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为什么爱上造车?

互联网大厂为什么爱上造车

自动驾驶、自动泊车、智能座舱……如今,汽车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百舸争流的智能电动汽车赛道上,既有已经跑起来的蔚来、小鹏、理想等新车企,也有上汽等传统车企积极转型。最近,百度、小米等互联网企业也表示将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互联网大厂为何盯上造车?新势力入局将对中国汽车行业产生怎样影响?智能电动汽车好造吗?——资金投入大、生产周期长、技术挑战多,但互联网企业在软件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在今年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小米董事长雷军发布了一个特殊的“新品”——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预计10年投入100亿美元。

3月30日,小米集团向港交所提交正式公告,小米董事会已批准立项,投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瞄准这一领域的互联网企业不止小米一家。今年1月,百度宣布正式组建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同时,滴滴也表示,未来将加入造车“大军”。截至目前,智能电动汽车赛道上已涌入多股造车新力量。为何都来抢占这一赛道?智能电动汽车好造吗?资金投入大。

记者了解到,除了高昂的研发费用,造车还涉及到销售、行政、购买厂房等资产。以蔚来汽车为例,公开数据显示,蔚来2020年度的研发支出24.9亿元,销售及管理费用39.323亿元。此外,与传统汽车不同,换电站建设也需要大量资金。按照计划,2021年底蔚来全国换电站总量将从2020年底的130多座扩大到500多座,并将升级为效率更高、功能更强大的第二代换电站。

生产周期长。2014年成立的蔚来汽车,第一辆车ES8的量产交付却是在2018年,历时4年;小鹏汽车用了3年量产交付了第一款车G3;理想汽车的第一款车Li One2019也是在公司成立4年后才实现量产交付。记者从百度方面了解到,百度的第一款车大概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才能量产交付。不止如此,智能电动汽车还面临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等挑战。

造车不容易,但是互联网企业认为自身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具备“先天优势”,使其有敢于尝试造车的底气。百度方面表示:“百度在软件生态上面具备完整链条生态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技术优势和软件优势。”雷军认为,小米拥有业内最丰富的软硬件融合经验、大量的关键技术积累和业内规模最大、连接最活跃的成熟智能生态以及充足的现金储备,对于造车,小米有着非常显著的独特优势。

为啥都来分一杯羹?——发展势头好、市场前景广、政策支持力度大,被多家企业认为是未来十年最大的风口又烧钱、周期又长,为啥互联网大厂们却抢着入局?发展势头好——截至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销量超过550万辆。今年1至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3.3万辆和5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倍和2.8倍,销量再创新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有望超过180万辆,良好的发展势头将延续。市场前景广——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要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而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仅为5.8%。

今年1至3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为8.6%,虽较2020年有明显提升,但距离20%的目标还有一定空间。政策支持多——去年,财政部联合有关部门明确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延长至2022年底,同时平缓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日前发布的《关于开展2021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明确,3月至12月,将在山西、吉林、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山东、江苏、海南、四川等地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都将延续。

此外,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也获得了大力支持。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主任刘永东对本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政策覆盖了财政奖补、充电电价优惠、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监管等方方面面,初步形成了充电设施建设和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截至2020年底,中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已经达到80.73万台。产业链完备——以联桩为例,上海联桩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熙熙介绍,联桩的家用充电桩及其他充电产品已配套于上汽大众、吉利汽车、广汽丰田、东风日产等车企,家用充电桩年出货量达到10万套;同时,为租赁服务商提供智能充电设备及平台管理系统,为充电运营商提供全面、定制化的智能充电整体解决方案,满足新能源产业链上多样化客户的充电和运营服务需求。

对企业来说,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是各类企业看好智能电动汽车赛道的重要原因。“智能电动汽车是未来十年最宽广的发展赛道,是智能生态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小米继续践行公司使命、用科技助力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雷军说。百度方面表示:“我们认为智能汽车赛道是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和惠及社会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存在广阔的商业价值空间。

”将如何改变行业?——市场竞争更激烈,发展方向发生改变,汽车智能化水平更高在智能化、电动化浪潮席卷汽车行业的当下,百度、小米等互联网科技公司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将对整个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市场竞争更激烈,传统企业亟待转型。“传统车企向软件定义汽车时代转变,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挑战。不过,造车基本功底和规模化是传统车企独有的优势,而更加关注用户体验是互联网造车的优势。

最后就看谁跑得快,谁做得规模最大,谁的生态更丰满。”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认为。发展方向发生改变,智能化程度将更高。“现在的竞争相对比较传统,电动汽车还是在和燃油车抢夺更大的市场份额。等电动汽车时代真正来临,用户关注的事情会从电动汽车的加速、续航问题慢慢向无人驾驶、智能化水平等方面转变。当一辆车有足够丰富的数字化、智能化功能时,它实际上就可以看作是一个智能机器人。

这也是百度造车要定义的智能汽车方向。”百度有关负责人表示。软件定义汽车,有望成为未来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新方向。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认为,随着“下一代汽车”渐行渐近,软件将为汽车注入新的灵魂。汽车将从一个“硬件为主”的工业产品,焕新成为一个自学习、自进化、自成长的“软硬兼备”的智能化终端,成为一个会行走的“智慧新物种”。

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造车,不仅将对汽车行业产生一定影响,也同样会影响居民出行方式。“不妨从更积极的方面看待互联网企业造车。一方面,这些企业能够快速提升汽车行业的技术化水平。另一方面,这些企业也可能会改变出行行业。百度Apollo先后在长沙和北京开始试运营自动驾驶出租车,未来随着百度开始造车,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居民日常出行方式很可能随之发生新一轮变革。

为什么国产工业机器人精度不行?

为什么国产工业机器人精度不行

这里纠正一点,不是国产的工业机器人精度就不行。这种宽泛性概述对整个行业是一个误判。国产机器人在焊接,码垛,装配,在很多行业领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国产机器人起步相对较晚,时至今日不过8年左右的时间。因此,我们仅仅从专业的角度看机器人精度到底与什么相关。许多工业应用中需要精确的机器人来执行一些关键任务,如航空制造和计量检测。

然而,工业机器人并不总是能够保持高度的准确性。机器人的误差主要有几个来源,可以将它们分成三个主要的类别:活动关节误差,运动误差和非运动误差。活动关节,指的是机器人的驱动关节,因为一些关节虽然铰接但不是驱动关节,例如并联机械手中,有些关节是被动关节。我们注意到,驱动关节的误差和运动误差是影响机器人精度的最主要原因。

而对于非运动误差,可以想象,主要影响的是一些高负载应用。关节误差这些误差主要来源于机器人驱动关节编码器提供的位移值误差。即机器人关节实际运动的位置与传感器(如编码器)报告的位置数据之间的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传感器本身的误差和每个驱动关节置零(或归位)造成的偏差(即,在驱动关节的零点或基准位置的误差)。

运动误差运动误差主要和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有关。不能准确地表示该机器人的实际几何结构的模型是误差的最根本来源。运动误差的主要原因归结于以下情况:•由于制造和装配公差造成的机器人部件标称尺寸和实际尺寸之间的差异造成的误差。•机器人部件的几何特征(如平行度,垂直度)误差。•参考坐标系的位置错误:机器人的基础参考坐标系与工作参考坐标系(也称为单元坐标系或全局参考坐标系)有关,工具参考坐标系与机器人的工件坐标系(最终参考坐标系)有关。

非运动误差非运动误差主要源于机器人的部件自身原因,可以归结于下列主要元件的机械特性:•机械部件的刚度(如,机器人链和变速箱)。•机械系统的齿侧间隙(如变速箱齿隙)。•温度对机器人的结构和机械部件的影响。对于任何需要高精度机器人来完成关键任务的工业应用,知道如何查找和减少误差,提高精度将可以提升产品的生产表现。

苹果千亿造车,谷歌无人车,特斯拉电动车,法拉第未来哪家强?

苹果千亿造车,谷歌无人车,特斯拉电动车,法拉第未来哪家强

问题有些类似在十多年前问:苹果和安卓,未来哪家比较强。未来的事情要交给时间,另外评判的标准有不少且不同,每个人对品牌也有着固有的态度,很难说的清楚。这里主要聊下苹果和特斯拉的优势。谷歌的路子不太一样,法拉第不是很了解,所以这两家就不聊了。苹果千亿造车的消息主要来自一些机构的预测和相关消息透露,苹果到底会不会造车还不能百分百确定。

那么还是要说下苹果为什么造车1、新业务,新看点。关于苹果造车的原因已经有很多分析,比如智能手机市场的衰退,VR和AR未到预期等。现在苹果的确需要挖掘一些新的业务出来提升营收。总之,哪里有利润就去哪里。2、关于制造业回顾这十几年,智能手机出现,各种服务出现,我们的生活被大大的改变。但是支撑起我们生活的依然是制造。

苹果也算是一家制造企业,但其采用的是代工的模式。如果去看代工厂的情况,这些年的进步绝对没有类似智能手机改变一切那样的巨大革新。随着技术进一步的进步,比如5G网络,传感器,人工智能,3D打印等,制造业正在迎来一个巨大的革新。当然这里的革新并不是指此前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4.0,因为这些概念下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模板,进而也说明还不够革命,还没有催生出巨大的价值。

但未来的预期是在的,作为制造业行当的苹果本能的应该去顺应这种趋势。在讨论目前制造业革新的话题时,特斯拉的超级工厂会是经常被提到。或许也是一种巧合和偶然,但从结果的角度来直接看,制造业的巨大革新对于汽车这类产品会相对更加友好。这里列举一些和特斯拉工厂相关的描述:人机学习;把工厂当成产品;技能环保;增加利用率等等。

从特斯拉超级工厂上貌似可以看到一个更像工业革命的实际例子。如果汽车产业可以在制造业革新的基础上实现一个飞跃,那么手握现金、拥有技术、重视体验的苹果为什么不在里边搞一搞。另外,由于目前贸易的形式,美国在提振制造业,重构产业链,苹果为什么不在其中搞一搞。要搞的话,汽车是一个和制造业关系不要太密切的产品,并且正在变革。

3、关于苹果当提到苹果,最多的一个印象是创新,改变世界。目前的苹果还在改变世界吗?其实还在,比如一些渐进的创新,但智能手机显然已经不能更好的承载更多技术创新。如果从技术不断去更新各种产品的角度去看,现在正在被改变的是汽车,从石油到锂电的切换,从人为操作到自动驾驶的切换,从代步工具到承载更多功能的切换。

汽车是一个热点,如果苹果需要向外界证明其还在不断的改变世界,造车是一个很好的佐证。以上主要从苹果自身的特质,目前制造业的变化和业务层面来尝试分析下为什么苹果会做汽车。下来聊下苹果和特斯拉的对比,其实一些内容也和上边的内容相关。先给一个观点,主观来讲,这里认为特斯拉更强的感知会多一些。理由如下:1、制造就像上边说的,特斯拉的超级工厂已经在运行。

这方面的优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进化。苹果造车有很大概率会采用代工的模式,但类似代工厂这种垂直细分的模式是不是趋势还有待验证,存在不确定性。2、先发优势如果提到智能手机,很多人会联想到乔布斯,iPhone,这种改变行业的外界印象一旦形成很难移除。而目前被认为改变行业的是特斯拉,关键特斯拉还和电相关,关联太强了。

3、品牌iPhone成功的前期乔布斯的个人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的苹果变得更开放和平和,其实是一种好事情。但对进入一个新的行业来说,这样的特性也有缺点,不够攻击性很可能让其在面对特斯拉的时候不够强势,更别说特斯拉还有一个动不动发个火箭玩,过段时间就要去火星的马斯克。当然苹果造车也有优势,比如1、体验革新iPhone最大的特点在于体验,比如触控屏幕的使用,软件的优化等。

这些特性放到汽车上同样可以起到作用。回顾目前的汽车,虽然变革很大,但使用体验没有大的提升,苹果有很大发挥空间。这就像苹果做iPhone的逻辑,其实就是改变了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方式。苹果是否可以改变人们使用汽车的方式是目前苹果造车最大的看点。2、服务整合苹果是少数的既有服务有做硬件的企业,最注明的例子是ipod,上下一体搞得对手无力反击。

服务的整合是进行体验改变的基础,作为一家曾经被定义成软件的公司来说还是有着不小的优势。而特斯拉给人的感觉相对偏重硬件。3、带头作用苹果进入汽车领域会加速汽车产业的变革,如果苹果做出了名堂,那么自然会有竞争对手跟进,比如谷歌。这些巨头之间的竞争往往会给一些早期进入的企业造成压力。特斯拉是否可以在乱局中继续保持增长还有待观察。

换个角度说,苹果的进入绝不是苹果自己,还会有一帮企业大举跟进,而它们总体属于共同的形态。这里对于苹果造车有一些保留的看法汽车虽然是目前热门的行当,各种科技聚集的焦点,但造车本身的意义还有待商榷。从搬运的角度来说未来更好的方式是资源共享,少部分需求在驾驶体验。换个说法,汽车本身的价值或许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高。

如果苹果为了造车而造车这里不怎么看好。苹果造车需要有一个除了追求业务增长之外更为深远的意义。目前穿戴设备,AR等技术依然是趋势,人工智能是趋势,健康会是越来越重要的行当,苹果在健康领域的耕耘由来已久。从整体的角度来看,苹果造车的看点可能更像做一个机器人,做一个更加强悍的智能增强设备。当然说起来有些科幻,但总归是更加期待的事情。


文章TAG:汽车机器人开启动态测试  造车机器人  汽车  机器  机器人  
下一篇