中的全息影像互动。虽然开发平台日趋完善,交互体验也很良好,但是依然只有 5 小时的续航,再加上高达 20000 元人民币的售价和谷歌带给大家的前车之鉴,也让它跟 Google Glass 一样慢慢淡出普通消费者的视野。

随着谷歌和微软这两大科技巨头在消费级智能眼镜领域的接连失利,还有索尼传闻中的 Smart Eyeglass 也悄无声息没了下文,人们仿佛不再对这个项目产生兴趣。但是智能眼镜真的凉了吗?并没有,不仅没凉,反而在某些专业领域大放异彩。就在前天,陕西 1 频道就报道了西安交大一附院在 HoloLens 的帮助下,直接透视到患者的肿瘤位置,成功完成西北首例混合现实技术腹膜后肿瘤切除术。

▲截图自「陕西 1 频道」微博而在此之前的 2018 年 11 月,西安儿童医院也利用微软 HoloLens 辅助完成了儿童颅内血管畸形切除手术。西安儿童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史航宇表示:「在传统方法中,医生在看到二维(2D)片子之后,需要通过空间想象来叠加;AR技术本质是影像技术和影像检查的重新展现,并且支持软件加减、叠加,能让手术成功率、精确率进一步提高。

」▲截图自「Vista 看天下」微博更早的 2018 年 8 月,英国 Alder Hey 儿童医院也宣布了希望在手术室中引入 HoloLens 的计划。除了医学领域,汽车制造行业也对智能眼镜情有独钟。早在 2016 年,沃尔沃就开始引入 HoloLens 进行汽车设计。紧随其后,法国雷诺卡车公司也利用 HoloLens 对组装发动机的操作进行可视化控制。

饱受诟病的 Google Glass 也在某些领域帮过不少忙。2014 年谷歌就曾邀请网球天王费德勒使用 Google Glass 录制与教练的训练视频。▲费天王和 Google Glass在 2017 年大火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也展示了陶瓷修复师窦一村利用 Google Glass 协助完成修复文物的便利之处。

▲截图自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富有针对性的产品在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发光发热。例如著名物流企业 DHL 就引进了名为 Vuzix M100 的智能眼镜,配合专业的 vision picking 软件进行实时的物品识别、条码阅读、室内导航等无缝衔接操作,使得公认的拣货效率提高了 25%。

而成立于 2010 年的智能眼镜企业 Daqri 则发力于工业级市场。旗下智能眼镜纷纷利用于石油钻井行业或大型制造业。值得一提的是,它是比谷歌更早搭载 Android 系统的智能眼镜企业。这些产品在专业级市场的火爆,证明了智能眼镜在商用领域的潜力,也让智能眼镜行业燃起了希望。谷歌随即在 2017 年发布了针对企业的 Glass Enterprise Edition,2018 年底其二代产品也现身了 GeekBench。

紧随其后,微软也传出了可能会携 HoloLens 二代参加 MWC 2019 的消息。▲邀请函上半部分微软故意做的十分模糊,而下面的文字却十分清晰紧接着迷你版 HoloLens 的专利也遭到曝光。这份专利让人们看到了智能眼镜设备小型化的未来。不过尽管消息频频,但智能眼镜距离普通消费者还是有很远的距离,各大厂家在专业级领域积累的经验,正在努力让智能眼镜变得体积更小、续航更长、功能更完美。

智能眼镜方案开发及未来发展趋势将会有怎样的变化?

总部位于纽约罗切斯特的增强现实和智能眼镜公司Vuzix表示,现在正在接受其Blade AR眼镜的订单,这是向消费者提供的预生产版本,使用所谓的波导技术,将微型显示器漂浮在一对笨重的太阳镜的右镜片中,这实际上是与Magic Leap One中使用的相同类型的显示投影技术,Vuzix将其称为“眼镜蛇显示引擎”。

然而,与Magic Leap或微软的Hololens相反,两者都创建了与现实世界交互并且可以由用户实时修改的虚拟图像,Blade更专注于成为手机的附件而不是一个完整的沉浸式AR设备。它投射出一个半透明且小得多的矩形屏幕,它更像是一个抬头显示器,用于镜像手机通知和运行应用程序。它基本上是谷歌Glass曾经做过的,但具有更高分辨率的全彩色显示屏,具有更宽广的视野。

整个套装的设计也比Google命运多桀的可穿戴设备更加美观。Vuzix和潜在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决定使用眼镜的视觉源,来增强用户所看到的内容,同时会增加一些功能,如面部识别或增强现场摄像头输入功能。该公司还在网上发布了一些演示,展示了它如何用于运行类似在Magic Leap One或HoloLens上运行的3D模拟应用程序。

Vuzix过去12个月一直在为开发商提供服务,但现在它表示已准备好销售消费者版本。价格在999美元。但该公司表示,除了亚马逊的Alexa之外,还有许多新的好处,包括对Google智能助理的支持。它还与一些流媒体视频提供商合作,目前它无法透露将哪些点播视频带到眼镜上,但是点播观看电视或电影可能不会是Blade主要用途。

Google Maps的AR导航功能何时上线?操作体验如何?

去年的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向外界展示了适用于Google Maps上的全新增强现实功能,可以通过手机摄像头为用户提供实时导航。正如外媒The Verge所说,这项功能有点类似于此前Google Glass所承诺的,只不过并非依赖头戴设备而已。近日来自华尔街日报的David Pierce提前尝试了该AR功能的早期版本。


文章TAG:vuzix  Vuzix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