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利率未来10年降低的可能性大还是升高的可能性更大?

lpr利率未来10年降低的可能性大还是升高的可能性更大

未来10年,LPR下降的可能性更大。首先,从我国历史情况下,融资价格是一直下降的。在1990s,存款、贷款利率均在10%以上,而现在基本维持在5%以下。其次,从国外经验看,目前欧洲、日本等地,利率已经是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目前,我国的利率5%左右,还有较大的下降空间。最后,从目前人民银行的口风来说,短期降息是大概率事件,融资成本降低也是大概率事件。

综上,根据历史预测未来,LPR下降的可能性是更大一些。此外,我们还可以从经济学的“供求关系”来分析一下未来的利率走势。首先,全球都在大量的量化宽松,不断增加货币供应。目前,货币供应已经大大超过实际的需求,也就是说,通货膨胀在上升,货币在贬值,换句话说,就是货币的价格在下降,换言之,LPR价格会下降。其次,放水容易,收紧难。

如果收缩货币供应,很难给交代,而宽松是皆大欢喜。所以说,货币紧缩是短期、临时措施,而宽松是长期趋势。进一步宽松,进一步贬值,导致LPR进一步下降。最后,未来是创新市场,资本紧缺阶段已过,未来是人力资源紧缺,相对应的,货币价值下降,也就是货币价格相对下降,也就是LPR下降。不管从什么角度,未来10年这样长的期限,LPR下降是大概率事件。

根据关注的问题,对回答进行补充:一是,LPR改革是好事,还是坏事?我觉得是好事。按照贷款利率基准计价,常常市场价格不一定能反应市场供求关系。因为贷款利率基准是人民银行发布的,而人民银行在制定基准利率的时候,需要考虑太多因素,而不仅仅是市场化的供求情况。此外,基金利率调整频率也不会太高,进而影响基准利率的实际水平。

而基准利率在那里,上浮、下浮也没有参考的市场基准,靠自己的摸索、想象。而LPR是根据当时的市场价格选做基准,一个月调整一次,未来可能每天都会调整。调整频率更高,对市场反应更快。此外,LPR去掉了很多其他因素,就是价格,所以可以很快地对市场价格作出反应,是一种利率市场化的体现。我们不需要杯弓蛇影,在没有市场化价格的时候,呼唤市场化。

当市场化的价格真正来临的时候,就担心,这是没有必要的。至于市场化以后,我们如何应对,是我们需要共同学习的。二是,此次选择哪一种转换方式,跟原房贷合同利率有关系么?我觉得没有关系。首先,此次是在LPR加点和固定利率这两种方式中,二选一,并且只能选择一次。以前的房贷合同利率是高还是低,对于LPR加点方式来说,只会影响加点值的大小;对于固定利率来说,只会影响固定利率定在哪一个数值。

例如,目前你的房贷利率是基准上浮10%(4.9%*1.1=5.39%),相应的,加点值为0.64%(5.39%-5年期LPR4.75%=0.64%),以后均在LPR基础上加点0.64%;或者是原房贷利率是基准下浮10%(4.9%*0.9=4.41%),相应的,加点值为-0.34%(4.41%-5年期LPR4.75%=-0.34%),以后均在LPR基础上加点-0.34%。

其次,这是必须是二选一。也就是说,以前房贷合同的利率,比转换后的利率,是高还是低,是没有办法考虑的,因为以前房贷利率那种方式,不在转换策略之中。也就是,无法保留原有的定价策略。最后,真正影响选择的因素是,未来LPR是下降趋势还是上升趋势,你愿意承担市场波动还是不愿意承担市场波动。若你觉得LPR是下降趋势,或者平稳的,可以承担偶尔的波动,毫无疑问,需要选择LPR加点的方式。

若你觉得LPR是上升趋势,或者不愿意承担一些波动,那选择固定利率是合适的。三是,国外的市场利率是否可以作为参考。长期内,我觉得可以,并且是很好的参考。首先,如果利率市场化之后,境内外联动会很明显。这几天美股大跌,带来A股也大跌,全球股市都在大跌,说明了全球市场化价格联动很紧密,反应很迅速。如果贷款利率也市场化了,也毫无疑问会受到市场利率的影响,也就是会随着全球价格的波动。

其次,真正市场化利率的同业资金价格,从历史情况看,确实跟全球价格波动联系很紧密。全球价格下降,同业资金价格也下降,而这个时候,原有贷款体系下,贷款利率并不一定会下降。反之,依然。然后,前几年的经验,也可以说明,境内、境外价格会趋于同步。5年前,境内、境外价格相差3个点以上,也就是跨境套利的机会巨大。即使同业之间的存款,境内、境外价格也差别非常大,导致了大量的内存外贷、外保内贷、贸易套利等多样化、层出不穷的套利模式出现。


文章TAG:fiction  speculative  fiction  speculative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