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苹果的适用移动电源哪个牌子好

乔威,这个不错

苹果移动电源

2,苹果手机,用什么样的移动电源啊?

苹果手机买旅电5200毫安比较合适,能给苹果充电两次半,出行携带很方便

苹果移动电源

3,适合苹果手机的移动电源有什么牌子,哪个好?

推荐羽博充电宝,是目前充电宝当中最好的!最适合苹果...谢谢采纳!

苹果移动电源

4,苹果移动电源 哪个好?大神们帮帮忙

个人推荐“问号”牌,原因有两:外观和苹果很配,一个娘出品、内在先进,电芯也是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ATL电芯,还有1800万的产品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送,当然1800万你肯定赚不了,赚了也花不了!!!!!

5,苹果移动电源2000毫安能冲多少电?

2000毫安的移动电源一般仅能为手机充电一次。 目前手机电池容量均在2000mAh左右,2000毫安的移动电源容量很小,一般只能为手机充一次电。   移动电源(Mobile Power Pack,MPP),也叫“充电宝”。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充电器,可以给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设备随时随地充电。一般由锂电芯(或者干电池,较少见)作为储电单元,使用方便快捷。

一次

也就一次多点吧。 算法是移动电源的电容量除以手机电池的电容量,等于几就是几次,当然要移动电源是标称的,还要转换率很好的。 比如:CLN佳力能5000毫安的电容量给1400毫安的苹果手机充电,大约是3次,当然,前提是标准的电容量。

最多一次

6,苹果有专用的移动电源吗?跟普通的移动电源有什么区别?

苹果手机移动电源分两种,一种只专门为苹果手机充电;另一种就是除了可认为苹果手机充电外,还可认为其他品牌充电,如HTC、三星和诺基亚等比较大众的品牌,有些还可认为笔记本、相机和摄影机等数码产品充电。而一般的手机移动电源就不可认为苹果手机充电。 至于你需要一款中等价位的、口碑好的苹果手机移动电源,推荐你使用问号牌移动电源,这款以艺术品为导向的苹果手机移动电源在市道市情上比较少买,而且比起塑性的苹果手机移动电源来讲,在散热、保护内部线路和电芯会做得比较好。以前我试过普通性的苹果手机移动电源,在输出电源的时候发烧挺厉害的,现在我换用了这款苹果手机移动电源之后,之前那些状况就没有了。

楼主您好 没有专用的 都是后来配的 到淘宝逛逛吧 希望帮到您 谢谢采纳满意答案

1、苹果没有专用的移动电源。 2、可以选购知名品牌的移动电源,罗马仕,品能,品胜等等。 3、移动电源(Mobile Power Pack,MPP),也叫“充电宝”。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充电器,可以给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设备随时随地充电。一般由锂电芯(或者干电池,较少见)作为储电单元,使用方便快捷。

7,iPhone 又准备换接口,离「无线化」也不远了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木斯,36氪经授权发布。

继 3.5mm 耳机接口之后,苹果在今年又准备给 iPhone 换掉另一个接口了。和此前不同的是,这次更换的并非是 iPhone 机身上的,而是配套充电器的接口。

正如一个多月前所说的那样,今年的新 iPhone 会开始使用 USB-C 接口的充电器,配套的电源线也会更换成 Lightning to USB-C 的形式。

最早曝光相关消息的是国内的充电头网,它在 5 月初便曝光了一张新 iPhone 充电器的设计草图,此后国外的 ChargerLab 也给出了一组欧版规格的图片,虽然外观上存在着地区差异,但两者均配备了 USB-C 充电接口,同时有望支持最高 18W 的 USB-PD 快充协议。

目前来看,这个消息的可信度还是蛮高的。现在在苹果官网,你同样可以单独买到 Lightning to USB-C 的数据线 ,以及支持 iPhone 和 iPad 快充的 USB-C 充电器;只不过今后,它们可能会作为 iPhone 的自带配件出现在包装盒内。

在 2007 年推出的初代 iPhone 上,苹果使用的是 30-pin 的接口,这也是后期 iPod 产品使用的接口形态,那个扁扁的硕大的而且还分正反面的数据线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到了 2012 年,苹果在 iPhone 5 上首次采用了 8-pin 的 Lightning 的专属接口,除了体积上的大幅缩小外,其正反可插的特性也让它明显优于当时的 USB-A 和 micro-USB 接口,而 USB-C 的接口规范协议直到 2014 年才完成。

如果在 2018 年内苹果真的打算改用 USB-C 接口的充电器,这可能也是自 iPhone 推出以来,苹果第三次对其配套接口做出的改变。

至于换成 USB-C 接口有什么优势,相信大家之前也都有所了解,其实最重要的无外乎以下两点:

正反可插拔的设计:相比 USB-A 和 micro-USB,USB-C 接口不区分正反口,使用习惯和现在 iPhone 的 Lightning 接口十分相似。

享受更快的传输速率:这不仅包括数据层面,也包括充电速度,所以如前文所说,采用新接口后将会大幅缩短 iPhone 的充电时间。

当然,同样也有人会说,既然都已经换掉了 USB-A,为什么不连着将已经用了 6 年的过时 Lightning 也换成 USB-C 接口,做成一条 C to C 数据线,两头任意用,岂不美哉?

这件事情本质上并不复杂,但背后却得顾忌很多方面的原因,用户需要接受一段时间的换线阵痛期自然不必多说了,事实上苹果每一次对自家设备的接口进行改变,都会引发不小的争议。毕竟那意味着你没办法再使用过去所购买的数据线,而且还得为各种转接头额外再掏一次钱包。

▲ 图片来自:Josh-ua

当然,从产品结构来说,假如你对比过这两种接口的体积,你会发现 Lightning 反而会比 USB-C 还稍小一圈,这或许也是苹果不愿放弃 Lightning 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种说法则是从商业角度的考虑。目前第三方配件生产与 iOS 设备连接的数据线仍然离不开 MFi(Made for iPhone/iPod/iPad)的认证授权,苹果则会对授权厂商收取特定费用,以保证配件的安全和品质。

在这种模式下,每年苹果能从中获得数亿美元的收入,更重要的是 Lightning 接口的控制权问题,相当于苹果能够掌控接入 iPhone 等自家移动设备的数据和信息。

综上来看,Lightning to USB-C 大概算是一个折中的方案了,尽管 Lightning 已经跟不上时代,但苹果仍然可以保证接入 iPhone 的这一头是自己的东西,同时去迎合新标准,做出最大程度的适配。

▲ 图片来自:Ars Technica

毕竟电源线的另一头,也就是 USB-A 接口,可能才是现在苹果首要想消灭的目标。考虑到新一批的 MacBook 系列已经全线抛弃了 USB-A,而且苹果也已经给一批接口转换器进行了降价处理,所以哪怕是为自己的核心 iPhone 用户着想,苹果也已经找到了淘汰移动设备上 A 型接口的最好理由。

包括其它手机和配件厂商也一样,相信在苹果的带动下,USB-C 接口并不会只停留在电源线的其中一头,而是会逐渐扩展到充电器、移动电源和 PC 的端口上,让更多的第三方周边配件彻底放弃对 USB-A 接口的依赖性。

不过对苹果而言,采用 USB-C 的充电接口可能也仅仅只是一个过渡方案。从 3.5mm 接口的取消到 MacBook 接口的减少,再到 Apple Watch 和去年 iPhone 对无线充电的支持,以及这两年 AirPods 耳机、AirPower 无线充电板的接连发布,甚至是 AirPlay 技术的升级,或多或少已经反映出苹果在传输方式这个领域中的发展方向。

另外在去年 10 月份,苹果还收购了一家专门提供无线充电方案的公司 PowerbyProxi,如同苹果高级副总裁 Dan Riccio 所说的:“苹果希望创造一个无线化的未来。”我们也不难理解苹果真正想做的事。事实上你也能看到,苹果已经在 iOS 中构建了一个成熟的云同步和无线数据传输体系,而物理层面的无线化,则是苹果当下的目标。

在这个目标下,所有的接口在未来都只有被淘汰的结局。

所以,与其将 Lightning 更换为 USB-C,忍受两三年的阵痛期,倒不如直接一步到位,过渡到真正“无线化的 iPhone”,考虑到苹果已经尝试过类似的方案了,所以也并非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事。

当然,以现阶段用户的使用习惯来说,这个过程里也并非完全没有代价,毕竟这是一个无法靠转接口来妥协的问题,而是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脱离了线材的连接,信息和数据的传递就完全成为了虚无缥缈的东西。

试想一下,如果现在你手头上的手机接口没了,你会遇到哪些尴尬的事情?比如外出时如何解决移动充电的问题?苹果能保证在相同的成本下,也在包装盒里附赠一个用于无线充电的配件吗?如果说以前“电量焦虑”还能靠移动电源来拯救,那么手握一台完全没有接口的 iPhone,你并没办法保证它在充电这点上能完全比现在的有线接口更好。

所以,假如苹果真的想砍掉 iPhone 上的所有接口,那就得和当年砍掉 3.5mm 接口一样,给出一个和 AirPods 同样优秀的解决方案,倒逼用户去接受并享受无线连接带来的好处。虽然这依旧没法说服所有人,但只要足够便利和好用,终归还是能引来一些认可和掌声。

8,我买了iPhone X,但也不是很推荐_

■ 这篇文章比较长,预计读完需要 10分钟

前段时间,微博上不少朋友看我发微博的显示设备还是iPhone 6 Plus,出于“好意”提醒我该换了…..这边再次感谢你们的“热心”哈。

我终于换iPhone X了,你们也可以安心了。

从2007年“乔帮主”为我们带来iPhone以来,这么多次发布中这款iPhone X可谓是争议最大了,个中利弊,也是可圈可点的。

在买这台iPhone X之前其实我也挺犹豫的,第一是价格确实是有点小贵的。另外外观设计也并不是我想象中那种全面屏的样子(小刘海的设计),所以我也对比考虑了下面这几款手机:

小米MIX2 3299元起

坚果Pro2 1799元起

三星S8 5688元起

这三款手机是我当时考虑入手的机型,都是全面屏的。外观的工业设计也各有各的漂亮。但是到后来出于实用性和系统的考虑,我最终还是选择了今天要和大家聊聊的这款iPhone X。

相信有关注的朋友应该已经看过了很多相关的体验、测试、见解类的内容。所以我这边的分享不会从具体的技术革新或深入的参数对比去剖析,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疯人说」的视频,他关于iPhone X体验的那期内容是我目前看下来分析最全也最实在的。

简单的开箱,包装还是一如既往简洁的布局。手机、充电器、充电线、耳机以及说明书三包凭证等等。一直以来,苹果就是这么简单。

今天聊的是我自己在使用中比较关心的点。

首先是外观上的,那颗用了十年的Home已经消失了,然后整个屏幕外观看起来非常的干净利落,让人都有点舍不得碰一下了。

屏幕是5.8寸,2.5D的,贴合的非常完美。

同时我个人很喜欢后面又重新采用了iPhone 4那时候的背部玻璃的设计,背部的摄像头是竖向的,这一点的改变的原因也是各有各的说法。

“刘海”

刚刚也说了,这条刘海在外观上其实挺丑的,但是在功能和技术上,不得不再一次为苹果的硬件开发能力叹服。

这么小小的一块里面集成了这么多元器件。而这些也是iPhone X的Face ID核心。所以我才会说能理解了。

真的要看全部状态栏的信息的话只能下拉出控制中心看了。

可能是出于息屏之后的美感角度考虑,X的正面都是只有黑色,所以银色会有点“熊猫机“的感觉,看久了可能也就习惯了。

X的机身尺寸是介于8和8plus之间的。

但是屏幕的尺寸有5.8英寸,比Plus都要大。

让我能轻松握住的同时,也能享受这极高屏占比全面屏。这一点就非常适合妹子们使用了。

另外有一个小细节值得一提,X的界面圆角和它的边框圆角的弧度是相同的,同时和App 图标UI的圆角也是一样的。虽然是很小的一个细节,但是这样就能在整体上给人一种无边框的感觉了(还是很照顾强迫症的)。

还有就是屏幕的色彩,我也特地看了一些资料,它是采用了OlED材质。 呃….其实我也不是很懂这些,简单说就是黑色更黑,彩色更鲜艳,视觉冲击力更强吧。按苹果官方自己的说法就是Super Retina display,无论是看照片还是看视频都会更接近于原画。

除了外观上的明显区别,操作方面较之前也有了很大的区别。主要是因为Home键没了,指纹解锁换成了Face ID,也就是扫脸解锁。

FaceID的录入速度比之前指纹的录入要快很多,两次转头就能搞定。

不过相对指纹解锁,它需要你在Face ID验证之后再上滑一下,那种直接解锁的快感就差了点。

在付款和购买App的时候还是需要你购买之前再双击一下电源键确认的,毕竟FaceID太快了。

无论在白天或者夜晚灯光条件差的环境下,都能轻松解锁。

但是如果你把嘴巴、鼻子这种关键地方遮住的话(比如像我这样戴个口罩)就没法解锁了,拿自己照片去解锁也是不行的。

其实我在用了一两个星期以来,Face ID也并不是每次都能快速识别的。感觉是我在迎合我的手机,我得把姿势摆好,不能歪头侧脸。之前用指纹识别就不会遇到这样的尴尬。

把设置里面的需要注视以启用面容ID关闭之后,你戴着墨镜或者闭眼也能解锁了。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

这边温馨提醒一句:如果担心你女朋友在你睡觉的时候偷偷解锁的话,还是打开这一项吧……

简单列一下几个常用的:

1、截屏:电源键+上音量键 2、关机:长按(电源键+上或下音量键) 3、清理后台:上滑然后保持一秒左右的停留,长按任意小窗口出现清理的指示的时候进行清理。

总之就是需要变换一下组合方式,键反正还是那些键。脸部识别系统如果不稳定,苹果也不会贸然拿出来,所以以上这些我都觉得还挺好的。

Animoji

自从iPhone X发售以来,隔三差五就能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发自己录制的Animoji视频。我看到的第一反应就是,恩,我知道你入手了iPhone X!相比直接po一张iPhone X的本体照片出来,这种炫耀的方式貌似含蓄内涵了很多。那我也不免俗的来一段吧!

好玩是好玩的,不过目前还没开放给别的app。

因为iPhone X超高的屏占比,已经做了适配的app在显示上比之前的手机多显示一部分内容,如果没做适配的那就会出现很丑的上下黑条。相信很多我们日常在用的主流app很快就会发布适配的版本的,这一点我倒也不是很担心。

另外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如果原片是大于19:9的比例,”刘海“就会遮挡一部分左侧的画面了。如果小于这个比例的话就没关系。

这边再分享四个我自己觉得很棒的软件: Clear、Bear、轻芒杂志、火球买手。

1、实体的Home键没了之后,取而代之的是屏幕下方的Home条。这边做了一个我个人很喜欢的左右滑动进行切换软件的功能,非常的高效。

2、Face ID的出现也增加了「注视感知功能」,开启之后。隐藏在刘海里面的原深感摄像头就能不断的检测你是否是在注视屏幕,在阅读的时候,就不用担心屏幕会自动休屏了。

3、新增的人像模式 关于拍照和摄像,iPhone X新增了人像模式,我特地试了一下每一种模式的拍照情况,挑三张给大家看看。

虽然人像模式应该用来拍人,但是拍瓦力的效果也是很赞的。

因为我身边没有iPhone 8 或者 8Plus,这边只能借用几张「疯人说」的对比实测图片了。

从成像质量和画面细节的角度看,iPhone X的表现要好很多。

而且在两倍辅助摄像头下,iPhone X画面的两边角度就更广了。

在夜晚环境光线比较差的情况下,iPhone X和8Plus的成像也明显要好很多,细节相对也更加细腻一些,噪点少了。

另外我同时手拿着iPhone 6Plus 和 X录了一段行走的视频。

能明显看出,iPhone X的光学防抖提升了很多,架个八爪鱼基本都能拍点日常Vlog了。

1、无线充电虽然是有了,但是还是需要摆放在无线充电的底座上面

这样拿着玩游戏就很傻了……而且充电的效率比较低,想要快速充电还是得插线进行。

2、后背玻璃容易吸指纹

万一玻璃碎了,维修费用也挺高的。可以选择买个苹果官方的Apple care,或者就像我这样带个壳,但是我个人是挺不喜欢带壳的。

3、iPhone X的键盘布置,最底部是灰色留白,那么空的一条区域只有切换键,语音输入键,Home条。个人觉得挺丑的,总感觉是适配没做好。

官方给出的数据显示是比iphone7要久2个小时,而且在亮屏情况下,Face ID的传感器就会一直在工作,所以相对还是比较耗电的。不过如果你不是一直在看视频或者玩手游的话,撑个10来个小时还是ok的。

另外如果我感觉自己出门没带移动电源,怕手机电量会不够的话,我就会打开省电模式,同时开启灰度模式,这样撑个一天是完全没问题的。

(省电模式开启方式:设置-电池-低电量模式)

(灰度模式开启方式:设置-通用-辅助功能-显示调节-色彩滤镜-灰度)

综合以上所说的,iPhone 虽然有了很大的革新,但是从性价比角度考虑,我个人也不是很推荐非要花这么多钱去购买。

我是因为从电脑和手机的协作方面考虑才入手的。真的拿同样的钱去选一个更好的手机,一定有很多可以去挑的。

其实说回来还是那句话“不买iPhone X的理由千百个,买iPhone X的理由只需要一个”

不管怎么样,Follow your head!

9,苹果新电池壳上手:iPhone XR 续航增至 40 小时,它能替代充电宝吗...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文俊;36氪经授权转载。

我对上一款用背夹电池壳的手机是 iPhone 5s。

没办法,局限于机身容积,这台手机只能配一块 1507mAh 的电池,尽管加上电池后手机厚度增加一倍,但在这台半天一充的手机上,我认为续航才是王道。

▲ 我当年就是用 Mophie 这款背夹电池壳. 图片来自:Cult to Mac

但随着续航更强的 Plus 系列登场,iPhone 的续航问题终于通过大机身和大电池得到了解决,作为「随身充电宝」的 Smart Battery Case(智能电池壳)也没有了当年的市场刚需。

过去苹果都只是给非 Plus 机型定制电池保护壳,来补充少部分 iPhone 6s 和 iPhone 7 用户的续航需求。直到前年的 iPhone 8,苹果才停更 Smart Battery Case,这方面可能是考虑到对手机无线充电的影响,也可能考虑到了手机厚度的控制。

不过正当大家都以为苹果不会再更新电池壳的时候,苹果却把这个节奏改变了。

最近,苹果在美国官网悄然上架了三款 Smart Battery Case 保护壳,这三款新品不但包括了 iPhone XS,而且还函括了体积最大的 iPhone XS Max、续航最长的 iPhone XR。

今天外媒 9to5mac 就上手了这款新品,体验如何?请继续往下看。

采用硅胶外壳 + 超细纤维内衬设计

提供黑色、白色两种配色

支持 Qi 无线充电及 PD 快充

提供 iPhone XS、XS Max、XR 三种型号

售价均为 129 美元(约合人民币 870 元)

虽然还是驼峰背,但比上一代更好看了

这次 iPhone XS 的 Smart Battery Case 是历届变化最多的一代产品,除了外壳材质依然还是硅胶以外,无论是设计还是配置都有不少变化。

过去苹果在 iPhone 6s 和 iPhone 7 的 Smart Battery Case 上采用的是居中驼峰设计,整体观感就像是汽车改装一样,在一个普通的硅胶壳上「焊接」了一块电池,然后用硅胶蒙皮作为包裹,最后变成个颇为硬核的 Smart Battery Case。

而在这一代产品中,由于 iPhone XS 和 XR 的摄像头从之前的横置变成竖置,因此苹果下移了之前居中的电池仓,并在电池仓和底部用了弧线来连接,总算看上去没那么突兀。

当然,这个调整只是让手机壳变得更好看一点而已,上手感觉依然还是显厚且有份量。

另外,新 Smart Battery Case 的正面也因为 iPhone 的手势交互有着一点变化。在之前版本的 Smart Battery Case 上,我们能看到手机下部会有一个厚厚的「下巴」,上面有几个开孔。

实际上那是前置扬声器,在下巴内有一个 90° 的空腔,会将扬声器的发声「传输」到正面的开孔播放,从而不会因为手机壳而影响到扬声器的播放质量。但由于增加的电池和这个厚厚的下巴,手机也就变得更长了。

而这次苹果将新手机壳的下巴部分削减,我认为跟背部电池下移有一定关系。

试想一下,在背部电池下移后,若下巴仍然保留,那么当用户需要滑动解锁屏幕时,用户手拿的是手机的中部位置,刚好是在电池和保护壳的结合处附近,这样手感就会变得奇怪,若是食指较长的用户,会因此摸到相机的边缘位置。

但如果将手机整体的重心都移到下方,那么手感就会比带下巴的方案更加舒适。而且也不会增加机身长度。即便是在最大的 iPhone XS Max 上,厚度虽然明显增加了,但长宽仍然能接近手机的原始尺寸。

这么看来,下移电池确实是个明智的做法。

另一方面,在之前的 iPhone XR Clear Case 上手中,我们也曾经给大家介绍过苹果自家保护壳不全包手机的原因,其实是为了避免手机壳给拇指滑屏带来硌手感。

所以这次新 Smart Battery Case 削减下巴,其实也有一定的操作考虑在内。因为 iPhone XS 和 iPhone XR 都用手势替代了 Home 键,而且电池重心下移,自然也就没必要有下巴部分的存在了。

▲ iPhone 6s 安装 Smart Battery Case. 图片来自:The Verge

至于像安装方式、外壳材质这些细节,新品和旧款产品一致,内部采用超细纤维包裹,通过外翻保护壳上半部分的方式插入手机。

三款 Smart Battery Case 均配备一块 10.1 Wh 的电池,容量为 1369mAh,相比之前 iPhone 7 版本的 8.96Wh 规格还要更大一些。

「Smart」到底「智能」在哪?

这款产品叫做 Smart Battery Case ,顾名思义,它的卖点就是它比普通电池保护壳更具人性化。

首先以充电为例,由于手机壳本身是没有电源开关,所以当满电的手机装进 Smart Battery Case 时,手机会自动优先消耗手机壳的电量。直到手机壳的电量耗尽,系统才会启用手机自身的电池。

而如果插入的手机尚未满电,那么系统会让手机壳先给手机充满,然后再开始消耗手机壳的电池电量。这样的好处在于,在接上手机壳后,手机电池是真正能达到扩容而不是单纯的「用完再充」,从而省下二次充电的时间。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苹果在产品详情中用的是「延长至 XX 小时」而不是「增加 XX 小时」来表达的原因。

其次另一方面,手机在连接保护壳后,系统会在锁屏和通知中心的「电池」项目中显示当前两个设备的剩余电量。

当然虽说这并不算是个重磅级功能,但相对于其他第三方产品而言,苹果将这个外设做得更像是手机的一部分,而不是个额外的充电宝。

所以,和 iOS 连接的「体验一体性」,应该就是 Smart Battery Case 对比第三方产品最具优势的地方了。

不过无论有多强,设备都总有电量耗尽的时候。当手机和 Smart Battery Case 的电量消耗完毕时,我们都可以选择 Lightning 线缆或 Qi 充电器对设备和保护壳进行充电。

在使用 Lightning 线缆充电时,电源会优先给 iPhone 充满电,然后再给 Smart Battery Case 充电。

但由于手机壳隔开了 iPhone 原来的无线充电线圈,因此在无线充电时,电源会先给手机壳充电,然后再由手机壳把电量「转移」到手机里。

换句话说,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设备始终是充电的优先级,这一点其实跟 AirPods 的充电逻辑很相似。

不过,由于不同的充电方式有着不同的效率,因此有线和无线充电的速度也有明显不同:

9to5mac 的编辑将手机壳放在 Mophie 无线充电器上充电,10 分钟后得出的数据是 0% ~ 10%。接上 29W 的电源后,10 分钟的数据是 0% ~ 15%,比无线充电多 5%。因为手机壳能支持 PD 快充,所以有线充的效率会比无线充要高不少。

新款 Smart Battery Case(细节). 图片来自:iMore

当然如果你觉得前面两种方法都比较费时,也可以将手机和保护壳拆开充电。手机壳内有一颗 LED 提示灯,充电时它会呈橙色,充满后会变成绿色,这点也是和 AirPods 相似。

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Smart Battery Case 的无线线圈被设置在机壳的中间,而不是下方的电池部分,所以在充电时需要注意摆放的位置。

延长续航的背后,苹果还想让 iPhone 成为你的唯一设备

苹果在新 Smart Battery Case 上的改进有不少,但更有意思的是,今年苹果不但给 iPhone XS 一款推出电池壳,而且连续航最强的 iPhone XR 也能享受这个「特别待遇」。

按照苹果官网的数据,在接上手机壳后,iPhone XR 的通话时长竟然还能达到 40 小时,即使我们往最短的时间看,上壳后的 XR 也能支持 22 小时的持续上网。

不过,苹果为何要给一款续航本身就不错的产品配上电池壳?

去年苹果在 iPhone 加入了大屏和双卡,其目的是为了给设备增加更能讨好用户的功能和竞争力。但是归根到底,续航这一老大难问题仍然还没得到根本的解决,即便有着强劲性能、双卡双待、大屏幕,最终武林高手也被电量一招放倒。

▲ 新款 Smart Battery Case. 图片来自:iMore

另一方面,苹果历年在新 iPhone 里不断补充新功能,来提升使用的便捷性。诸如 iCloud、Siri、人脸检测等等,然后再牵连到 app 体验,这些要持续打开的功能其实都跟续航离不开关系。

在之前 iPhone XS Max 和 iPhone XR 的评测中,这两款手机在 4 小时的高压测试后,剩余电量分别是 47% 和 41%,眼看数据还算理想。但面对现实场景的高强度使用,这个剩余电量可能还要减半,显然这对于对标 Android 旗舰阵营的新 iPhone 来说,并不能算是绝对优势。

正因如此,Smart Battery Case 在今天已经不止是一个补充品,它的作用还包含将新 iPhone 特色功能放大的任务。再贴合实际看,解决屏幕、双卡和续航问题后,那么有电量焦虑症的 iPhone 用户也可以把备用机放一边了。

当然啦,尽管 Smart Battery Case 从体验上说确实是个好产品,但要接受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增加手机壳会让手机变得更重、更厚,这对于 iPhone XS 来说可能还能让人接受,但若是如本身就比较厚 iPhone XR 或体积较大的 iPhone XS Max,加上电池壳显然会把两者的体积更加增大、增重。

9to5mac 的编辑用 iPhone XS Max 套上电池壳,然后给出这个评价:

用苹果的硅胶壳和电池壳,体验是完全不同的。因为 iPhone XS Max 本身就已经很大,如果在背上加上一块电池,那么这个设备会给我带来一种坠手感。还好,它握着还算舒适。但如果要放进比较贴身口袋里,那就显得很笨拙了。

另外,比上一代还贵的 129 美元定价可能也会成为它的销售障碍。

平心而论,在这个价位上我们也能找到不少同类的优秀产品,而且在背夹电池壳还没成为刚需的市场环境下,大部分消费者可能也不会为了提升手机续航,而额外付出上百美元的代价。

因此,在成本的高墙下,他们或许会更倾向于价格只有 Smart Battery Case 十分之一的移动电源,来解决手机的续航问题。

(题图及正文图片来源:9to5mac / iMore / The Verge)


文章TAG:苹果移动电源  苹果的适用移动电源哪个牌子好  苹果  苹果移动电源  移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