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击炮在现代战争中还有用吗?

迫击炮在现代战争中还有用吗

当然有必要,尤其是轻型迫击炮作为一种廉价、便携的曲射火力,目前还没啥东西能替代啊。你说现在筒子多,但筒子也是个直射火力。遇到有高掩体的目标还是难打,榴弹虽然也算半个曲射火力,但远不如迫击炮的弹道那么弯,威力也太弱。最关键还是迫击炮轻啊,它本身膛压低,不需要厚炮管,步兵的轻迫击炮就十几二十来公斤,底座炮管支架拆了一拿就走。

美军的火箭炮威力到底有多大?

迫击炮在现代战争中还有用吗

美军火箭炮比较先进,威力很大。前段时间,美国国务院已经批准对台湾地区出售一批新的装备,主要是防区外打击巡航导弹、战机观测系统吊舱以及11套海马斯高机动火箭炮系统。其中防区外打击巡航导弹是波音公司生产的“增程型距外陆攻导弹”(SLAM-ER),以及装置在F-16战机上的外部传感器吊舱(MS110 ),军售总额为18亿1130万美元。

斯拉姆导弹(SLAM-ER)采用红外热成像图像制导,小型涡喷发动机,防区作用大约相当于大陆这边的改进型鹰击-88导弹。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服役,是一款成熟武器。 在对台出售的这三种武器中,海马斯火箭炮系统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一款武器。由于我东南部地区是重兵云集的地点,双方的雷达和防空武器部署都相当密集,对导弹武器的发现和拦截能力很强,即使对方多一些巡航导弹,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

但是,火箭炮的加入,对登陆作战造成的威胁是我们不可以忽视的。海马斯火箭炮系统是美军目前的主力火箭炮系统,未来将成为美军的多用途攻击性装备。按照美军设想,海马斯火箭炮有多种作战方式,由于其发射装置模块化,因此可以选用2个227mm火箭弹的发射箱,亦或者将弹道导弹和火箭弹混搭使用。使用火箭弹的时候,可以对70公里外的目标进行打击,新型的GMLRS射程可调节火箭弹,基础射程为70公里、GMLRS 版本提升到120公里,目前测试中的GMLRS ER版本的射程更是高达150公里。

海马斯火箭炮系统配备的弹药十分丰富,弹种很多,包括钻地弹、杀爆弹、双用途子母弹、末敏弹乃至云爆弹都是备选。海马斯火箭炮的精确度比较好。在2019年的一次演练中,海马斯火箭炮在日本南部岛屿之间进行跨区运送,到达目的之后,不经阵地建设就直接发射,命中了数百公里外的目标。海马斯火箭炮机动性强,采用5吨高机动卡车作底盘,这个重量可是要比世界同类火箭炮底盘都轻的多,因此可以在公路上拉起来跑,而且还能装进C130“大力神”运输机空运。

除此之外,海马斯火箭炮还能放到战舰上,执行打击岸上目标的任务。海马斯火箭炮系统还可选用装载一枚ATACMS陆军战术导弹,使用ATACMS陆军战术导弹时,可以打击最远达到300公里的目标。可以配备一种精确制导的220公斤单一弹头,直接采用了鱼叉反舰导弹的半穿甲战斗部,安装智能的侵彻引信,用于打击硬目标。

理论上说,从台西部既可打击到我国福建沿海地区,也能对我军水面舰队进行打击,很多人认为这是美军出售海马斯火箭炮最大的问题。然而,区区11辆海马斯火箭炮,即使全部使用导弹系统,最多能够一次齐射22枚导弹,这样的打击火力并不猛烈,对大型舰队来说这不是难以拦截的威胁。而且,ATACMS陆军战术导弹对军舰的打击效果以及精度,目前看来还不稳定,美军只进行了有限的测试,其效果并不如专门的反舰导弹。

至于对地攻击,对于弱小的一方来说,自保是首要任务,凭借一点打击火力就打击必然有重兵防御的沿海目标,显然并不划算,况且重要目标通常不会部署在如此近的距离内。就算要比射程,300公里射程以上的火箭炮,我军战斗序列中可以拿出很多,海马斯就是进行炮战也占不到便宜。其实,海马斯火箭炮真正的用途,很可能还是用来进行海滩反登陆作战。

任何反登陆作战都有一个经典教条,那就是尽量在海滩上歼敌,在敌军立足未稳的情况下打击对手。而对于对岸的“草莓兵”来说,这种任务显然要求太高,不可能指望这些乌合之众冲击海滩,还是需要依赖重型装备。而火箭炮就是非常适合执行滩头反击任务,一个9门火箭炮构成的“海马斯”火箭炮连,一次仅需30秒便可齐射54枚子母火箭弹相当于一个18门155毫米榴弹炮组成的炮营花费12分钟,齐射27次的总和。

瞬间就能对在一个地区进行登陆的营级部队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使其基本失去战斗力,若能达到这个目标,那么“草莓兵”拿出点干劲来也足以完成消除登陆场的任务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海马斯火箭炮系统机动性极强,能够很快地转移阵地,甚至可以通过空运方式机动,从而规避火力反击。这样的武器,对于反登陆作战来说是很有效果的。

因此,对于这11辆火箭炮,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虽然不足以影响总体走向,但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伤亡,反制措施应该是加强对台公路网、机场和海马斯火箭炮任何部署地的监控,不能让这些家伙有开火的机会。由于海马斯高机动火箭炮系统使用轮式卡车底盘,对公路系统的依赖比较大,考虑到台岛面积有限,尤其是面向登陆场的道路有限,可提前发现海马斯火箭炮系统的机动路线,通过严密监视可以提早预警、提早打击。

为什么有的炸弹被空投后还有降落伞?

迫击炮在现代战争中还有用吗

兔哥回答;战斗机或轰炸机投掷航空炸弹有时炸弹尾部会带一个小降落伞。而投掷核弹的空投过程中也都带有一个降落伞,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和投掷的安全和精度有关系,下面,兔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降落伞的作用。(一)降低炸弹的落地速度;现代的航空炸弹和早期的航弹有所不同同。航弹也就是从飞机上空投的炸弹,有高阻炸弹和低阻炸弹之分。

高阻炸弹就是具有高的飞行阻力,这种炸弹的弹体都是短粗型的,并且在头部还加装一个阻力环,作用就是增加炸弹落地过程中和空气产生的磨擦阻力,能使炸弹的落地速度变慢,而且尾部有稳定器,保证炸弹落地的垂直度,防止弹体横置无法使用前部引信起爆炸弹。另一种就是低阻炸弹,低阻炸弹的弹型采用流线型结构,弹型细长,降落时受空气阻力小,下降速度快。

低阻炸弹和高阻炸弹比,由于空气阻力小,更适合战斗机外挂搭载,对战斗机的阻力作用要远低于高阻炸弹,对战斗机的飞行比较有利。因此,多为战斗轰炸机或多用途战斗机在外挂时使用。低阻炸弹的弹种也比较多,除了用于轰炸的普通航空炸弹,还有用来破坏机场跑道的专用炸弹等等。(二)降落伞的作用;这里的降落伞就成了阻力伞,它系在低阻炸弹的尾部,战斗机投放使,自动打开,使炸弹的空气阻力加大,使低阻炸弹的下降速度降低,拉长时间。

战斗机对特定目标轰炸时,为了保证命中精度通常都采用超低空轰炸。而现代战争中,战斗机超低空突防是一项重要的突防措施,能够利用雷达的探测死角,利用山体作掩护接近目标,对目标实施突然而精准的打击。而超低空投弹时,落弹和飞机处于同一个飞行速度,而飞机的高度通常只有几十米的高度,完全处在炸弹的攻击范围内,这样就很容易造成炸弹误伤飞机的情况,减速伞的作用就是降低炸弹的飞行速度,使炸弹落后飞机并慢速下落。

(三)炸弹采用减速伞还可以增加落点的准确性,低阻炸弹的质量和减速伞的面积都经过了反复的实验,飞机的高度速度能够使炸弹落点更加准确,只要战斗机按照规定的速度、高度突防就可以命中想要命中的目标点。这样的降落伞也用在其它的弹种上,例如,机载鱼雷,为了保证入水角也采用了减速伞。照明弹也利用降落伞来实现下落的慢速性能,增加照明弹的留空然烧时间。

空投核弹也采用降落伞投放,即能在最佳的高度爆炸,又不会炸到执行投放任务的飞机,核弹可不是逗着玩的,连跳伞的机会都没有,末敏弹也是利用降落伞,使末敏弹末端实现对目标的扫描搜索。总之,减速伞的作用就是以减速为主,保持精度和投放安全的一个重要的措施,是战斗机投放低阻炸弹的重要安全和投放技术保障。减速伞也被广泛应用于其它需要伞投的弹药上。

末敏弹是一款什么样的武器?其威力如何

末敏弹,就是一种智能灵巧弹药,它的战斗部是一种爆炸成型弹丸,也就是常说的EFP战斗部或者是自锻破片。这种战斗部和空心装药破甲弹一样都拥有一个药形罩,只不过EFP的药形罩夹角特别的大,一般在120度以上;破甲弹的药形罩夹角特别小,一般在90度以下。用于侵彻的弹丸是一种动能战斗部,大多以子母弹的方式进行投放(当然在阿富汗中也被大量应用到路边炸弹),大多执行反装甲的任务。

爆炸成型弹丸▲这是一个爆炸成型翻转弹,大多EFP战斗部都是这种翻转弹,杵体弹很少,下图是美军在阿富汗缴获的制作EFP战斗部的药形罩,可以看到其角度特别大众所周知,破甲弹依靠金属射流来击穿装甲目标,但是破甲弹的药罩在形成高速高温高压金属射流的同时还会形成一小段的金属杵体,只不过这个杵体并不参与穿甲过程,但是当药形罩角度特别大时就会形成一大段固体的杵体以及少量的金属射流,这个杵体的速度一般能达到2000米到3000米每秒,这样就成为了一个高速动能穿甲战斗部。

此外还有一种药形罩在装药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翻转现象,而不是形成杵体和金属射流,这时候同样会形成一个高速的穿甲侵彻体。反坦克末敏弹▲末敏弹实物图和他的作用过程,此外末敏弹还可以通过大口径榴弹投放反坦克末敏弹一般以子母弹的方式通过战机或大口径火炮投放,当里面的子末敏弹被抛出后,雷达波进行第一次测距,根据高度打开涡轮式降落伞并带动末敏弹旋转,弹体上的扫描装置(一般是红外探测器)开始做螺旋状扫描,继续下降到一定高度后解除战斗部的保险,当到达威力范围高度后如果扫描范围内有目标(比如坦克),起爆信号就会引爆EFP战斗部,形成的高速侵彻体就会轻易击穿坦克防护最为薄弱的顶部,如果到达最低高度还没有扫描到目标,弹体自爆,后来为了提高破坏威力,就出现了一种将大角度药形罩并列起来的多爆炸成型弹药。

▲可以看到末敏弹的EFP战斗部攻击坦克时在空中形成的烟雾以及白色的降落伞这里咋们以美军装备的CBU-105子母弹为例(也就是集束炸弹),每个CBU-105子母弹有10个BLU108反坦克子弹药,每个BLU108反坦克子弹药里面又有4个末敏弹,4个末敏弹被BLU108通过高速自旋的方式甩出去,于是40枚末敏弹就开始旋转扫描目标,40枚末敏弹说不定还装有多个EFP战斗部,这样的火力密度足以对装甲集群形成毁灭性的打击。

衣阿华级的406mm炮对陆攻击能力如何?

每次写到衣阿华级406mm炮的威力,小编总是要调侃一下。↑406mm核炮弹,20万吨TNT当量!!横扫一切就问你怕不怕??这枚MK23核炮弹现存于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布开克的国家原子能博物馆。然而,这种核炮弹早已于50年代末由于安全性能不佳(存在核辐射泄漏问题)退出现役。言归正传,衣阿华级的MK16型406mm舰炮,在发射1225kg重的MK8型超重穿甲弹的时候有38720m的最大理论弹道射程,单炮持续射速也能达到2发/分。

在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现代化改装之后,衣阿华级装备了火炮校射用无人机,能够及时向战舰反馈炮弹落点,提供校正射击诸元的数据,极大提升了衣阿华级406mm炮的射击精度。从射程、精度和火力持续性来看,90年代的一艘衣阿华级战列舰即便不使用战斧巡航导弹,凭借9门406mm炮,也能拥有相当可观且精准的对陆火力输出。

大口径舰炮对陆攻击,尤其是攻击敌军部队集结地、炮兵阵地、机场等目标较为分散的软目标,理论上最佳选择应是采用装药足的高爆弹,甚至是专用的集束弹、子母弹、燃烧弹、末敏弹等等。↑稍懂火器原理的人都知道,炮弹实际上是被发射药“炸”出炮膛的。由于要承受火炮发射时巨大的膛压以及极高的温度,大口径舰炮炮弹的弹壁一般都做得很厚。

(衣阿华级的406mm主炮的工作膛压高达2910kg/cm²,将近30000个标准大气压)换言之,留给装药的空间就被大大削减了。以上图的MK13型406mm高爆弹为例,由图可见其弹壁厚度超过了3英寸(7.6cm),已经超过不少二战中型坦克的车体前装甲厚度了,也占用了大量的弹体空间。该型炮弹全重862kg,内装炸药却只有69.67kg,仅占全重的8.08%。

MK8型406mm加重穿甲弹由于要安装穿甲用的被帽以及实心穿甲弹头,虽然总重达1225kg,但是内装炸药量却只有18.55kg,仅占全重的1.5%。值得一提的是,上图中有一处错误,64.00英寸(约合162.56cm)的炮弹全长是将引信计入在内的,该图中并没有画出引信,故全长应为60.18英寸(约合152.86cm)。

↑尽管如此,406mm高爆弹将近70kg的炸药量,其威力也是相当可观的。这是2016年5月12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一处军事哨所附近发生汽车炸弹袭击事件,车上载有约50kg土制爆炸物,尚能造成如此规模的破坏。衣阿华406mm高爆弹中将近70kg的高能炸药,虽与近1吨重的弹体相比凤毛麟角,但也足能予一般目标以毁灭性打击。

↑如果发射高爆弹的话,一艘衣阿华级的9门406mm炮理论上能够在一分钟内向将近40km远的陆地目标投送1254kg重的炸药。看起来很多?一架美帝海航的F/A-18战机在通常出击时能够携带2枚1000磅的宝石路2型激光制导炸弹或是6枚500磅JDAM制导炸弹,而航空炸弹由于不需要考虑之前提到的膛压以及高温问题,弹壁是可以做得很薄的,换言之航弹的装药占总重比要比舰炮炮弹大得多,一般超过70%。

也就是说,单架F/A-18战机单次出动就能顶一艘衣阿华级战列舰2次齐射的炸药量,而且战机能够打击纵深更大的目标,精确度也比舰炮要好。而且,战列舰主炮身管的使用寿命是相当宝贵的,一般不超过300发,衣阿华级战列舰上一门主炮也只有约130发弹药储备。传统火炮的精度自然无法与制导炸弹相比,火炮校射也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连续射击一定时间后主炮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休息” 。

而在2001年时,一个美国航空母舰战斗攻击机联队每日能攻击683个瞄准点;在2010年时,每个航空母舰舰载机联队每日能攻击1080~1200个瞄准点(舰载航空兵的打击效率提高与制导弹药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很明显,若是与航空兵相对比,衣阿华的406mm舰炮的对陆打击能力,无论是射程、精度亦或是火力强度,都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不过,舰炮对陆打击也是有相对优势的:反应速度快。当前线部队需要支援的时候,火炮支援往往比空军支援要来得及时。毕竟飞机从在机场或者附近空域待命到到达目标区域上空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舰炮就简单快捷多了——瞄准,射击,BOOM!短短几分钟内目标就被命中、摧毁。而这也是在空中力量已经相当强大的今天,火炮仍然能在战争中拥有重要地位的一大原因。

↑一张著名的图片,衣阿华号战列舰在向舷侧齐射,发射时的冲击波在海面上激起巨大的涟漪。图片摄于1984年的大西洋。这里流言终结一波:战列舰主炮向舷侧齐射时舰体是不会大幅度后退的。(虽然会有相当幅度的横摇)(之前有读者朋友提出这是电影《超级战舰》的截图,实际上电影中的一部分画面就是选自1984年的大西洋演习录像的,这张图于美国海军档案库中的图片编号为DN-ST-85-05379,有兴趣的朋友欢迎对小编提出指正)相对于其他打击手段,战列舰主炮的最大优势还是在于威力大,尤其是穿甲能力,这些当年用于撕碎大炮巨舰的钢铁之矛可是名不虚传的。

根据美国海军1942年的测试结果,当衣阿华级的406mmMK16型舰炮发射1225kg重的MK8型超重穿甲弹时,在38720m的距离上能够以53.25°的落角击穿水平放置的357mm厚表面硬化钢装甲,或是厚达6.1m的水平加强混凝土,亦或是4.6m厚的30°倾角加强混凝土。因此,在打击地下弹药库、加强指挥所、加固碉堡等防护水平较高的目标时,衣阿华级的406mm舰炮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事实上,美帝于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提出了一系列的406mm炮弹改良计划。但随着四艘衣阿华级纷纷于21世纪初退役封存,这些改进计划也都随之下马。其中较为著名和典型的有下面三种:↑MK144型多用途子母弹,内含400枚子弹药,每一枚子弹药的威力相当于一枚手榴弹。天女散花,可谓丧心病狂。这种弹药很适合打击机场、部队集结地等目标。

↑MK146的改进型EX148型多用途子母弹(下),留意这是一种次口径脱壳底排弹,弹体也采用了有利于延长射程的枣核型,据称该弹的最大射程超过70km。↑仅存于美国杰斐逊兵营军械库(Jefferson Barracks Ordance Depot)的两枚EX-148原型弹,可见其弹体外包裹的弹托结构以及弹托上写满的诸如""PROTPTYPE",""TEST","DUMMY"等字样,以示这两枚是用于测试的实验弹。

很可惜,它们永远都不会有一飞冲天直奔目标的一天了。↑除此之外,在先进舰炮系统科研计划(Advanced Gun Systems Technology Program)中,还有科研团队曾提出一种采用GPS制导的加长型(11英尺长,3.35m)脱壳增程406mm炮弹,据称这款炮弹的射程将超过100km。上述三种弹药均未进入美军现役。

子母弹威力巨大,为什么那么多国家主张禁用?

子母弹又叫“集束炸弹”,是一种通过大规模倾泻式投放制造杀伤的炸弹武器,通常用于对付大规模的集群性目标,比如坦克群、军营、人口稠密区等等,还能对机场、工厂等地进行密集破坏和封锁,是相当凶猛的密集轰炸火力。在过去的历史中,经常出现集束炸弹对平民造成杀伤的案例,毕竟这种无差别地毯式轰炸的武器比子弹还不长眼睛。

而且集束炸弹的“子炸弹”有时候并不是那么牢靠,爆炸过后会产生大量的未爆弹,在随后的时间持续制造爆炸和人员伤亡。B1B轰炸机在地毯式投掷集束炸弹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数据计算,假设投下3枚集束炸弹,每枚母弹携带150枚子弹药,那么将有450枚小炸弹洒向地面,以5%故障比率计算,这3没集束炸弹将形成22枚未爆弹,它们每枚都有接近70码的爆炸半径。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集束炸弹的主要的攻击目标是平民区,它们被作为“无差别轰炸”的战略武器使用。如德国的SD-2“蝴蝶炸弹”(splitterbombe),它们用来轰炸军队效果并不比普通重磅航弹好,但用来轰炸英国城市却效果出众,那些乱七八糟的未爆弹能在其后的几周乃至数月间不停的制造杀伤和恐慌。蝴蝶炸弹拥有多种引信类型,包含冲击引信、空炸引信、延迟引信和反工兵引信,随着炸弹的落地,其中还存在许多粗制滥造的故障未爆弹(这些弹药估计占5-30%左右),它们被铺天盖地的甩进英国的城市,然后伴随着爆炸散布在居民区的各个角落。

所幸二战时英国居民已经拥有完备的的战时防空预警,这让蝴蝶炸弹的杀伤大大降低,真正麻烦的是这些炸弹造成的持续问题——它们在空袭时会击穿屋顶、窗户落进室内,没准就滚进床底下了;有的还会挂在瓦顶,等你在雨天看风景准备唱抒情诗的时候落下来。要么它们干脆钻进了哪个不起眼的角落,树顶、灌木丛、水塘……随时都可以成为夺命的死神。

还有美国对日本的“李梅火攻”所用到的M69凝固汽油弹,这也是一种典型的燃烧集束炸弹,它们灌装了胶质化的汽油液体,被成捆的安置在集束母弹之中。轰炸时母弹在半空中爆开,继而拖着根小尾巴的圆筒状子弹药便漫天开花砸向地面。这种为日本量身定做的早期凝固汽油弹不会爆炸,但筒身滚到哪儿,火焰便烧到哪儿,即便采取消防措施也很难灭火。

在吉卜力的著名动画片《萤火虫之墓》中,主角兄妹俩的便遭遇了一次大规模的M69燃烧弹袭击,它们迅速就吞没了整条街区,不得不说高畑勋监督在还原二战时做得很细心。当年这些凝固汽油弹被有计划有目的的投放到日本人口稠密区,将东京在内的许多城市几乎烧成白地,就连躲到水中可能遭受被煮熟的噩运。现代集束炸弹威力较二战更为强劲,它们被认为是对付集群目标的最佳武器,爆炸方式和攻击方式都变得更具威力,但受投送方式和制造成本的影响,集束炸弹的可靠性并没有比二战提高多少

因为滥用这种武器,它为战争冲突地区的平民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各种掉落在旷野、城市、农田中的未爆子炸弹比地雷更危险。A10攻击机前的CBU-105弹,对伊战争时美军已经用过了还有现代一些末敏弹等“传感器引信子弹药”(sensor-fuzed submunitions)也同样具备威胁,它们被认为是集束炸弹的一种(各国有不同标准),虽然在武库中占据的比例不算太高,但这些集束炸弹已经被广泛运用到航弹、火箭弹、炮弹技术之中 ,是现代重要的反装甲集群武器,有些甚至还带有贫铀战斗部,能带来爆炸物威胁外的辐射危害。

美军CBU-105攻击地面装甲单位的画面“传感器引信子弹药”能独立的获取、识别和攻击目标,这让它们与典型的集束炸弹有所区别。但问题也出在这里,智能化的弹药如果无法识别出合适的目标,它们将成为“哑弹”。这种“哑弹”需要通过武器的自毁能力进行破坏,但依旧有相当多的弹药不能正常自毁或自毁不到位,它们散布到地面,形成堪比地雷的“集束炸弹杀阵”,连工兵面对这种情都得挠头——地雷、炸弹还有道理可讲,这些破烂的故障玩意儿完全不按常理出牌。

美国德事隆副总裁托马斯·哈林顿向阿联酋空军司令穆罕默德·本·斯瓦丹·赛义德·卡姆齐少将介绍CBU-105截止2013年,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了集束炸弹残留的荼毒,未爆子弹药成为现代人类最大的战争后遗症之一。受弹药的无目的散布、自然转移和人为转移影响(战争中的泛滥式撒布、自然界的搬运作用、人类活动的捡拾和丢弃等等),清查和排除残留集束炸弹非常艰难,给平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作用。

也门方面曝光的CBU-105集束炸弹子弹药最近的关于集束炸弹使用的消息来自也门战场,据称沙特联军在对胡塞武装的打击中大肆使用集束炸弹,其中受害者绝大多数为平民,占比95%之多。除此之外,国际上集束炸弹话题一般集中在老挝、黎巴嫩和斯里兰卡区域,包括近年的叙利亚战争,也频繁出现对集束炸弹使用的抗议。也门出现的集束子弹药以斯里兰卡为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斯里兰卡战争结束后进驻了当地,旗下的排雷行动小组一直就各种集束炸弹未爆弹问题寻求外界帮助,有些未爆弹能在自然条件下存留10多年。

斯里兰卡的集束炸弹残留问题比地雷问题还突出,散落的集束炸弹乃至整颗失效摔毁的集束炸弹比比皆是,在联合国专家提供给外界的新闻邮件中,多次提及集束炸弹未爆弹炸死平民的事件,相当多的受害者未成年。由于孩子对危险缺乏戒心,好奇心旺盛,也容易去往成年人不曾接近的角落,这导致他们更容易成为失效子炸弹的受害者。斯里兰卡内战中出现的集束炸弹联合国排雷专家艾伦·波斯顿(Allan Poston)的报告曾直指斯里兰卡政府军对集束炸弹的滥用,政府军曾经在打击泰米尔猛虎组织的时候,对北部地区的Puthukudiyiruppu进行了集束炸弹轰炸。

战后这些炸弹流毒无穷,更麻烦的是,斯里兰卡扫雷人员完全没有对付集束炸弹的经验,联合国人员能依赖的也只有来自黎巴嫩的经验——以色列曾经在2006年轰炸黎巴嫩时亦使用过集束炸弹,这些炸弹贻害至今。空中爆炸式撒布的集束炸弹但是说到“禁止集束炸弹”,却并没有什么国际法能对其进行遏止,目前最具效力的国际文件是联合国推行的《集束弹药公约》(Convention on Cluster Munitions),该公约将散射或一次性释放的、单颗重量在20千克以下、可在撞击时或撞击后爆炸的子弹药或小弹药定义为“集束炸弹”。

而子弹药数在10以下,子弹药单颗重量在4千克以上,能点对点锁定单一目标,配备电子自毁失能装置的武器,则不被视为集束炸弹, 仅对其进行人道主义监视。且不说这个《公约》对新型的高端“传感器引信子弹药”开了绿灯,忽视了其同样存在失效、电子系统故障和散落的威胁,仅就典型集束炸弹的约束来说,它也完全做不到真正的遏制与监督,原因很简单——联合国的约束能力源于顶层大国,而大国们对其向来装聋作哑,坚决不肯成为《公约》的缔约国,既然第一排都出问题了,其结果不言而喻。

《集束弹药公约》组织的会议宣传画,它背后的“集束弹药联盟”也被认为是国际最旺盛的非政府参与组织事实上,集束炸弹的技术虽然非常粗糙,但对于全球绝大部分国家来说这仍然是项无法企及的高端技术。因此《集束弹药公约》与其说是遏制集束炸弹的研制和应用,倒不如说是一帮小国、独立基金会和残疾人组织在借联合国之手对武装大国们施压,与削减核武器的套路极为相似,造得出的不嚷嚷,嚷嚷的造不出。

2010年8月,《集束弹药公约》生效推进《集束弹药公约》的“集束弹药联盟(Cluster Munition Coalition,CMC)”其实就是个这样的组织,它2003年由“国际助残”(Handicap Inernational)、“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国际反地雷”(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Ban Landmines,ICBL)等组织合作组成,互为联盟,还吸收了350多个“非政府组织”和90个“国家会员”,但最大的成就也不过是通过欧盟一体政治将英国和法国拉进圈(挪威是公约发起国,集束弹药公约被认为有助于提升欧盟影响力),2008年时又100多个国家签订了公约,但剩下的美国、俄罗斯、中国等三个大国则都没有缔约。

此外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津巴布韦等国家也都不予缔约,理由各有说辞,都舍不得放弃集束炸弹这个大杀器。比如印度认为巴基斯坦应该先放弃,巴基斯坦认为印度应该先放弃,于是谁都不撒嘴。而以色列人的理由更直接——集束炸弹是拿来保卫我自己的,反正我也不反对你们用。散落在老挝的BLU-26子弹药,这是美军60年代最凶猛的武器之一至于美国,嘴上一个劲的答应“要禁止集束炸弹”,还大义凛然的谴责俄罗斯在叙利亚使用集束炸弹,结果转身就卖给沙特1300枚新型集束炸弹,正是这批产品让也门成为被荼毒的“灾区”,而老挝的集束炸弹之灾,也是当年越南战争时美国投下的。

不过,2010年时美国差点就答应了《公约》,当时的防长罗伯特·盖茨承诺在2019年销毁库存的集束炸弹,但五角大楼认为美军尚有“敌人”未放弃使用集束炸弹,因此搁置了盖茨的计划。而且美军出于战斗力方面的考虑,也相当抗拒这种自我阉割的做法。要知道,美军的未来武器计划有相当部分都是基于集束武器化概念设计,如新型的智能化火箭炮、先进舰炮弹药、蜂群无人机等等。

落在叙利亚的俄罗斯集束炸弹正因为美国这个态度,俄罗斯是坚决的对《集束弹药公约》投反对票,战斗民族认为没丢核武器已经是很给地球面子了。不少国家也保持了相同态度,尽管进行了缔约,却没有进行国内审批,长期将公约处于搁置状态。失去了顶层支持的《集束弹药公约》实际上搞成了欧洲人的独角戏,挪威等国家期望通过不断呼吁和创立、丰富“奥斯陆一系列公约”,让自身掌握更多的国际法缔结权,形成全球直接影响力,而美国、俄罗斯及亚洲诸国要么不配合,要么不上套,《公约》明显还没有监督的权力。

已同意《集束弹药公约》的国家的地图,深绿色=批准;浅绿色=签署《集束弹药公约》最大的短板就在于“监督权”,联合国方面很难就非缔约国方面进行制裁提请,即使做了也是个被否决的打脸结局。所以绝大部分对集束弹药的监督源于某些外围国际组织,比如“地雷与集束弹药监督组织”(Landmine and Cluster Munition Monitor)这类,它们为《禁止地雷公约》和《集束弹药公约》提供监察资料,但也仅此而已,许多时候只能作为学术单位和基金会的执行单位,做一些资料搜集工作。

也正因为如此,世界实质上并没有真的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法”来管控集束炸弹武器,反集束炸弹活动并不能说有错,他们的确拯救了许多被战争残遗所伤害的人,但这些活动的背后政治活动的意味实在是过于浓厚,也无法真正的深入到国际战乱的本质。俄制AO-2.5RT/RTM小炸弹所以,在面对集束炸弹问题时,真正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国家们并不怎么搭理所谓的“国际法”,而老挝等受害国也多是通过吸收“国际援助”的方式以获得它国的帮助,《集束弹药公约》背后的组织们到最后也只能以排雷和扶贫为活动方式,根本不敢动大国的寒毛。

火箭炮升级能发射导弹后,还有必要保留火箭弹吗?

答案:有必要保留。现代远程火箭弹技术的发展,虽然射程越来越远,作战的范围越平越大,实际已演变为战术导弹,但是这不意味着,传统的火箭弹失去了用武之地,实际上由于任务不同的需要,许多情况下,还是需要近距离内的目标。对不同的目标,应使用不同的弹药,也不意味着,射程越远就越理想,在打击许多小目标的时候,依然还是需要使用火箭弹的,传统的火箭弹口径,主要为122毫米型,不仅价格更为便宜,而且适合执行战术任务,尤其是近期相对的20公里到30公里以内的火力支援任务是非常合适的,他可以对敌人的目标阵地进行大规模的覆盖等等,这不是远程火箭弹擅长的事情。

针对于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弹药即可,没有必要为了追求先进而先进,淘汰某些装备的原因,不是简单的技术进步,而是出现有比他更为高效的替代者,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如果没有,那么还是要保留的。每种弹药是适应不同的情况,不意味着射程越远越好。现有122毫米火箭弹,与射程在400公里以上远程火箭弹,属于不同类型的弹药,可以完成不同任务,没有必要特意去淘汰谁。

现代装甲部队有何手段防御远程火炮发射的末敏攻顶的袭击?

目前装甲部队并没有任何的手段能防御末敏弹的打击。其实只要咱们简单了解一下末敏弹的工作流程和坦克、装甲车的防御手段就明白了。末敏弹,首先是通过榴弹炮、火箭炮发射,每颗炮弹里装有2枚以上的末敏弹。炮弹、火箭弹飞到某片区域以后,炮弹里抛出末敏弹。然后,末敏弹打开自身的降落伞,向地面降落。这是问题的关键。在下降的过程中,末敏弹自身带的传感器向下方扫描,当发现有敌方装甲目标的时候,降落到合适的高度,末敏弹爆炸,产生的金属射流,击穿坦克、装甲车的顶部装甲。

实际上现在的主战坦克大多都装有主动防御系统,可以拦截反坦克导弹、火箭弹。当坦克发现有导弹、火箭弹向自己打来的时候,会计算好方位、时间,在导弹、火箭弹来的路上,打出一片拦截弹幕,提前将其引爆。主战坦克也都有烟雾发射装置,发现威胁,譬如遭到敌方的激光照射,被敌方导弹锁定,就会自动触发干扰弹,在坦克的周围打出一片烟雾、红外弹幕,使对方无法瞄准。

坦克对导弹、火箭弹有一套办法,但是,这些办法都要有一个前提:发现!你得是提前发现,才能拦截或者干扰。坦克怎样才能发现导弹、火箭弹的袭击呢?热、能量。不论是导弹还是火箭弹,它都是依靠发动机的热能推进的。在飞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热、红外。坦克就是提前探测到了有强烈的热、红外信号,才知道是导弹、火箭弹过来了。

如果有激光、或者其他设备对他发出光、电磁信号,对它进行照射,坦克、装甲车也能发现,从而出发防御系统。必须有能量,有热量,坦克、装甲车才能形成防御的前提:发现。你向它扔一块砖头,肯定没事,它探测不到,因为砖头没有尾部的火焰。末敏弹,就相当于砖头。它是自由下坠过来的。它脱离炮弹以后,向下落,这个过程,它不产生热量,没有尾焰,没有红外特征。

这是它跟导弹、火箭弹的根本区别。末敏弹在下降的过程中需要探测目标,但它的探测是被动探测,它只是被动的接收下方的红外信号,自身并不向外发射信号。就像传统的雷达,它首先是先向外发射信号,信号碰到物体之后,反弹回来,接收机再接收信号。这个雷达就是自身向外发信号。有些导弹是激光制导,它需要用激光照射目标,然后导弹再找到激光指示的点,打过去,它这也是向外发射信号。

但末敏弹的红外探测,只是被动的接收下方目标的热能。发射信号,就可能被坦克、装甲车发现。而末敏弹不发射信号,自然也就无法被探测到。末敏弹,没有尾焰,没有红外特征,自身有不发射信号,坦克、装甲车,根本就发现不了它的存在。不知道它来没来,不知道它啥时候来,更不知道它在哪里,自然也就谈不上如何防御了。末敏弹现在是打击大规模装甲集团的神器,坦克、装甲车在末敏弹面前没有抵抗力。

末敏弹最大的优势就是:无法提前被探测到。如果说现在有办法能探测到末敏弹,剩下的就不叫事儿了。你是发拦截弹还是发干扰弹,自由发挥就可以了。当然,这个拦截、干扰得在末敏弹爆炸之前实行。要是等它落到合适位置,引爆,一条金属射流打下来,那就只能等死了。现在的坦克主动防御系统能用爆炸破片提前引爆来袭的导弹、火箭弹,但拦截末敏弹的金属射流,肯定是没意义。

我国FGT-203毫米牵引火炮的威力究竟如何?为何能在世界出名?

FGT-203毫米牵引火炮,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口径最大的野战火炮。射程远、威力大、精度高,可以配备多种特殊弹药,是远程攻击的火力骨干力量。虽然该炮退役了,但其射程超过了美俄同类型火炮,被赋予“亚洲第一炮”的称号。FGT-203毫米牵引火炮该火炮系统由203毫米火炮、弹丸以及采用可燃药筒的新型发射药组成。

首次采用了结构新颖的卡口式炮闩和液压式开关闩机构;拥有较长的身管和粗壮的大架,在液压系统的作用下尾部的驻锄和架尾轮可以自如收放。FGT-203毫米牵引火炮主要性能:口径:203.2毫米;初速:933米/秒;射速:1-2发/分;最大射程:发射底凹弹40公里/发射底排弹50公里;战斗全重:16吨(牵引)/28.5吨(自行);最大行驶速度:公路:90公里/小时土路:50公里/小时。

FGT-203毫米牵引火炮它的优点有:射程远:FGT-203毫米牵引火炮虽然采用较短的45倍口径的身管,美国M110系列最大射程仅为29.1千米,俄罗斯的2S7最大射程47.5公里。射速快:美国M110火炮最大射速为1.5发/分,持续射速0.5发/分,而国产203榴弹炮的最大射速为2发/分,持续射速为1发/分。

《战狼2》中,军舰发射的导弹如何实现精确打击,只命中敌方坦克和人员的?

导弹武器,因为具备制导能力,因此可以选择性的准确攻击一个目标,降低对其它人员物体的伤害。导弹武器具有命中精度高、可实施远程精确打击、杀伤威力大、总体效能高等优点。精确制导技术,是它能够准确命中目标的关键。决定精确制导武器作战性能的关键,涉及到探测目标的传感器、解算目标与导弹自身运动状态差异的数据处理设备、目标匹配与判别等一系列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技术。

精确制导武器利用传感器获取目标的位置、速度、图像等信息,由弹上计算机或制导站进行分析和处理后得到实时的控制参数,以调整制导武器自身的飞行轨迹,实现对目标的识别、跟踪与高精度打击。随着光电对抗、隐身技术的发展,制导系统对目标的判别、跟踪越来越困难。加之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单一的制导模式往往很难满足在复杂多变的现代战场环境中进行精确制导的需要。

因此,复合制导技术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它包括多导引头的复合制导,多制导方式的复合制导,多功能的复合制导,多导引规律的串联、并联及串并联的复合制导。然而,多模寻的复合制导并非单一制导模式的简单叠加,模式复合应综合考虑目标、环境、干扰等各方面因素选择复合方案,达到整体效果最优化。从技术角度出发,优化多模复合方案应遵循一些复合原则:为有效利用目标不同波段的信息,模式的工作频率在电磁波谱上应尽量远离;各复合模式的制导方式应尽量不同,尤其当探测的能量为同一种形式时,更应注意选用不同制导方式进行复合;复合模式间的探测器口径应能兼容,便于实现共孔径复合结构;参与复合的模式在探测功能和抗干扰功能上应互补;参与复合的各模式器件、组件、电路实现固态化、小型化和集成化,满足复合后导弹空间、体积和重量的要求。


文章TAG:未敏弹  末敏弹  顶级  试验  技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