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和头条哪个好?

今日头条和快手根本不是一个概念的事,没有可比性,今日头条是一个综合性的网络文化平台,涉猎的内容太广泛了。快手只是一个主要以小视频为主的平台,其它功能不具备。相当于头条极速版的“精彩小视频”版块,如果拿这个版块和快手比较,其实差不多。头条好比百花苑,快手只能算一朵美丽的花。我是这样认为的,不知对不对。。

用户量过亿的软件有哪些如何排名?

用户量过亿其实在国内就已经蛮多了,我们看一下在全球IT互联网界用户量超过10亿用户量级的软件产品。我国的两款10亿用户量级的产品长期以来美国互联网行业发展都比较强也比较早,基本上全世界最牛的科技公司大部分都集中在美国,不过移动互联网的爆发,让中国互联网高速腾飞。目前在全球互联网榜单上,排名前20的企业中(其中有一个并列),美国占据了12席、其余9席都来自中国,不得不说我们国家互联网发展相当不错。

社交巨头腾讯旗下微信和微信国际版WeChat合并活跃用户已经超过了10亿,创下了中国互联网之最。联想旗下的茄子快传和茄子快传国际版SHAREit全球用户总数已经突破了15亿,并且主攻国际市场,发展非常不错。微软家族:Windows、Microsoft OfficeWindows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桌面操作系统,占据着桌面操作系统市场超过,在全球的用户数量超过了30亿。

在医院、银行、企业、个人等各个领域,都是最主要的桌面系统,无数的设备、机器也都在运行着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是全球用户量最多的办公产品,几乎是办公必备,目前在全球的用户总量超过了12亿,在移动端也拥有超过3.4亿用户。Google家族Google旗下拥有10亿用户量级的产品比较多。Google旗下有两款产品全球用户量突破了30亿,一个是Google搜索、一个是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是全球互联网领域用户量最大的两大基础服务,即使在工业界也只有windows能够相提并论。

根据2018年6月份的数据,Google旗下个性化视频推荐引擎、也是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注册用户已经突破了19亿,非常接近20亿的用户量级。Google Play应用商店用户已经突破了15亿,并且全球下载总量已经达到接近3500亿次,是全球最活跃的移动软件应用商店。在2016年的时候,Google Chrome浏览器实时装机量就已经突破了20亿。

除此之外,Google旗下还有Gmail电子邮箱、Google Maps、Google Drive云服务这几款用户量超过了10亿的软件产品。要知道这些数据都是几乎在没有16亿用户的中国市场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可以说这个规模已经非常可观了。Facebook家族Facebook是全球的社交霸主,旗下也有众多产品用户量突破了10亿。

Facebook全球用户总数已经超过了26.6亿,并且20亿月活跃用户,日活月用户超过了13亿,可以说体量非常大。另外Facebook旗下三款移动端产品,Facebook Messenger、WhatsApp、Instagram的用户量也已经超过了10亿。其中WhatsApp是全球用户量最大的移动即时通讯应用,Instagram是全球最大的图片社交应用。

TwitterTwitter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社交媒体,Twitter的发展对于很多互联网产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全球的用户数量也超过了10亿。微信、Line、微博、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WhatsApp等明星社交产品都或多或少了借鉴了Twitter的非常多的功能。

购物类app已突破100万下载量,但日活不高,app运营策略如何考量?

提高用户留存率可以从产品自身入手:利用产品本身的质量的驱动提高用户留存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方式。可以从为用户解决问题、简单的操作步骤、尽量减少BUG的出现、注重UI界面的设计、不定期的添加个性化小功能和注重用户反馈回来的问题等来提高APP用户留存率。提高用户留存率可以从消息推送入手:1、细分消息推送的对象,不随意push全量;2、尊重用户,把主动权还给用户;3、从用户接受信息的场景反推消息推送的时间;4、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内容;根据使用频次决定消息推送的频率;5、尽量引导打开APP,保持友好的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留存率可以从做APP活动入手:想要更好、更快地提高用户留存率,就需要APP运营人员多多做活动来刺激用户、提高用户的活跃度,从而让APP提供用户留存率。

如何提高一款APP用户的活跃度,让花更多的时间在这个APP上,就像王者荣耀一样?

提高活跃度这个是大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APP运营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有几个方法。产品前期:1. 产品设计时体现 在用户使用的时候就要让用户知道可以每天进来看看的,比如每日签到、每日登录奖励、社区新鲜事等。 当然,用户回来以后,要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停留一段时间,而不是完成这个任务以后就立刻关闭应用了,否则很快用户就会对任务失去兴趣了。

2. 有规律的版本更新 这个已经有很多开发商实践过了,每次更新一个新版本以后,都可以刺激用户活跃一段时间。 最好是2-3周更新一个版本,比较夸张点的像miui一周一个版本。 更新说明也值得好好写,这样用户在看到有新的功能也愿意去尝试使用,以前不活跃的用户有可能因为使用新功能而活跃起来。3. Notification Notification使用还是需要特别谨慎的,否则很容易变成垃圾信息骚扰用户。

不然没激活用户,反倒让用户把软件给卸载了。这方面大致有以下几个注意点:不要太频繁,太频繁的提醒很容易造成用户反感不要不合适的时段(比如深夜至早晨,或者午休时段)发推送发一些对用户确实有用或者会让用户感兴趣的消息。比较好的实例是iweekly的每周新闻推送。发能够引起用户情感反应的消息。比如游戏经常用的---回来照料你的村民、回来给你的小鱼喂食之类的。

产品中期,用户开始流失:消息推送确实可以召回一部分用户,但是相对于日活而言,召回的比例还是非常有限的(通讯、社交等对消息推送十分依赖的 app 除外)。如果 app 之前没有做过消息推送,刚开始做的时候效果会明显一些,常态化后效果会比较稳定,但一般而言相对初期会差一些。当然,也不排除初期推送的内容或策略很差劲,后来慢慢逐项优化后得到一个更好的效果的可能。

初期的效果之所以好一点,很大程度是因为用户的好奇心,发现一个重不发消息推送的 app 忽然发了推送,点进去看看的欲望相对强烈一些。但常规化后,很可能就会越来越遭受到用户的无视,更差劲的情况是消息通知权限被关闭甚至 app 被卸载了。消息推送是值得做的,因为不管行业内的人怎么说 “哪个 app 给我发 push 我就卸载它”,总是有一定比例的人群是愿意点开消息通知的。

但在做消息推送的时候要十分注意推送的频率、内容、时间和对象范围,尽量使得推送的消息不是用户眼中的垃圾信息。另外用户对不同产品的消息推送的偏好程度是不一样的,没有做过具体研究,对于个人而言,资讯类产品的消息推送是比较可接受的,而且一般这种产品推送的消息也更容易触碰到用户的兴趣点,比如说一则大新闻;但一些低频次的工具型产品如果推送消息的频次过高,内容很牵强,强行刷存在感的话则很容易使人感到厌恶。

提升产品的活跃度,就现在这个已经不是产品为王的市场环境,其实更多取决于产品及内容是否真正命中了用户的需求,以及相关的需求是否足够强烈和高频。对于服务伪需求的产品或功能而言,再怎么折腾也无法提高活跃度;对于服务弱需求或低频需求的产品或功能而言,活跃度的提升也是十分的吃力与有限;如果产品确实是很好地切中了用户的需求,在早期产品的搭建阶段,产品和设计层面上的提升能够带来较为明显的活跃度的提升,但在产品处于成熟阶段后,活跃度的提升更多依赖于内容的不断优化以及持续的活动策划。

虽然前面说了这么多活跃度,但其实很少有人真正去定义活跃度是什么。对于我而言,我一般会根据所服务的业务指标,把产品需求划分为四大类,分别是:拉新、留存、活跃和销售。其中拉新指的是新用户的获取,留存指的是次日留存,活跃指的是周留存和月留存,即中长期的留存,销售则无需多言。所以,就需求的分类而言,活跃度指的是中长期的产品留存率。

而如果把活跃度定义为日活的话,在移动app「新增」和「日活」之间的关系?日活的构成是由日新增和各天的留存率决定的。因此,从产品层面而言,提高活跃度的本质依旧是提升用户的留存率。而留存率则取决于产品的有用性、易用性和满意度,消息推送看似与这些关系都不大。另外,从网上流传的留存率 “40-20-10” 规则(相关信息:app运营:用户留存率详解与计算案例)以及操盘过的产品的各天留存率分布来看,其实要提升活跃度,关注次日留存率就几乎已经足够了,因为次日留存率决定了周留存和月留存的基本范围。


文章TAG:2021年度APP分类排行  日活多少算好的app  年度  app  分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